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从2006年新会计准的颁布、实施以来,经济环境对会计人才的会计执业判断能力的要求益发显现,在梳理会计执业判断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和提出开放教育模式下培养、提升会计执业判断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执业判断 开放教育 职业判断能力 培养
引言
情景1:某上市公司招聘财务人员的硬性要求之一:着重考察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情景2:开放教育会计专业“专升本”《高级财务会计》课堂讨论中学生的问题:怎样才能在诸多的会计政策中做出合理选择会计政策 的职业判断?
…… 可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会计环境日新月异且日益复杂,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或趋同或一致,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已成为会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开放教育下的会计专业“专科”或“专升本”作为成人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具备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更好的锲机,本文就开放教育中如何把握契机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进行思考,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梳理会计职业判断的相关问题
1、会计职业判断的内涵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财务报告中的职业判断》研究报告给职业判断下的初步定义为:“职业判断”是这样一种判断,它由有经验和有知识的人进行,在适用的职业准则框架之内,以必要关注、客观和正直态度做出的判断。对于何为会计职业判断,我国学界的研究比较晚,直到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才在该准则中的“长期股权投资”等具体准则中出现了“判断”的字样,之前或之后的现有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因此学界说法不一,但基本包括这样一些共识:○1会计职业判断是一种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2会计职业判断要依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惯例等会计标准;○3会计职业判断要运用会计人员自身的知识和经验;○4会计职业判断要充分考虑企业现实与未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结合上述内容,笔者倾向于这样的认识: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在特定的会计环境下,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对不确定事项做出的对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和财务信息披露所做出的职业判断,这种判断既是结果也是过程,是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是一种能力。
2、会计职业判断的特征
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会计职业判断作为一种思维的形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具有其独有的特征:○1主观性。会计职业判断更多地表现为个体的思维和行为,即使是基于相同的经济事项和会计环境,两个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完全可能做出不同的判断,从而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2受制约性。会计职业判断既受制约于会计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又受制约于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税收法规、乃至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3目标导向性。之所以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做出判断,就是因为每一个思维、行动都有其目标,不同的财务目标会导致不同的财务判断。④风险性。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最终会形成会计信息,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活动,也就是说,会计职业判断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3、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会计职业判断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影响因素众多而且复杂,从可控性的视角来划分,可分为:
(1)主观因素:即人的因素,主要包括:○1文化背景和受教育程度;○2职业经验和专业分析能力;○3记忆水平和接收新知识的能力;○4会计人员的需求与动机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5对风险的态度与性格特征。
(2)客体因素:即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类型和复杂程度以及会计准则本身的局限性。
(3)环境因素:即会计职业判断所处的背景,包括:○1管理当局的意图;○2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完善程度;
从上述三个因素中可以看出,尽管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着不完善性和滞后性,会计人员与管理当局的雇佣关系以及所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不可避免地对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着影响,但人的主观因素更容易诱发机会主义行为,使会计职业判断发生偏差。正如资深特许会计师克里斯·A·麦溥在《教育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责任是什么?》中提到:会计技能大体上是一个经验和判断问题。基础理论并不十分深奥,而当我们试图将这些基本原理应用于商业环境中出现的无穷变化着的、复杂的各种情形时,真正的考验随之而生。事实性的信息及信息获得的准确性固然重要,但是除非能够与判断的开发和培训同步进行,否则他们的价值将被淹没……解决商业问题不仅仅要求有条理地掌握事实的秩序,同样重要的是,对这些事实的细致分析、合乎逻辑的推理、形成和得出有效的结论,并且进行恰当的判断。因此,人的因素尤其是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影响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核心因素,而这类因素中的职业敏感性、职业分析能力、職业经验、新知识的学习和接收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等等可以通过教育、交流、分享、培训等方式得到提升。
二、 开放教育的现状剖析
开放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是针对现行的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的统考模式提出来的,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丰富和补充。1998年12月,国家教育部颁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放教育是其重要的实现形式,并授权中央电大,在全国电大系统实施。开放教育主要采用面授与多种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适合在职从业人员学习。学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学习计划,选择课程、媒体教材、时间地点和学习进度。
这种教育模式,不论在时间上、形式上还是学习的手段上都有利于成人学历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开放教育十多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会计专业人才,对于在职会计人员的学历提升、素质提升以及会计法律、法规的普及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人才的培养要与国家的大发展、大环境相适应,必须与时俱进,而今随着新准则的广泛实施,新的挑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又一次摆在会计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实践。 (一) 开放教育学生的现状
