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精神关照下的中西文化分野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leifeng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西文化都具有普世主义精神,但在实践上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在近代,西方扩张、中国败落的原因,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中寻找:西方商业文明是扩张性的,中华农耕文明是内敛性的;西方有宗教文化的超越性,中国则注重现实生活的世俗性;西方面对挑战是对抗、出击,而中国则是包容、封闭。
  关键词 普世主义 西方文明 中华文明
  
  从基督教的救赎论、中国的“治国平天下”等理论来看,中西文化都具有普世主义追求。但在实践上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为什么西方通过对外扩张几乎征服了整个世界,而中国却在近代日益保守、僵化,在西方文明的挑战中败落?
  
  西方商业文明的扩张性和中华农耕文明的内敛性
  
  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南欧的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区,那里气候炎热干燥,多是山峦起伏面积狭小的半岛或岛屿,不利于发展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然而地中海方便的运输条件,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使欧洲形成典型的海洋性商业文明。农业生产的局限,加上人口的不断增多迫使其必须向海外移民,以转移相对过剩的人口,而且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不断地向外扩展其海外市场。在这种生存压迫和工商业发展需要的双重刺激之下,产生了古希腊人的大殖民运动,这使西方文明与生俱来便带有浓厚的扩张性。基督教在发展扩张的过程中不但吸收融会了古希腊文化中的这种扩张性,而且还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西方的殖民扩张并非如基督教所宣扬的“收复圣地”、“传播福音”、“拯救世界”那么冠冕堂皇,而是在政治经济利益驱使下的扩张和掠夺。可以说,西方文化中没有永恒的救赎,只有永恒的利益扩张。
  中华文明发祥于大江大河流域,那里不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而且气候温暖湿润,适应发展农业生产,是典型的农业文明。而且中国的地形是一个四面封闭、整体联系很紧密的大陆,北边是茫茫的草原和大漠,南方是瘴气缭绕的崇山峻岭,西边是茫茫戈壁,东边是凶险异常的浩瀚海洋。优越的自然条件、富足的生活使中国人比较安于现状,而四周环境的恶劣使其即使具备了对外扩张的实力,也不会走上扩张的道路。因此,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在一种封闭型的经济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华文明,一开始就有很强的内敛性。中华文明的普世主义理想是,通过传播中原地区的先进文明,使周边野蛮落后地区处于王化之下。所以她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往往采取施仁政、修道路、兴教化等方式,从而达到“协和万邦”,太平盛世。
  
  来世天国文化的超越性与现世世俗文化的保守性
  
  基督教是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在现实反抗斗争中绝望后的产物,是种在绝望状态下产生的救赎文化。在这种对现实的绝望状态下,它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虚幻的“上帝”,把目标定在飘渺的“来世”的“天国”。基督教宣称,偷吃禁果使人犯下原罪,上帝的责罚便是人须在现世经受苦难。而摆脱这种苦难、实现自我拯救,人必须依靠上帝、信仰上帝。而且,要拯救的不是肉体,而是人的灵魂。“从罪孽深重的现世走向崇高圣洁的天国,前提就是灵魂对肉体的彻底唾弃。”因此,人必须超越肉体的享受,不断地自我否定。而且,这种超越性不但要求超越肉体、超越现世,同样也要超越欧洲、走向世界。“这种超越的浪漫精神一方面决定了西方历史发展的跳跃性和极端化的特点,使西方文化成为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功能的开放性文化系统;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西方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对直接的现实生活的让渡和否定,使扭曲人性的殉道迷狂和禁欲主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正是这种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将西方文化扩张过程中的种种血腥的手段合理化、神圣化。
  而中华文明恰好相反。中华文明中饱含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中国人相信“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相信“人定胜天”。所以,中华文明对人的终极关怀不是放在虚无缥缈的来世,而是落在了真实可靠的现世今生。它给人们创设的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上帝天国”,而是有迹可循的“大同世界”。它要拯救的不是人的灵魂,而是人的现世生活,它所追求的“大同世界”,不过是要求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者是孟子提出的“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目标定位较低,加上小富即安的小农心理的影响,使中华文明不但缺乏开创性而且缺乏超越性,当它发展到后期,便不可避免地显出很强的保守性。自秦之后的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虽有无数次的王朝变更,但不过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循环往复,无法开创出新的国家体制或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
  
  文明的挑战和应战
  
  地中海北岸不但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而且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一直是西方文明的中心,一直都面临着外来文明挑战及文明被征服的危机。特别是在阿拉伯帝国崛起之后,基督教世界面临着被伊斯兰文明征服的危机。应对伊斯兰文明对基督教文明的冲击和挑战,是近代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虔诚、爱国的伊比利亚人认为,进行反击伊斯兰教的斗争是不可动摇的、必须履行的义务——是宗教义务和爱国需要的结合。”同时,欧洲物资的贫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东方商品和黄金的需求,阿拉伯人对传统东西方商路的控制和垄断,都刺激着基督徒的好战因子。外来文明的冲击和挑战,在世俗商业利益和宗教征服异端的双重目的驱使下,使基督徒们走上了疯狂的对外扩张道路。
  而中华文明却位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一直以来很少遭受外来异域文明的强烈冲击和挑战,其文明从未中断过。“中国文化是孤立的、自成一系的,是在没有遇到文化上强劲对手的情况下形成的文化。”虽然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农业民族经常受到西北或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和入侵,甚至少数民族曾几度统治了中原地区,但这只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冲突,不能算是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华文明虽然存在华夷之辨,但华夷之间有的只是文明高低的区别,而不存在西方那种非此即彼的根本对立。而且,中华文明向来主张“天下一家”、“和而不同”,它对待其境内的各少数民族多采取“怀柔”政策,对境外的民族国家向来不以征服为手段,而是以道德教化为手段去寻求“协调万邦”。
  中华文明是在民族交往融合的过程中,吸收了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本身就有很强的包容性。但由于长期缺乏竞争对手,形成了一种文化自大心理,而且在长期往复循环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走向保守、僵化。明清时期,当中华文明面临西方文明强力挑战的时候,我们选择了闭关锁国,继续沉醉于天朝上国的美梦。最终,国门被打破,美梦被惊醒,中华文明在西方文明的挑战中败落。
  
