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化下的高职教育发展定位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h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京津沪地区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以普及化为背景和视角重新进行高职教育定位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普及化下,应对高等教育系统内外部的诸多变化和要求,高职教育应该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同时,注重发展人的个性,将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强化培训与服务功能,提升办学层次,发展技术本科教育。并且要坚持立足社区,以社区发展带动自身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高职教育;定位;北京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别的类型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素质,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定位才能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定位研究是对高职教育发展宏观思考和战略规划的基础,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推动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定位,就要有背景和参照系。当前国内关于高职教育定位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基本上都是站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进行思考。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些极其重要的信息:2003年,北京和上海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52%和53%,并肩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2005年,天津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5%,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城市。这标志着,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深化的同时,普及化已然成为发展大势。那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中国的高职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定位,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优势,就成为高职教育研究必须面对的一项新课题。
  
  一、从大众化到普及化——高职教育定位研究背景的变化
  
  与大众化相比,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定位研究要注意以下两个变化。
  首先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变化。根据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阶段学说,当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即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高等教育入学率超过50%时,就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与大众化阶段相比,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在观念、功能、教育内容和形式等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在教育观念上,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义务:在教育功能上,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关心为大多数人在发达工业化社会中的生活做准备,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再为了培养精英,而是面向全体公民,关注的焦点是尽可能地提高人们的适应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迅速的变革;在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课程之间的界限被打破,现代教育技术将更多地运用于高等教育领域;在学生的就学方式上,学生延迟入学或暂时中断学习现象较普遍,多数学生有就业经历、大部分走读;在入学选拔上,高等教育将逐渐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对有升学愿望的所有人开放。
  


  按照马丁·特罗的分析,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将面向各个阶层,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选择。成为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大学和社会的界限将逐渐消失以至达到一体化。换一个角度说,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带来的正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高职教育的定位也必须以此为背景和视角。
  其次是高职教育生存环境的变化。进入普及化阶段,高职教育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普及化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高职教育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这就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并且,未来人们职业的不稳定性及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会大大刺激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将在满足人们的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需求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都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与此同时,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为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很多普通本科高校必将面对市场需求,转型为应用型本科,依托其有利的教育资源,发展职业化的教育培训。以北京为例。当前,北京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已重新进行自身定位,积极发展应用性本科,且发展势头良好。可以预见,随着更多的地区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本科高校甚至重点高校都会和高职院校抢生源、抢市场,这些势必对高职教育,尤其是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的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因此,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系统本身的变化和外部生存环境的改变要求我们重新探索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这也是我们研究这一问题的前提基础。
  
  二、高等教育分类——高职教育定位研究的逻辑基础
  
  高等教育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研究和引导高等教育发展而将高等教育系统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从而确定高等教育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相互关系的过程。缺乏高等教育分类体系的观照,高职教育要科学合理地定位是不可能的。所以。对现行的高等教育分类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是讨论高职教育定位的逻辑基础。
  依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参考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分类研究成果,首先,在统一的高等教育体系下,依据所承担的任务,从横向上将高等教育系统划分为高等普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子系统(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的5A和5B):其次,将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根据岗位和岗位群设置专业的高等学校称之为职业型高校,从而将高等学校划分为学科型、专业型、职业型三种类型;第三,根据高校所设学科(专业)的内在关系与覆盖面,将高等学校划分为综合性、多科性和单科性三类。具体如图1所示。
  根据高等教育分类可以明确知道,高职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列的高等教育子系统,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样的地位,同样应该拥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三个层次,并且,在本科和研究生层次与普通高等教育系统发生密切关联。这是我们在研究普及化下高职教育定位时所要依据的重要理论框架。
  
  三、普及化下高职教育定位的基本构想
  
  (一)理念定位:终身教育
  如前所述,高等教育普及化带来的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而主导学习化社会的教育理念就是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它对国际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00年发表的《世界教育报告》将主题定位于“走向全民终身教育”,提出21世纪的世界教育应从“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向全民终身教育发展,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已从全民基础教育走向全民终身教育,即人人享有终身教育的权利。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北京市就提出了建设学习化社会的计划。并且指出,学习化社会建立后,市民需要的各级各类、任何形式、任何层次的教育都可以在社区完成,这种教育涵盖了所有的教育方式——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技能培训到学历教育等,还包括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学习活动。北京市的计划是到2010年前后要率先基本实现以建立终身学习制度和进入学习化社会为主要标 志的教育现代化。要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的制度,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功能,普教、职教、成教各类教育相互衔接与沟通,并提供受教育机会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初步形成学习化社会。
  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终结性教育”办学思想,要把单纯针对某个岗位的技能教育目标逐步扩展到整个职业生涯,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为全民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服务。
  以终身教育理念反观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显然还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基本上面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和普通高中的应届毕业生,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既从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招收生源,又面向社会对走上工作岗位者进行教育与培训不同。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对象面过于狭窄,既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更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各行各业在岗或下岗人员的教育需要。所以,普及化背景下,必须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引导,将构建学习化社会,满足全民的终身教育需求作为我们办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增长点。
  
