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环境优化研究

来源 :江淮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_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梅强,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叶俊宇,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主要从事社会沟通与安全管理研究。
   
  摘要:文章从权利制约权力的视角,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舆论监督环境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提出了舆论监督实现的两个基本条件,剖析了权利告知和自由博弈。在这两个立论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舆论监督环境优化的制度设计。
  关键词:舆论监督;安全生产;监管;制度
  中图分类号:C912.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1)06-0133-004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安全问题是一个特别突出的热点领域。安全事故与安全事件往往结伴随行,考验着制度安排的合法与合理性。
  现行的安全生产制度通过市场机制与政府管制施行,为何常常是市场与管制的双失灵?在政府-企业-员工的三方关系中,实际发挥强作用的是政府与企业的监管关系、企业与员工的雇佣关系,员工或社会对政府的监督关系却相对较弱。而“两强一弱”的约束关系是不健全的,容易合谋出卖第三方利益。因此需发挥第三只手的约束,即公民社会的权利制约作用(如图1所示)。而舆论正是权利组织的一种现实有效的工具。
  
  图1政府-企业-公众的三方约束关系
  一、舆论监督实现的条件
  在权利制约权力的思路框架下,舆论监督也并非自然成立,而是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基本包括两点:一是舆论的形成;二是舆论的监督作用产生。
  舆论形成需要一个质点,即议题进入公共视野。这个进入过程就是议题的相关权利人获悉并行使权利的过程,知情是这个过程的起点。
  舆论监督作用的产生要基于各方的自由博弈,即若博弈各方的自由度受限,不能形成真实的博弈格局,那么舆论的监督作用必打折扣,甚至夭折。
  (一)权利告知——制度设计的基础
  舆论监督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的良好机制,而且是民主性质的监督。由于个体监督本身的局限性,个体便将监督的权利让渡给媒体,通过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来为个体的权力呼吁。另一方面,个体则通过为媒体提供大量丰富的素材,使之成为媒体监督内容的重要来源。因此,舆论监督既不能认为只是新闻界的事情,也不能简单认为归结于公众,而应是公众与新闻界的互动,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对社会事务进行监督。
  一个议题进入公共视野,多少都会带有公共性,不管是显性的公共利益,还是隐性的可能涉及某类属性人群的利益。因此,对议题的关注也就是相关权利人行使权利的过程。知情权,也就是对相关权利的知悉,把可能涉及的权利告知给相关权利人,应该是舆论监督制度设计的基础。
  基于上述分析,媒体监督是当前安全生产领域减少负外部性的总体思路和舆论环境优化依据之一。在此思路下,保障权利主体的知情权是优化设计的基础。因此,作为主体知情权的延伸、具有权利告知天然职能的媒介的看门狗(watchdog)作用是中小企业安全生产舆论监督的基石。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媒介并非仅指大众传媒,而是包括网络、手机短信、楼宇电视、书刊、户外广告等在内的一切信息载体。从近几年安全生产的媒体监督来看,由于网络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普通公民有可能,也必然会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力量,实现最大程度上的权力制约。
  (二)自由博弈——制度实现的前提
  在权利告知的前提下,各主体间的自由博弈是减少负外部性甚至是多赢的充分条件。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涉及不同的主体,如图2企业安全博弈关系模型所示,企业安全博弈包含了多层复杂的博弈关系。首先,从两两博弈关系看,包括员工与自然、企业与自然、企业与员工、企业与地方政府、企业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员工、中央政府与员工,以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分别和媒体的博弈关系。上述博弈关系大体可以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员工与自然、企业与自然之间的赤裸博弈关系;第二层,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第三层,企业、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两两之间的复杂利益博弈关系以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分别和媒体的博弈关系。
  
  图2安全生产关系博弈
  注:转引自王克喜,周志强,赵振军等(2009)。
  
  但正如展江所言,市场机制和人为治理给我国的公共领域治理带来了双重封建化的影响,这尤其体现在我国的传统媒体中。人治因素更多与我国现行的体制有关,体制的不健全给我国媒体发展设置了许多关卡和壁垒,媒体虽然进入市场竞争,但是国家参与的成分依然浓郁,具有半官方的性质。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公民社会发展还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其中一个困境便是信任机制的建立。俞可平指出,信任危机主要体现在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不信任,认为两者是竞争而不是合作关系,防范和限制心理严重。信任危机与双重封建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民社会与媒体的良性结合,客观上限制了公民社会中舆论监督的作用。
