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时代特色浓郁的生活赞歌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m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和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在经历几千年积淀而形成的灿烂文化的诸多特色中,“文以载道”堪称独树一帜。历代大凡比较有影响的文人,普遍讲究“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也就是说每一位诗人或作家,都应抒写合乎时代脉膊,关注社稷命运,反映民生疾苦、意愿和追求的那些激动人心的事物。用一句时髦的语言来说,就是作品应具有时代特色,要反映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
  正是从这个角度考察,读完李潺先生继《李潺手书诗选》《云舒云卷》《耕云种月》之后的《唱给早霞》,我认为这是一曲时代特色非常浓郁的生活赞歌。
  其实,对于这一点,李潺在书中的《半程诗白》一文中,已作了清楚的表述:“习作对祖国山河,勤劳的人民的歌颂;流露了我的诚挚的爱国感情;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宣传和歌唱,表现了我对祖国前景的美好愿望。”
  《唱给早霞》中的诗文,由于浸润着作者“诚挚的感情和强烈愿望”,字里行间便流露出浓郁的时代特色和风貌,使读者感到仿佛有一丝丝一缕缕温热的时代气息,如朝霞般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如品甘醇。
  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个时代都会出现一些打下独特历史烙印,独具时代风貌、风情的人事。这些人事往往成为这个时代无可替代,难以磨灭的历史记忆。收入《唱给早霞》中的诗歌,都写于上世纪50、60年代,是李潺风华年少,青春勃发时写的作品。但今天读来,却感到非常亲切、新鲜,令人爱不释手。此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作者用饱蘸浓情蜜意的彩笔,将那个时代独具特色的一幅幅生活画图,展现在读者面前,唤醒了人们沉睡的记忆,令人回味、联想、思索。
  “四月里兰格美美的天/山乡啦水格汪汪的田/桃花树里飞出一队人呀/绿云就生出了一片又一片//朝霞在水田里落/歌声在水纹里旋/莺追燕呀凤追凰/追羞了闺女春花般的脸//……”(《插秧曲》)
  全诗仅16行,不仅把公社春光描绘得如诗如画,把在插秧竞赛中的公社社员写得生龙活虎,更把那位和社员一起插秧竞赛而“领先”的张县长,写得亲切感人。
  在《唱给早霞》中,类似洋溢着浓郁时代气息,焕发出独特时代风采的作品,俯拾皆是,比如:在《公社春景》(四首)中,作者向我们展开的一帧帧画图,就格外令人陶醉。
  “杨柳岸/绿荫铺/树下一排读《毛选》/风弄络腮胡//那边飘飘送二胡/拨枝望/十女练歌舞/双双黄泥足……”(《杨柳岸》)
  “家务事,缠妈身/缠得妈妈出了名/奶奶唤她‘孙他妈’/爸爸叫她‘屋里的’// 入公社,大解放/妈妈里外有了名/街道工厂搞革新/人人赞她‘标兵李兰英’”《妈妈的名字》)
  社员田头读《毛选》;姑娘的小憩时足带黄泥在田间练歌舞;队支书和社员在地头讨论应战书;没有名字的“妈妈”,成立公社后在工厂搞革新,成了“革新标兵”,这许多不少人记忆犹新的往事,形象地将当年农村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风貌,重现于读者面前,生动地折射出那个时代独有的特色和风采。
