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中,低碳理念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如何进行城市规划的生态性策略,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基于此,文章对低碳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策略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 城市规划;低碳;策略
1.城市规划工作体现低碳观念的价值
1.1低碳观念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方向
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面临着人口、空间和资源方面的压力,必须通过城市规划工作来确保城市建设过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而低碳观念可以很好地体現这一特点,并在新时期成为了城市规划工作发展的新方向,这一趋势需要城市规划行业人员必须加以重视和重点掌握。
1.2低碳观念是城市规划工作的保障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要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同时也要实现城市环境和生态的保护,这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思想和完整的体系作为支撑,而低碳观念就可以实现这一任务,通过低碳观念的实现城市规划工作可以更好地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形成对城市进步的有力保证。
1.3低碳观念是城市规划工作综合化的基础
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告别单一的发展模式,要走综合化发展的道路,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工作首先实现综合化,而低碳观念可以将城市规划工作的各项工作加以综合,将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统和在一起,形成综合化的城市规划工作模式与范例,更好地指导城市规划工作。
1.4城市规划工作需要低碳观念来突破限制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会受到发展、历史、思想等多方面的限制,这会导致城市规划工作出现各种制约,难以形成科学而合理的城市规划。而低碳观念就可以突破这些限制,建立起指导城市规划工作的新观念与新思想,可以实现城市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化。
2.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现状
低碳一词起源于英国的低碳经济理念,它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新概念,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被人们广泛认识,低碳经济的名字是在低碳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目前来说,低碳城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它是一种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城市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经济环保建设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其具备一系列的绿化减排优势,低碳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其科学、有效、合理的低碳城市规划,只有确保低碳城市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实现城市综合效益的提升,以低碳生态建设为主导的城市建设,需要以符合该发展方向的城市规划为导向,进行城市整体系统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通过对城市规模的生态环境容量的有效规划,对城市发展空间结构组织的有效规划,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功能的具体应用,来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的改革,促进城市建设规划系统的健全,最终确保低碳城市的建设。城市规划变革的必要性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其城市的规划建设就取得了显著性的成果,但是,必须要加以深刻认识的是,我国的现代城市无论是规划的质量还是规划的水平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并且这其中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加以利用。特别是近几年来,为了能够切实有效的缓解全球变暖的现象以及危机状况,大量以低碳、生态作为发展规划的概念开始涌现出来,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新兴的概念也对于城市的规划变革提出了相对严格的要求。我国目前正处于大规模城市化的进程中,因此寻找一种生态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是我国当前所面临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这种生态型城市化的进程,有赖于能源革命,生产革命以及显得(看不懂是什么意思?)生活方式的变革。生态型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规划至关重要,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有效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低碳城市规划的要点
在城市规划中要严格把握三个方面:一是科学认识生态系统。只要有人在,有生产、生活和建设活动,必将扰动所在的生态环境,规划的目的是最低限度地干扰这个环境。生态系统虽然有一定的动态性和自适应性,但其存在底线,这也是规划必须要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的原因。二是辩证看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宏观、中观、微观,有大系统、中系统、小系统等等。城市规划涉及的生态环境是一定地域的生态环境,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一个动态发展中的一个时段表象。工作中,不能简单地将一个市域的生态环境与另一个市域的生态环境割裂开,也不能将中心城区的生态绿地规划与市域割裂开。三是务实推进生态建设。任何城市都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社会认识、经济条件都有一定的局限。但就生态建设工作而言,要强调务实,要尽力而为,在不得不开展建设时尽可能减少破坏——即我们所说的低冲击的开发模式;要在有限的生态投入中,通过实施方案比选优化,争取更大的生态效果,而不是通过反生态的方法,高投入、大兴土木地搞人工湿地;更不能一边讲求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一边盲目地建设开发区、新城新区。这方面全国反面的例子很多。
