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3年开始,陈梅将事业的重心放在坭兴陶上。当时她的心态是“要做让自己开心的事”。谁都没想到的是,2014年,她就获得了世界艾琳·国际工艺精品二等奖,这是中国工艺美术在国际上取得的最高奖项。之后她的作品连连获奖,她也在坭兴陶这一材质上开拓、打造出一件件艺术精品。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出道不足5年的陈梅一跃跻身世界级大师的行列呢?
一
坭兴陶的原料,是广西钦州市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的紫红陶土。东岸的东泥质地绵软细腻若肉,西岸的西泥质地坚硬有骨,当两者以六四的比例揉合,骨肉互相支撑形成陶胚,就奠定了坭兴陶所特有的基调。
陈梅对美的感悟与也是这么有骨有肉,甚至从小就形成了。她的母亲是广西钦州坭兴陶厂的一名设计工人,小陈梅也耳濡目染,与坭兴陶结下了不解之缘。而陈梅的父亲用退伍安置费买回5件陶瓷,送给了她。在这样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陈梅爱上了收藏,不仅仅是瓷器,还有邮票、剪纸、玉器,都有所涉猎,也因此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陈梅的艺术之路并非从坭兴陶开始。上世纪70年代,从星海音乐学院下放到钦州的陈老师无意间发现陈梅特别有音乐天赋,不论是节拍感还是音准,都比小伙伴好上不少,便问陈梅的父亲:“能不能让她跟我学小提琴?”
于是陈梅的父亲花了血本,在1976年拿出了6元钱,为陈梅买了一把小提琴。陈梅才得以在身边的人都不晓得小提琴为何物的年代,被音乐启蒙了心智。平反后的陈老师离开钦州返回星海音乐学院,而陈梅虽说一直没有放弃练习小提琴,但进步也有限了。高中时,校庆汇演上陈梅表演了一支独舞,老师发现了她的舞蹈天赋。于是在老师的栽培下,陈梅把广西艺术学院定为高考志愿,最终进入音乐师范系,成为了一名科班生。
1993年,陈梅大学毕业后进入钦州民族师范学校教书,此后又在各地学校进修,1997年拿了硕士学位,之后她还在中央党校学过行政管理。完备的教育让陈梅对艺术和美学有了全面的体悟和认识,但她感触最深的一次是2000年到江浙考察,她发现钦州的音乐教育和产业实在是太过落后,太跟不上时代了。她觉得在民间开办音乐教育机构是一个好行当,于是她一狠心,放弃了坚守10年的教师岗位,辞职下海了。
二
陈梅的眼光独到,瞄准了当时市场的空白,开办的琴行很快就站稳了脚跟,这为她之后转向做坭兴陶奠定了经济基础,也让她更有底气去追逐艺术上的成就。可是坭兴陶的艺术价值一直受到过低评价。这是因为钦州城虽有悠久的历史背景,但自古以来这儿都是“山高皇帝远”的南蛮之地,很多“犯错误”的人被流放至此,尽管有得天独厚的陶土,但当地人还没有心思去琢磨这些。
“还好当时没发现坭兴陶的好,要不然现在我们可能连原料都没有了。”陈梅对这一段被埋没的历史,既感觉可惜,又感觉到庆幸。
其实坭兴陶早在1915年就已成为了中国四大名陶,但并没有被更多的人认识,甚至还遭到质疑。不久前手工艺界同仁的一次交流会上,有人对陈梅说:“坭兴陶在故宫都没位子,能闹出什么大动静?”陈梅觉得这种质疑很可笑,没有发现的并不等于不好,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就像当初认定做音乐教育有广阔前景一样,陈梅认为坭兴陶同样前途无限。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陶器,因为它是生活中的必需品,烧水、盛放食物都离不开它。”陈梅说,“景德镇、宜兴都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甚至还有皇家指派的陶器大师专门来烧制陶器。不用说艺术境界,就连工艺的精湛度和器型,当时的钦州都没法相比。”陈梅顿了顿,接着信心满满地说:“但是我们的东西好啊,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现在,坭兴陶的价值正一点点地被挖掘出来,陈梅功不可没。她着手研究坭兴陶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落后的传统工艺:“你知道吗,我烧瓷的这个大电炉都是自己研发出来的!”陈梅非常自豪地说。
在人们的印象中,传统的陶瓷烧制,总是和熊熊燃烧的柴火、大汗淋漓的烧制工人、酷热难耐满是黑尘的地方分不开的。而陈梅烧制坭兴陶的地方,却干净整洁,屋中只摆着一大一小的铁青色箱子,根据器型的大小区别使用。站在正在烧制陶器、两人多高的大炉边,居然感觉不到它工作的温度。这个能使炉腔前后左右四个区域温度均衡,还可以对烧制程序进行精确温度控制与编程的新炉子,不仅在钦州是首例,还获得了当年的科技攻关项目大奖。
“是的,我们早就不用柴火来烧陶了。”因为按照坭兴陶的烧制工艺,烧一炉陶瓷就需要15吨的柴火,“你想想,这么一个月烧下来得烧掉多少木材,一年烧下来呢?不论是低碳环保要求还是政策法规的规定,都不允许啊。”陈梅说。