  从市场角度看,媒体对市场经济利益的诉求使得广告和公共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经济利益的诉求影响了媒体本身在节目内容的制作方向的倾向性,为了吸引观众眼球,提高收视率和订阅率,更多关注休闲娱乐类节目,忽视对重大社会问题的深度报道,甚至不惜炮制虚假新闻,影响公众的评价和判断。另外一个方面,当商业大举入侵媒体时,由于商业本身具有的满足经济利益的可能性,会对媒体在公众事件的报道方向和揭露程度产生影响,极有可能失去了媒体自身的客观性。同时,处于追逐商业利益的导向也促使媒体不愿做公益性质的社会事务的报道,使公民社会失去了快速有效监督的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具有的海量信息、快速传播和紧密互动等特点,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的匿名性、民主性、自由性、互动性等特点,使越来越多的民众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在公民社会意识不断提升的今天,网络也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宠儿。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使民众有了更加广阔的媒体传播空间,渠道变得丰富多彩,有可能造成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重叠,产生部分公共利益舆论。
  然而,不应忽视的是,开放、理性和自由的兼容性平台也呈现出自身的不理性一面。一方面,网络媒体的匿名和不确定性使得难以定位信息传播者。匿名和流动性使大家难以查找到真正的信息来源,网络传播者可以不用承担相关责任,这就为发表不良言论提供了土壤。当前的网络中,尤其在娱乐等领域,部分人为了快速成名,不惜炮制虚假信息和谣言在网络上传播。这就更加剧了网络信息的真实性的质疑,也对整个网络言论的权威性和受众的信任建立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舆论监督环境优化
  在以上两个条件——权利告知(制度设计的基础)、自由博弈(制度实现的前提)得以立论的前提下,作为群体组织工具的舆论必然受到不同利益的追逐,舆论环境呈现复杂多样性。因此,需要对舆论环境进行优化,以使正当的舆论监督得以有效进行。而媒介作为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载体,对舆论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度由政府施行,舒尔茨认为,“政府的目的就是把政体价值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所有的公民。”因此要使制度实现其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的目标,就要从制度设计上入手切实保证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原因在于社会的不公平与不公正主要是在弱势群体上体现,安全生产领域更是如此。
  从安全生产领域的舆论监督制度设计来看,至少要保证工人(弱势群体)在如下几个方面的权利:(1)知情权。知情权的赋予是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最直接途径,赋予工人深层次意义上的知情权,工人就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违章操作这些直接诱发安全事故因素出现的机会就可以大大减少,对企业的违规违法而对自己权利的侵犯也知道如何进行抵制,事故自然就可以减少。从操作来看,类似于行政透明化过程中的政务公开,可以在制度上要求厂务公开,特别是把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资料公开。(2)劳动权和生命权。制度设计中要体现和保护工人的真正、合理而有效的劳动权和生命权,使矿工因劳动而有所得,因劳动而使生命有保障,因劳动而发生的伤害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赔偿。
  实践证明,舆论监督如果不具有相应的自主权,就没有相应的权威性,就会软弱无力,甚至被压制。而临时寻求权力的支持,有了“尚方宝剑”之后,虽会柳暗花明,一时改变局面,但也只能用于事后监督,解决个别小问题,与舆论监督所担负的职责很不相称。因此要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发挥舆论监督的权威性,消除行政权力干预,就有必要对舆论监督体制进行改革。其次,开展高层次的舆论监督,政务公开,最大限度地给予人民大众直接参政议政。
  最大限度的发挥公民社会民众的力量是监督机构获取违法犯罪线索的重要来源。整个社会信息散布于各个角落,单靠监督机构本身,难以做到穷尽所有的信息。许多犯罪分子能暂时脱离法网,就是因为还未有机构或个人对其的举报。另外一个方面,如果单纯依赖监督机构本身,并且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国家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我们的制度设计要考虑如何建立一个畅通无阻的信息渠道,借助于这种制度,以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好的结果。
