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汇入生活的清泉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ubuj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与生活血脉相连,优秀的作品无不是生活真实的艺术化再现,让学生走进生活、表达生活、抒写生活,让作文教学真正汇入生活的清泉,是当前作文教学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生活;艺术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写出好文章,很重要的一点必须具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生活感悟。然而,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手。为了应付,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空话、套话,不难看出,缺乏写作素材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而要改变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作文走进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了四个方面的理念,即:人文性、实践性、生活性、民族性。生活无处不在,语言无处不有,让作文走向生活,汇入生活的清泉,这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生活化呢?我们作出了如下探索:
  
  一、返璞归真,回归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十分强调作文与生活的关系,认为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做成什么文字。所谓回归生活,首先要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教学融入生活。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充满亲情的家庭生活、山山水水、古迹名胜、植物动物、种植采摘……,皆可成为作文的素材。有了丰富生活的积淀,作文素材自然厚实充盈,写起来也就满纸生辉。其次,要帮助学生进行作文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借助书籍、报纸、电视、网络等载体,学会认识生活,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全方位地走进生活,学生的情感就能与生活水乳交融,作文也就能得心应手。
  
  二、观察生活,诱发情感
  
  刘思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指出:“夫辍文者,情动而辞发”。要让学生动情,就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溶入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是作文获取感性认识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平时,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如点面结合法、时空顺序法、细节观察法……,让学生在多角度的观察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周围事物的一种敏锐的观察力。事实上,现实生活常常是在平凡中孕育着非凡,平淡中包含着新奇。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就会有新的发现。
  
  三、领悟生活,描摹刻画
  
  有了生活积累,还需将其转化成写作能力,在作文中恰当表现。教师应注重从基本功入手,从单项训练着手,锤炼写作的基本能力。本人在平常的教学训练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了如下操作:(1)写景状物篇。要求观察描写事物顺序清楚;(2)活动篇。要求突出活动过程和高潮部分,环境描写也不可少;(3)叙事篇。要求抓住人物、地点和事件,具体描写要细致深入;(4)人物篇。要求抓住人物的特点、外貌、语言、动作……,通过这些单项训练,学生学会了写真情实感、生活气息浓郁的记叙文。
  
  四、表達生活,情真意切
  
  写作的灵感,来自对生活的感悟;作文的成熟,来自于思想的成熟。每个生命个体,都有独特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达到有感而发,情动辞发。真情是文章的生命,只有真情实感,写出的作文才能打动人,要让文章有真情实感,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抒写真实
  陶行知先生曾留下他的千古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写作文同样如此。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注重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指导的过程中,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使作文把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
  2.自由表达
  传统的作文教学给学生太多的限制,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创作活力,生活化作文应给学生更多的写作自由,自由选择最擅长的文体,扬长避短,自由选择最熟悉的内容,努力做到成竹在胸,自由拟题、自由表达,真正做到我手写我所思、所感、所想……,让学生的习作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
  3.富有个性
  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个性,也会有个体差异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并在作文中自由抒写。我们不能对不符合自己理想范式的作文漠视甚至贬低。不能把学生的奇思妙想视作异类,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的“个性化”作文健康成长。
  “文章贵有路,寻路识斯真”。让我们回归作文教学的本色——生活化,让学生亲历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表达生活,创造生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作文生活化。
  【作者简介】王志勇,江苏省海安县孙庄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戏剧教学,先找戏眼。《哀江南》的戏眼在“哀”,“哀情”需用读者之情去把握、体味。苏昆生的故国情、兴亡情等交织而成的悲歌,需用要我们在对历史、戏曲熟知的基础上,去辨析、诵读,体会蕴藉其中深广的哀思及理情情怀。  【关键词】孔尚任;《哀江南》;情;理性魅力    一、文本解读    文章有文眼,诗词有诗眼,戏曲也应有戏眼。《哀江南》之眼就在于“哀”,这一“哀”字中,应该蕴涵了多重美学意蕴。老赞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2018年1月2日报道,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学生人数连续5年减少,过去5年共减少了4万多人。  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张盛闻指出,学生人数减少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马来西亚面临生育率下降及人口老化的问题。不仅华文小学,马来文小学、淡米尔文小学、马来西亚高级学校文凭(STPM)和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大学预科班全都有学生或考生人数下滑的趋势。此外,生活宽裕的家庭希望孩子可以接
【摘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教师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高一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语文教师要发挥师爱的魅力,吸引学生乐学语文。  学生能否对一门课程发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任课的老师。学生总是把对教师的情感泛化到他所教的学科上去:“亲其师,信其道”、“爱屋及乌”或“厌恶和尚恨及袈裟”。高一学生正
【摘 要】教师备课授课应以钻研、吃透教材为主,酌情参阅教参资料,不能以啃教参代替研读教材。使用各种教案学案等教参资料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慎重取舍,因材施教,要仔细鉴别正误,去伪存真。教师使用教材教参,意在博采众长,探索进取,从而自成风格,不能为其所囿而毫无建树。  【关键词】教材;教参;鉴别;取舍    笔者工作20余年来使用过若干套初高中教材,购买了不少教参书,多年工作实践证明,教材和教参资料
【摘要】导语,历来被语文教师当作教学的“突破口”,它起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定调、指向作用,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导语应具有的语言艺术:一、新鲜激趣;二、启发激疑;三、感染激情;四、描摹激境。  【关键词】导语 启发 感染 描摹 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中,导语作为一堂课的开场白,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重要作用。叶圣陶曾经说过:“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开幕
【摘要】寒门学生虽无力购买大量书籍资料,但若立足课本,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也可获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成就佳作。例如可评价主人知难而进的品行,评价其行为表现的价值,评价主人公的功过及重要影响等。  【关键词】寒门学生;教材利用;方法示例    阅读获得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写作提炼思想,思想升华品位。  处在大城市,很难想象西部地区农村高中学生的贫苦程度,他们有时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拥有大量的书籍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详细地介绍了作者在古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实用性很强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分组合作式、分组竞争式、转换任务式等。这些变通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轻松、和谐、主动地探究学习。古文教学也就一改以往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探究的有实效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古文教
【摘要】《前赤壁赋》反映了苏轼一段伟大的心路历程和人格的一种超越与升华。本文拟从大文化的角度来研读这篇文章,一是从地名赤壁的美丽误解可领悟苏轼的建功情结,二是从“主客问答”的行文手法可感受到苏轼的双重情感,三是从文章物事的叙述转换可分析出苏轼的情感超脱。  【关键词】阅读欣赏 文本解读 文化研究    《前赤壁赋》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被贬谪在黄州担任团练副使时写的一篇散文名作,它与《后赤壁赋》、《念
据苏格兰教育与培训部网站2017年12月11日消息,根据英国高等院校招生办公室(UCAS)的最新数据,2017年苏格兰学生就讀本地大学的人数创历史新高。具体数据如下:2017年苏格兰的大学一共招收了34830位苏格兰本地的学生,比去年增加1000多人(同比增长3%),这一人数约占苏格兰大学总人数的70%;同时,苏格兰大学招收的英国学生的人数也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长了约2.8%。数据还显示,苏格兰大
【摘 要】西方小說大师卡夫卡的《变形记》是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作品以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揭示出一种严酷的社会现实,呈现出极其强烈的审美现代性特征。本文试图从表现主义艺术的角度,对文本作深入的解读。  【关键词】《变形记》;卡夫卡;表现主义;文学评论;西方文学    阅读卡夫卡的《变形记》,对读者来说是一种智力、情感上的挑战,因为他的作品是文学上的一个变数,用传统的阅读方法很难解读。  在《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