开放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成人且在岗,他们与普教的学生有显著的差别和独有的特征,专业学习方面的优势表现在:
1、学习目标明确,动力十足。开放教育的学生的成长之路大多数为高中或中职毕业到企事业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由于学历或学识需要再提高而回到课堂,他们对待学习,不论是态度还是学习的目的性都更加理性而明确,已经从传统教育模式下“要我学”的认知上升到“我要学”的理性。 所以开放教育的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学习目的性都比较强,往往能够保持较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具有较强的学习毅力,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2、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专业工作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成教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和专业工作经验,基本业务可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些经验成为他们学习的重要基础,借助于这些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在新的专业课程资源的学习中,他们理解、消化、反思、总结的能力大大增强,构建、完善更高层次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素养的需求更加突出。同时,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分享也愿意分享。
(二)开放教育下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1、培养目标不清,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不健全。
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的培养模式,并且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采用。从重理论轻实践的理论性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转向重实践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从毕业证、学位证的考量到毕业证、学位证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技术职称证书的考量,的确是促进了会计人才的操作技能和学习的能力。尤其是目前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过分地强调了“技”的培养,“技”是有形的,基于基础理论,可考量的,浅显易掌握的,而“能”是无形的,在教育环境中是难于考量的,商业环境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能力”尤其是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但是目前的开放教育就“能”的培养没有一个规范细致的培养目标和健全的质量评价体制。
2、科研与教学脱节,各自独立
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的创立者洪堡明确指出,大学要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研究统一。科研是末,教学是本,二者不能偏废。开放教育的教师同样有科研的任务,大部分的教师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科研仅限于论文的撰写,即使申报院级或省级的课题,也只是为了职称写论文做准备而已,论文写完、结项就束之高阁,科研与教学互相脱节,本末倒置。
3、教学方法改革力度不足。
职业教育方法的研究和普及近年来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教改之风也吹拂着开放教育的课堂,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束缚着课堂,表现在:课堂教学互动明显不足,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工作经验分享不足,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从实战练习中得以提高;网络教学资源不足、更新缓慢等等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4、教材内容陈旧,过时。
会计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时效性。政策几乎年年在更新和完善。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从编著到发行往往在一年以上,因此学生拿到手上的教材内容已是“昨日黄花”,对实践不但没有指导意义,反而误导,造成混乱。
三、基于开放教育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判断能力之途径
1、明确培养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可参考IFAC在2003发布的《国际教育报告框架》、《职业会计师资格国际评价指南》以及国内学界对会计职业能力的研究,结合开放教育的特征会同当地政策研究部门、企业财务高管尝试制定出一套动态的、可行的培养目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围绕此目标建设会计专业学科,真正做到培养目标清晰、评价体系合理,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指明方向。
2、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培育职业判断意识。会计专业的教师首先要通过各种渠道走出校园,从会计职业实践中去探索、体会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乃会计职业能力的核心,转变过去依据行业制度或准则的显性规定判断业务事项的观念,有意识、有目的地培育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并将这种意识融入到科研、教学中,引领、培育学生的职业判断意识。
3、改变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践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尤其是通过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通过案例分享的方式呈现在课堂,通过小组讨论、组间交流、适时辩论等实战方式,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听取他人的成果,从而丰富、完善、提升职业判断能力。
4、科研要与教学齐头并进。教师一方面要将自身在实践中的有关会计职业判断的经验予以总结、研究、升华,形成实用、新型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会计教研室要广泛收集、总结、提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形成教学团队的案例库,也可以编著成校本教材。在教学中将科研成果和实践案例融入课堂,这些實用、新型的科研成果和鲜活、生动的实践案例可以更直观地启发学生、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5、借力电大系统强大的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交流合作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随时和站在第一线的学生零距离交流、分享会计工作中出现的新业务、新问题,引领学生在面对新业务、新环境时能够做出理性的职业判断。
5、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财会行业,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其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就强调“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是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根本之举。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会计准则讲解》2006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
2、笪建军《对提高会计执业判断能力的思考》现代商贸工业 2007.09
3、周洪 张巍等 《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材评价研究》会计研究 2007 .04
4、陈文军 钟慧 《新会计准则的精髓—会计执业判断》南京师范大学 2010.6.30
关键词:会计执业判断 开放教育 职业判断能力 培养
引言
情景1:某上市公司招聘财务人员的硬性要求之一:着重考察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情景2:开放教育会计专业“专升本”《高级财务会计》课堂讨论中学生的问题:怎样才能在诸多的会计政策中做出合理选择会计政策 的职业判断?