烧制坭兴陶这几年,陈梅发现钦州的坭兴陶大厂还沿用着50年代、70年代的老办法,那些理念和方法在新世纪明显已经落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坭兴陶的发展。所以从工具到理念,陈梅抛弃了老坭兴陶厂的那一套,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标准化的概念,解决了技术上的难关,她也得以将心血放在艺术追求上。
三
说到艺术追求,陈梅同样遭受了不少质疑。2013年,她进入坭兴陶制作行业,短短3年时间便斩获多项全国金奖、国际大奖;还作为代言人到各地宣传推广坭兴陶,这样飞速的上升遭来诋诽。
诋诽甚至来自与她共事的艺术伙伴。2014年,在一个国家级的手工业大奖评奖现场,陈梅展示了耗费了8个多月时间做出来的作品《莲子盛世》。尽管当时是第一版的作品,用陈梅现在的眼光看还有一些缺憾,可现场几位评委反反复复地审视这件作品的举动,让陈梅知道作品获得了认可。然而第二天从带队领导那里传来的不仅是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莲子盛世》被暂定为金奖,而坏消息是,有人举报陈梅抄袭。陈梅当时懵了,从未想过自己会与“抄袭”二字有关系。好在带队领导经验丰富,立即拉着陈梅赶到大赛组委会进行解释,可是最终在颁奖仪式上,满怀希望的陈梅还是空手而归。后来,通过别的渠道得知,举报陈梅的是她的一名同事。实际上,这莫须有的“抄袭”指责,至今连一个“证据”都找不出来,甚至这样的器型这样的纹理,之后也没有其他人的作品可与之媲美—但金奖没了就是没了。
陈梅感觉备受打击,可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潜下心来再度打磨作品,很快《莲子盛世》第二版就面世了。她几乎颠覆了第一版作品,开窗更大主体更突出,层层叠叠的莲叶也更凸显出深厚的雕刻功力。这件作品终于获得了它应有的荣誉,有力地回击了“抄袭”的传言。
通过这次经历,陈梅觉得,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有时可能会蒙尘,但真实的价值一定会发光。让作品发光的,不仅仅是精湛的手工和完美的技术,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积淀下来的美学修为与文化修养。陈梅对莲情有独钟,她觉得,莲是人生的缩影,从藕节默默无闻汲取养分,到出淤泥而不染的开花散叶惊艳世人,再到莲蓬结出孕育下一代生命的蓮子,这生生不息的过程,值得人们用审美的眼光好好审视。
正如现在从事的坭兴陶事业,虽然她正式入行的时间仅3年有余,但发出的光芒,却与她从小受家庭氛围的熏陶、音乐与舞蹈专业学习的积累密不可分。“不管怎么样,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一定是一个人的缩影。他有多深厚的底蕴,他的作品就能有多雄浑的力量。这与艺术家的性别没有关系。”陈梅说道。“我觉得一个人只要全面发展,就会有‘美’的感觉,在做作品的时候尽管不会刻意去想这些,但美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这就是文化沉淀了,不用一行行写出来,却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这或许也能从另一个方面回击那些质疑,自己沉淀下来的东西,始终是自己的。这也造就了近几年,只要陈梅出手,就必定载誉而归甚至拿奖拿到手软的辉煌。不仅拿了国内若干奖项,在国际上,陈梅也获得了不少金奖,拥有了国际地位。在今年9月结束的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中,陈梅的坭兴陶作品获得了徽章认证,并在科威特展出一个月。在这次认证中,中国报送的作品中仅有16件作品获得此殊荣,陈梅以作品《心连心》获得了一席之地,而这也是坭兴陶作品自2008年以来获得的第三个认证。
现在,陈梅的孩子也开始做坭兴陶了,不仅如此,孩子也在陈梅的指导下全面发展着—书法、钢琴、绘画、舞蹈,几乎都接过了陈梅手中的接力棒。或许这就如陈梅一直推崇的,并且在很多作品中都有大规模表现的莲一样,生生不息,绽放光华。
一
坭兴陶的原料,是广西钦州市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的紫红陶土。东岸的东泥质地绵软细腻若肉,西岸的西泥质地坚硬有骨,当两者以六四的比例揉合,骨肉互相支撑形成陶胚,就奠定了坭兴陶所特有的基调。
陈梅对美的感悟与也是这么有骨有肉,甚至从小就形成了。她的母亲是广西钦州坭兴陶厂的一名设计工人,小陈梅也耳濡目染,与坭兴陶结下了不解之缘。而陈梅的父亲用退伍安置费买回5件陶瓷,送给了她。在这样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陈梅爱上了收藏,不仅仅是瓷器,还有邮票、剪纸、玉器,都有所涉猎,也因此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陈梅的艺术之路并非从坭兴陶开始。上世纪70年代,从星海音乐学院下放到钦州的陈老师无意间发现陈梅特别有音乐天赋,不论是节拍感还是音准,都比小伙伴好上不少,便问陈梅的父亲:“能不能让她跟我学小提琴?”
