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转化叛逆学生无需自以为聪明的方法技巧,只需要遵循规律,尊重差异,分类教学,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倾听学生内心诉求,消解学生内心负性情绪,激发学生对教师及相应学科的兴趣;找准闪光点,持续正性情感刺激,改善学生心理特质,以自信积极乐观心态为人和处事。
关键词:叛逆学生;积极心理;转化方法;正性情感
在一次骨干教师培训课堂交流中,针对如何教育思想叛逆学生这个常见而又头疼的问题,许多教师把自己如何与学生斗智斗勇当成了引以为豪的教育经验来交流。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7名叛逆学生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教育转化实践研究,发现教师的所谓智勇对绝大多数叛逆学生都无济于事,反而加剧了师生之间的矛盾,还不如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诚心实意倾听学生“辩解”,通过缓解他们负性情绪来改变他们原来错误的思维,从而改善他们的认知行为。这种方式虽然见效慢一些,但对促进学生心智良性成长的作用更加明显而持久。
一、遵循规律,尊重差异。
积极心理学理论有两条原理值得我们注意,一、培养孩子并不是去改正他们的缺点、找出他们的错误,而是去识别和发展他们的长处;用缺点和不足去形容某个人,会使我们忽略他们的优点;① 二、扩大和构建实验证明,如果我们用缺点和不足去形容孩子,他们感受到消极情绪时,选择就会狭窄,会降低他们的行为和认知能力,反之,当他们体验到积极情绪时,他们的认知能力就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比如注意力的宽度更广、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更流畅、对知识和艺术的感受性增强等。②
在功利教育大行其道的当下,音乐、美术这样的学科除了家庭教育和个人天赋都具备的学生才会重视和喜欢,所有这两门课程在许多学校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作为具有教育情怀的教师肯定明白艺术素养对人的成长极其重要,那如何解决这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遵循规律,尊重差异。
不可否认,要想在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有成就,除了后天努力外,确实需要具备一定的天赋。但是培养对艺术的爱好和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是不需要天赋也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的直接体现,而对于性格叛逆的学生,音乐美术教师往往因为没有成绩压力而听之任之。
其实仔细分析,那些性格叛逆的学生往往是因为自己的个性爱好没有得到尊重而叛逆的,一类是自己有爱好特长但家庭教育滞后,也没有得到教师重视培养,另一类是自己没有天赋特长但教师却在课堂上灌输普通学生完全掌握不了的艺术方法和技巧。针对这个情况,为了既能充分发展天赋,又能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我们在音乐教学中采取分类教学的方法。
对于没有音乐天赋的大部分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减少演唱弹奏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大幅降低技术难度,经常以富有故事性、趣味性的方法讲古今中外著名音乐家的故事,播放他们的代表作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对这些乐曲的理解,以着重培养他们的欣赏兴趣和常识性知识的理解能力,不让音乐课成为他们的思想负担。这样不但可以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还能让他们乐于参与这样轻松的音乐欣赏活动。
对于具备音乐天赋的学生,通过成立音乐兴趣小组的方式课外培养他们的能力,比如简谱能力、演唱技巧、乐器弹奏技术、舞蹈动作,以及艺术表现力等等,在日常课堂教学和学校大型文艺活动中展示他们的特长,使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体验到成就感、荣誉感,其深层心理中积极因素逐渐占据上风,自然会慢慢消解其消极因素。
二、倾听学生诉求,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2018年春季学期,一位语文教师在执教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梁启超先生写的《最苦与最乐》一课时,在导入环节中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最苦与最乐的事。这样的导入其实并没有任何新意,初衷也只是为了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而已。让笔者始料未及的是,一听到可以倾诉苦处时,平时最叛逆成绩最差的几名学生纷纷举手抢着诉苦。笔者只好临时调整教学计划,让他们把心里的苦全部倾诉出来。让人惊讶的是,近十名学生的“苦”竟然如出一辙,都是倾诉他们在学校被老师冤枉而又无处诉说无人相信的痛苦经历,有的还被老师以监控视频(学生要求出示监控视频却又无法提供)为“证据”来胁迫学生“坦白”,有两名平时最叛逆的学生在倾诉被冤枉经历时两眼泛红,几度哽咽。自这节课后,这些叛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判若两人,课堂上能主动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有三名学生对生活和学习问题的见解尤为新颖和深刻,常给来本班听课的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个事例说明情绪影响到学生对教师及相应学科学习兴趣,也影响到认知能力。叛逆学生往往都有过对学校、对教师或者对家庭、对社会不愉快的情感经历,如果教师用心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教育效果肯定比自作聪明的猜疑要好得多。
