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使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关键词: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的确,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使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所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以此引发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一、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容易对熟悉的事物发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学生身边的生活作为素材,引领学生进入生活的情景,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进入到数学活动中来。比如,教《圆的认识》内容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如果换成其他形状可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被这个从未想过的问题深深吸引住了,于是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其他形状没办法滚动,圆形的车轮不但易于滚动,而且非常平稳。”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椭圆形的也可以呀,什么挖土机、推土机履带的形状不都是椭圆形的吗?”“那这么说,为何汽车的轮子不做成椭圆形而做成圆形的呢?”笔者顺势追问。学生在此情况下,大脑思维状态也变得灵活起来,“用椭圆形车轮的车辆都比较笨重”“用椭圆形车轮的车辆跑不快”……“那么用圆形车轮的车辆为何行驶得又快又稳呢?”笔者紧盯着学生问道。在学生充满迷惑和期待的求知眼神中,新的学习又开始了……
二、紧密联系生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教师在课堂上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数学题的安排上也要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比如,在学习“千克的初步认识”后,笔者带领学生进行了一堂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课。首先安排学生从实验室里借来天平进行一些相应的测量:一枚纽扣、一把钥匙、一枚硬币质量各是多少克?一个指甲钳、一个作业本、一杆粉笔、一瓶饮料质量各是多少克?多少袋白糖质量是1千克?多少粒玉米粒质量是1千克?自身的身体质量、班级内学生质量最小的及最大的各为多少千克等等。测量之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应交流,讨论调查的结果,并从中发现一些数学问题。比如,哪些学生得到的数据接近实际情况,哪些学生得到的数据有违实际。接着,教师引领学生根据得到的相关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这样的活動能够融入学生的生活,进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使他们能够感到数学学习并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从而积极融入到数学的学习中。
三、模拟相关生活情境,展开数学深层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模拟出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相应生活情境,使学生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增浓,就会自觉地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
在教学相遇类问题时,笔者首先出示了生活情境。周日,封影和时晨两位同学到清华图书超市买书,相约上午9点在超市门口见面,倘若想知道二人什么时间从家里出发还要了解什么条件?学生经过讨论得出:需要了解二人家里到超市之间的距离及各自的速度。接着,笔者又把题目改为:倘若二人在上午8点30分离开家,10分钟后二人相遇,两家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呢?学生经过讨论发现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同路同向而行,同路相向而行,不同路、条件不足无法确定。这样,通过生活情境的模拟,化难而易,学生经过讨论找出解题的思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学有所得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相关的实践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目的所在。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就能够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引领学生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去修理损坏的桌椅;教学土地的测量后,引领学生步测家与学校间的距离;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引领学生测量教室的长与宽,一块地板砖的长与宽,然后计算在教室里铺地砖要多少块?倘若一块地砖12元钱,总计要花费多少钱?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拓宽了思路,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
总之,只要教师将生活同数学紧密结合起来,让生活化的数学充溢课堂,数学课堂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就会由衷地喜爱数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
[2]编写组.小学数学教师知识扩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
(丰县大沙河镇二坝小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的确,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使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所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以此引发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一、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容易对熟悉的事物发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学生身边的生活作为素材,引领学生进入生活的情景,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进入到数学活动中来。比如,教《圆的认识》内容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如果换成其他形状可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被这个从未想过的问题深深吸引住了,于是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其他形状没办法滚动,圆形的车轮不但易于滚动,而且非常平稳。”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椭圆形的也可以呀,什么挖土机、推土机履带的形状不都是椭圆形的吗?”“那这么说,为何汽车的轮子不做成椭圆形而做成圆形的呢?”笔者顺势追问。学生在此情况下,大脑思维状态也变得灵活起来,“用椭圆形车轮的车辆都比较笨重”“用椭圆形车轮的车辆跑不快”……“那么用圆形车轮的车辆为何行驶得又快又稳呢?”笔者紧盯着学生问道。在学生充满迷惑和期待的求知眼神中,新的学习又开始了……
二、紧密联系生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教师在课堂上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数学题的安排上也要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比如,在学习“千克的初步认识”后,笔者带领学生进行了一堂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课。首先安排学生从实验室里借来天平进行一些相应的测量:一枚纽扣、一把钥匙、一枚硬币质量各是多少克?一个指甲钳、一个作业本、一杆粉笔、一瓶饮料质量各是多少克?多少袋白糖质量是1千克?多少粒玉米粒质量是1千克?自身的身体质量、班级内学生质量最小的及最大的各为多少千克等等。测量之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应交流,讨论调查的结果,并从中发现一些数学问题。比如,哪些学生得到的数据接近实际情况,哪些学生得到的数据有违实际。接着,教师引领学生根据得到的相关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这样的活動能够融入学生的生活,进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使他们能够感到数学学习并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从而积极融入到数学的学习中。
三、模拟相关生活情境,展开数学深层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模拟出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相应生活情境,使学生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增浓,就会自觉地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
在教学相遇类问题时,笔者首先出示了生活情境。周日,封影和时晨两位同学到清华图书超市买书,相约上午9点在超市门口见面,倘若想知道二人什么时间从家里出发还要了解什么条件?学生经过讨论得出:需要了解二人家里到超市之间的距离及各自的速度。接着,笔者又把题目改为:倘若二人在上午8点30分离开家,10分钟后二人相遇,两家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呢?学生经过讨论发现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同路同向而行,同路相向而行,不同路、条件不足无法确定。这样,通过生活情境的模拟,化难而易,学生经过讨论找出解题的思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学有所得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相关的实践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目的所在。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就能够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引领学生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去修理损坏的桌椅;教学土地的测量后,引领学生步测家与学校间的距离;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引领学生测量教室的长与宽,一块地板砖的长与宽,然后计算在教室里铺地砖要多少块?倘若一块地砖12元钱,总计要花费多少钱?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拓宽了思路,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
总之,只要教师将生活同数学紧密结合起来,让生活化的数学充溢课堂,数学课堂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就会由衷地喜爱数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
[2]编写组.小学数学教师知识扩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
(丰县大沙河镇二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