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在集体活动时,有些孩子总是很主动、很积极地发言,想什么就说什么,但也有一些孩子回答问题总是很被动,需要老师再三鼓励才勉强说一两句话,有的甚至非常胆小、害羞,一站起来就心慌、脸红,不好意思开口,不敢抬头面对大家。刚来小班的源源小朋友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不敢举手发言,老师请他站起来给大家说说话,他就头都不敢抬起来,小朋友在热烈地讨论问题时,他也一言不发。象这样的孩子,幼儿园老师们都会遇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是我们的教育任务。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从“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转变为“想说、敢说、喜欢说”呢?
《指南》中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那么,我们就要让孩子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吧。
一、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就拿我原任教班的源源小朋友来说吧,他虽然很胆小、很害羞,不敢在大眾面前说话,但是,我发现他在生活中跟小朋友一起玩时,却有很多话说,在家里还常常讲故事。可见,他并没有语言障碍。孩子胆小,不敢说话,往往是自信心不足,怕说不好。“自信是成功的秘诀”,对于这类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从培养自信心方面做起,一开始,老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成功完成任务的机会,如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记得我第一次叫源源说话时,就提出了这样简单的问题:“你家里有谁?”“你喜欢谁?”你喜欢吃什么?”,一开始,他不敢站起来,经过老师的再三鼓励,终于站起来说话了,尽管声音很小,但他获得了同伴们热烈的掌声,脸上露出了微笑。后来,一有机会老师就请他站起来说话,念一些篇幅比较短小的儿歌。渐渐地,他的胆子就大一些了,回答问题时,声音也响亮了,学期结束时还上台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二、创设宽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
在幼儿园的很多班级里,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当我们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积极举手要求发言时,老师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幼儿说话的愿望,久而久之,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幼儿成了等待教师点名的被动的“发言者”。如果老师不在乎孩子发言多么准确或者优美,让每个孩子都说说那怕是不成熟的想法;或者很多孩子都争着要说话的时候,用分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去让每个孩子都有说话的机会,那么孩子说话的愿望就会得到满足,相反,如果教师刻意地要求孩子“要说完整”、“说的对”,这样就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而对于一些比较胆小的孩子就更加不敢发言了,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允许孩子说的暂时不对,不完整,要相信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会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只要孩子愿意说,就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宽松的语言环境是愉快的,也是允许出错,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才会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丰富活动内容,使幼儿乐于表达和交流
要想让孩子说话,首先要为他们提供说话的内容,创造有话可说的条件。老师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孩子们对什么东西最感兴趣,然后再结合幼儿的兴趣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发现小朋友对蝴蝶特别感兴趣,一看见蝴蝶就拼命地追,于是,我就扑捉了一只蝴蝶放到观察角让孩子们观察,并围绕蝴蝶展开了讨论:“蝴蝶是什么样子的?”“它喜欢吃什么?”“你还见过什么样子的蝴蝶?”。一说起蝴蝶,孩子们可兴奋了,个个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就连源源小朋友也把手举得高高的。于是我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孩子们讨论非常热烈,有的说:“蝴蝶的样子很美”“蝴蝶的身上有很多斑点”“蝴蝶是五颜六色的,非常好看”,还有的说:“蝴蝶飞起来象跳舞”“蝴蝶头上有两个长长的触角”等等。由于蝴蝶是小朋友最感兴趣的话题,一说起来就滔滔不绝。可见,只要为幼儿创造丰富的环境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就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其次,还可以有计划地开展“故事演讲活动”、“诗歌朗诵会”、“辩论会”等活动,为孩子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记得我班第一次开展故事演讲活动的时候,所有的小朋友都参加了,源源小朋友走到台上,当时他只讲了故事开头的两句,就不敢讲了,但是他为了参加这次活动,早就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在家里已经把要表演的故事讲得很熟练,尽管这次没有把故事讲完整,但他能上台去,已经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了。后来,在第二次的故事演讲活动中,他和所有的小朋友都讲得很流利。
一年过去了,源源也变了,他能大胆地在小朋友面前讲故事,有感情地朗诵儿歌,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能象他那样,成为“想说、敢说、喜欢说”的孩子。
作者简介:胡瑞芳(1965.11-),女,广东省惠东县实验幼儿园(省一级园)副园长。1983年广州市幼儿师范结业。一级教师(即原幼儿园高级教师),从事幼儿教育三十多年。多次获得省、市、县的教育教学奖。有丰富的幼教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是我们的教育任务。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从“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转变为“想说、敢说、喜欢说”呢?
