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知识社会学相关知识分析高师音乐教育中不同地域学生的差异性所在,并借鉴差异教学理论,从基本乐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以及课程实施三个方面就基本乐科课程改革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差异性;课程改革;多元文化
多元理念的倡导已有一段时间了。然而,就基本乐科课程来说,不论是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还是课程评价方面都未能很好的体现尊重多元文化的思想理念。差异的存在本来就是多元文化的一种体现,尊重多元文化必然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差异性的存在并正确对待这种差异。然而,现今“差生”这个概念在学生和老师的印象里并未完全退却。例如在基本乐科教学中,一些同学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准确的聽辩和视唱部分音乐作品就被视为“五音不全”或学习不认真等。殊不知这些现象除了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的态度问题,更多的是由于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造成的。
对于学生的差异性我们可以从学生自身和学科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学生的差异性是由学生的本真多样性决定的。
每个学生都出生在“给定”的制度化社会里。其社会经济关系、文化环境有所不同,因而个人的境遇也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学生的语言编码的不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各不相同,音乐文化也各有特点。例如新疆是歌舞之乡,新疆人民与音乐有着天然的亲和力。然而,大多数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民族音乐,对其他民族的音乐却知之甚少。哈撒克族的音乐更偏向于俄罗斯音乐风格,它与汉族音乐有着根本的不同。维吾尔族音乐包含阿拉伯音乐体系、中国音乐体系和欧洲音乐体系三大乐系。其律制也与欧洲十二平均律以及我国的汉民族五声音阶有所不同。其中的3/4全音就是其特点之一。
其次,从课程方面来看。不平等的教育知识分配是学生之间差异的另一重要原因。
在基本乐科教学中。历来视西方音乐的学习为“法定课程内容”而对民族音乐特别是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则很少涉及。对于这些“法定课程”,一些优势地区凭借优越的教育资源进行改革试验、重编教材,快速实现知识的更新。学生可以很好的掌握这些更新的“法定课程内容”,而对于那些条件差一些的地区,则没有条件向这些不断更新的“法定课程内容”看齐,从而使得学生差异性的出现。
差异性教学是美国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差异教学从最基本的角度而言“即学生在获取信息、理解和表达所学内容方面均存在多种选择。”[1]它有以下基本特点:(1)教师主动关注学生差异。(2)重“质”胜与重“量”。(3)以评估为基础。(4)提供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的多元选择。(5)以学生为中心。(6)全班、小组与个别教学的组合。(7)教與学的有机结合。在差异教学中强调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不同学习兴趣和不同学习风格备课以及对教材内容的研究等。由于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的多样性、种族的多样性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同我们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教育的要求有着相似的特点。而且伴随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各种文化不断流入,多元文化发展的特性体现的越来越明显。
一、基本乐科的课程目标
课程的目标决定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它也是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依据。课程目标的确立以学生、社会、课程三个价值取向为依据的。就学生方面来讲,基本乐科课程应强调对学生已有能力的不断挑战以及促进学生能力的持续发展。
高师音乐教育强调一“专”多“能”的教育。基本乐科课程也应体现这一原则。由于学生的差异性的存在,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都擅长于对西方音乐的学习或都擅长与民族音乐的学习。这个”专”应体现出因地制宜的特点,即专长于自己熟悉的音乐。这也正是考虑到学生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这个“多能”就要求每个学生在学好自己本地区音乐的同时还要对欧洲音乐和其他民族音乐有所了解和掌握。这是适应世界音乐多元发展的必要性决定的。
二、基本乐科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体现多元音乐文化的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满足不同学习主体对基本乐科课程内容的需求。基本乐科教学本应该是先由民族音乐入手,再扩展到其他民族和国家。但由于多种原因西方音乐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思维习惯,在课程的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还应实行民族、西方音乐并行的原则。
例如在视唱曲中西方艺术音乐、汉民族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各占一部分。在听觉训练中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素材均要涉及。同时在理论部分要加入中国民族乐理。
三、基本乐科的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课程变革的主要内容,直接关系到课程变革的成败。
(一)、教师作为课程变革的重要参与者,其地位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基本乐科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要根据其“潜质”因材施教,评估学生的需要并根据需要制定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同时还要提高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的素质。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处理不同的民族的音乐素材,并利用其为教学服务。
(二)、教学组织形式要多元化、综合化、个别化。由于学生差异性的存在,仅以班级教学已不能适应基本乐科课程的教学需要。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并存和运用已成为必然。但由于任何教学形式都各有利弊,因此我们要将它们合理结合、综合利用。目前的基本乐科课,大部分地区都是采用统一的教材并以班级的形式授课。
(三)、课程资源的建设对基本乐科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开发素材性资源的同时,还要加大对条件性资源的开发。目前在基本乐科教学中主要的教学乐器就是钢琴。但是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除了曲调、节奏,、和弦等以外,还包括音色、音乐风格、形式等的感知和欣赏。而所有这些仅靠钢琴是不可能达到的。(四)、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和重心环节,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和选择教学方法以及进行教学实践的统一。现代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注重全面发展同时承认个体差异、着眼与学生成长为基本理念,要树立尊重差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的现代教学观念,使学生的发展呈现丰富多样的统一。
小结:由于学生原先生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环境的不同,造成他们的语言编码的不同,近而使他们在学习统一的基本乐科教材时有许多困难。因此我们在基本乐科课程改革中,无论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还是课程的实施,都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能发挥其最大的学习潜能。
