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民族界限的铜元情谊

来源 :中国钱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a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6月15日,一位潜心研究中国铜元的日本老人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就是秋友晃先生。秋老是一位令人景仰的中国铜元研究者与收藏家,他的去世令人惋惜,也叫人怀念。我想为老先生写点纪念的文字,可是情郁于中,每一次提笔都感到文不达意,于是只好放下了,可这一放竟过了四年之久。
  近期,从网上看到施诚一先生于2004年12月为秋友晃先生写的祭文,再一次勾起了我对秋老的怀念之情!
  我与秋老相识是1992年6月3日,当日上午,“中日(沈阳-横滨)钱币学术交流会”在沈阳召开。这次会议已筹备了近一年时间,主办单位是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钱币学会及日本横滨货币俱乐部。中方特邀了北京、广东、天津、内蒙古等10省市的20多位钱币及史学专家;日方由菅谷信带队,邀请了东京、横滨、大阪、川崎、富山等地的16位日本泉界朋友,辽宁省钱币学会的理事、会员等400多人参加了大会。纵观整个会议,可谓厚积薄发、阵容强大。
  会前,一位面庞清瘦、体态挺直、鹤发童颜的日本老人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认识的人说这位老人就是日本国内研究中国铜元成就突出的秋友晃先生。秋老热爱中国古文化,热爱中国铜元,热衷探求中国铜元中所蕴含的历史脉系,更敬慕中国铜元中千姿百态的龙文化,因此自号“龙痴”。
  此前秋老与我从未见过面,他是从1989年辽沈书社出版的《中国机制铜币》一书中了解我的,所以非常想与我见面,这次来沈之前就要求安排约见,因会务工作太忙还未来得及安排,秋老已是迫不及待了。在当日上午的大会上,秋老带着翻译找到我时,老人家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放。他原以为我的年龄与他相仿(那年我正好40周岁,秋老72岁),他说看过我的书,很赞同我的观点,同时也有很多的想法要与我交流。为了不影响会议的正常进行,秋老约我晚上7时在他下榻的沈阳凤凰饭店再谈,看我点头应允了,秋老才依依不舍地回到他的座席继续开会。
  晚上7时我按时赴约,秋老非常客气地与我寒暄之后,赠送我一份预计第二年出版的《中国铜币图典》书稿的部分复印件,我回赠了我的精装《中国机制铜币》及《吉林机器局铸币》各一册,秋老非常高兴地说:“《中国机制铜币》我已购得,是黄皮的。”他一边说一边打着手势。
  接着我与秋老在翻译的陪同下谈了40多分钟,后来翻译有事很抱歉地离开了,我也想起身告辞,可是秋老执意留我多聊一会,他拿来了纸和笔,说要用汉字和我交流,就这样我与秋老用笔交谈起来。秋老的汉字水平如同其人,工整清秀,文笔流畅,完全使用汉字,其中没用一个日文字。就这样,他写几句我写几句,那种默契融合在相同的文字之中,交融着也许本是同源文化的情结。
  我们谈论了中国铜元研究的现状,谈论了双方今后研究的计划,秋老说他要出一本《中国铜币图典》的书,拟分为光绪元宝、大清铜币和民国铜元三部分,这次带来的复印件就是其中之一,还非常谦虚地说“请你斧正”。我们笔谈得非常融洽,不知不觉已到了9:30分,为了不打扰秋老休息,我执意提出告别。没想到这次分别竟成为永诀,从此之后的12年时间里,我和秋老再没有见过一面!
  这次会议期间,辽宁省博物馆专门筹备了中日钱币联展,21位中国收藏家和9位日本收藏家展出个人藏品500余件,辽宁省博物馆首次系列展出馆藏历史货币。这次秋老专门为展会带来了精品、珍品铜元108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我也参展了两组展品,一是吉林辛丑当一百个铜元和吉林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圆错版铜样;二是中央苏区全套纸币、铜币和川陕苏区全套铜币的专题,也算是锦上添花吧。
  这次分别后秋老多次给我来信,曾两次邀请我去日本,可惜因为工作关系均未成行,留下了终生遗憾!使我最难忘的是自分别后每年春节秋老都要给我寄贺年明信片,从最初的完全手工自制到后来的印刷品,但每次都要别出心裁地在明信片背面印上他的藏品拓片,还总不忘加盖“龙痴”印章,特别是不时地寄来最新藏品拓页和《龙痴藏拓集》,均为秋老亲手装订,据说秋老的“藏拓集”每次仅装订十册,分发给他认为有研究价值的朋友。
  岁月如梭,一晃秋老离开我们已经4个多年头了,每一次想起和他从相识到相知的经历,我都很久不能平复心情,秋老以一个中国的“局外人”身份,对中国铜元如此热衷、如此执着、穷一生精力,使每一个中国铜元爱好者都感到振奋和钦佩,也让我们这些国内研究中国铜元的同行们感到汗颜。
  12年的时间转瞬间流逝了,而今时今日,中国铜元研究方兴未艾,秋老如在天有灵也应感到欣慰吧!仅以此文献给这位中国铜元园地的耕耘者!
