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0月,“世界农村第一高楼”的华西村通天塔投入使用,引来社会热议。然而更能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华西村背后的故事,以及它的开拓者——如今已年逾八旬的“老书记”吴仁宝。
尽管84岁的吴仁宝看起来皮肤松弛,眼睑下垂,但睁眼抬眉间,他的眼窝深处依然有冰河一样的目光,这让你觉得,能带着华西村走到今天的领头人,就应该是这样。
在他的身上,有种气魄,似乎和年龄无关。岁月的流逝带走的是容颜,增加的是他的魅力。所以当他说“我今年84岁,我要干到85岁。”时,很多人是相信的。
今年10月,被媒体称为“世界农村第一高楼”的华西村通天塔投入使用,这让华西村和吴仁宝又一次成为焦点。
这幢高328米的74层摩天大楼耗资30亿,由华西集团公司和华西村最富有的200户村民每户出资1000万共同投资建设。该项目立项的时候,吴仁宝已经81岁了,作为华西村的老大,其魄力可见一斑。
“这是世界农村第一高楼,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标志性建筑。是又快又好发展的见证,从开工到竣工3年就结束了,朝鲜要建一座318米高的大楼,20年还没结束呢。”吴仁宝很自豪地告诉记者们。他的笑容里,让人看到了这位老人独特的风采。
这是一位魅力老人,他的魅力在于他的魄力,他这一辈子的坚持。
“让老百姓住好房子,比我自己住还要愉快”
1985年8月19日,赤日炎炎的南京雨花台烈士群雕前,57岁的吴仁宝站在队伍的前头,坚毅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100名农民兄弟如一座座铁塔肃立在天地之间。
他缓缓地举起右拳,带领党员干部宣誓:“苍天在上,大地作证,我华西的一百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今天,面对先烈庄严宣誓,我们和华西的老百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决心苦战三年,目标一亿,谁若三心二意,老天不容,百姓不容……”
当初的誓言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半个世纪以来,华西从负债村到亿元村、十亿元村、百亿元村、500亿元村……风雨兼程,一路坎坷。正是凭借这股气吞山河的志气,才有了今天“美丽的华西村,幸福的华西人”。
华西虽然富了,但吴仁宝仍然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廉洁奉公,而他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他就立下了“三不”规矩: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近几年来,上级政府批准给他的奖金,累计有1.3亿多元,他都留给了集体。
如今,华西的村民都住上了高档的欧式别墅,可他还住在70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里。他说:“让老百姓住好房子,比我自己住还要愉快!”
吴仁宝还要求全家向全体村民承诺: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他一家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干部不做的,他一家首先不做!这一点,吴仁宝一直倡导并身体力行了几十年。
“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
在吴仁宝看来,“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他立下誓言:华西富了必须“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1995年6月下旬,吴仁宝带着一名村委干部千里迢迢远赴西北宁夏、甘肃实地考察,最后来到了号称“穷苦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同心县五道岭子村。
那里贫瘠干旱,环境恶劣。他们随意走进了当地一户回民家的低矮窑洞内。窑洞里泥土斑驳,烟熏火燎,仅有的几件必备家具破旧不堪。昏暗下,一个病入膏肓的瞎眼老人躺在炕上下不了地,而身上盖的被子大大小小散布着数十个补丁。
看到这种情况,吴仁宝百感交集。他随即掏出口袋里的百元人民币塞到老人手中。接着,他提议再去别家看看,是不是当地农民的日子都过得这么苦。一路下来,几乎家家如此。
“在宁夏建个华西村吧,我们出钱。”即将离开五道岭子村时,吴仁宝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自1995年9月开始,华西村先后到宁夏、黑龙江建设了两个“省外华西村”,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建好后无偿移交给了地方政府。
从2001年6月开始,吴仁宝又通过“一分五统”的创新方式,将周边20个村纳入华西,组成一个35平方公里、3.5万人的“大华西村”共同发展。
此项举措,不仅得到了上级政府的支持,更得到周边村干部群众的拥护。10年来,华西共为周边村投入了10.47亿元,使老百姓逐步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三守促勤劳,生活环境好,小康步步高”。
“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吴仁宝常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理想,我们一生中可能不会实现,但我们一生中可以去实践。”
几十年来,吴仁宝从没有节假日和礼拜天,每天工作12~13个小时。如果按每天12.5小时计算,与8小时相比,延长了4.5个小时。工作这么多年,相当于多干了29.81年。再加上节假日和双休日,又多干了22.06年,总计延长51.87年。
