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多岁的艺术家张宝珠如今仍然经常背着煎饼,到曲阜、泰山等地去写生,“每年都去”。这是他几十年的老习惯了。
这么多年,泰山的松树和曲阜的柏树,他几乎每一棵都临摹过了,都熟悉。但他仍然乐此不疲。“每次看到让我心动的场景,马上构略下来那种感觉真是太好了。”为此,他笔下的松柏越来越道劲鲜活,“都在胸中了,不用看就能画”。这正应了他多年的雅号“张松柏”。
这么一个小小的例子,说明了张宝珠多年来坚持的艺术理念。“多写生。大自然中有很多让人感动的地方抓住这些宝贵的场景就是艺术的历程。”应该说,这是种相对“老套”的艺术理念。然而,越是朴实的理念越是经历了很多代的艺术实践,有着惊人的力量。
除了“走万里路”去写生,张宝珠还有个更朴实的理念:“学古人”。古人画了很多松柏,张宝珠的老师也画了很多松柏,张宝珠的松柏自然先师从于古人和老师,但在它们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学习古人不是完全照搬古人。不是学习古人的意念而是学习古人的技法。”张宝珠说,学习古人必须在学习古人的时候把自己的意念加进去,用古人之技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两种理念,说明张宝珠学习传统而又不囿于传统,大胆创新而又不没有章法地为创新而进行创新,拥抱大自然而对笔墨孜孜不倦。这就是张宝珠所说的“路子”,“路子要正”,且没有浮躁。一日如此易,一年如此尚也不难,而几十年来一直如此,就属于难得了。而正因为此成就了如今的张宝珠。
张宝珠,字还浦,号苍斋主人,1945年生于济南。20世纪60年代师从黑伯龙陈维信先生学画,又受许麟庐宋又治何海霞董寿平等名家指点。孜孜笔耕于墨田五十载,在绘画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他擅长山水花鸟书法,尤以松柏为长,故画坛有张松柏之美誉。其笔下的松柏,用笔雄健,笔姿纵横有大丈夫气,或苍劲,或雄奇,或肃穆,或轻灵,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济南画院专业画家,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泰山国画院院长。
张宝珠生在书香世家小时候深受祖父的影响,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小学后张宝珠就表现出了鲜明的绘画天赋,老师对其叶格外照顾,打下了绘画方面的基础。“我系统地学习绘画,应该说是从初中开始。”初中时,张宝珠遇到了一位在绘画方面造诣很高的老师。老师对他悉心指点,且要求极严,对张宝珠的影响很大。
初中毕业后,张宝珠师从著名画家黑伯龙陈维信先生。著名画家南开大学教授陈玉圃回忆说:“我们十六七岁的时候就一起跟黑伯龙,陈维信学画。我第一次认识他通过他临摹的陈老师的一棵松树。我说哎呀,这棵树画得很好很雄壮。陈老师就说这个小孩比你还小,我说定要认识他。”后来,陈老师去找他,但不知道他家在哪,但是看到他家的窗户上贴着字和画,就知道是这家了。
回忆起这段经历,张宝珠说那时候学画环境和现在有很大的区别。“那时候没有那么多功利的东西。老师只知道专心教画,学生们只知道专心学画。”而这正是彼时环境与如今不同的地方,也是青年张宝珠成才的重要原因。
但是两位老师教学方法是不同的。黑老师让他们从传统学习,陈维信就讲究写生创新,所以他们是同时在两种思想的指导下来进行绘画学习的。“黑老师一直强调传统,要我们临摹,他说,你不要学老师,要学老师的老师,就是学传统,学文化,学一种文化精神,学一种审美。”当时,黑老师给我们些本子临摹,有王石谷夏圭等的,他都认真临过。当时,他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二三十岁时就画得很精彩了。
那个时候的张宝珠,既画花鸟又攻山水。只是后来偏重于山水。再后来,他就偏重于自己的山水代表松柏了。
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中国人喜欢松柏多半是欣赏其岁月寒凋的品格而作为君子的象征。而天下松柏之美莫过于泰山和曲阜。泰山山高风疾,故其松多雄奇道劲,如蚊龙出海,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多汉柏,数千年风雨沧桑,故其枝柯蟠曲,老辣纵横如巨蟒腾空,憾人心魄!