  (责任编辑 于放)
其他文献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是与朱熹的道学派、陆九渊的心学派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的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和主要代表。南宋淳煕五年(1178),叶适以进士第二名及第,后历任吏部员外郎、吏部侍郎、江东安抚使兼沿江制置使等职,官至宝文阁学士、光禄大夫。叶适主张改革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积弊以富民强国,实现抗金、恢复故土。
期刊
广东在陈济棠管治时期,省财政厅于1935年11月颁布法令:以银毫券、大洋券及广州市立银行发行的市票为法定货币。市面不得使用各种银币,亦不准私藏和私运出口,违者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条例惩处。民间收存的银元、银块,可交银行兑换。毫银壹元换毫券1.2元,大洋壹元换毫券1.44元,其它银砖银条按成色计值收购。  法令颁布后不久,广州便发生一桩公令杀人源起于财政的惨事,当年羊城各大报章均有报导:“昨日上午西堤
期刊
南宋“行在榷货务都茶场”铜印,经中国印学博物馆鉴定并释文,现藏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插二下)。  这方铜印,红铜质。宽48,高52,厚16mm。印面镌有阳文篆书三行,每行四字,为“行在榷货/务都茶场/中门朱记”共12字;背面阴刻楷书二行,每行四字,为“绍兴十年/文思院铸”八字。  “行在”,指南宋都城临安府(今杭州)。据《宋史·舆服志》:“南渡之后,有司印记多亡佚,彼遗此得,各自收用。尚方重铸给之,
期刊
中国奥运纪念币的发行始自1980年的“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纪念币”。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是以发展体育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为宗旨的中国全国性群众体育组织。该套纪念币包括金币1枚,银币4枚。  纪念币正面为国徽、面值、装饰花卉。金币和第一枚银币背面中部为仿汉代画像砖上的古代射艺图案,左上方有五星红旗和奥运五环,右下方为古代射箭印拓,正下方有“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字样和年代。  第二枚银币背面为古代角力图,第
期刊
《中国钱币》2005/1(总第八十八期)刊登了一篇名为“李自成铸币新考”的文章,作者针对各地出土的“永昌通宝”钱币在版别上进行了系统而细致的划分,使广大收藏者对版别繁多的“永昌通宝”认识进一步明晰。但笔者对钱文“二水”永的某些观点似乎有失严谨。  文章作者在论及西安B式小钱时提到:“钱文书写‘二水’永已成为李自成大顺政权行文的标准,为什么要使用    ‘二水’永呢?因朱明尚火,用二水灭之,符合李自
期刊
【摘要】青光眼是一类以特异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视力和生存质量,对青光眼视功能保护的研究对防盲治盲工作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就近年来青光眼视功能损害机制及保护性治疗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青光眼;视功能保护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0-0514-01青光眼(glaucoma)是一类以特异
期刊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人民币,当时,没有发行金属流通硬币。1955年3月1日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  1957年12月1日,为了便于市场流通,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令,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了1分、2分、5分3种面额的铝质金属流通人民币,简称“硬分币”,它属于第二套人民币。五十年来,硬分币已形成多品种、多系列,便于流通、收藏与鉴赏的货币体系,同时,已成为
期刊
“伪变造货币”,是以假币为基材,辅以部分真币基材进行伪造,并非法律定义中单一以真币为基材形成的“变造货币”。此类假币的外表形态明显区别于“变造货币”的标志是,即有真、亦有假,且假在性质上淹没了真,体现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最终形成“伪变造货币”,它是“伪造货币”已有类型的另类,是新型“伪造货币”。  近年,一些地区相继发生了数额达3万元、5万元、10万元、12万元、18万元、70万元不等的“伪变造货币
期刊
由“钱币天堂”“钱币中国”等网站泉友自发组织的中国铜元研讨会已经连续举行了四届,今年是第五届。前四届分别在扬州、济南、上海、南宁召开。2008年9月19日,湖北钱币爱好者段洪刚、丁亮、胡瑞、王伟等人在武汉主持召开了第五届中国铜元研讨会及五周年庆典活动。本次会议得到了全国各地铜元爱好者的热情响应与支持,来自22个省、市、自治区的76位代表(女代表3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包括了全国绝大  部分在近代(
期刊
《外国货币侵华与掠夺史论》一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本由曲振涛、张新知教授撰写的专著,是一本集知识性、鉴赏性、资料性、学术性于一体的创新之作,是中国近代货币金融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此项内容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其研究内容简要,史料与实物脱离,不能全面系统地阐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发行货币的全貌,更不能深刻地揭露和阐述这些外国货币的性质、种类、数量、流通范围和对我国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