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的学习方式下,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进行教改实践,实施多元化课堂教学。那么,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教学课堂才是高效?如何建构高效化学课堂?本文通过在基层学校教师与学生中展开有关高效课堂的问卷调查,结合在实践中亲历的一些课堂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尝试归纳了“学案导学、创设情境、问题探究式”高效化学教学课堂教学法。
关键词:学案导学;创设情境;问题探究;高效课堂
一、教学课堂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目的:进一步了解目前我校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堂教学优化和高效找出突破口;充分了解教师对课堂高效的看法和观点,为构建化学高效课堂探索出初步的体系或框架。
问卷设计与结构:问卷的设计围绕“教学计划、目标的设计与达成(1、2、3、4题)”、“课前预习(5题)”、“情境创设(6题)”、“学生讨论(7、8题)”、“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9、10题)”、“师生互动(12、13、16题)”、 “教学反思(18、19题)”“课堂教学行为及资源配置(11、20题)”、“教学手段、应对策略”(15、16、17题)等方面进行问题设计,教师问卷共有20道选择题,既有单项选择题(15道),也有多选题(5道),既体现问题的层次和梯度(每一问设计了ABCD选项),也考虑到对问题看法和观点的多元性,目的是为多角度、多元化探索教学课堂高效的要素。调查过程共发出教师问卷20份,收回20份。
问卷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1.课前预习,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置环节
第5题,“讲新课前您要求学生预习功课吗?您对学生指导过预习方法吗?”统计结果显示为“A要求;经常指导”的教师占30.8%,“B要求;偶尔指导”占53.8%,说明我校教师认识到了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但对学生的预习指导还不是落实的很好的。因此,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也是教学课堂高效的重要环节。
2.创设鲜活生动的教学情境,是新课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与措施,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
第6题,“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您使用过的内容有: “A 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占84.6%;“B相关学科史实科学小故事”占53.8%;“C趣味学科题实验或游戏”占46.2%;“D其他(如复习提问)”占76.9%。尽管多数教师采用的是复习引入新课,但以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或创设情景还是被更多的教师所认可。
二、有关高效课堂的认识与理解
高效课堂,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衡量课堂高效的尺度: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和谐统一,达到最大化、最优化。教学的效果主要从学生的实际发展表现出来,目标不能局限在认知、学科能力的培养范畴,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的影响等。
三、“学案导学、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法简述
“学案导学、创设情境、问题探究”高效课堂是建立在上述理论和教育思想指导之下的一种教学法。“学案导学”是这一教学法的先导,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步骤,是落实“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新课改理念的课堂设计的前置程序;“创设情境”是实施高效教学的课堂氛围营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求知欲的背景建构,是揭示矛盾,生成问题,提出问题的“问路石”;提出的问题(或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情,要密切结合教与学的重点、难点。学生的学习活动以问题的解决为主线,以问题的探究来引导和支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探究,充分的体现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思维与能力的发展。
本教学法的基本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学案导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应用巩固。
四、总结与反思
1.精心设计和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情出发,把教材内容、学习认知心理、学习思维活动、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及时训练与巩固等诸因素全盘考虑。还要体现一定的层次与梯度,能对不同层面的学生予以兼顾。学前告知学习目标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并明确了完成的时间,让学生有确定的时间和任务感;给出学习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战胜克服意志,有利于帮助学生领会通识性知识与特征性知识。
2.创设富有课堂活力的教学情境
情境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课堂的序幕,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发令枪,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是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是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引擎。创设的情境要密切联系教学主题内容,有利于“问题”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心理因素。
3.教学活动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课堂高效的重要指标。外在的学习活动如看书、阅读、记笔记、集体回答、动手实验需要用思维来维系,因此“问题”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以带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问题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教学活动的终点和延伸。
总之,采用学案导学,积极创设情境,深入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活动,有益于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激情,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树立学生的学科思想观念,高效的完成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这无疑是推进新课改进程的有效途径,也希望对建构高效的化学教学课堂有所推进。由于是新的教学改革,必然需要不断的认识和实践,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完善。总之,在新课改理念下,就要去多实践、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的化学教师。
参考文献:
[1]肖成全.有效教学 [M].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 教学科学出版社,2008