张宝珠所在的济南,距离名山——泰山,明水——黄河,和圣人——孔子的诞生地曲阜都不太远。他他爱泰山的雄伟,所以其画很多是泰山题材,也爱黄河的豪放,《黄河两岸披新妆》就曾是他成名的处女作。然而他最爱的还是松柏且字号“苍斋”以铭其志。于是,日夕陶醉于松柏,凡画必画松柏,最终以松柏铸画魂,而成了驰名海内外的画家——“张松柏”。
许多年来,张宝珠无数次的登泰山,游三孔,凡写松柏画稿不下数百千本,创作松柏图也不下数百千幅,许多作品参加国内外画展或获奖,先后出版《松柏画谱》《张宝珠画集》等。
2008年9月24日,“松柏境界——张宝珠近作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并召开了张宝珠水墨艺术研讨会,出席的画家理论家有,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卢禹舜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传席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刘龙庭,《美术观察》副主编赵权利、《美术观察》编辑部主任陆军、南开大学教授韩昌力等引起来很大的轰动。
张宝珠的老师黑伯龙先生也特别爱画松柏,而且画得非常精彩。黑伯龙先生为人豪放,坚强,所以喜欢画松柏,觉得非常抒情。张宝珠的性格也豪放,特别像黑老师,所以也喜欢画松柏但是画得和黑老不同。据南开大学教授陈玉圃分析,“黑老用的是干笔,点子也是细的,干的,非常传统,重在表现柏树非常坚韧坚强的感觉。张宝珠掺了水墨变化,使他的柏树有点丰腴的感觉,非常苍韧且有厚的感觉。他虽然继承了黑老的传统但某些地方他还是在写自己写心。
陈教授说,黑老说中国画就是一个“写”字,中国画的气韵其实就是一个“写”字,只有“写”才能显现出精神,气韵,气势。张宝珠坚持了一个“写”字,坚持了传统中国画审美。这在画风多变的时代里是很难得的。“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不太重视这个字了。所以,我对宝珠这点很佩服,尤其是佩服他的画的气势。画家最终是画心,画自己。”陈教授说。
但是,显然,张宝珠的艺术成就并不仅仅局限于松柏。今年5月6日,中国当代山水画家张宝珠近作观摩展在北京琉璃厂一得阁艺术馆举行。观摩展共展出张宝珠近作四十余幅。展出作品奔放生动,画面有一种雄浑的意味及飞扬的气势,给人以复杂而强烈的现代感觉。诸多名家同道观其展后异常激动,推崇有加。他们一致认为张宝珠的中国山水画作品,能够以画载道,使中国古文人画之笔墨精神在当代得以焕发,品质得以彰显,境界为之灿烂。
一些专家认为,更为可贵的是,张宝珠的人文情怀在传统笔墨语言符号的自我的自由的编排中得以体现,并与现代的文化精神高度契合,古中见新,走出了自己的一条新路。这是具有正大气象的中华民族文化之体现。
著名画家,中国画院副院长卢禹舜对张宝珠评价甚高:“山水画自东晋顾恺之发端到南北朝再到隋唐发展为独立画科之后两千年来,曾有数不尽的艺术家在这条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求索,丰富充实和完善着山水艺术,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近百年来,更有一批批新老艺术家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这其中张宝珠先生作了艰苦努力。张宝珠先生师从黑伯龙,陈维信先生,并深得诸如马远、夏圭明四家清四王及四僧之精髓。他从事山水画创作数十年,积累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秉承传统,外师造化以明心性的松柏境界。”
这么多年,泰山的松树和曲阜的柏树,他几乎每一棵都临摹过了,都熟悉。但他仍然乐此不疲。“每次看到让我心动的场景,马上构略下来那种感觉真是太好了。”为此,他笔下的松柏越来越道劲鲜活,“都在胸中了,不用看就能画”。这正应了他多年的雅号“张松柏”。
这么一个小小的例子,说明了张宝珠多年来坚持的艺术理念。“多写生。大自然中有很多让人感动的地方抓住这些宝贵的场景就是艺术的历程。”应该说,这是种相对“老套”的艺术理念。然而,越是朴实的理念越是经历了很多代的艺术实践,有着惊人的力量。
除了“走万里路”去写生,张宝珠还有个更朴实的理念:“学古人”。古人画了很多松柏,张宝珠的老师也画了很多松柏,张宝珠的松柏自然先师从于古人和老师,但在它们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学习古人不是完全照搬古人。不是学习古人的意念而是学习古人的技法。”张宝珠说,学习古人必须在学习古人的时候把自己的意念加进去,用古人之技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两种理念,说明张宝珠学习传统而又不囿于传统,大胆创新而又不没有章法地为创新而进行创新,拥抱大自然而对笔墨孜孜不倦。这就是张宝珠所说的“路子”,“路子要正”,且没有浮躁。一日如此易,一年如此尚也不难,而几十年来一直如此,就属于难得了。而正因为此成就了如今的张宝珠。
张宝珠,字还浦,号苍斋主人,1945年生于济南。20世纪60年代师从黑伯龙陈维信先生学画,又受许麟庐宋又治何海霞董寿平等名家指点。孜孜笔耕于墨田五十载,在绘画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他擅长山水花鸟书法,尤以松柏为长,故画坛有张松柏之美誉。其笔下的松柏,用笔雄健,笔姿纵横有大丈夫气,或苍劲,或雄奇,或肃穆,或轻灵,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济南画院专业画家,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泰山国画院院长。