  公民社会组织,指的是有着共同利益追求的公民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团,是社会成员基于共同利益或信仰而自愿结成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组织。从我国公民社会组织的活动来看,公民社会组织在自然灾害救援、环境卫生保护、弱势群体关怀、统一事业促进和民族感情维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公民社会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与媒体紧密合作,借助媒体力量,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以此营造良好的公民社会氛围,为公民社会舆论监督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扩大了公民社会组织的影响力。为了实现公民社会与舆论媒体的紧密互动,我们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首先,我们应当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氛围,支持和鼓励公民社会组织。作为政府而言,要明确公民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积极的引导和示范,惩戒不良的公民社会组织,建立健康、持续、有益的公民社会组织。引导公民社会组织与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加强媒体在公民社会组织中的宣传作用。应通过各种不同类型媒体的宣传,如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宣传公民社会组织的理念和活动,让普通民众对公民社会组织有个正确的认识,了解每个公民社会组织的功能范围,公民社会组织的常见活动,公民社会组织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等,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吸引和鼓励更多民众参与到公民社会组织中,也让民众对公民社会组织进行有效监督,以此形成民众、媒体和公民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
  第三,加强公民社会组织对舆论监督的作用。公民社会组织有其自身的目标和工作范围,在自身的领域内开展工作,在发挥自身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将承担相关领域内的舆论监督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公民社会组织集体的力量,用舆论监督促进社会发展,扩大公民社会组织自身的影响力。通过这种监督模式,也让观众对于公民社会组织的舆论监督功能起到支持和配合,不仅扩大了组织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也让个体舆论监督无法实现下有了较好选择模式。公民社会组织与媒体都是为社会服务的,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而在合作中又可以相互监督,相克相生。
  在安全生产领域,建立公民社会组织以及相应制度,引导其正确健康的发展,与媒介保持互动合作,无疑顺应了当前网络媒介大力发展下的新趋势,也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
  (二)舆论环境优化的技术——心理路径
  舆论环境优化的技术——心理路径基本有如下几种:
  (1)议程设置。就大众传媒与社会公众的关系而言,二者明显处于信息占有不对等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大众传媒显然具有对公众形成社会暗示的条件和优势。研究表明,大众媒体强调的议题与公众所重视的议题成正比。也就是说,大众媒体通过自己的各种强调方式来进行问题重要性的设置。这种设置每天都在进行,而公众在接受这种“设置”时则于无意之中感受着媒体在传递信息之外对信息重要性的评价。这种感受日积月累,于是在潜移默化中使公众关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逐渐与媒体趋于一致。这就是大众传媒社会暗示的力量。正是凭借这种无须奖赏也无须惩罚的奇特力量,大众传媒实现对人们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无形控制。
  (2)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意见领袖一般颇具人格魅力,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被认同感。在社交场合比较活跃,与受其影响者同处一个团体并有共同爱好,通晓特定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相关信息。意见领袖的首要任务是对先行接收到的大量的信息进行加工与解释,而后以微型传播(如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传达给其他受众或追随者。他们经常运用的加工与解释的方法有:(1)生发引申;(2)添枝加叶;(3)客观复述;(4)裁减回避;(5)歪曲攻击。对信息如何解释,加工到什么程度,选用何种方法,这取决于外在信息与意见领袖的认知结构、价值观念,个人利益和文化模式相贴近或相背离的程度,取决于意见领袖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这三道防卫圈的严密程度。意见领袖最主要的效能,乃是对面临信息轰炸、思想灌输的无主见、存依赖的受传者在表明态度、采取行动、解脱矛盾时予以指点和调节。在网络时代,意见领袖的属性可以用如下几个表示:被认同度、活跃度、自我坚持力、辩论力。被认同度描述其他网民对其观点的跟随程度,可以从其发帖后的支持帖数和反对帖数之差予以判断,对其发表意见的支持帖子越多,反对帖子越少,被认同度越大。活跃度描述其参与话题的积极性,可以从发言频度、网龄长短和是否版主、楼主等予以判断,即所发帖子(含首帖和跟帖)数越多、网龄越长、承担版主和楼主次数越多,说明该参与者越活跃。其中,发帖数是反映活跃度的主要数据,网龄长短和是否版主为参考数据。自我坚持力描述话题参与者对话题持有的观点坚持程度,可以用观测周期内观点变化情况来判断。从帖子的长度、逻辑性、语言文字感染力和已发表的精华帖数等方面判断其辩论力。
  (3)沉默的螺旋。沉默的螺旋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根据沉默的螺旋,舆论的形成与大众传播媒介营造的意见气氛有直接关系。因为大众传播有三个特点:多数传播媒介报道内容的类似性-由此产生共鸣效果;同类信息传播的连续性和重复性-由此产生累积效果;信息到达范围的广泛性-由此产生遍在效果。这三个特点使大众传媒为公众营造出一个意见气候,而人们由于惧怕社会孤立,会对优势气候采取趋同行动,其结果,造成“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然而,在网络时代,由于网络具有的匿名性、交互性等特点,沉默的螺旋表现出一定的理论局限性,网络传播出现了一种新的态势,即反沉默螺旋现象,个体的意见不受或较少受大众影响。