《指南》中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那么,我们就要让孩子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吧。
一、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就拿我原任教班的源源小朋友来说吧,他虽然很胆小、很害羞,不敢在大眾面前说话,但是,我发现他在生活中跟小朋友一起玩时,却有很多话说,在家里还常常讲故事。可见,他并没有语言障碍。孩子胆小,不敢说话,往往是自信心不足,怕说不好。“自信是成功的秘诀”,对于这类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从培养自信心方面做起,一开始,老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成功完成任务的机会,如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记得我第一次叫源源说话时,就提出了这样简单的问题:“你家里有谁?”“你喜欢谁?”你喜欢吃什么?”,一开始,他不敢站起来,经过老师的再三鼓励,终于站起来说话了,尽管声音很小,但他获得了同伴们热烈的掌声,脸上露出了微笑。后来,一有机会老师就请他站起来说话,念一些篇幅比较短小的儿歌。渐渐地,他的胆子就大一些了,回答问题时,声音也响亮了,学期结束时还上台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二、创设宽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
在幼儿园的很多班级里,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当我们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积极举手要求发言时,老师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幼儿说话的愿望,久而久之,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幼儿成了等待教师点名的被动的“发言者”。如果老师不在乎孩子发言多么准确或者优美,让每个孩子都说说那怕是不成熟的想法;或者很多孩子都争着要说话的时候,用分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去让每个孩子都有说话的机会,那么孩子说话的愿望就会得到满足,相反,如果教师刻意地要求孩子“要说完整”、“说的对”,这样就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而对于一些比较胆小的孩子就更加不敢发言了,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允许孩子说的暂时不对,不完整,要相信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会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只要孩子愿意说,就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宽松的语言环境是愉快的,也是允许出错,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才会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丰富活动内容,使幼儿乐于表达和交流
要想让孩子说话,首先要为他们提供说话的内容,创造有话可说的条件。老师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孩子们对什么东西最感兴趣,然后再结合幼儿的兴趣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发现小朋友对蝴蝶特别感兴趣,一看见蝴蝶就拼命地追,于是,我就扑捉了一只蝴蝶放到观察角让孩子们观察,并围绕蝴蝶展开了讨论:“蝴蝶是什么样子的?”“它喜欢吃什么?”“你还见过什么样子的蝴蝶?”。一说起蝴蝶,孩子们可兴奋了,个个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就连源源小朋友也把手举得高高的。于是我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孩子们讨论非常热烈,有的说:“蝴蝶的样子很美”“蝴蝶的身上有很多斑点”“蝴蝶是五颜六色的,非常好看”,还有的说:“蝴蝶飞起来象跳舞”“蝴蝶头上有两个长长的触角”等等。由于蝴蝶是小朋友最感兴趣的话题,一说起来就滔滔不绝。可见,只要为幼儿创造丰富的环境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就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其次,还可以有计划地开展“故事演讲活动”、“诗歌朗诵会”、“辩论会”等活动,为孩子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记得我班第一次开展故事演讲活动的时候,所有的小朋友都参加了,源源小朋友走到台上,当时他只讲了故事开头的两句,就不敢讲了,但是他为了参加这次活动,早就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在家里已经把要表演的故事讲得很熟练,尽管这次没有把故事讲完整,但他能上台去,已经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了。后来,在第二次的故事演讲活动中,他和所有的小朋友都讲得很流利。
一年过去了,源源也变了,他能大胆地在小朋友面前讲故事,有感情地朗诵儿歌,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能象他那样,成为“想说、敢说、喜欢说”的孩子。
作者简介:胡瑞芳(1965.11-),女,广东省惠东县实验幼儿园(省一级园)副园长。1983年广州市幼儿师范结业。一级教师(即原幼儿园高级教师),从事幼儿教育三十多年。多次获得省、市、县的教育教学奖。有丰富的幼教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