于是陈梅的父亲花了血本,在1976年拿出了6元钱,为陈梅买了一把小提琴。陈梅才得以在身边的人都不晓得小提琴为何物的年代,被音乐启蒙了心智。平反后的陈老师离开钦州返回星海音乐学院,而陈梅虽说一直没有放弃练习小提琴,但进步也有限了。高中时,校庆汇演上陈梅表演了一支独舞,老师发现了她的舞蹈天赋。于是在老师的栽培下,陈梅把广西艺术学院定为高考志愿,最终进入音乐师范系,成为了一名科班生。
1993年,陈梅大学毕业后进入钦州民族师范学校教书,此后又在各地学校进修,1997年拿了硕士学位,之后她还在中央党校学过行政管理。完备的教育让陈梅对艺术和美学有了全面的体悟和认识,但她感触最深的一次是2000年到江浙考察,她发现钦州的音乐教育和产业实在是太过落后,太跟不上时代了。她觉得在民间开办音乐教育机构是一个好行当,于是她一狠心,放弃了坚守10年的教师岗位,辞职下海了。
二
陈梅的眼光独到,瞄准了当时市场的空白,开办的琴行很快就站稳了脚跟,这为她之后转向做坭兴陶奠定了经济基础,也让她更有底气去追逐艺术上的成就。可是坭兴陶的艺术价值一直受到过低评价。这是因为钦州城虽有悠久的历史背景,但自古以来这儿都是“山高皇帝远”的南蛮之地,很多“犯错误”的人被流放至此,尽管有得天独厚的陶土,但当地人还没有心思去琢磨这些。
“还好当时没发现坭兴陶的好,要不然现在我们可能连原料都没有了。”陈梅对这一段被埋没的历史,既感觉可惜,又感觉到庆幸。
其实坭兴陶早在1915年就已成为了中国四大名陶,但并没有被更多的人认识,甚至还遭到质疑。不久前手工艺界同仁的一次交流会上,有人对陈梅说:“坭兴陶在故宫都没位子,能闹出什么大动静?”陈梅觉得这种质疑很可笑,没有发现的并不等于不好,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就像当初认定做音乐教育有广阔前景一样,陈梅认为坭兴陶同样前途无限。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陶器,因为它是生活中的必需品,烧水、盛放食物都离不开它。”陈梅说,“景德镇、宜兴都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甚至还有皇家指派的陶器大师专门来烧制陶器。不用说艺术境界,就连工艺的精湛度和器型,当时的钦州都没法相比。”陈梅顿了顿,接着信心满满地说:“但是我们的东西好啊,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现在,坭兴陶的价值正一点点地被挖掘出来,陈梅功不可没。她着手研究坭兴陶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落后的传统工艺:“你知道吗,我烧瓷的这个大电炉都是自己研发出来的!”陈梅非常自豪地说。
在人们的印象中,传统的陶瓷烧制,总是和熊熊燃烧的柴火、大汗淋漓的烧制工人、酷热难耐满是黑尘的地方分不开的。而陈梅烧制坭兴陶的地方,却干净整洁,屋中只摆着一大一小的铁青色箱子,根据器型的大小区别使用。站在正在烧制陶器、两人多高的大炉边,居然感觉不到它工作的温度。这个能使炉腔前后左右四个区域温度均衡,还可以对烧制程序进行精确温度控制与编程的新炉子,不仅在钦州是首例,还获得了当年的科技攻关项目大奖。
“是的,我们早就不用柴火来烧陶了。”因为按照坭兴陶的烧制工艺,烧一炉陶瓷就需要15吨的柴火,“你想想,这么一个月烧下来得烧掉多少木材,一年烧下来呢?不论是低碳环保要求还是政策法规的规定,都不允许啊。”陈梅说。
烧制坭兴陶这几年,陈梅发现钦州的坭兴陶大厂还沿用着50年代、70年代的老办法,那些理念和方法在新世纪明显已经落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坭兴陶的发展。所以从工具到理念,陈梅抛弃了老坭兴陶厂的那一套,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标准化的概念,解决了技术上的难关,她也得以将心血放在艺术追求上。
