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主管、《西部金融》编辑部出版、陕西省钱币学会主编的《西部金融》2008年钱币研究增刊(总第2期)已于8月下旬出版发行。 《西部金融》2008年钱币研究增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A4开本,168页,标题附英文翻译,彩图12页,定价:内地RMB20.00元,港澳台US$6.00元,国外US$15.00元。印量有限,欲购从速。 凡购买以上书刊,均含邮资。一次性购书20元以上者另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主管、《西部金融》编辑部出版、陕西省钱币学会主编的《西部金融》2008年钱币研究增刊(总第2期)已于8月下旬出版发行。
《西部金融》2008年钱币研究增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A4开本,168页,标题附英文翻译,彩图12页,定价:内地RMB20.00元,港澳台US$6.00元,国外US$15.00元。印量有限,欲购从速。
凡购买以上书刊,均含邮资。一次性购书20元以上者另加挂号费3元。汇款时请注明联系电话及所需数量。
银行汇款:户名:陕西省钱币学会 开户行:西安市商业银行西八路支行 账号:2120 1158 0000 0047 59
邮局汇款:地址:西安市高新路49号人行西安分行 邮编:710075 收款人:陕西省钱币学会秘书处
订购热线:(029)8815082888150817 传真:(029)88150828
(陕钱秘)
其他文献
“伪变造货币”,是以假币为基材,辅以部分真币基材进行伪造,并非法律定义中单一以真币为基材形成的“变造货币”。此类假币的外表形态明显区别于“变造货币”的标志是,即有真、亦有假,且假在性质上淹没了真,体现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最终形成“伪变造货币”,它是“伪造货币”已有类型的另类,是新型“伪造货币”。 近年,一些地区相继发生了数额达3万元、5万元、10万元、12万元、18万元、70万元不等的“伪变造货币
由“钱币天堂”“钱币中国”等网站泉友自发组织的中国铜元研讨会已经连续举行了四届,今年是第五届。前四届分别在扬州、济南、上海、南宁召开。2008年9月19日,湖北钱币爱好者段洪刚、丁亮、胡瑞、王伟等人在武汉主持召开了第五届中国铜元研讨会及五周年庆典活动。本次会议得到了全国各地铜元爱好者的热情响应与支持,来自22个省、市、自治区的76位代表(女代表3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包括了全国绝大 部分在近代(
《外国货币侵华与掠夺史论》一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本由曲振涛、张新知教授撰写的专著,是一本集知识性、鉴赏性、资料性、学术性于一体的创新之作,是中国近代货币金融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此项内容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其研究内容简要,史料与实物脱离,不能全面系统地阐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发行货币的全貌,更不能深刻地揭露和阐述这些外国货币的性质、种类、数量、流通范围和对我国经济
2004年6月15日,一位潜心研究中国铜元的日本老人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就是秋友晃先生。秋老是一位令人景仰的中国铜元研究者与收藏家,他的去世令人惋惜,也叫人怀念。我想为老先生写点纪念的文字,可是情郁于中,每一次提笔都感到文不达意,于是只好放下了,可这一放竟过了四年之久。 近期,从网上看到施诚一先生于2004年12月为秋友晃先生写的祭文,再一次勾起了我对秋老的怀念之情! 我与秋老相识是1992
北京印钞有限公司退休干部,对印制行业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专家、北京市劳动模范、著名雕刻家吴彭越先生,因病于2008年10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吴彭越1922年2月23日生于天津市,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财政部印刷局艺术传习所学习凹版雕刻技术,1944年考入国立艺专(中央美院前身)学习,1948年调中央印制厂上海厂任雕刻技佐,1950年调北京人民印刷厂任雕刻技佐,195
2008年8月1日,“苏州市钱币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苏州桃园度假村迎宾楼召开。到会的钱币专家、学者和会员代表共计85名。苏州市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高志罡,政协副主席学会名誉会长孙中浩、黄铭杰,市民政局领导等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听取并通过了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推选并组成了第六届理事会,人民银行苏州中支分管行长王文卓当选会长,陈余标任秘书长。 (邹志谅)
2008年9月20日桂林钱币学会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国人民银行桂林市中心支行副行长谷壮海致开幕词。陈功印会长代表第四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 与会的有关领导对桂林钱币学会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肯定和赞扬。经过充分酝酿,大会选出学会第五届理事、常务理事。陈功印为会长、谷壮海为第一常务理事。蒙泽群为秘书长。王大平、刘靖波为名誉会长。 桂林钱币学会陈列馆于当日正式对外开放。
清朝铜钱和白银并用,政府规定一两白银兑换1000文铜钱。乾隆初年,市场上一两白银仅能兑换700~800文,政府认为钱价(以白银为标准的铜钱的价格)过高,并认为是私销所致。为了防止私销从而平减钱价,乾隆五年清政府实行铸造“青钱”①的政策。本文拟从钱价和私销问题等方面讨论铸青钱政策的效果。 一 改铸青钱后的钱价问题 清代,人们的日常开支多使用铜钱,而大额交易及交纳赋税多使用白银,因此钱价与
有清一代,始终实行银两制度,银两是国内外商贸往来或债务清算等的主要流通支付手段。由于中国白银产量不多,为了满足币材需要,必须不时地从国外输入大量白银,银两价格不能不受世界市场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自19世纪后半期以来,由于国内外种种因素,银两对外汇价一直波动不止,对中国国际收支活动造成了复杂的影响,如出现了所谓“镑亏”。①至清末十余年间,曾历经甲午战争与庚子之役皆惨败的清政府背负着沉重的外债,而银两
2003年11至12月,湖北省鄂州市博物馆对武钢球团矿厂在该市新征用的新庙茅草村地块内的六朝家族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六座,其中M2出土铜钱3566枚,这批铜钱种类丰富,数量繁多。①2006年8至10月,鄂州市博物馆、鄂州市钱币学会组织专人对这批铜钱进行了清理。 一、钱币的种类 这批铜钱共3566枚。种类有货泉、五铢、铸剪边钱、直百五铢、太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直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