三、正性情感刺激,改变消极心理结构
2017年5月下旬,举行了全县中考模拟统测,为了体现公平,试卷实行流水评阅,作为研究对象的几名叛逆学生分数都没有上及格线,其中只有一名学生刚达到满分的50%。从6月初到月末中考前,语文教师在其所教班级先后进行了4次测试,科任教师个人评阅试卷,有三个目的:一是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语文复习状况进行诊断,提高成绩;二是参照布卢姆2001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表对这几名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他们在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③ 以及态度情感等特质的变化;三是在兼顾全班学生的前提下,重点对这几句叛逆学生实行正性情感刺激,即积极心理干预,淡化其缺点和问题,发掘其优点或潜能,用优美而又真实具体的语言写在学生试卷上或面对全班进行肯定和表扬,努力提高他们对语文教师和语文学科的正性情感值,尽可能在初中最后一个月形成正性情感峰值和尾值。
教育研究涉及到人而且是青少年,需注意伦理问题,不能只关注研究对象而忽略其他学生,而且关注全体学生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益处:一是关注全体学生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成绩;二是让全体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平等的关注与爱心;三是让作为研究对象的叛逆学生既体会到教师对全班同学的博爱,又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诚挚的关爱之心,也更多地享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感;四是平时叛逆的学生不会因为教师的表扬太刻意而觉得自卑。
通过一个月的努力,他们的心理特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之前心理越逆反,情感越消极的学生,改善得越明显,而且毕业后还能维持这一教育成效。所以,改善叛逆学生,与其“百般算计”,还不如一颗单纯的爱心。
所以,教师只需收住自以为是的聪明,真誠地倾听、包容和赞美学生的“智勇”,释放爱心里蕴藏的强大的正能量,去消解学生潜在和显在的消极情感,就能改善叛逆学生的心理特质。
注释:
①【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著,徐红译.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6:17
②【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著,徐红译.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6:41
③王小明.学习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9
关键词:叛逆学生;积极心理;转化方法;正性情感
在一次骨干教师培训课堂交流中,针对如何教育思想叛逆学生这个常见而又头疼的问题,许多教师把自己如何与学生斗智斗勇当成了引以为豪的教育经验来交流。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7名叛逆学生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教育转化实践研究,发现教师的所谓智勇对绝大多数叛逆学生都无济于事,反而加剧了师生之间的矛盾,还不如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诚心实意倾听学生“辩解”,通过缓解他们负性情绪来改变他们原来错误的思维,从而改善他们的认知行为。这种方式虽然见效慢一些,但对促进学生心智良性成长的作用更加明显而持久。
一、遵循规律,尊重差异。
积极心理学理论有两条原理值得我们注意,一、培养孩子并不是去改正他们的缺点、找出他们的错误,而是去识别和发展他们的长处;用缺点和不足去形容某个人,会使我们忽略他们的优点;① 二、扩大和构建实验证明,如果我们用缺点和不足去形容孩子,他们感受到消极情绪时,选择就会狭窄,会降低他们的行为和认知能力,反之,当他们体验到积极情绪时,他们的认知能力就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比如注意力的宽度更广、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更流畅、对知识和艺术的感受性增强等。②
在功利教育大行其道的当下,音乐、美术这样的学科除了家庭教育和个人天赋都具备的学生才会重视和喜欢,所有这两门课程在许多学校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作为具有教育情怀的教师肯定明白艺术素养对人的成长极其重要,那如何解决这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遵循规律,尊重差异。
不可否认,要想在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有成就,除了后天努力外,确实需要具备一定的天赋。但是培养对艺术的爱好和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是不需要天赋也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的直接体现,而对于性格叛逆的学生,音乐美术教师往往因为没有成绩压力而听之任之。
其实仔细分析,那些性格叛逆的学生往往是因为自己的个性爱好没有得到尊重而叛逆的,一类是自己有爱好特长但家庭教育滞后,也没有得到教师重视培养,另一类是自己没有天赋特长但教师却在课堂上灌输普通学生完全掌握不了的艺术方法和技巧。针对这个情况,为了既能充分发展天赋,又能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我们在音乐教学中采取分类教学的方法。
