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新课预习、讲读课文,还是提问讨论、练习巩固,无论哪个环节都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作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而要达到这一成功,没有学生自始至终的主动参与是不可能的。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
在我们农村学校,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数教师图省事,主要采用两种做法:一是教师代替学生阅读。阅读课文,大多不难理解,只要学生认真读,仔细思考,认真推敲,就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但是,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为了教学进度,或是一味追求成绩,不等学生品味出文章的意境,就草草地提出问题,而学生只是单纯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沒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代替学生包办了一切。二是部分教师图省事,干脆彻底放手,读什么就是什么,不闻不问。教师缺乏一定的引导,学生读到最后只是读了个热闹,没有学到任何实质性地东西。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要把握好一个“度”, 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求全。学生如果对问题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就用肯定而带有启发性的言词引导,直至把问题理解全面为止。比如,在教学《窃读记》这一课时,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以及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让学生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在课堂上,阅读教学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当然,在这之前,要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查生字、问词语、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课文,而不是教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写作特色的一路介绍下来。同样是在《窃读记》这节课中,我就采用以下几个办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课后纷纷表示这节课收获不小。
第一,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散读、默读,让学生感悟作者平实、自然、柔美的风格。
第二,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第三,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总之,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享有快乐体验,培养学生的多元和创新思维。随着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面的增加,阅读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学生的阅读会逐渐走向深刻与成熟。这也就达到了新课标“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要求,而这正是学生最大的收获,也是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
在我们农村学校,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数教师图省事,主要采用两种做法:一是教师代替学生阅读。阅读课文,大多不难理解,只要学生认真读,仔细思考,认真推敲,就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但是,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为了教学进度,或是一味追求成绩,不等学生品味出文章的意境,就草草地提出问题,而学生只是单纯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沒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代替学生包办了一切。二是部分教师图省事,干脆彻底放手,读什么就是什么,不闻不问。教师缺乏一定的引导,学生读到最后只是读了个热闹,没有学到任何实质性地东西。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要把握好一个“度”, 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求全。学生如果对问题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就用肯定而带有启发性的言词引导,直至把问题理解全面为止。比如,在教学《窃读记》这一课时,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以及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让学生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在课堂上,阅读教学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当然,在这之前,要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查生字、问词语、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课文,而不是教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写作特色的一路介绍下来。同样是在《窃读记》这节课中,我就采用以下几个办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课后纷纷表示这节课收获不小。
第一,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散读、默读,让学生感悟作者平实、自然、柔美的风格。
第二,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第三,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总之,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享有快乐体验,培养学生的多元和创新思维。随着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面的增加,阅读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学生的阅读会逐渐走向深刻与成熟。这也就达到了新课标“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要求,而这正是学生最大的收获,也是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