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一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rx1007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现代人面临生存焦虑,生命教育应运而生,其核心理念在于生死一体、向死而生及超越生死。生命教育课程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对教学师资、课堂建构、内容编排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具有自爱反省品质和丰富专业知识的老师对生命教育起着引导作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渗透性课程可以保证生命教育有效达成,以学生生活和促进成长为内容的生命教育内容编排是生命教育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上海大学大一学生的成长特点、活动课特点具备一定契机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根据生命教育理论及学校情况,可以对生命教育课程进行内容设定。
  关键词:大一学生 生命教育 课程内容 活动课
  G641
  一、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
  (一)生死一体,生命教育的认知起点
  生与死是生命的起点和终点,关于生死的态度决定一个人如何对待生命。生与死,是人生命过程的两个必然阶段和环节,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故而,生命个体总是联系人的生死区间去考虑和处理问题。生命教育与个体生命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作为个体的人,想要提升自己生命的精神向度,克服生命的无益感和死亡的可怖性,有赖于生命教育对人的启发和引导;而生命教育要完成自己的使命,也必须对个体的生命与死亡作出合乎情理的解读。生死一体的理念是生命个体日常行为的全部动力,也是生命教育的主旋律。
  (二)向死而生,生命教育的过程规则
  向死而生,意即人从出生开始即走向死亡,人都有生理上的终点。只要人活着,就不得不面临在劫难逃的死亡,而死亡也一直在我们的頭脑中,这并不因年龄而有差别。这种与生俱来的基本事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来生命教育的发展路径,即引导学生追求一种“向死而生”的人生智慧和勇气。
  向死而生意味着生命的开放性、不确定性。 “人必须独自地完善他自己” ,自主地筹划、选择和确立人生道路,促进自我发展。因此,生命教育必须体现生命自主性,关注个体生命的存在,关注个体外在的显露行为和內隐的情感流露。这就要求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树立明确的“本真生存”意识,自觉、主动地按照这种标准规范自己地生活。生命的紧迫性和不可逆性要求人人皆需勇敢担负面对死亡的终极责任,与死亡恐惧和解,真正获得生命的荣耀与死亡的尊严。
  (三)超越生死,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
  帕斯卡尔说,人只是一颗芦苇,自然界最脆弱的,但是一颗运用思想的芦苇。这段话指出人不同于自然界其他生命体的特点即在于人的思想性,也说明人具有自在的自然生命的特征,也具有自为的超生命的特性。作为有思想性这一特殊的有意识的生命存在,人会不断地寻求对于存在的无限超越,在这种追求里赋予生死以永恒的价值和无限的意义。从这个过程来看,生死是现实的,但人却要在对未来的追求中不断否定现实,从而超越生死。这种超越生死的精神境界,充分体现了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与价值追求。
  二、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的要求
  (一)师资要求:以生命影响生命
  教育是一项基于师生关系互动而成的活动,生命教育的影响必须由教育者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来完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的生命质量影响着生命教育活动的质量。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自爱反省的生命关怀。反省是指教师必须保持自我重新认识的意识,可以自觉地修正自己的生存状态。其次,教师必须是具有丰富的生命专业知识。生命教育课程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课程,它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从事生命教育活动的教师可能不会精通所有涉及到的专业,但必须在自己所擅长的专业领域内围绕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发展出自己对于生命教育的理解和观点体系。一个教师对于生命教育的专业知识水平决定了他在生命教育活动中带领学生探索自身生命的深度和广度。
  (二)课堂建构:渗透教育与师生参与
  生命教育的课程类型主要是采用渗透式课程,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融入到相关学科之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贯穿生命教育活动。渗透式课程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和掌握生命教育理念,并于系统和整体中寻找差异,进而以个性化的方式思考生死问题,并且渗透式课程也为不同课程之间搭建沟通与合作的桥梁。生命教育课程的课堂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而构建,结构相对稳定且比较具体、多样,这样使得每一次生命教育课程成为师生共享的独一无二的精彩旅程。师生共同参与到课堂中,摆脱传统课程中教师单独讲课形式,可以保证课堂呈现轻松愉悦地氛围,可以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地吸收,可以有效促进生命教育效果的达成。
  (三)内容编排:回归生活与促进成长