  其他如《支农人物》(二首)中那位“给小伙送来草帽/给姑娘送来花布/给大伯送来钢笔/给大妈捎来针线/还有食堂的酱、油、盐/俱乐部的球拍、琴弦/养猪场的肥猪粉/作业组的锄和镰/……”一心把农业支援的商业送货员(《商业送货员老叶》),“为了支援农业生产/他来到公社帮助建厂/来时还在挖厂房地基/他也跟着抬呀抬,担呀担/安装机床时/他又是查又是看/那认真负责的态度/就在他自己工厂里一样/……农县修配厂建好了/他又来到综合加工厂/把一生的经验技术传授/不怕从天亮忙到天晚//为支援农业机械化/他把一颗火热的心送上”的老机械师(《老机械师傅》),“黎明的坝子里/飘起一片哒哒声/拖拉机的轮子下/翻出一片滚滚的泥/坐在驾驶台上的/是一个二十岁的姑娘/十二年前的春天/她被卖做了丫头/用卖身的钱埋葬了刚死的爹娘//今天她开着拖拉机/回到刚离别两年的家乡/……/姑娘坐在驾驶台上/甜蜜的暖流在心里流淌/农村的远景在心里飞翔/她驾着拖拉机奔向前方/四处飘起一片花香、泥香” 等作者笔下的一首首感情浓烈的短诗,就像一幅幅或浓墨重彩,或淡彩素描的画图,把中国农村当年的新风貌和翻身作主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的新生活,新思想,新追求,五彩缤纷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其中的某些文字,还可以更好地仔细推敲,但这许多洋溢着时代气息,焕发出时代精神的新画图,新风貌,新人新事,不要说在以往浩如烟云的作品中,不可多得,在今天汗牛充栋的书刊上,更难觅踪影,这也是那个时代无可代替,难以磨灭的记忆。
  诗人应有一双敏捷的眼睛,唯此才能从既丰富多彩又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捕捉出那些闪光的“亮点”,并渗入自己的作品,李潺堪称这样一位善于从普通生活中捕捉这种“亮点”的高手。很多很普通的生活,写于他的笔下,即能意境升华,点石成金,令人耳目愉悦。即使在他的儿歌《水塘歌》辑中,也不乏这类佳作,比如,一个在春耕大忙季节帮爷爷看牛的儿童,面对“大牛见草四蹄飞/小牛见草跳蹦蹦”的牛群,也唱出了这样颇具新意的儿歌:“牛儿乖乖/牛儿乖乖/吃草快加油/身体快长膘/长膘去犁地/犁地当模范/买条大红绳/ 挂到你身上/送你张奖状/贴在棚子里//“《看牛》;“来来来,来来来/青青草地翻跟头/翻一个/是小狗/翻两个/是老虎/翻三个/是朋友/翻上四个、五个……/都是英雄手牵手/来玩活捉蒋光头”《翻跟头》
  作者向我们展示的这位帮爷爷看牛的儿童,看牛时想的是“犁地当模范”,而在草地上翻跟头的孩子,想的是多翻跟头,手拉手当英雄,“活捉蒋光头”,从中折射出来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代新儿童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追求。再比如,“柳叶多,密麻麻/里树挂在柳桠桠/我和妹妹当考查//念不完,念得差/从头学习不准把脚跋/不分爸爸和妈妈//念得完,念得好/又是表扬又是夸/还送一杯大红茶”《站识字岗》。上世纪50年代初中期,国家为了帮助在旧社会读不起书的广大农民扫除文盲,在农村大办冬学、夜校、识字班,为帮助他们巩固学习,不少地方还设置了“识字岗”,在过往路口用木板或硬纸片,写上各种常用字,由小学生站岗考查,过往行人,必须念完,念不完则必须学会才可通过。李潺捕捉出这个中国历史上闻所未闻的小镜头,仅用9行诗,就把那对小兄妹天真可爱、认真负责、铁面无私的“小先生”神态,刻划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同时,也把那个时代国家重视农民普及文化教育的一幅美好画图,展现在读者面前。
  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任何伟大作家的作品,都只是生活大海中的几朵浪花。李潺《唱给早霞》也是如此。他这许多非常不错的作品,对于为他提供创作源泉的那个时代,也只是撷取了生活大海中的几朵小小的浪花。而其难能可贵,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他凭着“对社会主义祖国奋发图强的旺热的青春气质”和“沉醉于普通一般的生活,劳动中寻找新颖的意境的执着”(见《半程诗白》),用一双慧眼,在眼花缭乱,千姿百态的生活中,发现并捕捉到那些熠熠闪光的“亮点”,用诚挚的感情和五颜六色的彩笔,将人民群众在那个时代的新生活、新思想、新风尚和新的精神面貌,真实、生动、形象地描绘得历历在目;那些具有浓郁时代特色,打下清晰而深刻历史烙印的画图,将成为不可替代,难以复制的历史记忆,留在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学宝库之中。这难道不是李潺在我国“文以载道”和“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灿烂文化浸润之下,谱写的一曲时代特色浓郁的生活赞歌吗?
