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技能大赛在职业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引领着职教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折射出了一些问题。针对大赛折射出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应做到“常规化”、“制度化”、“普及化”三化教学。为了职教更好更快发展,解决校企深度合作出现的瓶颈问题,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关键词】技能大赛引领作用以赛促教校企合作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一个风向标,推动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提升,为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新体制的确立,为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就业率不高,企业招不到满意的技能人才,企业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满意的现状起到了扭转作用。
  一、技能大赛对职教改革的引领作用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项大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一年一度的专业技能大比武、实践教学大阅兵,它不仅向社会提供了一个展示职业教育水平与成就的舞台,同时,也能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激发学生认真学习技能的热情。
  (一)引领学校教学改革
  1、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成败,建设一支有质有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条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职业技能,具备教师和工程师的双重素质和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组成有二:一是校内专职教师;二是聘请的校外兼职教师即企业行业的管理、技术人员。校内专职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缺乏在企业或生产一线工作的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对学生进行实操指导,无法胜任技能培训工作。而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往往也是本行业的优秀人才,企业愿意提供优厚的待遇挽留人才,在企业也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取得更多成就。学校能够给他们发挥的平台不多,进入高职教育领域,属于改变职业发展道路,这些人才从事高职教育的兴趣往往不浓厚。加上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高职院校很难长期稳定地聘请到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作兼职。
  而通过指导学生或直接参赛、接受大赛的锤炼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激活教师的潜能的最佳途径之一,如果指导教师不懂得企业的实际运作,培养和指导的学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2、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接了地气。由于技能大赛是按照企业一线作业要求来设计的,将更多的实际作业原则融入到比赛设计中,这就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通过走访企业,开展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明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开发专业技术核心岗位群,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基于实际生产流程,以总项目为引领,重构课程内容,即选择实际生产典型产品作为项目载体,将课程相关知识与技能融入到项目中,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同时促进了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把课堂建在实训室,建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工学结合,让学生熟悉了职业环境中的真实生活。
  (二)引领社会尊技重职
  社会上存在着一种看法: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去当苦力,是低贱的职业;上职业学校是最没办法的事。大学毕业即使找不到工作,也不肯进职校踏踏实实地学一门技术,当一名技工。通过技能大赛,选手们用过硬的专业技能,向社会递交了一张充满活力的职教“名片”[1]。大赛获奖选手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竞相争夺的目标,企业更是开出了“诱人”的薪资“疯抢”高水平技能人才。现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来了就能上岗,既有理论、有技能,还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参加技能大赛的选手,都是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在这些方面具有突出表现,企业肯定愿意接受这些学生到企业中去工作。2013年教育部对各类院校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排名中,高职院校排名仅次于“985”工程大学,位居第二。高就业率让学生尝到了甜头,家长满意,技能大赛逐渐改变社会对职教的看法。
  “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能学到一技之长是社会立足的法宝。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高职生源逐年变好,很多能上本科的学生选择了上高职。
  二、技能大赛折射出来的问题
  诚然,在大赛中能取得好的成绩,可以体现学校的整体实力,办学水平,从而提高学校在职业院校中的地位,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拜金化”、“精英化”、“技能化”的倾向。
  为了“金牌”,有的学校不惜一切财力、物力、人力花重金购买设备,举全校之力抓大赛,用最强的师资强化少数学生训练。获奖之后又会重金奖励指导教师和学生,导致有的学校和地方,为赛而学,应赛代替教学,出现了“拜金化”。为了大赛,学校组织技能强化班、兴趣小组、大赛训练组等对少数学生进行技能指导,教师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了个别有望参赛得奖的学生身上,而这少数参赛学生又不惜“停课”专攻大赛。绝大多数普通学生未能参与,只闻有大赛,而不知大赛的情况。出现“精英化”倾向。脱离了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脱离了素质教育,他们只是在设备、器材、师资、训练、时间、资金等方面都不计成本的极端条件下速成的职业技能大赛的获奖者,并不是真正的岗位技能高手[2]。
  只强调技能和实际操作而忽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人文教育,这种“技能化”倾向的出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强调说,“既要把技能学得扎实,也要用文化来养育自己、浸润自己,未来的前途才会更光明。”[3]
  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思考
  大赛只是形式而不是目的。通过大赛反观我们的教学,找到不足进行改革,“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从而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通过竞赛这种检验和激励手段,让学生和教师在准备和投入之中更快成长,才是最终目的。大赛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应该人人参与。“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针对大赛折射出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应做到“常规化”、“制度化”、“普及化”三化教学。   (一)技能大赛与项目教学法相融合,实现技能大赛常规化
  把技能大赛的标准分解到相应的课程标准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技能考核标准,将技能大赛与项目教学法深度融合、有效对接,将大赛理念落实到常规教学的每一堂课中,使每一个学生都受益,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一线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制定,难度适宜,实践与理论教学知识点结合紧密的项目,从基础项目到综合项目,从易到难,逐步提高。
  (二)建立良好的校级技能大赛制度
  以全国技能大赛为契机,使校级大赛遍地开花,让所有学生同台竞技,让他们人人做鲁班,个个是技师。