注释:
[1]Carol Ann Tomlinson(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1页
【关键词】:差异性;课程改革;多元文化
多元理念的倡导已有一段时间了。然而,就基本乐科课程来说,不论是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还是课程评价方面都未能很好的体现尊重多元文化的思想理念。差异的存在本来就是多元文化的一种体现,尊重多元文化必然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差异性的存在并正确对待这种差异。然而,现今“差生”这个概念在学生和老师的印象里并未完全退却。例如在基本乐科教学中,一些同学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准确的聽辩和视唱部分音乐作品就被视为“五音不全”或学习不认真等。殊不知这些现象除了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的态度问题,更多的是由于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造成的。
对于学生的差异性我们可以从学生自身和学科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学生的差异性是由学生的本真多样性决定的。
每个学生都出生在“给定”的制度化社会里。其社会经济关系、文化环境有所不同,因而个人的境遇也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学生的语言编码的不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各不相同,音乐文化也各有特点。例如新疆是歌舞之乡,新疆人民与音乐有着天然的亲和力。然而,大多数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民族音乐,对其他民族的音乐却知之甚少。哈撒克族的音乐更偏向于俄罗斯音乐风格,它与汉族音乐有着根本的不同。维吾尔族音乐包含阿拉伯音乐体系、中国音乐体系和欧洲音乐体系三大乐系。其律制也与欧洲十二平均律以及我国的汉民族五声音阶有所不同。其中的3/4全音就是其特点之一。
其次,从课程方面来看。不平等的教育知识分配是学生之间差异的另一重要原因。
在基本乐科教学中。历来视西方音乐的学习为“法定课程内容”而对民族音乐特别是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则很少涉及。对于这些“法定课程”,一些优势地区凭借优越的教育资源进行改革试验、重编教材,快速实现知识的更新。学生可以很好的掌握这些更新的“法定课程内容”,而对于那些条件差一些的地区,则没有条件向这些不断更新的“法定课程内容”看齐,从而使得学生差异性的出现。
差异性教学是美国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差异教学从最基本的角度而言“即学生在获取信息、理解和表达所学内容方面均存在多种选择。”[1]它有以下基本特点:(1)教师主动关注学生差异。(2)重“质”胜与重“量”。(3)以评估为基础。(4)提供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的多元选择。(5)以学生为中心。(6)全班、小组与个别教学的组合。(7)教與学的有机结合。在差异教学中强调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不同学习兴趣和不同学习风格备课以及对教材内容的研究等。由于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的多样性、种族的多样性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同我们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教育的要求有着相似的特点。而且伴随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各种文化不断流入,多元文化发展的特性体现的越来越明显。
一、基本乐科的课程目标
课程的目标决定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它也是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依据。课程目标的确立以学生、社会、课程三个价值取向为依据的。就学生方面来讲,基本乐科课程应强调对学生已有能力的不断挑战以及促进学生能力的持续发展。
高师音乐教育强调一“专”多“能”的教育。基本乐科课程也应体现这一原则。由于学生的差异性的存在,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都擅长于对西方音乐的学习或都擅长与民族音乐的学习。这个”专”应体现出因地制宜的特点,即专长于自己熟悉的音乐。这也正是考虑到学生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这个“多能”就要求每个学生在学好自己本地区音乐的同时还要对欧洲音乐和其他民族音乐有所了解和掌握。这是适应世界音乐多元发展的必要性决定的。
二、基本乐科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体现多元音乐文化的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满足不同学习主体对基本乐科课程内容的需求。基本乐科教学本应该是先由民族音乐入手,再扩展到其他民族和国家。但由于多种原因西方音乐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思维习惯,在课程的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还应实行民族、西方音乐并行的原则。
例如在视唱曲中西方艺术音乐、汉民族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各占一部分。在听觉训练中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素材均要涉及。同时在理论部分要加入中国民族乐理。
三、基本乐科的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课程变革的主要内容,直接关系到课程变革的成败。
(一)、教师作为课程变革的重要参与者,其地位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基本乐科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要根据其“潜质”因材施教,评估学生的需要并根据需要制定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同时还要提高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的素质。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处理不同的民族的音乐素材,并利用其为教学服务。
(二)、教学组织形式要多元化、综合化、个别化。由于学生差异性的存在,仅以班级教学已不能适应基本乐科课程的教学需要。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并存和运用已成为必然。但由于任何教学形式都各有利弊,因此我们要将它们合理结合、综合利用。目前的基本乐科课,大部分地区都是采用统一的教材并以班级的形式授课。
(三)、课程资源的建设对基本乐科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开发素材性资源的同时,还要加大对条件性资源的开发。目前在基本乐科教学中主要的教学乐器就是钢琴。但是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除了曲调、节奏,、和弦等以外,还包括音色、音乐风格、形式等的感知和欣赏。而所有这些仅靠钢琴是不可能达到的。(四)、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和重心环节,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和选择教学方法以及进行教学实践的统一。现代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注重全面发展同时承认个体差异、着眼与学生成长为基本理念,要树立尊重差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的现代教学观念,使学生的发展呈现丰富多样的统一。
小结:由于学生原先生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环境的不同,造成他们的语言编码的不同,近而使他们在学习统一的基本乐科教材时有许多困难。因此我们在基本乐科课程改革中,无论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还是课程的实施,都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能发挥其最大的学习潜能。
注释:
[1]Carol Ann Tomlinson(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