4.低碳背景下城市规划的策略
4.1总体路径构建
1)指标控制阶段:将通过理论研究,对过往的研究进行本土化归纳与优化;通过技术研究,对新理论新方法进行本土化应用研究;确定门户区低碳生态建设的策略与指标系统,作为指引规划方案的依据。 2)空间控制阶段:制定“系统布局方案”和“要素引导方案”。其中,“系统布局方案”是将需要系统保障的低碳生态落实为具体空间规划;“要素引导方案”是结合低碳生态总体指标体系,针对指标的本土适应性、低碳关联性、规划可实施性等因子,提炼出低碳生态实施要点。 3)实施控制阶段:则是在空间控制方案的基础上,将低碳生态实施要点落实到各类用地,明确地块的建设要求及指标,通过管理机制的研究和设计为规划与实施提供良好运作的平台。
4.2建立低碳性交通体系
“低碳交通”就是在日常出行中选择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交通方式,这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城市中主要的低碳交通方式以公交、地铁、轻轨等方式为主,但其实自行车交通以其轻便、灵活、环保、舒适的特点,也是城市短途出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低碳交通应广泛推广在市内骑自行车出行,近距离最好步行,既低碳又有助于健康。节地型规划用地控制:城市化过程中需要一定数量的耕地,这样规划师应处理好城市化用地、农业用地与工业化的关系,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节地目标。地下空间的控制: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把地下构筑物、综合管线和工程配套设备尽可能建于地下,实现土地的多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节地的要求。
4.3严格生态管控要求
要在市域范围内明确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永久农田等空间管制要求。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综合各种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同时划定城市绿线、蓝线等。要在市域、规划区范围内贯彻落实基本生态红线的有关要求,明确市域的生态空间红线和规模红线,确保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局。
4.4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要根据城市资源环境条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城市发展阶段,在合理预测城镇人口规模的基础上,按照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在城市开发边界内部,通过划定城市蓝线、绿线,保留一定比例的生态廊道、生态防护、公园绿地等用地。
4.5促进用地混合发展
要统筹研究功能分区和用地混合,使城市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保持一定的主体功能,同时配套建设相关的其他设施,要有生活、生态用地。对于城市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要加快推进转型,使之成为具有综合功能的城市片区。
结束语: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遵循低碳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发展中,要将低碳理念落实到位,并严格执行,从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研讨会在上海召开[J]. 城市规划通讯,2014,12:7.
[2]刘晨跃,高志刚. 低碳背景下城市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 产业经济评论,2014,05:100-109.
[3]徐呈程. 基于品质目标的山东沂水城市规划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4.
【关键词】 城市规划;低碳;策略
1.城市规划工作体现低碳观念的价值
1.1低碳观念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方向
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面临着人口、空间和资源方面的压力,必须通过城市规划工作来确保城市建设过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而低碳观念可以很好地体現这一特点,并在新时期成为了城市规划工作发展的新方向,这一趋势需要城市规划行业人员必须加以重视和重点掌握。
1.2低碳观念是城市规划工作的保障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要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同时也要实现城市环境和生态的保护,这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思想和完整的体系作为支撑,而低碳观念就可以实现这一任务,通过低碳观念的实现城市规划工作可以更好地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形成对城市进步的有力保证。
1.3低碳观念是城市规划工作综合化的基础
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告别单一的发展模式,要走综合化发展的道路,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工作首先实现综合化,而低碳观念可以将城市规划工作的各项工作加以综合,将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统和在一起,形成综合化的城市规划工作模式与范例,更好地指导城市规划工作。
1.4城市规划工作需要低碳观念来突破限制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会受到发展、历史、思想等多方面的限制,这会导致城市规划工作出现各种制约,难以形成科学而合理的城市规划。而低碳观念就可以突破这些限制,建立起指导城市规划工作的新观念与新思想,可以实现城市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化。
2.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现状
低碳一词起源于英国的低碳经济理念,它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新概念,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被人们广泛认识,低碳经济的名字是在低碳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目前来说,低碳城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它是一种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城市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经济环保建设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其具备一系列的绿化减排优势,低碳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其科学、有效、合理的低碳城市规划,只有确保低碳城市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实现城市综合效益的提升,以低碳生态建设为主导的城市建设,需要以符合该发展方向的城市规划为导向,进行城市整体系统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通过对城市规模的生态环境容量的有效规划,对城市发展空间结构组织的有效规划,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功能的具体应用,来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的改革,促进城市建设规划系统的健全,最终确保低碳城市的建设。