…… 可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会计环境日新月异且日益复杂,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或趋同或一致,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已成为会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开放教育下的会计专业“专科”或“专升本”作为成人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具备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更好的锲机,本文就开放教育中如何把握契机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进行思考,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梳理会计职业判断的相关问题
1、会计职业判断的内涵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财务报告中的职业判断》研究报告给职业判断下的初步定义为:“职业判断”是这样一种判断,它由有经验和有知识的人进行,在适用的职业准则框架之内,以必要关注、客观和正直态度做出的判断。对于何为会计职业判断,我国学界的研究比较晚,直到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才在该准则中的“长期股权投资”等具体准则中出现了“判断”的字样,之前或之后的现有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因此学界说法不一,但基本包括这样一些共识:○1会计职业判断是一种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2会计职业判断要依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惯例等会计标准;○3会计职业判断要运用会计人员自身的知识和经验;○4会计职业判断要充分考虑企业现实与未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结合上述内容,笔者倾向于这样的认识: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在特定的会计环境下,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对不确定事项做出的对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和财务信息披露所做出的职业判断,这种判断既是结果也是过程,是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是一种能力。
2、会计职业判断的特征
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会计职业判断作为一种思维的形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具有其独有的特征:○1主观性。会计职业判断更多地表现为个体的思维和行为,即使是基于相同的经济事项和会计环境,两个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完全可能做出不同的判断,从而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2受制约性。会计职业判断既受制约于会计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又受制约于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税收法规、乃至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3目标导向性。之所以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做出判断,就是因为每一个思维、行动都有其目标,不同的财务目标会导致不同的财务判断。④风险性。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最终会形成会计信息,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活动,也就是说,会计职业判断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3、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会计职业判断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影响因素众多而且复杂,从可控性的视角来划分,可分为:
(1)主观因素:即人的因素,主要包括:○1文化背景和受教育程度;○2职业经验和专业分析能力;○3记忆水平和接收新知识的能力;○4会计人员的需求与动机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5对风险的态度与性格特征。
(2)客体因素:即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类型和复杂程度以及会计准则本身的局限性。
(3)环境因素:即会计职业判断所处的背景,包括:○1管理当局的意图;○2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完善程度;
从上述三个因素中可以看出,尽管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着不完善性和滞后性,会计人员与管理当局的雇佣关系以及所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不可避免地对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着影响,但人的主观因素更容易诱发机会主义行为,使会计职业判断发生偏差。正如资深特许会计师克里斯·A·麦溥在《教育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责任是什么?》中提到:会计技能大体上是一个经验和判断问题。基础理论并不十分深奥,而当我们试图将这些基本原理应用于商业环境中出现的无穷变化着的、复杂的各种情形时,真正的考验随之而生。事实性的信息及信息获得的准确性固然重要,但是除非能够与判断的开发和培训同步进行,否则他们的价值将被淹没……解决商业问题不仅仅要求有条理地掌握事实的秩序,同样重要的是,对这些事实的细致分析、合乎逻辑的推理、形成和得出有效的结论,并且进行恰当的判断。因此,人的因素尤其是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影响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核心因素,而这类因素中的职业敏感性、职业分析能力、職业经验、新知识的学习和接收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等等可以通过教育、交流、分享、培训等方式得到提升。
二、 开放教育的现状剖析
开放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是针对现行的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的统考模式提出来的,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丰富和补充。1998年12月,国家教育部颁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放教育是其重要的实现形式,并授权中央电大,在全国电大系统实施。开放教育主要采用面授与多种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适合在职从业人员学习。学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学习计划,选择课程、媒体教材、时间地点和学习进度。
这种教育模式,不论在时间上、形式上还是学习的手段上都有利于成人学历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开放教育十多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会计专业人才,对于在职会计人员的学历提升、素质提升以及会计法律、法规的普及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人才的培养要与国家的大发展、大环境相适应,必须与时俱进,而今随着新准则的广泛实施,新的挑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又一次摆在会计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实践。 (一) 开放教育学生的现状
开放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成人且在岗,他们与普教的学生有显著的差别和独有的特征,专业学习方面的优势表现在:
