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因此,音乐欣赏课重在聆听,运用不同的欣赏教学策略与方法去聆听。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律动;图谱;演唱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老师们上唱歌课的多,欣赏课涉及的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老师们认为音乐欣赏课不好上,学生没兴趣听,课堂上坐不住。所以,很多老师平时要么回避欣赏这个教学内容,要么随便放给学生听一听,把“音乐欣赏”上成了“听音乐”,这下学生们就更觉得音乐欣赏课 “没意思”、“听不懂”、“没兴趣”了。面对这些现象,我不禁开始思考:如此美妙的音乐为什么不能吸引学生?是因为音乐太深奥,还是因为学生们缺乏音乐细胞?这究竟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学生们的问题呢?
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因此,音乐欣赏课重在聆听,音乐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运用不同的欣赏教学策略与方法去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因为,音乐不去听就不叫音乐,音乐不会记就不能形成能力,听记音乐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以下是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常用到的三种教学方法。
一、律动欣赏法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之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显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律动是他们喜爱的方式之一。
《铁匠波尔卡》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欣赏曲。乐曲采用D大调,2/4拍,复三部曲式。曲子轻快活泼,突出打铁的节奏,使人联想到铁匠们在火光下快乐的劳动的情景。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为: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乐曲的听赏及表现活动,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感知乐曲三段体结构。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通过律动欣赏法,配合上音乐的节奏设计了铁匠擦汗、甩汗、打铁的律动,把学生引入音乐情境中,感受音乐主题的变化。
同样,在三年级上册《森林的歌声》欣赏教学中,乐曲有三个音乐主题,这三个主题分别出现了几次?出现的顺序又是怎样的呢?为了解决教学难点,我分别用指尖拍手、双手交替压腕、双手画圈的动作来分别表现不同的三个音乐主题,学生们一边聆听音乐一边律动,在自然、轻松的表演中很快就发现了音乐主题各自出现的次数和出现的顺序。
这样的教学方法还特别适用于一些较大的音乐作品,如:小学六年级下册的《春之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全曲时长6分多钟,我在上本课时,学生一共完整聆听了三遍乐曲,时长近20分钟。怎样让学生在充分聆听音乐的同时,还始终保持主动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律动欣赏法就起到了很好的调剂作用。在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们为音乐主题一创编出模仿植物生长的律动,让学生们带着:音乐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当音乐主题一出现时请用相应的律动表现出来。这个学习任务去聆听音乐,既能让学生全神贯注的始终关注乐曲,却不感到疲累,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乐曲曲式结构这个知识点。
需要注意的是,在欣赏教学中律动的核心是听,不仅要有理解地听,还要有表现地听。但是,我们的音乐欣赏课不是舞蹈课,千万不要过分要求动作技巧,只要学生的动作与音乐产生关联,并合上音乐节奏即可。
二、图谱欣赏法
如果说律动是用动作反应听到的音响,那么听音乐画图则是用图像表现音乐,这是一种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好方法。
图谱能化抽象为具象,可以轻松、完整地表达出对乐曲的整体感受与理解。如:《春之声圆舞曲》音乐主题一,我用密集、上行的波浪线,表现音乐中快速、连贯、不断上行旋律,用小圆点表现变化、跳跃的旋律,将音乐要素与图谱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双重方式感受乐曲所表现出的生机盎然的音乐形象。
图谱能直观的呈现出音乐的曲式结构。如:在《铁匠波尔卡》教学中,我在分段聆听的基础上,最后设计了一个聆听全曲画出图形谱教学环节,借助图谱向学生提问:乐曲可分为几个部分?引導学生观察图谱说说哪两部分的音乐是相同的?最后引出乐曲为A+B+A的复三部曲式结构。
图谱图谱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知音乐要素,还可以作为学生们模拟演奏的提示图。如:欣赏《卡门序曲》音乐主题一,我用“﹒”表现出音乐中规整的节奏,用“︱”记录下音乐演奏中打击乐镲出现的强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谱,发现打击乐镲出现的规律,当学生们随音乐进行镲的模拟演奏时,就能很容易地拍准节奏。