  生命教育内容应回归生活,课程内容的选编应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经验中取材,突出课程的生活因素,注重体现学生生活世界的整体性:现实生活、理想生活以及可能生活。同时,课程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兴趣是决定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需要则是产生兴趣的源泉。生命教育课程在于启发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提高学生生活质量,故而其内容的选编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前提下,扩展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最大化满足学生。生命教育的效果不只是着眼于当下,更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生命教育课程内容既要包括学生当下需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包括学生以后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这样才能达到促进成长的作用。
  三、基于活动课开展生命教育的探索
  (一)现实状况分析
  1.大一学生年龄集中在17-19岁,这是青春期中期。青春期是动荡不安的年纪,学生还没有稳定的三观,对外界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显得勇敢无畏,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又会因为遭遇到的挫折,比如考试失败、恋爱失败等而不断否定自己、轻视自己,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可以矛盾二字简要概括之。在以往教育的经验基础上,青年人对自身、对人际关系、对生命本身的价值开始探索。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可以帮助青年人从现实生活中出发,从生活体验中汲取经验,形成从自身而成、稳定的三观。   2.大一学生经历着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这种身份的转变是一种深刻而复杂的转变。大一学生面临着校园环境的变化、教育教学的变化、老师同学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这些从校园环境到人际关系、从教学方法到学习模式的变化交织在一起使得刚迈入大学的青年人背负成长的压力,需要调动自身更多能量来适应这种转变。这种适应过程在本质来说是青年人发现自我、探索外界、沟通他人的生命历程。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大一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发现自身的力量应对周围的变化。
  3.我校学生在大一期间开设活动课,其目的在于为师生沟通提供平台,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为班级活动提供场所,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通过集体或团体活动启发个体成长意识,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目前,活动课主要形式是主题授课形式,以辅导员为单位进行授课,人数在100-150之间,少数班级人数控制50人左右,人数众多是活动课顺利进行所面临的挑战。在内容主要是完成学生事务工作,比如学生手册考试、学生档案收取、各类通知等,另外一些专题讲座比如邀请高年级同学所进行的讲座受主讲人本身的素质、讲座内容限制,活动课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高。将生命教育课程引入活动课中,有利于丰富活动课主题和形式,以促进活动课有效开展,达到课程目的。
  (二)大一学生生命教育课程设计
  每一学年有三学期,每一学期安排12周时间,从第9周开始进入复习周,前8周为大一学生开设活动课,目前活动课没有学分,活动课没有固定内容或主题,主要由授课的辅导员决定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经过对生命教育的梳理和活动课开设情况的了解,笔者认为可以在活动课时间内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丰富活动课内容和形式。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为活动课设置一定的学分以激励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知识传授与情感关怀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生命教育课程本身是开放性、互动性課程,任课老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力图将生命教育主题生动展现给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达到师生灵魂相遇、相互滋养的目的。课程考核的方式可以采用课堂参与讨论、实践报告、学年结束综合心得报告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评分标准可以设置为平时课堂及实习30%;实践报告30%;学年综合心得报告40%,对学生进行综合打分。
  参考文献:
  [1][德]贝克勒等.誓言集:向死而生[M].张念东,裘挹红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2][德]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张乐天,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4]叶澜,郑金洲,卜玉华.教育理论玉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李高峰.生命与死亡的双重变奏:国际视野下的生命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2010.
  [6]朱余杰.人本注意教育思想视角下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D].郑州:河南理工大学,2012.
  [7]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
  [8]金生鋐.生命教育:使教育成为善业[ J] .思想理论教育,2006(11):19-24.
