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按照《语文课程标准》 “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要求,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逐步理解和把握了统编教材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解决读准字音的问题
识字教学中,读准字音是个重点,难点在于受到方言发音的影响,有的学生鼻音、边音分不清,有的平舌音、翘舌音分不清,有的前鼻音、后鼻音分不清。对此,我就根据教材在生字安排和课文注音方面的特点,事先做好准备,提前警示,预防为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低年级的生字不是全都安排在课文里,在“汉语拼音”“识字”“课文”和“语文园地”中都会出现。其中要求认识的1600个生字里,有16个安排在“汉语拼音”中,有242个安排在“语文园地”中,其余的1342个生字分别安排在“识字”和“课文”中;要求会写的800个生字,有6个是安排在一上的“语文园地”中的。弄清了以上安排之后,我一方面更加自觉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包括“汉语拼音” “课文”内容学习的情境和“语文园地”练习的情境)中去认识和书写汉字,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识字写字教学的任务;另一方面,事先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例子,把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音重点标画出来,尤其是前鼻音、后鼻音的读音。这样,教学时给学生一个准确的“先入为主”,就大大减少了读错的现象。
另外,教材的课文注音情况也有很多变化,四册课本的课文,不再全文注音。我就认真钻研教材,从课文后面的练习中理解为什么这样安排:一上的最后一课《小蜗牛》只有21个字注音,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猜字、认字、读懂课文;一下最后两课中,《咕咚》只有10个字注音,《小壁虎借尾巴》只有18个字注音,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并在一上借助课文插图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形声字的特点,联系上下文来猜字、认字;二上最后两课《纸船和风筝》 《风娃娃》分别在文后两行绿线里各安排了11个和13个不注音的生字,编者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年级学习的方法,再结合本学期学到的部首查字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二下的4篇“识字”和25篇“课文”,都不是全文注音,而且书后的“写字表”的250个字全都没有注音,这是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理解了教材编写的意图,一方面,我事先做好准备,把这些课文里学生没学过的字都注好音,并且对容易混淆、容易读错的字音全部标画出来,有了这样充分的准备,我在教学时就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我由扶到放,最后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看图、与熟字比较、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查字典、换语境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读准字音,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解决分清字形的问题
在写字教学中,生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等,都是很重要的相关元素。《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能够“达标”,我对教材一、二年级四册课本的生字中的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的安排情况,以及有关汉字间架结构的一些基本原则等,逐个、逐条地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钻研,并在比较全面地把握了教材的基础上,采取“启发引导,自悟为主”的教学方法,不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材一共出现了24个笔画,一上随生字安排了22个常用笔画,并在书后附有“常用笔画名称表”;一下在写生字“过”和“阳”时,分别安排了走之底中的“横折弯”和双挂耳中的“横撇弯钩”。于是,我就让学生在学习每一个笔画时,除了仔细看清它的形状外,还要对照书后的“常用笔画名称表”,找出它在例字中的位置,记住它的名称。另外,我还引导学生对同类笔画在不同的字中的写法进行分析比较,比如都是“撇”,在“天”和“木”里写法有什么不同;都是“点”,在“头”和“下”里写法有什么不同;都是“竖”,在“中”和“上”里写法有什么不同等。而对一些形状相近的筆画,像竖钩与弯钩,斜钩与卧钩,横折弯与横撇弯钩等,我也是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然后在练习书写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它们在写法上的区别。因为学生所学是通过启发引导自己领悟得来的,所以,在分清字形方面掌握得比较扎实牢固,写出来的笔画也就比较规范。
在笔顺的安排上,统编教材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只在一上要求会写的100个生字上显示了该字的笔顺,而后面三册要求会写的700个生字全都没有出现笔顺的显示。对此,我一方面在一上时,严格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生字正确的笔顺,另一方面,对后来三册中才出现的一些笔顺易错的生字,我事先把规范的笔顺准备好,比如一下“识字3”中“情”字的竖心旁应该是“点、点、竖”;《小猴子下山》中“非”字的正确笔顺是先写左竖与三横,再写右竖与三横;二上《狐狸分奶酪》中“奶”字的右边要先写横折折折钩,后写撇等,这样使得学生都能按照规范的笔顺写字了。第二个特点是,首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然后在“语文园地”中,以“语文学习小伙伴”提示的形式,一年级先后安排了“从上到下” “先横后竖” “从左到右” “先撇后捺” “先外后内” “先中间后两边” “先外后内再封口” “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 “点在右上方,后写点” “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等10条笔顺规则。我在教学这些规则时,都是先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例字,自我发现该字在笔顺方面的特点,然后读一读“语文学习小伙伴”的提示语言,说一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规则,最后让学生练习书写。练写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先看后写再对照”,使得他们进一步领悟和掌握相关的笔顺规则,这样,学生“倒笔顺”的现象就很少发生了。
