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衣、深色过膝裙、细高跟,这是王薇最常见的装束。
在外,她是收藏家、龙美术馆馆长,在内,她是外婆、母亲、妻子、女儿……在各个角色间转换,她潇洒自如,举重若轻。
圈内人赞叹着她的优雅与成功,也好奇私底下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借这次专访的机会,《财富堂》让你见识一个丰富又多元的馆长王薇。
第一面:认真的女人最美
从“全职太太”到“收藏达人”再到“美术馆馆长”,王薇都做得一丝不苟认认真真。虽然生活内容完全不同,但快乐和艰辛始终贯穿其中。
和笔者聊起这一年多来办美术馆的心得,她坦诚地感叹道:不做美术馆,你是真的不知道有多辛苦。首先,资金是要处理的基本问题。“就说龙美术馆浦东馆,如果当初我们买下地,不做美术馆,而是把它借给别人商用,一年还能坐收500万-600万的租金,但现在,每年却要自掏腰包一千万元用以维持运营,算上之前买地的费用,光一个浦东馆,就是近3亿的投入。”目前,浦东馆一年的运营费在1500万元至 1600万元,3月开业的徐汇滨江西岸馆面积大了3倍,预计运营费将超2000万元。“这一年最大的艰辛?对美术馆来说,就是缺钱!”王薇笑称,“我的理想状态是,未来龙美术馆能够‘自身造血’,在西岸馆通过引入咖啡店等商业项目,稍稍补贴一点运营费用;政府方面也能再补贴一点。”
担任美术馆馆长之后,王薇也不断学习着经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以前收藏作品虽然也懂一些藏品保养方面的知识,但基本都只有很笼统的概念,比如什么材质大致需要什么样的温度和湿度。做美术馆之后才发现,要每幅作品进入到保养实践中,都是非常精细和麻烦的事。举个例子,从北京的国家美术馆借展还回来的作品,它一定是很干很皱的,回到上海要放一年多才能恢复,而就算是放在馆里面的作品,每天都会面临不一样的环境状况。比如今天馆内的湿度差不多,明天湿度突然就变高,马上除湿机就要上。”她讲起这些办馆细节,一脸严肃认真。
第二面:享受艺术的女人最美
对于很多人来说,收藏艺术不过是茶余饭后的日常爱好,但对于有些真正热爱的人,艺术和生活早就密不可分。
去到王薇的家和办公室,你就明白,什么叫“活在艺术中”。
走进王薇的家,门厅上挂着朱德群的油画《冬景》,艺术家李继开的小件作品《射击》是站在客厅的音箱上的,枪口的那头是颜石林的雕塑《演奏者》。王薇把一幅小尺寸的草间弥生的南瓜挂在厨房里,你稍微不注意,就会像错过柴米油盐似地错过草间弥生。而走入房间的主人卧室区域,每走几步就能见到一件名作,经过陈逸飞的“吹单簧管的女孩”,梳妆台上便是瞿广慈的《天使》,而草间弥生的圆点大狗则是放在孩子的房间过道上作守护的。
王薇在龙美术馆的办公室也是一样。进入她的办公室之前,会经过一个开阔的会客厅,墙上挂着80后艺术家孙莹的作品《远航》,画中女孩和动物们乘坐着木船,驶入他们理想的后花园。“我每天从这里经过,看着这幅作品就就觉得心情明媚。这画童真温暖,而且充满希望”,王薇说。
她的办公室里,还放着向京的《兔女郎》,亲切细腻的佛像,还有儿子创作的作品“印象派的花卉”,每一处都有艺术的美好入眼。
第三面:温柔善良的女人最美
王薇靠着自己一路奋斗,过上了今天的生活,她性格很好,待人接物亲切随和,没有一点“贵妇名媛”的架子。而我们更从一些日常小细节中看到她的善良和朴实。
采访那天,她跟本刊工作人员共同搭乘美术馆的电梯时,居然随口向同在电梯里的下属员工询问起了对方家里狗狗的病情,随意亲和的聊天让人十分舒服,也说明她平日对同事的细心关照。接受采访的两个小时里,她还一边耐心处理着馆里的突发事宜。比如,期间有某拍卖公司负责人到馆里向龙美术馆捐赠10万元公益金。作为馆长,王薇立马亲自下楼诚惶诚恐地前去表示感谢。
王薇育有三女一子,大女儿结婚后生了儿子,她也做起了外婆。60年代出生的王薇,骨子里沿袭了那个时代的坚忍,在最忙碌的时候,她依然会下厨给家人包水饺。
“我往往是周六周日选一天在家为家人做饭,比如去久光百货买点牛排熬熬汤,先生吃着我做的饭菜就很高兴。”王薇笑着说。日常的一天,她基本是朝九晚五地忙碌着,9点上班前,她会为家人做好早饭。
别看王薇坚强执著又独当一面,其实她的内心还住着一个“小女生”。在她的办公室墙上,挂着艺术家为她专门创作的画像,画中的王薇清新脱俗;她的办公桌上,还放着母与子的雕像,透出浓浓的温情和母性,她用的杯子,上面是可爱的卡通奶牛图样,而椅子上放着的带着亮片的粉色兔子抱枕,则让人直呼“卡哇伊”。又比如王薇喜欢的陈可、孙莹的作品,无疑也是女生在自己构建的童话世界里,娓娓讲述着温柔心事。