在使用图谱欣赏法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听音乐画图谱,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画出具体的物体,简洁、清晰、贴合音乐即可。因为过分复杂的画图过程只会让教学活动脱离音乐本身。
三、编唱欣赏法
音乐欣赏不仅只有听,还必须与唱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这里的唱,指的是演唱音乐的主题旋律。主题旋律是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为表达自己的主要感受而设计,主题旋律往往多次反复出现,演唱主题有利于学生熟悉音乐主题,把握音乐的主题形象,为听辨题的变化和重复做好铺垫。
现在有许多音乐家都将著名乐曲的主题,或者著名的乐曲填了词,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的使用。没有词的乐曲主题,我们可以让高年级的孩子直接演唱主题旋律的唱名,低年级的孩子用单音来模唱的方法。或者音乐教师根据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创编歌词演唱,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丰富了音乐表现的形式。
如:结合《铁匠波尔卡》音乐所表现的铁匠形象,为音乐主题创编歌词——“叮当叮当︱铁匠干起活来︱嘿哟嘿哟︱真快活︱”。用《狮王进行曲》音乐主题改编出《狮王之歌》——“我是森林|之. 王狮子| 我的叫声吼吼|吼- - -|小动物由|我. 来保护| 我们都是好朋|友- - -||”。将动物、植物、昆虫写入《森林的歌声》音乐主题中——“夏夜的森林,小鸟 |飞,虫儿叫,青蛙 |荷叶下面睡大|觉 - - - | 种子发芽了,伸伸| 腿,弯弯腰,蒲公 | 英随着风满山 |飘 - - - ||”。教学中,围绕歌词将朗诵、表演、演唱等多种表现形式相结合,在突出和感受音乐形象的同时,让音乐主题旋律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当然,教师需要把握哪些乐曲能用来演唱,因为有些音乐作品的主题,速度极快、音域极高,变化音特别多就不适合演唱。
总之,要想找到欣赏教学的突破口,让音乐欣赏课“活”起来。作为一线老师,我们首先要熟悉音乐,反复聆听,在此基础上再开始备课,备课时多做加法,尽可能多地收集和音乐相关的资料,上课时要多做减法,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法,结合自己的特长、性格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互结合、融会贯通,最终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技。
参考文献:
[1]赵慧颖.试论音乐兴趣培养[J]. 艺术教育, 2006,(03) .
[2]程建平.音乐教学中的“听”之见[J].中国音乐教育,2009.5.
[3]王艳芳.带上小耳朵出发:小学经典乐曲赏析36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10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律动;图谱;演唱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老师们上唱歌课的多,欣赏课涉及的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老师们认为音乐欣赏课不好上,学生没兴趣听,课堂上坐不住。所以,很多老师平时要么回避欣赏这个教学内容,要么随便放给学生听一听,把“音乐欣赏”上成了“听音乐”,这下学生们就更觉得音乐欣赏课 “没意思”、“听不懂”、“没兴趣”了。面对这些现象,我不禁开始思考:如此美妙的音乐为什么不能吸引学生?是因为音乐太深奥,还是因为学生们缺乏音乐细胞?这究竟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学生们的问题呢?
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因此,音乐欣赏课重在聆听,音乐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运用不同的欣赏教学策略与方法去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因为,音乐不去听就不叫音乐,音乐不会记就不能形成能力,听记音乐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以下是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常用到的三种教学方法。
一、律动欣赏法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之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显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律动是他们喜爱的方式之一。
《铁匠波尔卡》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欣赏曲。乐曲采用D大调,2/4拍,复三部曲式。曲子轻快活泼,突出打铁的节奏,使人联想到铁匠们在火光下快乐的劳动的情景。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为: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乐曲的听赏及表现活动,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感知乐曲三段体结构。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通过律动欣赏法,配合上音乐的节奏设计了铁匠擦汗、甩汗、打铁的律动,把学生引入音乐情境中,感受音乐主题的变化。
