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我们通常会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应在加上一句“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鱼” 代表着固有的现成的知识,“渔”则代表探究知识的各种方法,“欲”就代表学习的动机、学习的兴趣与内驱力。众所周知,给人几条鱼不如教给人钓鱼的方法,但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吃鱼的兴趣与胃口,纵然掌握了各种的钓鱼方法,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但一个人对吃鱼有了极大的兴趣,即便不会钓鱼的方法,也会想尽各种办法去得到鱼。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仅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与内驱力。结合教学实践,我就数学分层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人来培养”
眾所周知,我们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是通过一个个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在《新课标(2011年版)》中对教学活动定义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了“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有机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不难理解,教学活动就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寻,是一种对共同理想和价值观的追求,更是一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学相长的过程。
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时十余年,虽说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事实上,我们的课程改革还是不够深入,课堂上教师的滔滔不绝仍然不绝于耳,越俎代庖的“傻事”屡见不鲜。被誉为“平民市长”的前沈阳市市长武迪生生前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不把人当人待。中国的教育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不把人当人教,而是当成一个录音机,一个传声筒,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人,是不会创造出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的。”这句话很有启发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把人当成人来培养”,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去获取信息,去学会学习的过程,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我们的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才能深入,我们的学生才能够成为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个体。
二、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我们的教学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素质。孟子说过:“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吕叔湘先生说“教改的问题讲到底是教师素质的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读书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永远处于“开放系统状态”,要了解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最前沿的知识,还要博览群书,博古通今,此外,我们不要把注意力仅仅放在课本上、专业上,还要关注现实社会的点点滴滴,不断积蓄我们的教学素材,要善于观察、精于创设现实与理论之间的桥梁,不再做以往的“一桶水”,要做清澈的“源头活水”。孟子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有效的传道、授业、解惑,不仅需要丰厚的知识底蕴,还需要自身的品德、智慧、情感,言传身教,去感化、去吧影响每一位学生。优秀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品德、修养、才气、情感、方法等多方面的综合,我们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征服”学生,震撼人心,才能掀起学生思想的波澜。
三、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
赞可夫在批评旧的师生关系太紧张时说,过去一直认为哪个老师能叫学生老老实实地坐在课堂上听讲,或者教室里燕雀无声,学生得不到老师的允许就不得发言等等,这样的课才是“好”课。然而这样的效果往往是以教师的训斥和惩罚为后盾的,课堂上教师一脸严肃,学生面无表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让学生对所学的功课产生兴趣呢?所以,赞可夫主张课堂上要有活泼的气氛,要有笑声,有争论。
课堂上,教师不能以“师者”自居,要虚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敢于质疑问难,发扬民主建立亲切的师生关系,在不失严格的情况下,要耐心教诲,热心帮助,精心培养,形成学生尊敬教师,教师热爱学生良好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积极参与,快乐学习的成长乐园。当然,活跃的课堂气氛不是哗众取宠,要恰到好处,这样才会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四、尊重个性差异,多元评价,为所有孩子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因为家庭背景、年龄特征、心理特质、智商等的不同而存在着个性的差异,为此,在数学学习的评价中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我们通过评价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多元方式,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我们更要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鼓励他们要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不断地发掘自己的优点,争取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五、深入钻研,精心设计,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学生、教材、编者四者之间的对话,为了使课堂上的学习更具实效性,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研究,解读教材,体会编者的意图。其次就是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在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个小组中学生的差别,根据小组中的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使每个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获,使“人人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了成功,有了收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内驱力就会被激活,优秀学生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学困生也可以获得相应的数学教育。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自觉地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我们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具实效性,才会焕发活力,更具生命力。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人来培养”
眾所周知,我们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是通过一个个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在《新课标(2011年版)》中对教学活动定义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了“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有机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不难理解,教学活动就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寻,是一种对共同理想和价值观的追求,更是一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学相长的过程。
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时十余年,虽说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事实上,我们的课程改革还是不够深入,课堂上教师的滔滔不绝仍然不绝于耳,越俎代庖的“傻事”屡见不鲜。被誉为“平民市长”的前沈阳市市长武迪生生前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不把人当人待。中国的教育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不把人当人教,而是当成一个录音机,一个传声筒,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人,是不会创造出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的。”这句话很有启发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把人当成人来培养”,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去获取信息,去学会学习的过程,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我们的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才能深入,我们的学生才能够成为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个体。
二、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我们的教学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素质。孟子说过:“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吕叔湘先生说“教改的问题讲到底是教师素质的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读书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永远处于“开放系统状态”,要了解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最前沿的知识,还要博览群书,博古通今,此外,我们不要把注意力仅仅放在课本上、专业上,还要关注现实社会的点点滴滴,不断积蓄我们的教学素材,要善于观察、精于创设现实与理论之间的桥梁,不再做以往的“一桶水”,要做清澈的“源头活水”。孟子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有效的传道、授业、解惑,不仅需要丰厚的知识底蕴,还需要自身的品德、智慧、情感,言传身教,去感化、去吧影响每一位学生。优秀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品德、修养、才气、情感、方法等多方面的综合,我们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征服”学生,震撼人心,才能掀起学生思想的波澜。
三、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
赞可夫在批评旧的师生关系太紧张时说,过去一直认为哪个老师能叫学生老老实实地坐在课堂上听讲,或者教室里燕雀无声,学生得不到老师的允许就不得发言等等,这样的课才是“好”课。然而这样的效果往往是以教师的训斥和惩罚为后盾的,课堂上教师一脸严肃,学生面无表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让学生对所学的功课产生兴趣呢?所以,赞可夫主张课堂上要有活泼的气氛,要有笑声,有争论。
课堂上,教师不能以“师者”自居,要虚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敢于质疑问难,发扬民主建立亲切的师生关系,在不失严格的情况下,要耐心教诲,热心帮助,精心培养,形成学生尊敬教师,教师热爱学生良好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积极参与,快乐学习的成长乐园。当然,活跃的课堂气氛不是哗众取宠,要恰到好处,这样才会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四、尊重个性差异,多元评价,为所有孩子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因为家庭背景、年龄特征、心理特质、智商等的不同而存在着个性的差异,为此,在数学学习的评价中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我们通过评价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多元方式,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我们更要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鼓励他们要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不断地发掘自己的优点,争取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五、深入钻研,精心设计,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学生、教材、编者四者之间的对话,为了使课堂上的学习更具实效性,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研究,解读教材,体会编者的意图。其次就是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在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个小组中学生的差别,根据小组中的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使每个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获,使“人人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了成功,有了收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内驱力就会被激活,优秀学生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学困生也可以获得相应的数学教育。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自觉地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我们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具实效性,才会焕发活力,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