  根据专业课程安排,每一学期都要有基础项目的比赛,这是班内赛,人人参与,或以个人,或以小组,从中选优;每一学年都要有综合项目的比赛,这是班季赛,每班出2-3个代表队参加。由任课教师、企业技术骨干担任评委,重点考查学生对本专业课程阶段或最终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比赛还应设计部分教师参赛项目,这样可以逼使更多的一线教师走出教材、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快速提高成为真正的“双师型”。
  有了完善的校级比赛机制,有了庞大的学生基数,大赛将会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能工巧匠。
  (三)技能竞赛普及化
  学校定期组织参赛学生技能作品展,将优秀参赛选手参赛过程录成视频,参赛作品制成图板进行展示。让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跳一跳能够得到”,给他们树立身边的榜样,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校赛、省赛、国赛,无论哪级比赛,应加大宣传力度,逐渐吸引更多的人认识、关注、参与比赛,形成良好的以赛促学的氛围。
  (四)政府搭台促使校企深入对接
  透过技能大赛,可以看到职教的发展除了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更是离不了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有效对接。
  而现状是,许多地方普通职业院校在与企业合作方面相对薄弱,外于浅层合作或专项合作阶段,还没有达到深度合作,深度融合的全面合作阶段。出现了学校、企业,一头热一头凉的“瓶颈”现象。企业技工缺乏,希望招收职业学校学生,希望学生基本功扎实,技能符合实际生产,同时又有吃苦耐劳精神。对职业教育期望,但不愿意投资,补贴,合作。
  企业既想要好的,又不舍得投资,这既有企业自身发展机制上的制约,又有外部条件的制约这就迫切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外部施以各种手段,改变和影响职业院校发展的外部条件[4]。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建立多方合作、共同参与的沟通机制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机制,将职业院校培养过程的育人机制与行业企业使用过程的用工机制协调起来。可以在税收、投入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制定相关法规明确企业的责、权、利,鼓励企业安排教师、学生进厂参与企业技术创新、顶岗实习,共建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强化训练,提供兼职教师,开展“订单“培养,参与课程开发等。通过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创建企业关心职教、参与职教、得益于职教的“双赢”效果。
  技能大赛引领着社会尊重劳动、尊重技能、重视职业教育,促进了学校改革与企业深度合作。职业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将会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技能大赛”———职业教育的“活名片”[OL].http://www.nvsc.com.cn/home/2013-07-26/1374826946d16158.shtml,2013-07-26
  [2]刘运清.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冷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1):8-10.
  [3]梦江柳.鲁昕:你们有立地的本领,顶天的能力[OL].http://www.nvsc.com.cn/rwfc/2013-07-01/1372669391d15638.shtml,2013-06-28.
  [4]鞠锡田.基于“倒逼理论”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30-33.
  [5]杨国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9-24.
  [6]刘凯.技能大赛与项目化教学相融合的有效途径[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2):55-57.
  [7]王文槿.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30):23-25,41.
其他文献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兴趣影响着一个人的智力发挥。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发挥百分之八十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如此。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情境,发展想
期刊
研究区地质条件复杂,危岩体发育、变形破坏现象显著,开展危岩体防治是一项必要而紧迫的工作.为了给设计部门提供可靠依据,采用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数值模拟,分析该危岩体整体失
脑卒中作为慢性病的典型,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已成为威胁城乡居民健康的第一危险因素。如何合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和社区综合治理对脑卒中进行控制,帮助患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理解、表达能力。通过对文章反复地朗读,对文中情感的反复体会、领悟,再加上适当的语气和语调,才能产生好的语感效果。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语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会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并在此基础上悟出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表达真情实感。”笔者以为,在作文教学中,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生活出发,不仅要充分挖掘现有的作文资源,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张扬,人格尊重,从而使各具个性的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写出有独特个性、充满激情的作文。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品
期刊
农业机械化应时代需要而生,因时代发展而兴.“十三五”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扎实推进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持续稳定实施农机
期刊
【摘要】在高一阶段,语文学习的重点在于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和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主有个性地发展。而目前即使是新课改下的高一语文教学最突出的问题仍旧是部分地区急功近利,不遵循教学规律,师生双方都过分强调应试教育。如何积极改变教学策略,让高一语文教学走出目前的尴尬困境成为当前所有高一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一语文教学策略  当前知识经济时代,高中教育已从早期的只面向少数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老师们的教学方法也因地制宜地做出了相应的改措。因为新课标在课程教授方面的教学重心是改变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因此就小学生识字教学来讲,在课堂教授模式上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具体落实,引导小学生们自主学习识字,下面我们将从一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识字  小学生语文的学习从识字开始,这是学习习
期刊
为了能够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增强职业中学电子工程教学活力,作为老师必须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提出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电子工程人才首先需要对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改革,加强专业课程的时代气息。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落后、内容陈旧,远远适应不了当今社会与电子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但如何改革课程体系呢?专业课程要随着电子工程岗位能力要求的变化而
期刊
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是权力机关或决策机构,但却是各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参政议政、共商国是的重要平台,是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