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教学是指以创造学、创造性心理学和创造教育学的基本原则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培养创造性、开发创造力的教学。“创造性”教学的内涵很丰富,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创造性意识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技能的培养和创造性情感创新人格的培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造性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前提条件。“创造性”教学理论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在教育实践中还很少得到具体应用。形成一种适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为“创造性”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教学设计模式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解决方案、评价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求和决策过程,是一种以系统方法为基础的问题解决式的操作方法。
在大力推行教育创新的今天,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也更多的体现出了建构主义、“创造性”教学等理论的新发展。自九十年代以来,一种新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正在欧美等国兴起并迅速发展。它的理论、方法都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的“学”而展开的,即如何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设计的目标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包括两部分设计内容:学习环境的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是要创造出帮助和促进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良好的外部条件,这是学习的外因;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则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励认知主体即学习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是学习的内因。教育发展到今天,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教学设计,都应该本着以“学”为中心的原则。这种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相结合,为我们技工学校的实行“创造性”教学提供了一条探索之路。
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重点通常不是从头开发,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或选择、改编和应用现有的媒体等教学材料,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之更有效的完成学习目标。因此,它便于教师掌握,从而能够自己承担教学设计的任务,对症下药的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在课堂上实现“创造性”教学,无论是从效率上,还是从效果上考虑,进行教学设计都是必要的。
二、现实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弊病
目前在我国教育中,仍存在大力度的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培养的倾向,严重压抑了培养创造性的功能。在教学实践中,缺少让学生充分自主思考、培养其创造性学习的动机。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除了教学大纲、教材、教师自身观念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掌握一种科学的教学设计方法,不能系统的对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与实施。这使他们即使有了好的教育观念、理论,也不知如何有效的实现。教师备课、讲课时往往只凭经验,这使他们常常感到盲目无助、顾此失彼;有些人甚至只是不加思考的照搬教材,很少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这样使教学质量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个人天赋、经验和敬业精神,而达不到大范围内的教学质量稳定性。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创造出一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创造性”课堂教学设计方法,使老师们面对“创造性”教学不再迷茫,能够真正它从理论变为具体的教学实践。
三、“创造性”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
在教学探索过程中,我们针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遵照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原理,构建了如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1.构建学习内容,研究教材内容和各种形式的材料(能为总教学目标服务的);
2.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初始能力及学习风格);
3.教学策略的制定要求整合各步工作的结果,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工作重点,也是教学设计思想具体体现;
4.理论指导要求整个教学设计过程都要遵循一定的科学依据,把教学设计的一系列内容和程序都纳入科学的轨道,以保证最终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分析学生基本情况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可以得出学生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形式;有的是发散思维型的,有的是聚合思维型的,有的是场独立型的,有的是场依存型的,表现出各自的特征;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较大。有的变通性较好,但流畅性、独创性较弱;有的有较好的阅读能力,但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条理不够清晰,对问题的思考欠深入,分析、综合能力一般。通过长期的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在充分整合了教学内容和学生基本情况了解,可以确定我们的教学目标。
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之后,我们进入了把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筹划阶段——教学策略的选择。考虑到教师和学生对“创造性”教学模式还很陌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一种在传统教学中嵌入“创造性”教学,但是尽力突出“创造性”教学作用的教学方式。我们常使用了如下一些策略:
(1)直接导入法。比如在语文课中,不通讲全篇课文,而是有针对学生的疑问讲解疑难词句,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在这过程中,教师使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师生进行充分交互;教师注意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且,针对学生能力差异的特征,教师在指名回答时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容易的题目,基础好的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这提高了教学对每个学生的针对性和课堂整体参与率。
(2)呈现思考情境或问题。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并列出主意(可以是独立思考,也可以是小组讨论形式),提供一个分享、修改、完善主题的环境(同学在班上发表想法,并进行讨论),提供酝酿的时间(可以是独立思考,也可以是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分享学习的快乐,获取知设的心情。
其中,教师应该注意几点重要的策略: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自由的、吸引人的环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以此来体验自尊和责任感;支持学生提出更多更好的新观念,即使是不适当的观念,也不要立即否定,而是让学生自己体验它;当学生表现不佳时,要理解和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对讨论结果进行恰当的总结;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并且都能表现出创造性。
(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针对学生对教学形式的偏好的特点,采取课堂教学与小组教学相结合。采用小组教学分组要合理,在讨论时要进行合理引导。
(4)在媒体的选择与使用上,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具体条件,尽量丰富教学方式。
(5)在授课的准备过程中,要进行了充分的形成性评价。通过老师间的相互讨论、试讲,找出不足,及时调整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及教学策略。正式上课后,也要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以保证实施的效果。
这种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是创新能力。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明显比以往活跃。这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较好的体现了教学设计思想,尤其是很好的结合了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了教学策略的选择,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较好的实现了学习目标。
四、展望
在“创造性”教学的推广中,要想使教师的教学产生质的变化,必须以全新的、符合“创造性”教学根本思想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相应的教育政策为保证,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为基础和动力。同时,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育,创造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而传统教育在知识传承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研究工作的重心应放在如何实现传统教育与“创造性”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上。