三
说到艺术追求,陈梅同样遭受了不少质疑。2013年,她进入坭兴陶制作行业,短短3年时间便斩获多项全国金奖、国际大奖;还作为代言人到各地宣传推广坭兴陶,这样飞速的上升遭来诋诽。
诋诽甚至来自与她共事的艺术伙伴。2014年,在一个国家级的手工业大奖评奖现场,陈梅展示了耗费了8个多月时间做出来的作品《莲子盛世》。尽管当时是第一版的作品,用陈梅现在的眼光看还有一些缺憾,可现场几位评委反反复复地审视这件作品的举动,让陈梅知道作品获得了认可。然而第二天从带队领导那里传来的不仅是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莲子盛世》被暂定为金奖,而坏消息是,有人举报陈梅抄袭。陈梅当时懵了,从未想过自己会与“抄袭”二字有关系。好在带队领导经验丰富,立即拉着陈梅赶到大赛组委会进行解释,可是最终在颁奖仪式上,满怀希望的陈梅还是空手而归。后来,通过别的渠道得知,举报陈梅的是她的一名同事。实际上,这莫须有的“抄袭”指责,至今连一个“证据”都找不出来,甚至这样的器型这样的纹理,之后也没有其他人的作品可与之媲美—但金奖没了就是没了。
陈梅感觉备受打击,可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潜下心来再度打磨作品,很快《莲子盛世》第二版就面世了。她几乎颠覆了第一版作品,开窗更大主体更突出,层层叠叠的莲叶也更凸显出深厚的雕刻功力。这件作品终于获得了它应有的荣誉,有力地回击了“抄袭”的传言。
通过这次经历,陈梅觉得,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有时可能会蒙尘,但真实的价值一定会发光。让作品发光的,不仅仅是精湛的手工和完美的技术,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积淀下来的美学修为与文化修养。陈梅对莲情有独钟,她觉得,莲是人生的缩影,从藕节默默无闻汲取养分,到出淤泥而不染的开花散叶惊艳世人,再到莲蓬结出孕育下一代生命的蓮子,这生生不息的过程,值得人们用审美的眼光好好审视。
正如现在从事的坭兴陶事业,虽然她正式入行的时间仅3年有余,但发出的光芒,却与她从小受家庭氛围的熏陶、音乐与舞蹈专业学习的积累密不可分。“不管怎么样,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一定是一个人的缩影。他有多深厚的底蕴,他的作品就能有多雄浑的力量。这与艺术家的性别没有关系。”陈梅说道。“我觉得一个人只要全面发展,就会有‘美’的感觉,在做作品的时候尽管不会刻意去想这些,但美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这就是文化沉淀了,不用一行行写出来,却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这或许也能从另一个方面回击那些质疑,自己沉淀下来的东西,始终是自己的。这也造就了近几年,只要陈梅出手,就必定载誉而归甚至拿奖拿到手软的辉煌。不仅拿了国内若干奖项,在国际上,陈梅也获得了不少金奖,拥有了国际地位。在今年9月结束的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中,陈梅的坭兴陶作品获得了徽章认证,并在科威特展出一个月。在这次认证中,中国报送的作品中仅有16件作品获得此殊荣,陈梅以作品《心连心》获得了一席之地,而这也是坭兴陶作品自2008年以来获得的第三个认证。
现在,陈梅的孩子也开始做坭兴陶了,不仅如此,孩子也在陈梅的指导下全面发展着—书法、钢琴、绘画、舞蹈,几乎都接过了陈梅手中的接力棒。或许这就如陈梅一直推崇的,并且在很多作品中都有大规模表现的莲一样,生生不息,绽放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