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学中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理解,教会学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兴趣理解 学法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新理念,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理解,教会学法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一、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用老观念教授语文,那么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营造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表扬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
课堂上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如教学一年级识字课《自选商场》时,我创设了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今天,李想小朋友将带我们到自选商场里去逛一逛,她说‘她要买好多东西’,请小朋友们看仔细了,她买了哪些商品?”接着,我就开始放录像。录像一放完,不用我问,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文中的九种商品名称已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通过录像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自选商场的情境中,他们都想了解自选商场。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使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二、引导理解
将语文阅读课上成篇章训练课或作品分析课,把读懂课文的思想内容作为教学一篇课文的主要任务,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偏向之一。应该说,学习课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学习课文中的语言。仅限于理解思想内容的语句理解,是不到位的。除了要理解语句所表达的内容之外,还要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规范的形式多样的。生动活泼的表达句式,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内化,发展学生的语言。
《桂林山水》描写漓江水的一段:“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仿佛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个长句,中间有两个分号,讲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在这三个字前面,都有个“真”字,后面都有个“啊”字,从思想内容上看,表达出作者对“静、清、绿”的漓江水由衷的赞叹。如果课堂教学仅满足于此,将是对课文资源的一大浪费。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读、背来熟悉并加深对这种排比句式的印象,在设计练习时,如“公园里的花真多啊,像——”,通过仿写后感悟这种句式在表达上的功用。学生仿写后对这中句式有比较深的印象,并有点“成就”感,在回头读课文中的语句,这时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就会更进一层,就会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这些优美的语句,就自然跟作者的心靠近,产生共鸣,语句理解才算真正到位。
三、教会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而,“授之以渔”还不够,还应给予一个“渔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广辽阔、有风有浪的“渔场”。这样有利于学生锻炼能力、施展才华、张扬个性,在实践中尝试、运用学法,在实践中发现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1.在同一篇课文中尝试学法
学“法”是为了用“法”,当学生领悟了学法的规律后,教师应及时创设情境,提供阅读资料,让学生尝试使用。如有些课文的段落结构相同、写法相似的,就不必逐段分析讲解。只要详细地阅读、分析、理解第一个结构段,就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前面的阅读方法自学、讨论、理解后面的结构段,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以教学《小猪画画》为例,这篇课文的第2至7自然段,可以归并为三个结构段,分别写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看了小猪画的画后是怎么说的,小猪听后是怎样做的?这三个结构段在写法上相似,结构相同。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学习第一结构段,让学生明确学习方法:先读课文,然后想想小松鼠看了小猪的画后说了些什么,小猪听了以后是怎么做的,学用自己的话回答,最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接着教师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运用学习第一结构段的方法自学第二、三结构段,学生通过自读、思考、表述、感情朗读,掌握“读——想——说——读”的学法。
2.在同一单元课文中尝试学法
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讲读课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示范作用,在学习阅读课文时,尝试运用前面几篇讲读课文老师教给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如《赵州桥》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一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学生已经学习了这一单元的讲读课文《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对于这一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的教学重点应当放在“抓住重点,读懂段的内容”上,以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怎样描绘、赞美我们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参考文献:
[1]林金美.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考试周刊,2012(89).
[2]王苏霞.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精神追求.课程教育研究,2014(18).
[3]高红.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好家长,2015(1).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兴趣理解 学法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新理念,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理解,教会学法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一、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用老观念教授语文,那么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营造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表扬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
课堂上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如教学一年级识字课《自选商场》时,我创设了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今天,李想小朋友将带我们到自选商场里去逛一逛,她说‘她要买好多东西’,请小朋友们看仔细了,她买了哪些商品?”接着,我就开始放录像。录像一放完,不用我问,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文中的九种商品名称已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通过录像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自选商场的情境中,他们都想了解自选商场。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使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二、引导理解
将语文阅读课上成篇章训练课或作品分析课,把读懂课文的思想内容作为教学一篇课文的主要任务,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偏向之一。应该说,学习课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学习课文中的语言。仅限于理解思想内容的语句理解,是不到位的。除了要理解语句所表达的内容之外,还要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规范的形式多样的。生动活泼的表达句式,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内化,发展学生的语言。
《桂林山水》描写漓江水的一段:“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仿佛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个长句,中间有两个分号,讲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在这三个字前面,都有个“真”字,后面都有个“啊”字,从思想内容上看,表达出作者对“静、清、绿”的漓江水由衷的赞叹。如果课堂教学仅满足于此,将是对课文资源的一大浪费。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读、背来熟悉并加深对这种排比句式的印象,在设计练习时,如“公园里的花真多啊,像——”,通过仿写后感悟这种句式在表达上的功用。学生仿写后对这中句式有比较深的印象,并有点“成就”感,在回头读课文中的语句,这时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就会更进一层,就会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这些优美的语句,就自然跟作者的心靠近,产生共鸣,语句理解才算真正到位。
三、教会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而,“授之以渔”还不够,还应给予一个“渔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广辽阔、有风有浪的“渔场”。这样有利于学生锻炼能力、施展才华、张扬个性,在实践中尝试、运用学法,在实践中发现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1.在同一篇课文中尝试学法
学“法”是为了用“法”,当学生领悟了学法的规律后,教师应及时创设情境,提供阅读资料,让学生尝试使用。如有些课文的段落结构相同、写法相似的,就不必逐段分析讲解。只要详细地阅读、分析、理解第一个结构段,就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前面的阅读方法自学、讨论、理解后面的结构段,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以教学《小猪画画》为例,这篇课文的第2至7自然段,可以归并为三个结构段,分别写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看了小猪画的画后是怎么说的,小猪听后是怎样做的?这三个结构段在写法上相似,结构相同。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学习第一结构段,让学生明确学习方法:先读课文,然后想想小松鼠看了小猪的画后说了些什么,小猪听了以后是怎么做的,学用自己的话回答,最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接着教师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运用学习第一结构段的方法自学第二、三结构段,学生通过自读、思考、表述、感情朗读,掌握“读——想——说——读”的学法。
2.在同一单元课文中尝试学法
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讲读课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示范作用,在学习阅读课文时,尝试运用前面几篇讲读课文老师教给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如《赵州桥》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一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学生已经学习了这一单元的讲读课文《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对于这一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的教学重点应当放在“抓住重点,读懂段的内容”上,以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怎样描绘、赞美我们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参考文献:
[1]林金美.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考试周刊,2012(89).
[2]王苏霞.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精神追求.课程教育研究,2014(18).
[3]高红.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好家长,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