这样算下来,吴仁宝的实际工作年龄,已经超过了100年。
“生命不息,服务不止”,吴仁宝用行动诠释了他的人生格言。
尽管84岁的吴仁宝看起来皮肤松弛,眼睑下垂,但睁眼抬眉间,他的眼窝深处依然有冰河一样的目光,这让你觉得,能带着华西村走到今天的领头人,就应该是这样。
在他的身上,有种气魄,似乎和年龄无关。岁月的流逝带走的是容颜,增加的是他的魅力。所以当他说“我今年84岁,我要干到85岁。”时,很多人是相信的。
今年10月,被媒体称为“世界农村第一高楼”的华西村通天塔投入使用,这让华西村和吴仁宝又一次成为焦点。
这幢高328米的74层摩天大楼耗资30亿,由华西集团公司和华西村最富有的200户村民每户出资1000万共同投资建设。该项目立项的时候,吴仁宝已经81岁了,作为华西村的老大,其魄力可见一斑。
“这是世界农村第一高楼,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标志性建筑。是又快又好发展的见证,从开工到竣工3年就结束了,朝鲜要建一座318米高的大楼,20年还没结束呢。”吴仁宝很自豪地告诉记者们。他的笑容里,让人看到了这位老人独特的风采。
这是一位魅力老人,他的魅力在于他的魄力,他这一辈子的坚持。
“让老百姓住好房子,比我自己住还要愉快”
1985年8月19日,赤日炎炎的南京雨花台烈士群雕前,57岁的吴仁宝站在队伍的前头,坚毅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100名农民兄弟如一座座铁塔肃立在天地之间。
他缓缓地举起右拳,带领党员干部宣誓:“苍天在上,大地作证,我华西的一百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今天,面对先烈庄严宣誓,我们和华西的老百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决心苦战三年,目标一亿,谁若三心二意,老天不容,百姓不容……”
当初的誓言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半个世纪以来,华西从负债村到亿元村、十亿元村、百亿元村、500亿元村……风雨兼程,一路坎坷。正是凭借这股气吞山河的志气,才有了今天“美丽的华西村,幸福的华西人”。
华西虽然富了,但吴仁宝仍然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廉洁奉公,而他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他就立下了“三不”规矩: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近几年来,上级政府批准给他的奖金,累计有1.3亿多元,他都留给了集体。
如今,华西的村民都住上了高档的欧式别墅,可他还住在70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里。他说:“让老百姓住好房子,比我自己住还要愉快!”
吴仁宝还要求全家向全体村民承诺: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他一家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干部不做的,他一家首先不做!这一点,吴仁宝一直倡导并身体力行了几十年。
“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
在吴仁宝看来,“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他立下誓言:华西富了必须“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1995年6月下旬,吴仁宝带着一名村委干部千里迢迢远赴西北宁夏、甘肃实地考察,最后来到了号称“穷苦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同心县五道岭子村。
那里贫瘠干旱,环境恶劣。他们随意走进了当地一户回民家的低矮窑洞内。窑洞里泥土斑驳,烟熏火燎,仅有的几件必备家具破旧不堪。昏暗下,一个病入膏肓的瞎眼老人躺在炕上下不了地,而身上盖的被子大大小小散布着数十个补丁。
看到这种情况,吴仁宝百感交集。他随即掏出口袋里的百元人民币塞到老人手中。接着,他提议再去别家看看,是不是当地农民的日子都过得这么苦。一路下来,几乎家家如此。
“在宁夏建个华西村吧,我们出钱。”即将离开五道岭子村时,吴仁宝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自1995年9月开始,华西村先后到宁夏、黑龙江建设了两个“省外华西村”,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建好后无偿移交给了地方政府。
从2001年6月开始,吴仁宝又通过“一分五统”的创新方式,将周边20个村纳入华西,组成一个35平方公里、3.5万人的“大华西村”共同发展。
此项举措,不仅得到了上级政府的支持,更得到周边村干部群众的拥护。10年来,华西共为周边村投入了10.47亿元,使老百姓逐步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三守促勤劳,生活环境好,小康步步高”。
“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吴仁宝常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理想,我们一生中可能不会实现,但我们一生中可以去实践。”
几十年来,吴仁宝从没有节假日和礼拜天,每天工作12~13个小时。如果按每天12.5小时计算,与8小时相比,延长了4.5个小时。工作这么多年,相当于多干了29.81年。再加上节假日和双休日,又多干了22.06年,总计延长51.87年。
这样算下来,吴仁宝的实际工作年龄,已经超过了100年。
“生命不息,服务不止”,吴仁宝用行动诠释了他的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