  (4)把关人。把关人是随着网络时代出现的舆论环境优化的新举措。网络论坛的管理者和各版面的版主承担着“把关人”的角色,很多论坛的帖子标题旁边注明“版主已阅”字样,帖子内容下方还有“经过某某编辑”字样,这说明管理者和编辑对帖子内容进行了把关,但是,网民的回帖内容、展开的讨论无法提前把握,相对于传统媒体环境中强有力的“把关”,这种把关是无力的,效果很微弱,起不到实质的过滤筛选作用。整个版面主要的发言者是回帖的网民,是他们在设置整个版面的主要议程,版主只能做事后的追惩比如删帖子、封ID或IP。网络将公众和媒介联系起来,使人人成为个性化的自由“把关人”,这种非权力化的议程设置和信息交流活动,使得人们的主体意识空前独立,传统的把关机制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很难发挥作用,只能依靠自由“把关人”的自律。除此之外,也要发挥网络编辑人员的作用,编辑人员在把关过程中过滤评论、整理评论以及引导现有的舆论,或者为大众设置议程,并对形成的舆论进行引导,编辑人员兼具了把关人和舆论领航员的双重角色。
  (5)典型塑造。通过各种传播形式对安全生产中涌现的正面人物和优秀事迹进行宣传,鼓励和倡导各界人士关注安全生产工作,重视安全生产。在宣传典型人物和事迹的过程中,也使大众学习到优秀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人物和事迹的宣传也体现了国家在该领域的意识形态走向,有助于民众领会和巩固国家的意识形态,于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认知结构,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从而维护和巩固既有的社会秩序。
  (6)媒介真实。西方传播学家将社会现实分为三种:“客观现实”(Objective reality)、“媒介真实”(Media reality)与“主观真实”(Subjective reality)。客观现实指某种外在于人的客观实在,常被人视为“事实”并借常识判定;媒介真实是对客观真实的符号化再现;主观真实则是以上两者相叠加在个人的头脑中形成的对世界的看法或认识,即个人意识。按这个理论,在现代社会,在个人内心与客观现实之间,已经不可避免地插入了一个媒介真实,它不断影响、限定和修改着个人的态度与行为。媒介真实是大众传媒主体根据其经验、知识、文化背景而对客观真实作出主观选择、判断和评价之后,通过大众传媒传递给受众的社会事实。这种社会事实不断界定、影响和制约个人的行为与价值观念,并潜在地成为现代社会文化日益重要的参考情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媒介真实”是大众传媒主体的“主观真实”。由于不同个体对客观真实的认识不同,经过不同传播主体加工的媒介真实自然会有所区别。因此,在同一时间的不同传媒上出现相互矛盾的论调是完全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1]陈继萍,刘乐萍.浅谈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民营科技,2010,(8).
  [2]张维迎.张维迎教授关于管制与放松管制系列谈话录(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1-03-19(2).
  [3]詹姆斯.M.布坎南.宪法经济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6.
  [4]徐金燕.地方煤矿安全生产政府管制的失灵与优化[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0(1).
  [5]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M].商务出版社,2000.
  [6]孔茨.管理学[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
  [7]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制度[M].商务出版社,1999.
  [8]卢毅刚.舆论与社会制度发展的契合因子.新闻前哨[J],2010,(7).
  [9]李学玲,黎文.浅析舆论监督对煤矿行业安全生产的作用[J].煤炭经济研究,2007,(2).
  [10]齐爱军.舆论监督的三种话语形态[J].当代传播,2003(6).
  [11]叶战备,金太军.“以权利制约权力”视角下的舆论监督[J].探索,2005年第4期.
  [12]奠红兵.试析我国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13]傅大友,袁勇志,芮国强.行政改革和制度创新.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14]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张成福,刘霞,孟庆存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5]林德昌.矿难的制度性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2006年.
  [16]王克喜,周志强,赵振军等.煤矿企业安全监管的反联盟博弈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2).
  [17]展江.警惕传媒的双重“封建化”[J].青年记者,2005,(3).
  [18]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9]刘建明.舆论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0]樊浩.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J].新闻出版与交流,2000,(5).
  [21]张立伟.公民道德建设与媒介引导的新形式[J].当代传播,2002,(6).
  [22]陆哗.作为现代社会文化情境的“媒介真实”——试论电视传播对社会现实的建构[J].社会科学,1995,(2).
  [23]Shapiro M A, Chock T M. Media dependency and perceived reality of fiction and new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2004, 48, 675-695.
  [24]Neuwirth K, Frederick E, Mayo C. The spiral of silence and fear of isolatio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07, 57, 450-468.