三、解决把字写好的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把字写好,统编教材也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对所有要求会写的生字都在田字格中安排了样字、描红和临写。一上是每个生字描红两个,临写一个,以后三册是每个生字描红一个,临写两个。我除了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书本上描红、临写外,还通过在配套的硬笔习字册上描红、仿影和临写,并且要求学生看清样字的字形,按照规范的笔顺,一笔一画地写正确,写工整。第二个特点是,在二年级安排了以下有关不同间架结构的汉字书写规则:“有的字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字左边宽,右边窄。”“有的字左边短,右边长;有的字左边长,右边短。”“有的字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等。”“左上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撇画要写得伸展。”“左下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捺画要写得伸展。”“三包围的字,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大小要写得协调。”“全包围的字,要把国字框写得方正,框内部分的大小要合适。”“有的字变成偏旁后,笔顺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字变成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要发生变化”。除了对每个规则的内容、要点、教法等进行认真的钻研之外,我还仔细排查了该规则中的样字出自哪一篇课文,以便提前渗透,做好铺垫,到本规则教学时系统归纳,加深印象,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上述最后关于有的字作偏旁后,笔顺、笔形会发生变化的规则是安排在二下第七单元的“语文园地七”里的,例字“堆、转、劝、特”分别是在“一、三、五、六”四个单元的课文里的,由于我在它们作为要求会写的生字进行教学时,就对“土、车、又、牛”作偏旁后的变化有所强调,所以后来集中再次学习,就牢固掌握了。
另外,我还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把关于不同间架结构字的书写规则,有意识地迁移到课本没有涉及的一些生字中去,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对上下结构的生字,“药、宇”就属于“有的字上边小,下边大”;“丛、热”就属于“有的字上边大,下边小”;“李、泉”就属于“有的字上下大致相等”,这样就帮助学生把这些字写得结构匀称,比较好看了。
(作者单位:南京市永泰路小学)
一、解决读准字音的问题
识字教学中,读准字音是个重点,难点在于受到方言发音的影响,有的学生鼻音、边音分不清,有的平舌音、翘舌音分不清,有的前鼻音、后鼻音分不清。对此,我就根据教材在生字安排和课文注音方面的特点,事先做好准备,提前警示,预防为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低年级的生字不是全都安排在课文里,在“汉语拼音”“识字”“课文”和“语文园地”中都会出现。其中要求认识的1600个生字里,有16个安排在“汉语拼音”中,有242个安排在“语文园地”中,其余的1342个生字分别安排在“识字”和“课文”中;要求会写的800个生字,有6个是安排在一上的“语文园地”中的。弄清了以上安排之后,我一方面更加自觉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包括“汉语拼音” “课文”内容学习的情境和“语文园地”练习的情境)中去认识和书写汉字,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识字写字教学的任务;另一方面,事先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例子,把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音重点标画出来,尤其是前鼻音、后鼻音的读音。这样,教学时给学生一个准确的“先入为主”,就大大减少了读错的现象。
另外,教材的课文注音情况也有很多变化,四册课本的课文,不再全文注音。我就认真钻研教材,从课文后面的练习中理解为什么这样安排:一上的最后一课《小蜗牛》只有21个字注音,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猜字、认字、读懂课文;一下最后两课中,《咕咚》只有10个字注音,《小壁虎借尾巴》只有18个字注音,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并在一上借助课文插图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形声字的特点,联系上下文来猜字、认字;二上最后两课《纸船和风筝》 《风娃娃》分别在文后两行绿线里各安排了11个和13个不注音的生字,编者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年级学习的方法,再结合本学期学到的部首查字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二下的4篇“识字”和25篇“课文”,都不是全文注音,而且书后的“写字表”的250个字全都没有注音,这是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理解了教材编写的意图,一方面,我事先做好准备,把这些课文里学生没学过的字都注好音,并且对容易混淆、容易读错的字音全部标画出来,有了这样充分的准备,我在教学时就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我由扶到放,最后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看图、与熟字比较、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查字典、换语境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读准字音,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解决分清字形的问题
