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联系通讯手段方便多样,如手机、QQ、 短信、校讯通、网络等等,家访这一联系家校的方式已经很少有老师在使用。记得在刚毕业的那年,跟着那个跟我搭班的班主任去家访,这次是我第一次家访,如今那些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了,但现在在聚会时说起来,对于当初我们几个老师的家访还是记忆犹新,说起来也是存有一份深沉的师生之情和感恩之心,感谢老师在繁忙中还能登门造访,不仅尊重家长,也深深重视了这位学生。除了跟家长交流了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也通过这次家访拉近了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彼此更亲近了,彼此也了解得更多了,也有利于以后教学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调查报告和理论依据
为此我联系我校政教处在我校初一段抽取了5个班级的270名学生、50名老师和100名家长发放关于“家访是否有必要”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针对家访这一问题产生了分歧。其中,93%的家长希望老师能到家中家访;仅有40%的老师基本能在每学期不定期去家访,还不能做到每个学生家都去;而不赞成老师家访的学生却占到了74.8%。
据了解,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均对老师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大家善于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家访。但问卷中显示,仅有40%也就是20位老师能做到每年有上几次不定期的家访。很多老师也反映,目前家访逐渐退出舞台并不是老师的本意,80%的老师认为家访除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外,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讯再方便也不能代替家访。
所有人都认为老师的家访必不可少,因为“这样有助于老师更有效地调整对学生的教育方法”。而且通过家访可以跟学生建立起一种情感上的联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即使是老师的批评和建议也更容易被家长和学生所接受。家访也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制度及教师情况,是家长了解学校办学方向、思路和教师的教育情感、态度的一种途径。一对一的家访还可以让家校双方在深度交流中提升各自对教育合力的认识,增进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并将家长吸引到家校合力的建设中来,搭建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桥梁。
终上所述,我觉得老师利用家访可以成功解决学生思想障碍的原因,可以深刻了解学生,还有就是真正尊重他、关心他,本着人本主义精神,为他所想,站在朋友的角度,走近他心里,也倾注了自己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所以在现在的新形势下,重拾起家访这一和家长家庭交流的历史悠久的教育方式,我觉得还是可行和有效的,就是在新时期,要注意家访新的特点和注意一些新的问题。
二、新形势下家访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今在新课程形式下,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自由时间多了,活动空间大了,对缺乏自制能力的中小学生来讲,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误入歧途。此时,班主任应抓时间、挤时间,经常到学生家里去家访。经常家访,可以读懂每个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班主任和家庭三者的积极性,形成合力。但有一点值得老师们注意,家访前也要提前“备课”,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家访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家访要以人为本,以家庭为支撑,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目的,使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践行家长是学校教育伙伴的理念,确保家访工作取得实效,我认为班主任家访起码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
1.目的性和期望值。每次家访前,班主任要认真细致地“备”此次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本次家访成功与否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2.了解学生。家访前,班主任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3.提前预约。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教师的情绪。
4.时机的选择和利用。要深切了解学生,准备好材料和计划,抓住良好机会,约好时间或者利用学生放假回家一起友善登门,不一定要等到学生问题出现了才去家访。表现好的学生也需要跟家长交流和沟通,而且一定好好利用这一时机,别浪费时机和时间,把学生思想工作做透、做到位。
5.时间的选择与控制。家访时间最好选择在学生放学后或双休日,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家访的效果会更好。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工作。
6.内容和方法。家访的内容应多种多样: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可以家访,学生取得进步可以家访,发现学生有问题可以家访,学生家庭有困难可以家访。家访的谈话方法,注意不要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7.注意安全。随着班主任家访次数的增多,由家访所引发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教师家访前,一定要把学生的一些情况考虑周全,以便教师能在家访途中注意力集中,遵守交通规则,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三、总结语
实践证明,做好充分准备的家访不仅能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的在校表现,也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而且还可以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能起到协调配合、共同促使学生进步的作用。
一、调查报告和理论依据
为此我联系我校政教处在我校初一段抽取了5个班级的270名学生、50名老师和100名家长发放关于“家访是否有必要”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针对家访这一问题产生了分歧。其中,93%的家长希望老师能到家中家访;仅有40%的老师基本能在每学期不定期去家访,还不能做到每个学生家都去;而不赞成老师家访的学生却占到了74.8%。
据了解,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均对老师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大家善于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家访。但问卷中显示,仅有40%也就是20位老师能做到每年有上几次不定期的家访。很多老师也反映,目前家访逐渐退出舞台并不是老师的本意,80%的老师认为家访除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外,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讯再方便也不能代替家访。
所有人都认为老师的家访必不可少,因为“这样有助于老师更有效地调整对学生的教育方法”。而且通过家访可以跟学生建立起一种情感上的联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即使是老师的批评和建议也更容易被家长和学生所接受。家访也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制度及教师情况,是家长了解学校办学方向、思路和教师的教育情感、态度的一种途径。一对一的家访还可以让家校双方在深度交流中提升各自对教育合力的认识,增进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并将家长吸引到家校合力的建设中来,搭建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桥梁。
终上所述,我觉得老师利用家访可以成功解决学生思想障碍的原因,可以深刻了解学生,还有就是真正尊重他、关心他,本着人本主义精神,为他所想,站在朋友的角度,走近他心里,也倾注了自己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所以在现在的新形势下,重拾起家访这一和家长家庭交流的历史悠久的教育方式,我觉得还是可行和有效的,就是在新时期,要注意家访新的特点和注意一些新的问题。
二、新形势下家访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今在新课程形式下,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自由时间多了,活动空间大了,对缺乏自制能力的中小学生来讲,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误入歧途。此时,班主任应抓时间、挤时间,经常到学生家里去家访。经常家访,可以读懂每个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班主任和家庭三者的积极性,形成合力。但有一点值得老师们注意,家访前也要提前“备课”,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家访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家访要以人为本,以家庭为支撑,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目的,使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践行家长是学校教育伙伴的理念,确保家访工作取得实效,我认为班主任家访起码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
1.目的性和期望值。每次家访前,班主任要认真细致地“备”此次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本次家访成功与否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2.了解学生。家访前,班主任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3.提前预约。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教师的情绪。
4.时机的选择和利用。要深切了解学生,准备好材料和计划,抓住良好机会,约好时间或者利用学生放假回家一起友善登门,不一定要等到学生问题出现了才去家访。表现好的学生也需要跟家长交流和沟通,而且一定好好利用这一时机,别浪费时机和时间,把学生思想工作做透、做到位。
5.时间的选择与控制。家访时间最好选择在学生放学后或双休日,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家访的效果会更好。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工作。
6.内容和方法。家访的内容应多种多样: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可以家访,学生取得进步可以家访,发现学生有问题可以家访,学生家庭有困难可以家访。家访的谈话方法,注意不要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7.注意安全。随着班主任家访次数的增多,由家访所引发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教师家访前,一定要把学生的一些情况考虑周全,以便教师能在家访途中注意力集中,遵守交通规则,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三、总结语
实践证明,做好充分准备的家访不仅能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的在校表现,也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而且还可以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能起到协调配合、共同促使学生进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