对于没有音乐天赋的大部分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减少演唱弹奏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大幅降低技术难度,经常以富有故事性、趣味性的方法讲古今中外著名音乐家的故事,播放他们的代表作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对这些乐曲的理解,以着重培养他们的欣赏兴趣和常识性知识的理解能力,不让音乐课成为他们的思想负担。这样不但可以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还能让他们乐于参与这样轻松的音乐欣赏活动。
对于具备音乐天赋的学生,通过成立音乐兴趣小组的方式课外培养他们的能力,比如简谱能力、演唱技巧、乐器弹奏技术、舞蹈动作,以及艺术表现力等等,在日常课堂教学和学校大型文艺活动中展示他们的特长,使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体验到成就感、荣誉感,其深层心理中积极因素逐渐占据上风,自然会慢慢消解其消极因素。
二、倾听学生诉求,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2018年春季学期,一位语文教师在执教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梁启超先生写的《最苦与最乐》一课时,在导入环节中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最苦与最乐的事。这样的导入其实并没有任何新意,初衷也只是为了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而已。让笔者始料未及的是,一听到可以倾诉苦处时,平时最叛逆成绩最差的几名学生纷纷举手抢着诉苦。笔者只好临时调整教学计划,让他们把心里的苦全部倾诉出来。让人惊讶的是,近十名学生的“苦”竟然如出一辙,都是倾诉他们在学校被老师冤枉而又无处诉说无人相信的痛苦经历,有的还被老师以监控视频(学生要求出示监控视频却又无法提供)为“证据”来胁迫学生“坦白”,有两名平时最叛逆的学生在倾诉被冤枉经历时两眼泛红,几度哽咽。自这节课后,这些叛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判若两人,课堂上能主动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有三名学生对生活和学习问题的见解尤为新颖和深刻,常给来本班听课的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个事例说明情绪影响到学生对教师及相应学科学习兴趣,也影响到认知能力。叛逆学生往往都有过对学校、对教师或者对家庭、对社会不愉快的情感经历,如果教师用心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教育效果肯定比自作聪明的猜疑要好得多。
三、正性情感刺激,改变消极心理结构
2017年5月下旬,举行了全县中考模拟统测,为了体现公平,试卷实行流水评阅,作为研究对象的几名叛逆学生分数都没有上及格线,其中只有一名学生刚达到满分的50%。从6月初到月末中考前,语文教师在其所教班级先后进行了4次测试,科任教师个人评阅试卷,有三个目的:一是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语文复习状况进行诊断,提高成绩;二是参照布卢姆2001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表对这几名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他们在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③ 以及态度情感等特质的变化;三是在兼顾全班学生的前提下,重点对这几句叛逆学生实行正性情感刺激,即积极心理干预,淡化其缺点和问题,发掘其优点或潜能,用优美而又真实具体的语言写在学生试卷上或面对全班进行肯定和表扬,努力提高他们对语文教师和语文学科的正性情感值,尽可能在初中最后一个月形成正性情感峰值和尾值。
教育研究涉及到人而且是青少年,需注意伦理问题,不能只关注研究对象而忽略其他学生,而且关注全体学生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益处:一是关注全体学生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成绩;二是让全体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平等的关注与爱心;三是让作为研究对象的叛逆学生既体会到教师对全班同学的博爱,又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诚挚的关爱之心,也更多地享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感;四是平时叛逆的学生不会因为教师的表扬太刻意而觉得自卑。
通过一个月的努力,他们的心理特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之前心理越逆反,情感越消极的学生,改善得越明显,而且毕业后还能维持这一教育成效。所以,改善叛逆学生,与其“百般算计”,还不如一颗单纯的爱心。
所以,教师只需收住自以为是的聪明,真誠地倾听、包容和赞美学生的“智勇”,释放爱心里蕴藏的强大的正能量,去消解学生潜在和显在的消极情感,就能改善叛逆学生的心理特质。
注释:
①【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著,徐红译.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6:17
②【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著,徐红译.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6:41
③王小明.学习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