同样,在三年级上册《森林的歌声》欣赏教学中,乐曲有三个音乐主题,这三个主题分别出现了几次?出现的顺序又是怎样的呢?为了解决教学难点,我分别用指尖拍手、双手交替压腕、双手画圈的动作来分别表现不同的三个音乐主题,学生们一边聆听音乐一边律动,在自然、轻松的表演中很快就发现了音乐主题各自出现的次数和出现的顺序。
这样的教学方法还特别适用于一些较大的音乐作品,如:小学六年级下册的《春之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全曲时长6分多钟,我在上本课时,学生一共完整聆听了三遍乐曲,时长近20分钟。怎样让学生在充分聆听音乐的同时,还始终保持主动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律动欣赏法就起到了很好的调剂作用。在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们为音乐主题一创编出模仿植物生长的律动,让学生们带着:音乐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当音乐主题一出现时请用相应的律动表现出来。这个学习任务去聆听音乐,既能让学生全神贯注的始终关注乐曲,却不感到疲累,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乐曲曲式结构这个知识点。
需要注意的是,在欣赏教学中律动的核心是听,不仅要有理解地听,还要有表现地听。但是,我们的音乐欣赏课不是舞蹈课,千万不要过分要求动作技巧,只要学生的动作与音乐产生关联,并合上音乐节奏即可。
二、图谱欣赏法
如果说律动是用动作反应听到的音响,那么听音乐画图则是用图像表现音乐,这是一种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好方法。
图谱能化抽象为具象,可以轻松、完整地表达出对乐曲的整体感受与理解。如:《春之声圆舞曲》音乐主题一,我用密集、上行的波浪线,表现音乐中快速、连贯、不断上行旋律,用小圆点表现变化、跳跃的旋律,将音乐要素与图谱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双重方式感受乐曲所表现出的生机盎然的音乐形象。
图谱能直观的呈现出音乐的曲式结构。如:在《铁匠波尔卡》教学中,我在分段聆听的基础上,最后设计了一个聆听全曲画出图形谱教学环节,借助图谱向学生提问:乐曲可分为几个部分?引導学生观察图谱说说哪两部分的音乐是相同的?最后引出乐曲为A+B+A的复三部曲式结构。
图谱图谱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知音乐要素,还可以作为学生们模拟演奏的提示图。如:欣赏《卡门序曲》音乐主题一,我用“﹒”表现出音乐中规整的节奏,用“︱”记录下音乐演奏中打击乐镲出现的强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谱,发现打击乐镲出现的规律,当学生们随音乐进行镲的模拟演奏时,就能很容易地拍准节奏。
在使用图谱欣赏法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听音乐画图谱,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画出具体的物体,简洁、清晰、贴合音乐即可。因为过分复杂的画图过程只会让教学活动脱离音乐本身。
三、编唱欣赏法
音乐欣赏不仅只有听,还必须与唱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这里的唱,指的是演唱音乐的主题旋律。主题旋律是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为表达自己的主要感受而设计,主题旋律往往多次反复出现,演唱主题有利于学生熟悉音乐主题,把握音乐的主题形象,为听辨题的变化和重复做好铺垫。
现在有许多音乐家都将著名乐曲的主题,或者著名的乐曲填了词,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的使用。没有词的乐曲主题,我们可以让高年级的孩子直接演唱主题旋律的唱名,低年级的孩子用单音来模唱的方法。或者音乐教师根据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创编歌词演唱,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丰富了音乐表现的形式。
如:结合《铁匠波尔卡》音乐所表现的铁匠形象,为音乐主题创编歌词——“叮当叮当︱铁匠干起活来︱嘿哟嘿哟︱真快活︱”。用《狮王进行曲》音乐主题改编出《狮王之歌》——“我是森林|之. 王狮子| 我的叫声吼吼|吼- - -|小动物由|我. 来保护| 我们都是好朋|友- - -||”。将动物、植物、昆虫写入《森林的歌声》音乐主题中——“夏夜的森林,小鸟 |飞,虫儿叫,青蛙 |荷叶下面睡大|觉 - - - | 种子发芽了,伸伸| 腿,弯弯腰,蒲公 | 英随着风满山 |飘 - - - ||”。教学中,围绕歌词将朗诵、表演、演唱等多种表现形式相结合,在突出和感受音乐形象的同时,让音乐主题旋律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当然,教师需要把握哪些乐曲能用来演唱,因为有些音乐作品的主题,速度极快、音域极高,变化音特别多就不适合演唱。
总之,要想找到欣赏教学的突破口,让音乐欣赏课“活”起来。作为一线老师,我们首先要熟悉音乐,反复聆听,在此基础上再开始备课,备课时多做加法,尽可能多地收集和音乐相关的资料,上课时要多做减法,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法,结合自己的特长、性格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互结合、融会贯通,最终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技。
参考文献:
[1]赵慧颖.试论音乐兴趣培养[J]. 艺术教育, 2006,(03) .
[2]程建平.音乐教学中的“听”之见[J].中国音乐教育,2009.5.
[3]王艳芳.带上小耳朵出发:小学经典乐曲赏析36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