  [25]Weimann G, Tustin D H, van Vuuren D, et al. Looking for opinion leaders: Traditional vs. modern measures in traditional socie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2007, 19, 173-190.
  [26]Festinger L. 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27]Eagly A, Chaiken S. Attitude strength, attitude structure and resistance to change. In R. Petty and J. Kosnik (Eds.), Attitude Strength. (pp.413–432). Mahwah, NJ: Erlbaum, 1995.
  (责任编辑焦德武)
  
  
其他文献
摘要:诗学作为海德格尔思想中的重要一维,通过“真理艺术家一艺术作品”结构向“神圣一诗人诗”结构的转渡,彰显出海氏思想运演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探寻海氏诗学思想之转渡,旨在把握海氏思想发展变化的内在路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诗学理论的学科僵化性,从而进一步开启诗学研究的它者之途。  关键词:海德格尔;诗学;真理;艺术家;艺术作品;神圣;诗人;诗  中图分类号:B516.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作者简介:汪志国(1963-),男,安徽枞县人,博士,教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自然灾害史。     摘要:20世纪30年代,安徽先后出现过1931年大水灾、1934年大旱灾和1938年大水灾等重大自然灾害,这3次重大自然灾害对安徽经济社会以及百姓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影响,尤其对农业生产影响更大,农业生产逐步衰退,耕地大面积受损,农业产量大大减少,养殖业也受到很大冲击。  关键词:安
期刊
摘要:死刑存在与否应当也只能是一种价值论上的根本判断,必须清楚死刑存废论争对死刑的意义所在。自刑法之外进行的追问表明,无视或有意忽视性恶论的人道主义不能作为刑事政策考量的根基,死刑的价值判断与文化、国家权力运作密切相关,同时也必须考虑整体的公平正义。从刑法的规范角度理解,刑法的任务决定了死刑存在的必要性和正义性,死刑本质上是犯罪人在刑法上基于自我决定而实现的永久性、完全性排除,是生命防卫权的实现方
期刊
摘要:加强对政党的法律规范,是二战以后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现象。政党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正式规范体系,主要包括宪法、《政党法》、选举法等相关法律、专项政党立法四种规范形式,具有权威性、导向性、政治性、应然性等显著特点。南于国情不同,不同的国家采取的政党法律规范形式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政党法律规范是由国家或统治者制定的。但在政党政治时代,执政党或大党控制着议会多数;没有它们的同意或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和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强。西方把目光聚焦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人民币汇率安排提出了多项法律上的指控。2010年秋,美国众议院更是以348比79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公平贸易货币改革法》(Curreney Reform for Fair Trade Aet),这项针对人民币的法案付诸正式的立法程序,标志着对人民币汇率的指控达到了一个新高潮。  对人民币汇率国际法问
期刊
2010年7月19日至22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主办,贵州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0年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改革开放新起点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自全国党校系统、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院所以及人民出版社、《哲学研究》编辑部、《求是》杂志社、《人民日报》等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理论研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简述如
期刊
摘要:文章以暨南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N=302),集中探讨了大学生的第二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使用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出生地对大学生上网时间有正面的显著影响,即城市的大学生上网时间比非城市的大学生要多,学历虽然对大学生有显著影响,但却是负面的,即学历越低的大学生上网时间越长。而互联网使用满足需求动机对大学生学习、工作相关的互联网使用指数有正面的显著影响。特别的是,互联网使用中
期刊
摘要:凤阳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农村建设事业中具有典型性,以凤阳为样本剖析安徽省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效益,对全国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来说,有一定的启迪意义。调研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通过召开小型座谈会、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分析和发现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凤阳;安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效益;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在文明史的大视野下,国家形态的变迁与财税法的发展呈现出交相辉映的互动态势。从静态的角度看,财税法在不同国家形态下被赋予不同的功能、表现出不同特征;从动态的角度看,在国家和社会变迁的关键时期,财税理论与制度的变革又往往发挥着至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家转型的重要推手和先声。在封建国家中,税法几未产生,税收只是供养王室的“君主私财”。伴随着征税权的争夺,民主国家方得确立,税收也因私权兴起而被视为“公
期刊
摘要:本文以2008—2013年中国非金融行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微观视角考察信任等非正式机制因素对现金持有水平的作用;并深入探讨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在不同成长性影响下,信任与现金持有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保障机制的存在,在信任度越高的地区,上市公司为了维护其声誉,从而拥有较高的现金持有水平;企业成长性越好,现金持有水平越高;并且成长性与信任的交叉项对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也有正向作用。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