城市规划变革的必要性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其城市的规划建设就取得了显著性的成果,但是,必须要加以深刻认识的是,我国的现代城市无论是规划的质量还是规划的水平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并且这其中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加以利用。特别是近几年来,为了能够切实有效的缓解全球变暖的现象以及危机状况,大量以低碳、生态作为发展规划的概念开始涌现出来,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新兴的概念也对于城市的规划变革提出了相对严格的要求。我国目前正处于大规模城市化的进程中,因此寻找一种生态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是我国当前所面临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这种生态型城市化的进程,有赖于能源革命,生产革命以及显得(看不懂是什么意思?)生活方式的变革。生态型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规划至关重要,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有效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低碳城市规划的要点
在城市规划中要严格把握三个方面:一是科学认识生态系统。只要有人在,有生产、生活和建设活动,必将扰动所在的生态环境,规划的目的是最低限度地干扰这个环境。生态系统虽然有一定的动态性和自适应性,但其存在底线,这也是规划必须要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的原因。二是辩证看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宏观、中观、微观,有大系统、中系统、小系统等等。城市规划涉及的生态环境是一定地域的生态环境,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一个动态发展中的一个时段表象。工作中,不能简单地将一个市域的生态环境与另一个市域的生态环境割裂开,也不能将中心城区的生态绿地规划与市域割裂开。三是务实推进生态建设。任何城市都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社会认识、经济条件都有一定的局限。但就生态建设工作而言,要强调务实,要尽力而为,在不得不开展建设时尽可能减少破坏——即我们所说的低冲击的开发模式;要在有限的生态投入中,通过实施方案比选优化,争取更大的生态效果,而不是通过反生态的方法,高投入、大兴土木地搞人工湿地;更不能一边讲求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一边盲目地建设开发区、新城新区。这方面全国反面的例子很多。
4.低碳背景下城市规划的策略
4.1总体路径构建
1)指标控制阶段:将通过理论研究,对过往的研究进行本土化归纳与优化;通过技术研究,对新理论新方法进行本土化应用研究;确定门户区低碳生态建设的策略与指标系统,作为指引规划方案的依据。 2)空间控制阶段:制定“系统布局方案”和“要素引导方案”。其中,“系统布局方案”是将需要系统保障的低碳生态落实为具体空间规划;“要素引导方案”是结合低碳生态总体指标体系,针对指标的本土适应性、低碳关联性、规划可实施性等因子,提炼出低碳生态实施要点。 3)实施控制阶段:则是在空间控制方案的基础上,将低碳生态实施要点落实到各类用地,明确地块的建设要求及指标,通过管理机制的研究和设计为规划与实施提供良好运作的平台。
4.2建立低碳性交通体系
“低碳交通”就是在日常出行中选择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交通方式,这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城市中主要的低碳交通方式以公交、地铁、轻轨等方式为主,但其实自行车交通以其轻便、灵活、环保、舒适的特点,也是城市短途出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低碳交通应广泛推广在市内骑自行车出行,近距离最好步行,既低碳又有助于健康。节地型规划用地控制:城市化过程中需要一定数量的耕地,这样规划师应处理好城市化用地、农业用地与工业化的关系,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节地目标。地下空间的控制: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把地下构筑物、综合管线和工程配套设备尽可能建于地下,实现土地的多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节地的要求。
4.3严格生态管控要求
要在市域范围内明确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永久农田等空间管制要求。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综合各种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同时划定城市绿线、蓝线等。要在市域、规划区范围内贯彻落实基本生态红线的有关要求,明确市域的生态空间红线和规模红线,确保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局。
4.4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要根据城市资源环境条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城市发展阶段,在合理预测城镇人口规模的基础上,按照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在城市开发边界内部,通过划定城市蓝线、绿线,保留一定比例的生态廊道、生态防护、公园绿地等用地。
4.5促进用地混合发展
要统筹研究功能分区和用地混合,使城市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保持一定的主体功能,同时配套建设相关的其他设施,要有生活、生态用地。对于城市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要加快推进转型,使之成为具有综合功能的城市片区。
结束语: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遵循低碳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发展中,要将低碳理念落实到位,并严格执行,从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研讨会在上海召开[J]. 城市规划通讯,2014,12:7.
[2]刘晨跃,高志刚. 低碳背景下城市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 产业经济评论,2014,05:100-109.
[3]徐呈程. 基于品质目标的山东沂水城市规划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