  (作者单位:湖南省文联)
  责任编辑 曹庆红
其他文献
尽管迄今为止共和国已经走过了长达六十多个年头的历史,但就我个人有限的阅读视野,却一直都没有能够看到一本中国当代思想史方面的研究著作。或许因为存在着现实文化语境的突出限制,也或许与此类著作的研究与撰写难度有关,到现在为止,这方面的研究著作却还依然是一种付之阙如的状态。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我们终于看到李洁非一部副标题为“当代中国的思想轨迹”的研究著作《典型年度》(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的时候
期刊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一套、湖南卫视在黄金时段同步推出了大型电视连续剧《毛泽东》,观众反响热烈,各方面好评不断。该剧以20世纪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把毛泽东放到时代历史的情境中去塑造,以人带史,集中反映了毛泽东从一个乡村少年成长为党和国家领袖,凝聚全党智慧力量,领导人民推翻专制统治,追求民族解放,建立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光辉历程,全景式地还原了近现代中国一
期刊
余艳的报告文学新作《板仓绝唱——杨开慧手稿还原毛泽东爱情》(以下简称《板仓绝唱》),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开拓创新、特色鲜明、意义非凡的精品力作。  一、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报告文学等纪实文学不同于小说等虚构文学,其创作是否成功,题材因素所占比重甚大。因此,有理想、有追求的作家首先就非常注重题材的选择与开拓。在这方面,不用讳言,有关“红”“黑”领袖、社会名流等人物和有关重大、热点题材占有先机,因为其关
期刊
王跃文自《国画》出版以来,在当代文坛,一直以写作所谓官场小说驰名。但事实上,在表现官场人生的同时,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去的作家,王跃文还不时回眸故乡,写了一些富有乡土气息的作品,如《雾失故园》(载于《理论与创作》1996年第5期)、《冬日美丽》(载于《青年文学》1997年第6期)、《也算爱情》(载于《新创作》1999年第4期)、《乡村典故》(载于《当代杂志》2003年第2期)、《我的堂哥》(载于《小
期刊
王僧虔是中国南朝宋齐年间的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他的书法秉承“二王”书风,而有新的变化,成为南朝有齐一代书坛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理论敏锐地提出了书法创造过程中的一些重要论题,初步建立了南朝时期的书法批评体系,对后世书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南朝梁代著名书论家庾肩吾在其书论名著《书品》一文中对他评价甚高,称其“雄发齐代”,对王僧虔的地位作出了客观评价。  王僧虔出身于书法世家,其曾
期刊
我曾在《文二代挺进文坛》中提到过孟小书,那一段话是这样的:“著名评论家孟繁华的女儿孟小书,初中时期就出版过作文选《心灵深处的那双眼睛》;刚从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就读归来,就在《青年文学》发表小说《多伦多的小爱情》。”(2010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事实上那时候的小书,刚有短篇处女作发表,实属“小荷才露尖尖角”,此后会有怎样的发展,全然是未知数。  但小书接常不断地写作着,不温不火地坚
期刊
2013年底,冯小刚《私人订制》的上映引发观众极大的关注。这部由王朔编剧以“圆梦”模式组织叙事的贺岁片,很容易让观众拿来与冯小刚1997年的作品《甲方乙方》作对比;同时,作为冯氏喜剧数年沉寂后的回归之作,观众对它也充满了期待。然而,在观影后的评论立场上, 观众却是褒贬不一、存在争议。更有甚者质疑导演对观众的诚意,认为该片是冯小刚的应付之作;而这也引发了导演本人的强烈回应。那么,从《甲方乙方》到《私
期刊
历史意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历史意识是针对历史的认识主体而言,首先是一种自觉意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和阐释汇成了林林总总的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人们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通过探索和内省的方式对历史的认识与反思,这种认识与反思,可以是主体对历史发展变迁因果关系的整体把握,也可以是其对现实生活世界本质的深刻的理解与思考。二、历史意识本质上是一种时间意识,它包含着人们对时间的一种体验和感悟。从这个意义上
期刊
师力斌是我的学生,他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都是在北大中文系由我指导的。我们相处的时间不短,师生之谊相当深厚。他是工作多年之后才重新进入学校读书的,从一开始就有着和一般学生不同的成熟。他在机关工作的那些年里其实对于他接触社会,了解中国的现实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很有帮助的。他后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从基层观察中国的角度。在北大的课堂上,他那些年更加深入地深化了自己的理论的思考能力
期刊
陈启文的《命脉——中国水利调查》是一本深入人类命脉的厚重大书。厚重是一种品质,关乎人类命脉更是一种力量,试想世间还有什么比水更命系人类生存的呢?厚重与力量让我翻开书页,一页页读下去,恍惚产生了穿越感,一股那个年代奋战在水利工地上的热血又回到身上,我们曾经如此激扬,如此敏感脆弱。是的,水利是我们共同的心史,共同的情感,也是共同的怅惘。因为,那种超越时代、超越历史的情怀,与当下的忧患意识如此合辙押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