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7-122-01
近几天,有几个家长在电话中跟我反映:孩子的单位换算总是小错不断,教的时候,孩子好象都会了;但让孩子自己独立做时,总也不能避免出错。他们想知道,如何做才能使孩子在进行单位换算时不出错?
其实,家长在家里所遇到的问题,我在课堂上也遇到过。我也在想,为什么孩子在有老师或是家长帮助的时候,就能准确进行单位换算,而在自己独立进行单位换算时,总是小错不断呢?现在,我们一起来仔细分析一下,我们是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单位换算?孩子又是如何错,为什么这样错?这样也许能从分析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在帮助孩子学习单位换算时,首先是帮助孩子回忆单位间的进率,然后再告诉孩子是用除法换算还是用乘法换算,最后是让孩子自己计算出结果后写上得数,如果孩子还不会计算,我们再告诉孩子计算的方法。从我们帮助孩子的过程来看,我们只是跟孩子一起回忆单位间的进率,告诉孩子换算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学习始终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孩子没有多少独立思考的成分,所以让孩子自己独立去做时,当然会出错。
孩子又是如何错的呢?我归纳了一下,孩子的错误有这样几种情形:第一,单位间的进率错误,导致孩子换算出错;第二,不知道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导致方法错误;第三,进率知道,方法也知道,但计算时出现错误。为什么会这样错呢?孩子之所以产生第一种错误,可能是孩子单位间的进率记忆不牢固,或是单位间的进率弄混了。我在课堂上也发现,有的孩子不能背诵单位间的进率,还有的孩子是进率弄混了,如把长度单位的进率搞成了面积单位的进率。孩子这所以产生第二种错误,可能是孩子没有理解换算方法,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乘法,什么时候该用除法。孩子这所以产生第三种错误,可能是计算时没有细心,或是计算方法不熟练。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准确进行单位换算呢?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采用下面三种策略:
第一:孩子如果是因为进率不熟练而出错,那么我们可以帮助孩子熟练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所谓熟练,就是要做到脱口而出。有些进率只能死记,但有些进率死记效果反而不好,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如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原始概念的进率就只能死记;而对于一些如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等一些二级单位间的进率,就可以让学生掌握推算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孩子是因为把单位间的进率弄混了,我们就要先帮助孩子进行区别。如果孩子是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弄混,或是面积单位与体积单位弄混,我们可以让孩子在单位的表现形式上进行区别,面积单位一般是有平方的,是二个相同长度单位相乘的结果;体积单位则是三个相同的长度单位相乘的结果。运用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区别这些单位,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这些单位进率的推导方法,知道这些单位进率的来历。
第二:孩子如果是因为方法不熟练而出错,那么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梳理方法,理解并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然后进行适当的巩固练习,使孩子熟练掌握方法。我在课堂上跟孩子一起总结得出了“一看二想三换算的三步换算法”,通过应用,效果还不错。一看:就是看清题目,是要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还是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二想:就是一要想进率是多少,二要想是乘还是除,从高级到低级单位是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从低级到高级是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注意是已知数除以进率,千万别弄反了;完成一二步后,才动笔进行换算。
第三:孩子如果是计算不细心,那我们就教会孩子如何进行检查,自己发现错误,帮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的习惯。孩子如果是计算方法不对,那么我们就要帮助孩子学会如何进行计算。
总之,我们在帮助孩子进行学习时,发现孩子出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要着急,不要因为孩子出错而生气,更不能因此而训斥孩子。我们要冷静下来,跟孩子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让孩子认识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何改错,怎么避免以后不再出错。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学得越来越好!
近几天,有几个家长在电话中跟我反映:孩子的单位换算总是小错不断,教的时候,孩子好象都会了;但让孩子自己独立做时,总也不能避免出错。他们想知道,如何做才能使孩子在进行单位换算时不出错?
其实,家长在家里所遇到的问题,我在课堂上也遇到过。我也在想,为什么孩子在有老师或是家长帮助的时候,就能准确进行单位换算,而在自己独立进行单位换算时,总是小错不断呢?现在,我们一起来仔细分析一下,我们是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单位换算?孩子又是如何错,为什么这样错?这样也许能从分析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在帮助孩子学习单位换算时,首先是帮助孩子回忆单位间的进率,然后再告诉孩子是用除法换算还是用乘法换算,最后是让孩子自己计算出结果后写上得数,如果孩子还不会计算,我们再告诉孩子计算的方法。从我们帮助孩子的过程来看,我们只是跟孩子一起回忆单位间的进率,告诉孩子换算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学习始终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孩子没有多少独立思考的成分,所以让孩子自己独立去做时,当然会出错。
孩子又是如何错的呢?我归纳了一下,孩子的错误有这样几种情形:第一,单位间的进率错误,导致孩子换算出错;第二,不知道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导致方法错误;第三,进率知道,方法也知道,但计算时出现错误。为什么会这样错呢?孩子之所以产生第一种错误,可能是孩子单位间的进率记忆不牢固,或是单位间的进率弄混了。我在课堂上也发现,有的孩子不能背诵单位间的进率,还有的孩子是进率弄混了,如把长度单位的进率搞成了面积单位的进率。孩子这所以产生第二种错误,可能是孩子没有理解换算方法,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乘法,什么时候该用除法。孩子这所以产生第三种错误,可能是计算时没有细心,或是计算方法不熟练。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准确进行单位换算呢?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采用下面三种策略:
第一:孩子如果是因为进率不熟练而出错,那么我们可以帮助孩子熟练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所谓熟练,就是要做到脱口而出。有些进率只能死记,但有些进率死记效果反而不好,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如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原始概念的进率就只能死记;而对于一些如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等一些二级单位间的进率,就可以让学生掌握推算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孩子是因为把单位间的进率弄混了,我们就要先帮助孩子进行区别。如果孩子是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弄混,或是面积单位与体积单位弄混,我们可以让孩子在单位的表现形式上进行区别,面积单位一般是有平方的,是二个相同长度单位相乘的结果;体积单位则是三个相同的长度单位相乘的结果。运用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区别这些单位,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这些单位进率的推导方法,知道这些单位进率的来历。
第二:孩子如果是因为方法不熟练而出错,那么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梳理方法,理解并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然后进行适当的巩固练习,使孩子熟练掌握方法。我在课堂上跟孩子一起总结得出了“一看二想三换算的三步换算法”,通过应用,效果还不错。一看:就是看清题目,是要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还是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二想:就是一要想进率是多少,二要想是乘还是除,从高级到低级单位是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从低级到高级是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注意是已知数除以进率,千万别弄反了;完成一二步后,才动笔进行换算。
第三:孩子如果是计算不细心,那我们就教会孩子如何进行检查,自己发现错误,帮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的习惯。孩子如果是计算方法不对,那么我们就要帮助孩子学会如何进行计算。
总之,我们在帮助孩子进行学习时,发现孩子出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要着急,不要因为孩子出错而生气,更不能因此而训斥孩子。我们要冷静下来,跟孩子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让孩子认识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何改错,怎么避免以后不再出错。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学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