[3]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 .中国教师报
[4]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ISBN7-224-06775-x
关键词:学案导学;创设情境;问题探究;高效课堂
一、教学课堂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目的:进一步了解目前我校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堂教学优化和高效找出突破口;充分了解教师对课堂高效的看法和观点,为构建化学高效课堂探索出初步的体系或框架。
问卷设计与结构:问卷的设计围绕“教学计划、目标的设计与达成(1、2、3、4题)”、“课前预习(5题)”、“情境创设(6题)”、“学生讨论(7、8题)”、“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9、10题)”、“师生互动(12、13、16题)”、 “教学反思(18、19题)”“课堂教学行为及资源配置(11、20题)”、“教学手段、应对策略”(15、16、17题)等方面进行问题设计,教师问卷共有20道选择题,既有单项选择题(15道),也有多选题(5道),既体现问题的层次和梯度(每一问设计了ABCD选项),也考虑到对问题看法和观点的多元性,目的是为多角度、多元化探索教学课堂高效的要素。调查过程共发出教师问卷20份,收回20份。
问卷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1.课前预习,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置环节
第5题,“讲新课前您要求学生预习功课吗?您对学生指导过预习方法吗?”统计结果显示为“A要求;经常指导”的教师占30.8%,“B要求;偶尔指导”占53.8%,说明我校教师认识到了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但对学生的预习指导还不是落实的很好的。因此,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也是教学课堂高效的重要环节。
2.创设鲜活生动的教学情境,是新课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与措施,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
第6题,“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您使用过的内容有: “A 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占84.6%;“B相关学科史实科学小故事”占53.8%;“C趣味学科题实验或游戏”占46.2%;“D其他(如复习提问)”占76.9%。尽管多数教师采用的是复习引入新课,但以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或创设情景还是被更多的教师所认可。
二、有关高效课堂的认识与理解
高效课堂,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衡量课堂高效的尺度: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和谐统一,达到最大化、最优化。教学的效果主要从学生的实际发展表现出来,目标不能局限在认知、学科能力的培养范畴,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的影响等。
三、“学案导学、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法简述
“学案导学、创设情境、问题探究”高效课堂是建立在上述理论和教育思想指导之下的一种教学法。“学案导学”是这一教学法的先导,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步骤,是落实“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新课改理念的课堂设计的前置程序;“创设情境”是实施高效教学的课堂氛围营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求知欲的背景建构,是揭示矛盾,生成问题,提出问题的“问路石”;提出的问题(或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情,要密切结合教与学的重点、难点。学生的学习活动以问题的解决为主线,以问题的探究来引导和支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探究,充分的体现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思维与能力的发展。
本教学法的基本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学案导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应用巩固。
四、总结与反思
1.精心设计和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情出发,把教材内容、学习认知心理、学习思维活动、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及时训练与巩固等诸因素全盘考虑。还要体现一定的层次与梯度,能对不同层面的学生予以兼顾。学前告知学习目标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并明确了完成的时间,让学生有确定的时间和任务感;给出学习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战胜克服意志,有利于帮助学生领会通识性知识与特征性知识。
2.创设富有课堂活力的教学情境
情境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课堂的序幕,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发令枪,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是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是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引擎。创设的情境要密切联系教学主题内容,有利于“问题”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心理因素。
3.教学活动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课堂高效的重要指标。外在的学习活动如看书、阅读、记笔记、集体回答、动手实验需要用思维来维系,因此“问题”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以带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问题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教学活动的终点和延伸。
总之,采用学案导学,积极创设情境,深入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活动,有益于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激情,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树立学生的学科思想观念,高效的完成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这无疑是推进新课改进程的有效途径,也希望对建构高效的化学教学课堂有所推进。由于是新的教学改革,必然需要不断的认识和实践,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完善。总之,在新课改理念下,就要去多实践、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的化学教师。
参考文献:
[1]肖成全.有效教学 [M].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 教学科学出版社,2008
[3]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 .中国教师报
[4]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ISBN7-224-06775-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