  (二)目标定位:技术培养与个性发展并重
  高职教育肩负着不断更新、提升一线劳动者素质的任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适应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将办学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是非常正确的。仅从北京来看,虽然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但是在教育观念及社会需求等诸多方面仍然存有大众化阶段的特征。所以这一培养目标仍然是今后很长时间高职教育的一个着眼点。不过,我们也要看到高等教育普及化带来的新特征、新变化,在坚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的同时,确立另外一个培养目标,即发展人的个性。
  普及化阶段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高等教育“本体性”价值的回归。其不仅仅是为了提供职业准备和职业技能,而要满足人民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回归为一种发现和实现“人”的价值的教育。也就是说,高等教育不仅要为国民生产总值(GNP)作贡献,还要为“国民幸福总值”(GNH)作贡献。
  因此,普及化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在实现其“功利性”价值的同时,追求教育本身的“本体性”价值。高职教育在继续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同时,必须重新给学生、给自己定位,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
  以此反观当前的高职教育,我们可以看到,当前高职教育的观念仍然停留在单纯的培养技术人才的层面,对于促进人的个性发展这一培养目标尚未给予高度重视。根据我们对北京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认为高职教育目标定位是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占62%,认为应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重的占38%,而几乎没有人将满足人民群众再就业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作为高职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领域仍然存在着很多不适应普及化的观念。
  
  (三)层次定位:三年制专科和四年制技术本科为主,适当发展研究生教育
  根据对普及化阶段北京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的预测,结合对北京高职院校的调查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普及化阶段北京高职教育的层次定位应该是:以发展三年制专科和四年制技术本科为主,适当发展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这一定位主要基于三点考虑:
  首先,职业教育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二战以来,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带来了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而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变化,带来了职业教育由中等层次向高等层次上移的发展趋势。从北京来看,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随着北京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高级技术人才的需要是必然之势,高等职业教育将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然而目前的高职教育层次仅限于专科,显然不能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下人们对于学历的要求。
  


  其次,从世界高职教育发展历程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职专科教育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实现大众化的主要力量,但是在进入大众化阶段后期以至迈入普及化阶段以后,高职教育层次高移已成必然趋势。美国1969年已有首批技术学位毕业生;英国1975年已有职业技术学位的毕业生;我国台湾省1974年开始举办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1979年有硕士层次的技术教育,1986年有博士研究生层次的技术教育。由此可见,高职教育层次高移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应有之意。
  第三,我国已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的案例,但是由于高等技术教育体系的不完备,升格的高职院校都离开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轨道,许多学校向传统的综合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发展。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技术教育与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是有很大区别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本科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技术的独立性又要求建立特有的技术教育模式,所以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时势所趋。
  就北京目前的高职教育发展实际而言,可以在办学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的品牌和强势专业,根据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举办高中后四年制职业教育。也可在普通高等本科院校试办技术教育专业。如北京联合大学试办四年制技术教育,清华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进行以攻读“第二学位”为主的新模式试点,培养目标都是造就高学历、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四)办学功能定位: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
  从高职教育的内涵而言,教育与培训是其两大核心。当前,高职教育总体上仍以学历教育为主导,非学历教育和培训功能尚未完全体现。要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必须改变完全由学历教育占主导的情况,使高职教育的功能从单一的为适龄青年提供学历和技能教育,转变为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
  根据对北京高职院校教师及高职教育研究人员的调查可以看到,认为普及化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在于在职培训的占39%,认为重点在于技能认证的占31%,认为重点在于满足提高生活质量的个性化培训的占11%。这三项数据都是和培训有关,占总体的81%。
  因此,普及化下,高职教育应进一步拓展功能,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继续保持学历教育稳步发展的同时,使职业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从教育的边缘走向中心。高职教育的服务对象要从即将走向劳动力市场的适龄青年。扩大到在职人员和转岗人员以及广大市民。服务范围要从长周期的学历教育向企业迫切需要的短期职业技术培训发展,不仅要针对专业性的职业岗位群,还要面向整个劳动力市场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充分利用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点,为职前、职中和职后的各类人员设计多样化的培训。这主要包括两点内容:一是适应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向社会人员提供更多的专业工作知识和能力培训。全面培养学生面向生产和劳动世界。二是适应人们提 升生活品质的需求,发展闲暇教育,培养人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人们更好地生活做准备。
  
  (五)服务面向定位:立足社区,面向行业,服务北京
  社会服务面向定位是指学校社会服务的空间范畴,它反映了高职教育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职能时所涵盖的地理区域或行业范围。以美国的社区学院为例,其教学、服务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安排都以当地社区为中心,它的地理位置、招生、培养目标、课程安排、毕业生就业等都是以本社区为出发点制定的。社区学院在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促进了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的均衡化和教育机会的民主化。
  结合北京的发展规划,要推进首都功能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建设,适应城乡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职教育就必须在服务社区、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北京高职教育相对于普通本科高校区域布局较为合理,在开展社区服务方面有充分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高职教育服务社区的功能并未有效发挥。这与高职教育没有做好社会服务面向定位有很大关系。在普及化背景下,北京高职教育必须立足社区,面向行业,为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首先要立足社区,为社区发展服务,以社区发展带动自身发展。北京高职院校的区域分布较为合理。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石景山与门头沟区交界,区域内有首钢集团、京煤集团等工业园区以及石景山数字娱乐区等多项产业分布;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地处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良乡;北京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地处通州,在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均分布有高职院校。对于这些高职院校而言,要发展,首先就要立足于社区。为社区发展服务,以社区发展带动自身发展。
  