1、学习目标明确,动力十足。开放教育的学生的成长之路大多数为高中或中职毕业到企事业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由于学历或学识需要再提高而回到课堂,他们对待学习,不论是态度还是学习的目的性都更加理性而明确,已经从传统教育模式下“要我学”的认知上升到“我要学”的理性。 所以开放教育的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学习目的性都比较强,往往能够保持较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具有较强的学习毅力,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2、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专业工作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成教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和专业工作经验,基本业务可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些经验成为他们学习的重要基础,借助于这些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在新的专业课程资源的学习中,他们理解、消化、反思、总结的能力大大增强,构建、完善更高层次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素养的需求更加突出。同时,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分享也愿意分享。
(二)开放教育下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1、培养目标不清,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不健全。
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的培养模式,并且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采用。从重理论轻实践的理论性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转向重实践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从毕业证、学位证的考量到毕业证、学位证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技术职称证书的考量,的确是促进了会计人才的操作技能和学习的能力。尤其是目前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过分地强调了“技”的培养,“技”是有形的,基于基础理论,可考量的,浅显易掌握的,而“能”是无形的,在教育环境中是难于考量的,商业环境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能力”尤其是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但是目前的开放教育就“能”的培养没有一个规范细致的培养目标和健全的质量评价体制。
2、科研与教学脱节,各自独立
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的创立者洪堡明确指出,大学要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研究统一。科研是末,教学是本,二者不能偏废。开放教育的教师同样有科研的任务,大部分的教师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科研仅限于论文的撰写,即使申报院级或省级的课题,也只是为了职称写论文做准备而已,论文写完、结项就束之高阁,科研与教学互相脱节,本末倒置。
3、教学方法改革力度不足。
职业教育方法的研究和普及近年来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教改之风也吹拂着开放教育的课堂,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束缚着课堂,表现在:课堂教学互动明显不足,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工作经验分享不足,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从实战练习中得以提高;网络教学资源不足、更新缓慢等等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4、教材内容陈旧,过时。
会计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时效性。政策几乎年年在更新和完善。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从编著到发行往往在一年以上,因此学生拿到手上的教材内容已是“昨日黄花”,对实践不但没有指导意义,反而误导,造成混乱。
三、基于开放教育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判断能力之途径
1、明确培养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可参考IFAC在2003发布的《国际教育报告框架》、《职业会计师资格国际评价指南》以及国内学界对会计职业能力的研究,结合开放教育的特征会同当地政策研究部门、企业财务高管尝试制定出一套动态的、可行的培养目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围绕此目标建设会计专业学科,真正做到培养目标清晰、评价体系合理,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指明方向。
2、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培育职业判断意识。会计专业的教师首先要通过各种渠道走出校园,从会计职业实践中去探索、体会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乃会计职业能力的核心,转变过去依据行业制度或准则的显性规定判断业务事项的观念,有意识、有目的地培育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并将这种意识融入到科研、教学中,引领、培育学生的职业判断意识。
3、改变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践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尤其是通过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通过案例分享的方式呈现在课堂,通过小组讨论、组间交流、适时辩论等实战方式,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听取他人的成果,从而丰富、完善、提升职业判断能力。
4、科研要与教学齐头并进。教师一方面要将自身在实践中的有关会计职业判断的经验予以总结、研究、升华,形成实用、新型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会计教研室要广泛收集、总结、提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形成教学团队的案例库,也可以编著成校本教材。在教学中将科研成果和实践案例融入课堂,这些實用、新型的科研成果和鲜活、生动的实践案例可以更直观地启发学生、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5、借力电大系统强大的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交流合作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随时和站在第一线的学生零距离交流、分享会计工作中出现的新业务、新问题,引领学生在面对新业务、新环境时能够做出理性的职业判断。
5、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财会行业,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其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就强调“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是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根本之举。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会计准则讲解》2006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
2、笪建军《对提高会计执业判断能力的思考》现代商贸工业 2007.09
3、周洪 张巍等 《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材评价研究》会计研究 2007 .04
4、陈文军 钟慧 《新会计准则的精髓—会计执业判断》南京师范大学 20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