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大纲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把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学生要想学好化学,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实验探究获得化学知识,探究活动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体验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实验教学;探究;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展现化学知识是一种直观重要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的捷径,同时引导学生学活知识、用活知识。本人认为化学实验课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要具有探究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验证实验操作程序严格、呆板,学生动手操作循规蹈矩,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探究性实验则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要求学生精心操作,细心观察。通过实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知识。例如:现有两瓶无色无味的气体,通过实验知道瓶中盛有何种气体?要知道瓶中盛何种气体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实验前学生必须先思考这两瓶气体中各有怎样的化学性质?能不能燃烧,燃烧产物又是什么?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1)向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结论是什么,不变浑浊的结论怎样?
(2)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如果木条燃烧更旺的结论是什么?如果能燃烧的气体结论是什么?木条熄灭的结论又如何?
(3)观察燃烧产物有无水生成?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些现象的结论又如何?这样通过逐步观察实验现象,推断气体种类,如果结论不明确,再进一步探究,直到得出明确的结论。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探究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加深印象,还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要有创新性
实验是一门科学,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才能在实验中得到科学的结论,实验又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必须有新颖性、灵活性,才能在实验学到不同的知识,得出新的结论,从而推动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1)如课本要求演示的实验,学生预习后可能已很理解,教师演示时部分学生会觉得陈旧而开小差,不细心观察、分析。那么可以将一些实验进行拓展与延伸,将问题设置向深层深化,更换实验药品或将实验装置进行改装,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物质的变化课题中,可用头发的扯断与燃烧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分上,可用米和糠来进行探究区别。这些事例与学生生活贴切,易于理解,也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生实验的实验设计尽量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设置也应让学生自行设置。如在过滤得实验中,为了观察到明显的过滤效果,让学生往水中加入黄泥土,再进行过滤,对比实验前后,液体的清浊变化现象很明显,学生也更深的理解过滤的作用了。在做铁燃烧的实验时,有些学生设计了用粗大些的铁丝能不能燃烧的问题并进行探究。这样得出的结论,学生的印象一定非常深刻,掌握的知识也一定很牢固。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要具有实践性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掌握操作规则,了解操作的不规范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得出错误的结论。通过实验懂得如何在实验中节省药品,操作简便快捷且现象明显,让实验具有时效性和简约化。同时理解化学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化学物质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做硫燃烧的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是煤燃烧的产物之一,此气体严重污染空气,这种气体的简单处理方法是用水吸收,当然,不烧或少烧煤更有利于减少空气的污染物。在做硫酸铜与碱反应的实验中,学生会深刻理解废液处理的科学性。因为这种蓝色液体是学生家里常用的农药波尔多液的一种成分,如果把它倒入下水道,将会严重污染水,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节约药品不但节省能源,还可减少污染,从而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化学科学素质,并把在实验过程中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4要有开放性
现代社会已信息化,通过不同的轨道可获得不同的信息,不同的信息也会让我们获得不同的结论,化学实验也会因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仪器装置、操作手段、观察角度、药品种类及用量、以及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方式,而得到不同的信息和结论。因此,不同的答案在实验教学中也是正常的,教师对实验的设计就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实验结果也应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敢于突破,肯定新结论。这样,学生在实验中就不会经常碰壁,束手束脚,相反,开放性的实验会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新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中,铜被氧化生成的氧化铜是黑色,但让铜在潮湿空气缓慢氧化却得到铜绿。同样是铜被氧化,为什么现象不一样,它氧化的产物一样吗?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结论?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冲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钻研思想。
5要有灵活性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实验时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更快更规范的进行实验,从而更迅速的获取科学的信息,准确地结论。但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学生的身边,且学校的实验室也不可能时刻敞开着。离开教师和实验室,还有没有也能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条件呢?这就要设计一些简便灵活的实验,让学生在家里或宿舍都能够完成。
例如:一些花也能做酸碱指示剂,各种花遇酸碱的颜色变化情况的探究,不用再在实验室进行,学生可在家或宿舍里完成,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再如:甲烷燃烧的实验,现在大多数农村家庭都用上了沼气,让学生回家时观察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现象,验证燃烧产物,这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化学离我们那么近,学好化学大有用处,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了。
当然,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是实验改革的带头者,无论是实验方法的改进、教具的创造、装置的新颖还是实验设计的创新,都能感染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支持学生的超前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韦志坚,《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初探》,广西《基础教育研究》,2008
[2]《教学交流》,广西,《广西教育》,2008
[3]箪煜.《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研究》,论文天下,2012
【关键词】实验教学;探究;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展现化学知识是一种直观重要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的捷径,同时引导学生学活知识、用活知识。本人认为化学实验课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要具有探究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验证实验操作程序严格、呆板,学生动手操作循规蹈矩,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探究性实验则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要求学生精心操作,细心观察。通过实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知识。例如:现有两瓶无色无味的气体,通过实验知道瓶中盛有何种气体?要知道瓶中盛何种气体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实验前学生必须先思考这两瓶气体中各有怎样的化学性质?能不能燃烧,燃烧产物又是什么?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1)向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结论是什么,不变浑浊的结论怎样?
