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著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名著阅读,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哲理、思想的启迪。基于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给学生推荐优秀的名著作品,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点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科学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首先,网络的诱惑使学生阅读兴趣降低;其次,中考的压力让名著阅读空间变小。基于此,语文教师要采取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兴趣是维持认知活动的诱因,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保证。在引导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名著阅读的意义。通过名著阅读,不断增加自己的见识,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利用名著阅读,涵养自己的性情,提升自己的素养,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如四大名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国外的《鲁冰逊漂流记》《老人与海》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名著来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再利用课余时间交流阅读心得,阐述读后感想。同时,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与点拨,让学生体验阅读中的感受,逐步提升阅读兴趣。
二、课堂示范,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认为,课外阅读须配合教材进行。所以,在名著阅读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给学生推荐作品。这样,就可以实现课内与课外相互促进。例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中的《荒岛余生》时,因为导读部分已经专门介绍了这本书的内容,教师可以选几个精彩的片段,吸引学生们去读整本书。在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和〈山海经〉》后,教师可以把《朝花夕拾》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寻鲁迅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通过反复的阅读,领会文章中作者表达的强烈思想感情。再如,在教学《出师表》时,在充分了解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后感受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篇课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后出师表》,再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比较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他们身上那种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三、借鉴名著,启发学生写作思路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借鉴名著的写作方法能够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初中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理清名著的写作思路能帮助学生写好作文。例如,在写命题作文“微笑面对生活”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红楼梦》中的人物来帮助学生。首先,要求学生分析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了解她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她在遭遇不幸之后的人生态度。接着,重点讲解“黛玉葬花”这一内容,因为这一章节内容最能体现林黛玉形象。在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章节内容后,教师可引领学生分析林黛玉葬花的原因,这样学生就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此时,再写《微笑面对生活》时学生就有了写作思路。如有学生先写生活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如何去克服困难,通过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应该说这样的思路反弹琵琶,不直接写如何面对生活,而是写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体验如何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实践证明,阅读名著可以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感悟名著,强化名著阅读效果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读是一种浅思活动,而写是深入思考的表现。学生读完一篇名著后,我们应该及时安排学生写读后感,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名著,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作者的生活经历,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在阅读名著《格列佛游记》后,师生共同交流,感受文本巧妙的构思与离奇的情节,感受作者运用讽刺手法揭露英国资本主义罪恶的写法。有的学生能够将《格列佛游记》与《鲁滨孙漂流记》进行对比阅读,认为两作品中的主人公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而且这两部作品都采用游记的形式,只是前者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而后者则歌颂了现代社会的文明,通过这樣的感悟阅读,有效地强化了阅读效果。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名著阅读,既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名著阅读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一、科学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首先,网络的诱惑使学生阅读兴趣降低;其次,中考的压力让名著阅读空间变小。基于此,语文教师要采取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兴趣是维持认知活动的诱因,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保证。在引导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名著阅读的意义。通过名著阅读,不断增加自己的见识,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利用名著阅读,涵养自己的性情,提升自己的素养,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如四大名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国外的《鲁冰逊漂流记》《老人与海》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名著来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再利用课余时间交流阅读心得,阐述读后感想。同时,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与点拨,让学生体验阅读中的感受,逐步提升阅读兴趣。
二、课堂示范,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认为,课外阅读须配合教材进行。所以,在名著阅读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给学生推荐作品。这样,就可以实现课内与课外相互促进。例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中的《荒岛余生》时,因为导读部分已经专门介绍了这本书的内容,教师可以选几个精彩的片段,吸引学生们去读整本书。在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和〈山海经〉》后,教师可以把《朝花夕拾》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寻鲁迅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通过反复的阅读,领会文章中作者表达的强烈思想感情。再如,在教学《出师表》时,在充分了解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后感受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篇课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后出师表》,再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比较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他们身上那种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三、借鉴名著,启发学生写作思路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借鉴名著的写作方法能够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初中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理清名著的写作思路能帮助学生写好作文。例如,在写命题作文“微笑面对生活”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红楼梦》中的人物来帮助学生。首先,要求学生分析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了解她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她在遭遇不幸之后的人生态度。接着,重点讲解“黛玉葬花”这一内容,因为这一章节内容最能体现林黛玉形象。在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章节内容后,教师可引领学生分析林黛玉葬花的原因,这样学生就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此时,再写《微笑面对生活》时学生就有了写作思路。如有学生先写生活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如何去克服困难,通过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应该说这样的思路反弹琵琶,不直接写如何面对生活,而是写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体验如何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实践证明,阅读名著可以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感悟名著,强化名著阅读效果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读是一种浅思活动,而写是深入思考的表现。学生读完一篇名著后,我们应该及时安排学生写读后感,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名著,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作者的生活经历,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在阅读名著《格列佛游记》后,师生共同交流,感受文本巧妙的构思与离奇的情节,感受作者运用讽刺手法揭露英国资本主义罪恶的写法。有的学生能够将《格列佛游记》与《鲁滨孙漂流记》进行对比阅读,认为两作品中的主人公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而且这两部作品都采用游记的形式,只是前者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而后者则歌颂了现代社会的文明,通过这樣的感悟阅读,有效地强化了阅读效果。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名著阅读,既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名著阅读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