张宝珠生在书香世家小时候深受祖父的影响,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小学后张宝珠就表现出了鲜明的绘画天赋,老师对其叶格外照顾,打下了绘画方面的基础。“我系统地学习绘画,应该说是从初中开始。”初中时,张宝珠遇到了一位在绘画方面造诣很高的老师。老师对他悉心指点,且要求极严,对张宝珠的影响很大。
初中毕业后,张宝珠师从著名画家黑伯龙陈维信先生。著名画家南开大学教授陈玉圃回忆说:“我们十六七岁的时候就一起跟黑伯龙,陈维信学画。我第一次认识他通过他临摹的陈老师的一棵松树。我说哎呀,这棵树画得很好很雄壮。陈老师就说这个小孩比你还小,我说定要认识他。”后来,陈老师去找他,但不知道他家在哪,但是看到他家的窗户上贴着字和画,就知道是这家了。
回忆起这段经历,张宝珠说那时候学画环境和现在有很大的区别。“那时候没有那么多功利的东西。老师只知道专心教画,学生们只知道专心学画。”而这正是彼时环境与如今不同的地方,也是青年张宝珠成才的重要原因。
但是两位老师教学方法是不同的。黑老师让他们从传统学习,陈维信就讲究写生创新,所以他们是同时在两种思想的指导下来进行绘画学习的。“黑老师一直强调传统,要我们临摹,他说,你不要学老师,要学老师的老师,就是学传统,学文化,学一种文化精神,学一种审美。”当时,黑老师给我们些本子临摹,有王石谷夏圭等的,他都认真临过。当时,他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二三十岁时就画得很精彩了。
那个时候的张宝珠,既画花鸟又攻山水。只是后来偏重于山水。再后来,他就偏重于自己的山水代表松柏了。
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中国人喜欢松柏多半是欣赏其岁月寒凋的品格而作为君子的象征。而天下松柏之美莫过于泰山和曲阜。泰山山高风疾,故其松多雄奇道劲,如蚊龙出海,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多汉柏,数千年风雨沧桑,故其枝柯蟠曲,老辣纵横如巨蟒腾空,憾人心魄!
张宝珠所在的济南,距离名山——泰山,明水——黄河,和圣人——孔子的诞生地曲阜都不太远。他他爱泰山的雄伟,所以其画很多是泰山题材,也爱黄河的豪放,《黄河两岸披新妆》就曾是他成名的处女作。然而他最爱的还是松柏且字号“苍斋”以铭其志。于是,日夕陶醉于松柏,凡画必画松柏,最终以松柏铸画魂,而成了驰名海内外的画家——“张松柏”。
许多年来,张宝珠无数次的登泰山,游三孔,凡写松柏画稿不下数百千本,创作松柏图也不下数百千幅,许多作品参加国内外画展或获奖,先后出版《松柏画谱》《张宝珠画集》等。
2008年9月24日,“松柏境界——张宝珠近作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并召开了张宝珠水墨艺术研讨会,出席的画家理论家有,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卢禹舜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传席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刘龙庭,《美术观察》副主编赵权利、《美术观察》编辑部主任陆军、南开大学教授韩昌力等引起来很大的轰动。
张宝珠的老师黑伯龙先生也特别爱画松柏,而且画得非常精彩。黑伯龙先生为人豪放,坚强,所以喜欢画松柏,觉得非常抒情。张宝珠的性格也豪放,特别像黑老师,所以也喜欢画松柏但是画得和黑老不同。据南开大学教授陈玉圃分析,“黑老用的是干笔,点子也是细的,干的,非常传统,重在表现柏树非常坚韧坚强的感觉。张宝珠掺了水墨变化,使他的柏树有点丰腴的感觉,非常苍韧且有厚的感觉。他虽然继承了黑老的传统但某些地方他还是在写自己写心。
陈教授说,黑老说中国画就是一个“写”字,中国画的气韵其实就是一个“写”字,只有“写”才能显现出精神,气韵,气势。张宝珠坚持了一个“写”字,坚持了传统中国画审美。这在画风多变的时代里是很难得的。“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不太重视这个字了。所以,我对宝珠这点很佩服,尤其是佩服他的画的气势。画家最终是画心,画自己。”陈教授说。
但是,显然,张宝珠的艺术成就并不仅仅局限于松柏。今年5月6日,中国当代山水画家张宝珠近作观摩展在北京琉璃厂一得阁艺术馆举行。观摩展共展出张宝珠近作四十余幅。展出作品奔放生动,画面有一种雄浑的意味及飞扬的气势,给人以复杂而强烈的现代感觉。诸多名家同道观其展后异常激动,推崇有加。他们一致认为张宝珠的中国山水画作品,能够以画载道,使中国古文人画之笔墨精神在当代得以焕发,品质得以彰显,境界为之灿烂。
一些专家认为,更为可贵的是,张宝珠的人文情怀在传统笔墨语言符号的自我的自由的编排中得以体现,并与现代的文化精神高度契合,古中见新,走出了自己的一条新路。这是具有正大气象的中华民族文化之体现。
著名画家,中国画院副院长卢禹舜对张宝珠评价甚高:“山水画自东晋顾恺之发端到南北朝再到隋唐发展为独立画科之后两千年来,曾有数不尽的艺术家在这条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求索,丰富充实和完善着山水艺术,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近百年来,更有一批批新老艺术家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这其中张宝珠先生作了艰苦努力。张宝珠先生师从黑伯龙,陈维信先生,并深得诸如马远、夏圭明四家清四王及四僧之精髓。他从事山水画创作数十年,积累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秉承传统,外师造化以明心性的松柏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