(2)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如果木条燃烧更旺的结论是什么?如果能燃烧的气体结论是什么?木条熄灭的结论又如何?
(3)观察燃烧产物有无水生成?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些现象的结论又如何?这样通过逐步观察实验现象,推断气体种类,如果结论不明确,再进一步探究,直到得出明确的结论。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探究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加深印象,还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要有创新性
实验是一门科学,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才能在实验中得到科学的结论,实验又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必须有新颖性、灵活性,才能在实验学到不同的知识,得出新的结论,从而推动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1)如课本要求演示的实验,学生预习后可能已很理解,教师演示时部分学生会觉得陈旧而开小差,不细心观察、分析。那么可以将一些实验进行拓展与延伸,将问题设置向深层深化,更换实验药品或将实验装置进行改装,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物质的变化课题中,可用头发的扯断与燃烧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分上,可用米和糠来进行探究区别。这些事例与学生生活贴切,易于理解,也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生实验的实验设计尽量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设置也应让学生自行设置。如在过滤得实验中,为了观察到明显的过滤效果,让学生往水中加入黄泥土,再进行过滤,对比实验前后,液体的清浊变化现象很明显,学生也更深的理解过滤的作用了。在做铁燃烧的实验时,有些学生设计了用粗大些的铁丝能不能燃烧的问题并进行探究。这样得出的结论,学生的印象一定非常深刻,掌握的知识也一定很牢固。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要具有实践性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掌握操作规则,了解操作的不规范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得出错误的结论。通过实验懂得如何在实验中节省药品,操作简便快捷且现象明显,让实验具有时效性和简约化。同时理解化学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化学物质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做硫燃烧的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是煤燃烧的产物之一,此气体严重污染空气,这种气体的简单处理方法是用水吸收,当然,不烧或少烧煤更有利于减少空气的污染物。在做硫酸铜与碱反应的实验中,学生会深刻理解废液处理的科学性。因为这种蓝色液体是学生家里常用的农药波尔多液的一种成分,如果把它倒入下水道,将会严重污染水,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节约药品不但节省能源,还可减少污染,从而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化学科学素质,并把在实验过程中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4要有开放性
现代社会已信息化,通过不同的轨道可获得不同的信息,不同的信息也会让我们获得不同的结论,化学实验也会因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仪器装置、操作手段、观察角度、药品种类及用量、以及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方式,而得到不同的信息和结论。因此,不同的答案在实验教学中也是正常的,教师对实验的设计就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实验结果也应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敢于突破,肯定新结论。这样,学生在实验中就不会经常碰壁,束手束脚,相反,开放性的实验会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新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中,铜被氧化生成的氧化铜是黑色,但让铜在潮湿空气缓慢氧化却得到铜绿。同样是铜被氧化,为什么现象不一样,它氧化的产物一样吗?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结论?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冲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钻研思想。
5要有灵活性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实验时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更快更规范的进行实验,从而更迅速的获取科学的信息,准确地结论。但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学生的身边,且学校的实验室也不可能时刻敞开着。离开教师和实验室,还有没有也能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条件呢?这就要设计一些简便灵活的实验,让学生在家里或宿舍都能够完成。
例如:一些花也能做酸碱指示剂,各种花遇酸碱的颜色变化情况的探究,不用再在实验室进行,学生可在家或宿舍里完成,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再如:甲烷燃烧的实验,现在大多数农村家庭都用上了沼气,让学生回家时观察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现象,验证燃烧产物,这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化学离我们那么近,学好化学大有用处,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了。
当然,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是实验改革的带头者,无论是实验方法的改进、教具的创造、装置的新颖还是实验设计的创新,都能感染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支持学生的超前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韦志坚,《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初探》,广西《基础教育研究》,2008
[2]《教学交流》,广西,《广西教育》,2008
[3]箪煜.《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研究》,论文天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