在写字教学中,生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等,都是很重要的相关元素。《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能够“达标”,我对教材一、二年级四册课本的生字中的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的安排情况,以及有关汉字间架结构的一些基本原则等,逐个、逐条地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钻研,并在比较全面地把握了教材的基础上,采取“启发引导,自悟为主”的教学方法,不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材一共出现了24个笔画,一上随生字安排了22个常用笔画,并在书后附有“常用笔画名称表”;一下在写生字“过”和“阳”时,分别安排了走之底中的“横折弯”和双挂耳中的“横撇弯钩”。于是,我就让学生在学习每一个笔画时,除了仔细看清它的形状外,还要对照书后的“常用笔画名称表”,找出它在例字中的位置,记住它的名称。另外,我还引导学生对同类笔画在不同的字中的写法进行分析比较,比如都是“撇”,在“天”和“木”里写法有什么不同;都是“点”,在“头”和“下”里写法有什么不同;都是“竖”,在“中”和“上”里写法有什么不同等。而对一些形状相近的筆画,像竖钩与弯钩,斜钩与卧钩,横折弯与横撇弯钩等,我也是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然后在练习书写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它们在写法上的区别。因为学生所学是通过启发引导自己领悟得来的,所以,在分清字形方面掌握得比较扎实牢固,写出来的笔画也就比较规范。
在笔顺的安排上,统编教材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只在一上要求会写的100个生字上显示了该字的笔顺,而后面三册要求会写的700个生字全都没有出现笔顺的显示。对此,我一方面在一上时,严格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生字正确的笔顺,另一方面,对后来三册中才出现的一些笔顺易错的生字,我事先把规范的笔顺准备好,比如一下“识字3”中“情”字的竖心旁应该是“点、点、竖”;《小猴子下山》中“非”字的正确笔顺是先写左竖与三横,再写右竖与三横;二上《狐狸分奶酪》中“奶”字的右边要先写横折折折钩,后写撇等,这样使得学生都能按照规范的笔顺写字了。第二个特点是,首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然后在“语文园地”中,以“语文学习小伙伴”提示的形式,一年级先后安排了“从上到下” “先横后竖” “从左到右” “先撇后捺” “先外后内” “先中间后两边” “先外后内再封口” “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 “点在右上方,后写点” “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等10条笔顺规则。我在教学这些规则时,都是先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例字,自我发现该字在笔顺方面的特点,然后读一读“语文学习小伙伴”的提示语言,说一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规则,最后让学生练习书写。练写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先看后写再对照”,使得他们进一步领悟和掌握相关的笔顺规则,这样,学生“倒笔顺”的现象就很少发生了。
三、解决把字写好的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把字写好,统编教材也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对所有要求会写的生字都在田字格中安排了样字、描红和临写。一上是每个生字描红两个,临写一个,以后三册是每个生字描红一个,临写两个。我除了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书本上描红、临写外,还通过在配套的硬笔习字册上描红、仿影和临写,并且要求学生看清样字的字形,按照规范的笔顺,一笔一画地写正确,写工整。第二个特点是,在二年级安排了以下有关不同间架结构的汉字书写规则:“有的字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字左边宽,右边窄。”“有的字左边短,右边长;有的字左边长,右边短。”“有的字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等。”“左上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撇画要写得伸展。”“左下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捺画要写得伸展。”“三包围的字,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大小要写得协调。”“全包围的字,要把国字框写得方正,框内部分的大小要合适。”“有的字变成偏旁后,笔顺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字变成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要发生变化”。除了对每个规则的内容、要点、教法等进行认真的钻研之外,我还仔细排查了该规则中的样字出自哪一篇课文,以便提前渗透,做好铺垫,到本规则教学时系统归纳,加深印象,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上述最后关于有的字作偏旁后,笔顺、笔形会发生变化的规则是安排在二下第七单元的“语文园地七”里的,例字“堆、转、劝、特”分别是在“一、三、五、六”四个单元的课文里的,由于我在它们作为要求会写的生字进行教学时,就对“土、车、又、牛”作偏旁后的变化有所强调,所以后来集中再次学习,就牢固掌握了。
另外,我还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把关于不同间架结构字的书写规则,有意识地迁移到课本没有涉及的一些生字中去,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对上下结构的生字,“药、宇”就属于“有的字上边小,下边大”;“丛、热”就属于“有的字上边大,下边小”;“李、泉”就属于“有的字上下大致相等”,这样就帮助学生把这些字写得结构匀称,比较好看了。
(作者单位:南京市永泰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