在外,她是收藏家、龙美术馆馆长,在内,她是外婆、母亲、妻子、女儿……在各个角色间转换,她潇洒自如,举重若轻。
圈内人赞叹着她的优雅与成功,也好奇私底下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借这次专访的机会,《财富堂》让你见识一个丰富又多元的馆长王薇。
第一面:认真的女人最美
从“全职太太”到“收藏达人”再到“美术馆馆长”,王薇都做得一丝不苟认认真真。虽然生活内容完全不同,但快乐和艰辛始终贯穿其中。
和笔者聊起这一年多来办美术馆的心得,她坦诚地感叹道:不做美术馆,你是真的不知道有多辛苦。首先,资金是要处理的基本问题。“就说龙美术馆浦东馆,如果当初我们买下地,不做美术馆,而是把它借给别人商用,一年还能坐收500万-600万的租金,但现在,每年却要自掏腰包一千万元用以维持运营,算上之前买地的费用,光一个浦东馆,就是近3亿的投入。”目前,浦东馆一年的运营费在1500万元至 1600万元,3月开业的徐汇滨江西岸馆面积大了3倍,预计运营费将超2000万元。“这一年最大的艰辛?对美术馆来说,就是缺钱!”王薇笑称,“我的理想状态是,未来龙美术馆能够‘自身造血’,在西岸馆通过引入咖啡店等商业项目,稍稍补贴一点运营费用;政府方面也能再补贴一点。”
担任美术馆馆长之后,王薇也不断学习着经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以前收藏作品虽然也懂一些藏品保养方面的知识,但基本都只有很笼统的概念,比如什么材质大致需要什么样的温度和湿度。做美术馆之后才发现,要每幅作品进入到保养实践中,都是非常精细和麻烦的事。举个例子,从北京的国家美术馆借展还回来的作品,它一定是很干很皱的,回到上海要放一年多才能恢复,而就算是放在馆里面的作品,每天都会面临不一样的环境状况。比如今天馆内的湿度差不多,明天湿度突然就变高,马上除湿机就要上。”她讲起这些办馆细节,一脸严肃认真。
第二面:享受艺术的女人最美
对于很多人来说,收藏艺术不过是茶余饭后的日常爱好,但对于有些真正热爱的人,艺术和生活早就密不可分。
去到王薇的家和办公室,你就明白,什么叫“活在艺术中”。
走进王薇的家,门厅上挂着朱德群的油画《冬景》,艺术家李继开的小件作品《射击》是站在客厅的音箱上的,枪口的那头是颜石林的雕塑《演奏者》。王薇把一幅小尺寸的草间弥生的南瓜挂在厨房里,你稍微不注意,就会像错过柴米油盐似地错过草间弥生。而走入房间的主人卧室区域,每走几步就能见到一件名作,经过陈逸飞的“吹单簧管的女孩”,梳妆台上便是瞿广慈的《天使》,而草间弥生的圆点大狗则是放在孩子的房间过道上作守护的。
王薇在龙美术馆的办公室也是一样。进入她的办公室之前,会经过一个开阔的会客厅,墙上挂着80后艺术家孙莹的作品《远航》,画中女孩和动物们乘坐着木船,驶入他们理想的后花园。“我每天从这里经过,看着这幅作品就就觉得心情明媚。这画童真温暖,而且充满希望”,王薇说。
她的办公室里,还放着向京的《兔女郎》,亲切细腻的佛像,还有儿子创作的作品“印象派的花卉”,每一处都有艺术的美好入眼。
第三面:温柔善良的女人最美
王薇靠着自己一路奋斗,过上了今天的生活,她性格很好,待人接物亲切随和,没有一点“贵妇名媛”的架子。而我们更从一些日常小细节中看到她的善良和朴实。
采访那天,她跟本刊工作人员共同搭乘美术馆的电梯时,居然随口向同在电梯里的下属员工询问起了对方家里狗狗的病情,随意亲和的聊天让人十分舒服,也说明她平日对同事的细心关照。接受采访的两个小时里,她还一边耐心处理着馆里的突发事宜。比如,期间有某拍卖公司负责人到馆里向龙美术馆捐赠10万元公益金。作为馆长,王薇立马亲自下楼诚惶诚恐地前去表示感谢。
王薇育有三女一子,大女儿结婚后生了儿子,她也做起了外婆。60年代出生的王薇,骨子里沿袭了那个时代的坚忍,在最忙碌的时候,她依然会下厨给家人包水饺。
“我往往是周六周日选一天在家为家人做饭,比如去久光百货买点牛排熬熬汤,先生吃着我做的饭菜就很高兴。”王薇笑着说。日常的一天,她基本是朝九晚五地忙碌着,9点上班前,她会为家人做好早饭。
别看王薇坚强执著又独当一面,其实她的内心还住着一个“小女生”。在她的办公室墙上,挂着艺术家为她专门创作的画像,画中的王薇清新脱俗;她的办公桌上,还放着母与子的雕像,透出浓浓的温情和母性,她用的杯子,上面是可爱的卡通奶牛图样,而椅子上放着的带着亮片的粉色兔子抱枕,则让人直呼“卡哇伊”。又比如王薇喜欢的陈可、孙莹的作品,无疑也是女生在自己构建的童话世界里,娓娓讲述着温柔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