  [9]汪霞.课程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3):54-59.
  [10]任桂平.守望生命——不可缺席的生命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 ,2005(9):24-26.
其他文献
练习写作文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能达到新课标提出的习作目标,让孩子们自由表达,快乐习作?我结合三年级习作教学实践,从“习作前指导留心观察,真实地记录生活;习作课上点拨写法,鼓励自由表达;课后交流展示,享受习作的快乐”对三年级孩子作文起步的指导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习作前指导细心观察,真实地记录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三年级孩子天真活泼、纯朴、敏锐、真实,他们的生活是丰
期刊
摘要:做好课内阅读的关键是上好阅读教学课。这是提高和培养学生形成较强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最为直接的途径。以读促写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语言的交流 和与人的沟通,书面表达欧式语文学习的最后结果,学生学会了字词句段,就可以连段成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 以读促写 学习能力  【中圖分类号】G623.2  语文是万科之母,没有语文基础,其他学科的学习都不可能进行。语文的重要性
期刊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其写作教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尽管目前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建议性措施,希望能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3.2
期刊
摘要:英语听力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分支之一,只有练好听力我们才能更加自如的与他人进行交流。英语毕竟是一门语言,英语课程的学习在于将其英语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而听力的提高无疑是极为关键的。但是,我们高中生习惯了英语传统的学习方式,词汇、阅读、写作成为学习英语的主流。我们高中生既没有从观念上对听力给予重视,也没有采取恰当的学习方式。本文结合笔者的学习经验,主要就高中英语听力学习的障碍与技巧展开论述。  
期刊
摘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应用到化学知识,因此如何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始终受到广泛关注。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及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出发点,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模式的基础上,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同时促进人才的全面成长。本文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入手,对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展开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化学教学;
期刊
阳光希望天空不单调,所以透过蔚蓝的天幕,温暖普照,而百花便以娇艳、树木便以青葱报之。大自然以他的博大睿智向我们暗示:希望,让阳光不锈;有了希望,万物皆有灵气。  请看以下案例:  爱在左,严在右,打开心扉,孕育希望  带着爱与希望去处理学生的事情,再难的问题似乎都会柳暗花明,这是我从历届的问题班级和问题学生中懂得的。有一年从初二接到一个新班,别人都说我运气差,班上以小A为首的一帮人早已把班上弄得乌
期刊
当前在教学工作中,涌现出许多先进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无法适应新的观念,校本课程研发迫在眉睫。为了推进我校课程改革,促进残疾学生全面适应社会能力的发展,探寻新的教改思路。下面就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粗浅做法作以简要汇报:  一、对启智教学的简要做法和初步探索  1、逐步培养学生一些好的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的耐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生的
期刊
《庖丁解牛》是高二语文选修课中的一篇文言文,如果用一句话说出通过《庖丁解牛》要教给学生什么,那么就是让庖丁解牛之道的质感呈现出来,以无厚入有间。这既是这篇文言文的内涵实质所在,也是我理论设计的出发点。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一课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庖丁解牛之道的“道”并没有做出一个明确的理解。对于抽象的“道”和具体的“庖丁解牛”没有联系起来。  把庖丁的解牛之道限于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情而不
期刊
摘要:青年编辑的状态直接关系到科技期刊的可持续性发展。文章分析了编辑的培养主要在政治素质,学术素质,业务素质方面,编辑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实行多角色转换机制,实行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科技期刊编辑应当更新观念 ,树立科学、奉献、敬业精神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做到工作学习化、问题课题化;同时有关部门要努力优化编辑人才培养的软环境 ,为编辑出版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进而推动科技文化
期刊
摘要:在语言学习中,错误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意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英语语音学习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对于后续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对待语音中的错误呢?本文基于微变化研究方法,分析了练习频次对2名受试的[n]/[ ?]不分语音纠错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主要就语音纠错过程中练习频率的作用和同时对练习频率引起的语音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相关描述。对往后的语音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英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