  其次要面向行业,服务北京。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目前正处于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新阶段,经济发展迅速。据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对首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北京地区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劳动者的4%,而企业需求是14%,相差10个百分点。高技能人才每年缺口达14.7万人。作为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教育,一定要面向行业。根据行业需要设置专业,进行技能教育和培训,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从大众化到普及化高职教育都必须坚持的一个定位。
  
  四、结论
  
  综合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虽然中国的高等教育总体上仍然处于大众化发展阶段,但随着京沪津等地区相继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普及化已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势。今后,应大力加强高等教育普及化下的高职教育发展研究。第二,高等教育普及化必将带来高等教育系统内外部的诸多变化,这些变化既为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同时也使高职教育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高职教育如何做好自身的发展定位。强化自身优势,提高竞争力,是今后中国高职教育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第三,结合北京的高职教育发展实际,我们可以看到,普及化下,高职教育的发展应该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在继续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同时,注重发展人的个性,将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强化其培训与服务功能,提高办学层次,发展技术本科。并且要坚持突出地方性、区域性、适用性、应用性的发展特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生活学习需要的主力军,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从边缘到中心的质变。
其他文献
摘 要:借鉴哈佛大学校长职业化发展的经验,提出推进我国大学校长由职务校长向职业校长转变的策略:确立严格的校长遴选程序和明确的遴选标准;保持大学校长任期的稳定性;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构建多元化、系统性的校长培训机制;形成制度化的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  关键词:哈佛大学;职业校长;启示    走校长职业化发展之路是世界知名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也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哈佛大学历经百年长盛不衰的
期刊
摘 要:高考供求关系主要受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制约,其中政治权力和社会利益集团对高考供求均衡的扰动最大,后者导致高考市场的二元分割,损害了高考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并导致大规模的“套利”行为——“高考移民”。打破高考竞争市场的二元分割,缩小不同地域教育水平的落差,是解决“高考移民”问题、实现高考供求均衡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高考;高考移民;供求均衡;二元分割    作为社会稀缺资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配
期刊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然带来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变化本文着眼于国内外广东省内外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状况,重点论述了构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改造现有的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技术本科的意义和途径并介绍了广东白云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新体系    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与1998年相比
期刊
摘要: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的缺损是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瓶颈”。本文致力于建立一个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评分模型,用于预测贷款人(困难学生)将来可能的信用度,并以此作为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助学贷款;信用评分模型;层次分析法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学生的银行贷款,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对象是在校的全日制高校中经济有困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对当前农村的人才队伍状况科技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需求和科技服务需求,提出了农业高校支持参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高校;需求分析    为探讨农业高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了解新农村建设对农业高校存在怎样的需求,在广东省软科学基金课题《农业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支持下,我们在广泛征集有关意见的基础上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住宿费欠缴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后勤的正常运作和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文章首先分析了关于学生住宿费欠缴关键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法,设计开发了高校学生住宿费收缴量表,以湖南省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对高校学生住宿费欠缴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根据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提出有效解决欠缴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学生住宿费;关键影响因素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京市五所重点大学的工科类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状况、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因素三个方面问题。调查反映出:在大学初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培养教育是必要的,且这时机也是最佳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不可或缺,但内容和形式都必须改革;对重点大学工科类大学生更应该重视情商方面的素质培养。基于此调查,提出了在大学教育中应该实施“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内容、职业生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公信力的视角对我国目前较有代表性的三个大学排行榜进行了重新审视。首先,在阐述公信力的概念与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学排行榜公信力的测评量表。随后,通过因子分析与均值分析,对量表进行了信度与效度的检验,并对公信力的研究结果作了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大学排行榜的改进建议,并指出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关键词:大学排行榜;公信力;指标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大学之间竞争
期刊
摘 要:可持续性发展是高校异地办学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从高校异地办学中异地分校区内部的发展、异地分校区与主校区之间的关系及异地分校区与当地政府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出发,针对几所著名高校在珠海异地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和谐因素,提出保障高校异地办学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异地办学;可持续性发展    一高校异地办学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    高校异地办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应当是指:异
期刊
文章在现行专业培养模式的构架下。提出一种在专业群框架平台上对学生个体强势能力进行极化培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下简称“框架+强势”培养方案),并讨论其实施途径和培养过程等,为进一步进行改革实践奠定基础。    一、“框架+强势”培养方案的特点    首先,本培养方案是在对现行培养方案分析、并适应时代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系统性革新方案,在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优化、培养环节的设置、培养方式等方面都作了相应的全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