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即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是不能脱离生活的。初中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联,比如,植物、动物、空气等等,更重要的是生物知识体系复杂,知识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易,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记忆。过去,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侧重于知识点的讲解,往往是“一言堂”“填鸭式”教学,不顾学生的感受,只求知识点讲完、讲全、讲细,导致学生疲惫不堪。久之,厌学情绪渐生。如今,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方式走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深受学生喜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
“生活化”的教案设计更具体
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案的设计十分重要。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不会聚焦重难点,导致教学“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没有紧凑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就会杂乱无章。因此,一个科学教案,是一堂成功课的基础。更重要的一点,教案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具体教学实施的图纸。因此,“生活化”的教案设计,可以让教师落实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本知识更具体,在生活中得到验证。
以教学《生物的遗传》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内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染色体、DNA,弄明白基因传递过程以及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等问题,有点难度。这些知识点,似乎离学生生活很远,其实不然。在教案设计时,教师是这样处理的: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明白这背后的原因。比如,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在家观察自己与父母相貌的异同。有同学会发现,自己的鼻子与父亲的一样。有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眉毛与母亲的一样,还有人发现自己的耳朵跟父亲的一样。通过这些现象,引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从而切入到新课的讲解。在其他的教学设计环节,依然可以“生活化”。比如,作业设计方面,可以设计“生活化”的习题,问题:小明的母亲是单眼皮,但他的父亲是双眼皮,那么,小明成为双眼皮的概率有多大?因此,“生活化”的教案设计,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减轻知识的难度,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更易懂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要关于整合素材,将一些生活化的内容融入进去,让生硬的课本、冰冷的知识鲜活起来。当然,教师在选择“生活化”素材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如果,脱离了学生可感知到的生活现象,则不会成功,比如,南方学生自然不了解北方的生活现象。实践证明,“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盎然,对课本的知识更加容易理解。
以《食物链》这一课为例,教师只是简单地围绕猫吃老鼠,老鼠吃粮食这样的案例去讲,是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问题的。如果转换一种模式,就大不一样了。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导入。由于这个自然现象,学生们都了解,甚至有些学生还亲眼见过。因此,学生兴致很高,并且通过这个事例,提问:动植物除了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外,还受周围其他因素的影响吗?这样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不仅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提高课堂的效率。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更有趣
初中生物教学也需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从而获得知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做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让所学的课本知识更加有趣,诱发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
以《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课为例,首先,教师通过一个小游戏导入新课,即请同学们闭气三十秒,感受一下。学生通过这个闭气活动,感受到难受。这种生活化的方式,可以快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之中。接着,教师提问:闭气为什么难受呀?学生都可以答,是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氧气。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的基础上,又提问:氧气又是怎么哪里来的呢?从而導入新课。对于光合作用这一概念的理解,教师还从生活中所见的事来分析。比如,菜市场中的白萝卜,为什么上面是绿色的,下面是白色的呢?这个常见但被学生忽视的问题,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思考。接着,教师可以从光合作用的角度,让学生明白,萝卜上面之所以是绿色,是因为太阳光的作用,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叶绿素,从而变成了绿色,而下面之所以是白色,是因为埋在土里,无法形成叶绿素,从而是白色的。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较好地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生物知识相联系,使学习更加有趣。
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去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真相,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初中生物教学更生动,更有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王浩初级中学)
“生活化”的教案设计更具体
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案的设计十分重要。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不会聚焦重难点,导致教学“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没有紧凑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就会杂乱无章。因此,一个科学教案,是一堂成功课的基础。更重要的一点,教案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具体教学实施的图纸。因此,“生活化”的教案设计,可以让教师落实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本知识更具体,在生活中得到验证。
以教学《生物的遗传》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内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染色体、DNA,弄明白基因传递过程以及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等问题,有点难度。这些知识点,似乎离学生生活很远,其实不然。在教案设计时,教师是这样处理的: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明白这背后的原因。比如,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在家观察自己与父母相貌的异同。有同学会发现,自己的鼻子与父亲的一样。有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眉毛与母亲的一样,还有人发现自己的耳朵跟父亲的一样。通过这些现象,引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从而切入到新课的讲解。在其他的教学设计环节,依然可以“生活化”。比如,作业设计方面,可以设计“生活化”的习题,问题:小明的母亲是单眼皮,但他的父亲是双眼皮,那么,小明成为双眼皮的概率有多大?因此,“生活化”的教案设计,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减轻知识的难度,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更易懂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要关于整合素材,将一些生活化的内容融入进去,让生硬的课本、冰冷的知识鲜活起来。当然,教师在选择“生活化”素材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如果,脱离了学生可感知到的生活现象,则不会成功,比如,南方学生自然不了解北方的生活现象。实践证明,“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盎然,对课本的知识更加容易理解。
以《食物链》这一课为例,教师只是简单地围绕猫吃老鼠,老鼠吃粮食这样的案例去讲,是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问题的。如果转换一种模式,就大不一样了。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导入。由于这个自然现象,学生们都了解,甚至有些学生还亲眼见过。因此,学生兴致很高,并且通过这个事例,提问:动植物除了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外,还受周围其他因素的影响吗?这样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不仅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提高课堂的效率。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更有趣
初中生物教学也需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从而获得知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做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让所学的课本知识更加有趣,诱发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
以《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课为例,首先,教师通过一个小游戏导入新课,即请同学们闭气三十秒,感受一下。学生通过这个闭气活动,感受到难受。这种生活化的方式,可以快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之中。接着,教师提问:闭气为什么难受呀?学生都可以答,是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氧气。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的基础上,又提问:氧气又是怎么哪里来的呢?从而導入新课。对于光合作用这一概念的理解,教师还从生活中所见的事来分析。比如,菜市场中的白萝卜,为什么上面是绿色的,下面是白色的呢?这个常见但被学生忽视的问题,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思考。接着,教师可以从光合作用的角度,让学生明白,萝卜上面之所以是绿色,是因为太阳光的作用,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叶绿素,从而变成了绿色,而下面之所以是白色,是因为埋在土里,无法形成叶绿素,从而是白色的。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较好地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生物知识相联系,使学习更加有趣。
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去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真相,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初中生物教学更生动,更有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王浩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