教学设计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我国,理论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没推广。教学设计模式在我校的观念中还相当陌生,教学设计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时,本身也存在着刻板、繁琐等缺陷,这都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创造出适合技工学校教学设计模式,这是我们今后教学探索的方向。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造性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前提条件。“创造性”教学理论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在教育实践中还很少得到具体应用。形成一种适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为“创造性”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教学设计模式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解决方案、评价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求和决策过程,是一种以系统方法为基础的问题解决式的操作方法。
在大力推行教育创新的今天,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也更多的体现出了建构主义、“创造性”教学等理论的新发展。自九十年代以来,一种新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正在欧美等国兴起并迅速发展。它的理论、方法都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的“学”而展开的,即如何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设计的目标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包括两部分设计内容:学习环境的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是要创造出帮助和促进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良好的外部条件,这是学习的外因;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则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励认知主体即学习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是学习的内因。教育发展到今天,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教学设计,都应该本着以“学”为中心的原则。这种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相结合,为我们技工学校的实行“创造性”教学提供了一条探索之路。
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重点通常不是从头开发,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或选择、改编和应用现有的媒体等教学材料,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之更有效的完成学习目标。因此,它便于教师掌握,从而能够自己承担教学设计的任务,对症下药的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在课堂上实现“创造性”教学,无论是从效率上,还是从效果上考虑,进行教学设计都是必要的。
二、现实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弊病
目前在我国教育中,仍存在大力度的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培养的倾向,严重压抑了培养创造性的功能。在教学实践中,缺少让学生充分自主思考、培养其创造性学习的动机。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除了教学大纲、教材、教师自身观念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掌握一种科学的教学设计方法,不能系统的对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与实施。这使他们即使有了好的教育观念、理论,也不知如何有效的实现。教师备课、讲课时往往只凭经验,这使他们常常感到盲目无助、顾此失彼;有些人甚至只是不加思考的照搬教材,很少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这样使教学质量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个人天赋、经验和敬业精神,而达不到大范围内的教学质量稳定性。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创造出一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创造性”课堂教学设计方法,使老师们面对“创造性”教学不再迷茫,能够真正它从理论变为具体的教学实践。
三、“创造性”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
在教学探索过程中,我们针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遵照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原理,构建了如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1.构建学习内容,研究教材内容和各种形式的材料(能为总教学目标服务的);
2.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初始能力及学习风格);
3.教学策略的制定要求整合各步工作的结果,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工作重点,也是教学设计思想具体体现;
4.理论指导要求整个教学设计过程都要遵循一定的科学依据,把教学设计的一系列内容和程序都纳入科学的轨道,以保证最终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分析学生基本情况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可以得出学生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形式;有的是发散思维型的,有的是聚合思维型的,有的是场独立型的,有的是场依存型的,表现出各自的特征;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较大。有的变通性较好,但流畅性、独创性较弱;有的有较好的阅读能力,但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条理不够清晰,对问题的思考欠深入,分析、综合能力一般。通过长期的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在充分整合了教学内容和学生基本情况了解,可以确定我们的教学目标。
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之后,我们进入了把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筹划阶段——教学策略的选择。考虑到教师和学生对“创造性”教学模式还很陌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一种在传统教学中嵌入“创造性”教学,但是尽力突出“创造性”教学作用的教学方式。我们常使用了如下一些策略:
(1)直接导入法。比如在语文课中,不通讲全篇课文,而是有针对学生的疑问讲解疑难词句,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在这过程中,教师使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师生进行充分交互;教师注意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且,针对学生能力差异的特征,教师在指名回答时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容易的题目,基础好的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这提高了教学对每个学生的针对性和课堂整体参与率。
(2)呈现思考情境或问题。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并列出主意(可以是独立思考,也可以是小组讨论形式),提供一个分享、修改、完善主题的环境(同学在班上发表想法,并进行讨论),提供酝酿的时间(可以是独立思考,也可以是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分享学习的快乐,获取知设的心情。
其中,教师应该注意几点重要的策略: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自由的、吸引人的环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以此来体验自尊和责任感;支持学生提出更多更好的新观念,即使是不适当的观念,也不要立即否定,而是让学生自己体验它;当学生表现不佳时,要理解和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对讨论结果进行恰当的总结;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并且都能表现出创造性。
(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针对学生对教学形式的偏好的特点,采取课堂教学与小组教学相结合。采用小组教学分组要合理,在讨论时要进行合理引导。
(4)在媒体的选择与使用上,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具体条件,尽量丰富教学方式。
(5)在授课的准备过程中,要进行了充分的形成性评价。通过老师间的相互讨论、试讲,找出不足,及时调整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及教学策略。正式上课后,也要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以保证实施的效果。
这种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是创新能力。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明显比以往活跃。这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较好的体现了教学设计思想,尤其是很好的结合了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了教学策略的选择,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较好的实现了学习目标。
四、展望
在“创造性”教学的推广中,要想使教师的教学产生质的变化,必须以全新的、符合“创造性”教学根本思想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相应的教育政策为保证,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为基础和动力。同时,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育,创造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而传统教育在知识传承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研究工作的重心应放在如何实现传统教育与“创造性”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上。
教学设计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我国,理论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没推广。教学设计模式在我校的观念中还相当陌生,教学设计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时,本身也存在着刻板、繁琐等缺陷,这都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创造出适合技工学校教学设计模式,这是我们今后教学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