  注释
  ①②赵林:《中西方文化分野的历史反思》,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24页、第85页。
  ③《礼记·礼运篇》。
  ④《孟子·梁惠王上》。
  ⑤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124页。
  ⑥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争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35页。
其他文献
【摘要】哈耶克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应该是实施正当行为规则即内部规则,在实施外部规则时要受到正当行为规则的制约和限制。当今中国的公权力守法应主要表现为实施正当行为规则即立法的法律,在实施强制的法律时更应该受到立法的法律的限制,使之有利于保障个人权利的实现和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关键词】公权力守法 哈耶克自由主义 限权 正当行为规则    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知识论基础  哈耶克最早提出自生自
【摘要】现代各国的监护立法纷纷体现了公权力介入传统的私法领域,监护行为需要监督这一理念。我国监护监督制度存在监护监督的思想观念滞后、监护监督主体不明确、监护监督的内容含糊等诸多问题。因此,我国亟需完善监护监督立法,更好地维护被监护人的权益,进而构建家庭的和谐和促进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监护监督制度 立法比较 对策    2010年5月25日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以“四郎弃母”为标题,报道
【摘要】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是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辽宁省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制度还存在诸如援助渠道不畅通、援助资金短缺、援助难度大、援助机构不健全等问题。今后应增强农民工维权意识、多渠道筹集农民工法律援助经费、健全农民工法律援助协作机制、加强农民工法律援助机构和队伍建设。  【关键词】农民工 法律援助 制度构建    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组织、指导和统一协调下,律师、公证员
【摘要】通过对三阶层递进式犯罪论与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论的比较分析,发现其明显优于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论。对三阶层递进式犯罪论,不能完全照搬,而是要吸收其优势——阶层式犯罪构成理论,有关三阶层递进式犯罪构成理论的具体内容还有待我国刑法学界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以适合我国的刑法体系。  【关键词】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 三阶层递进式犯罪构成理论 法律移植     大陆法系的三阶层递进式犯罪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评
【摘要】社会安全网坚持以人为本,在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特殊作用。结合历史实际,通过分析辽宁社会安全网的建设现状、已有成绩以及不足之处,提出完善辽宁省社会安全网的几项对策:解决资金短缺难题,完善相关管理体制以保障群众合法利益,充分发挥司法机制对社会安全网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社会安全网 建设基金 管理体制 司法机制    社会安全网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社会安全网,是指国家为了
《名家视角丛书》凡十册,包括:《古诗精选》(余冠英、韦凤娟)、《汉魏六朝文精选》(曹道衡)、《唐诗精选》(霍松林)、《唐宋词精选》(吴熊和、肖瑞峰)、《唐宋散文精选》(王水照)、《宋诗精选》(程千帆)、《元明清散曲精选》(黄天骥、康保成)、《金元明清词精选》(严迪昌)、《明清诗精选》(钱仲联)、《明清散文精选》(郭预衡)。  編选者或为博古通今的学界泰斗,或为专治一门的大方之家,本着弘扬传统文化的
[摘要]在日益频繁和深入的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巨大,加之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上下级关系的冲突与日俱增。鉴于此,上下级之间应彼此尊重,互相理解;坦诚相待,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以期有助于在跨文化的语境下建立和谐的上下级关系,进而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上下级关系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许多企业都面临着生存危机。一方面,大批员工被解雇;另
【摘要】信息资源管理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我们以构建面向政府的信息资源库系统的视角展开研究与分析,揭示了系统的针对性、方便性和易用性三特征,并提出信息资源库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为电子政务实践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对策支持。  【关键词】电子政务 信息资源 资源库系统    信息资源管理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  长期以来,信息资源的采集、开发、共享和利用一直是影响我国
方东树平生所撰古文先后经过三次结集。一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在门人协助下自编《考槃集文录》,但未有刊本。咸丰年间遭逢战乱,文稿颇有散亡。二是同治六年(1867)其从弟、门人方宗诚等所编辑《仪卫轩文集》(以下简称《文集》),收文103篇,次年刊行。三是光绪二十年(1894)刊行的《考槃集文录》(以下简称《文录》),这一文本收录初次结集本尚存篇章,并增补了方东树其后十年的新作。近年来,方东树的学术
【摘要】坚持农村基层民主治理,对于新形式下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调查,成都市周边农村的民主治理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效监督机制的缺乏和经济发展压力下的乡、村关系是主要原因。为此,可以从提高农民自身利益表达能力、再造有效监督制度等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关键词】城乡统筹 基层民主治理 监督机制 议事规则    目前,统筹城乡发展已经成为基层政府所面临的头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