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传·疏》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人似乎与纺织服装业有不解之缘,以至于我们的祖先骄傲地自称为“华夏”,也就是“衣冠礼仪之国”的意思。中国曾占据世界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和贸易的制高点长达两千年之久。
这是权威人士对中国纺织的纵向解读,中国现代纺织业自从诞生之初就带有比较浓厚的外向型特征,纺织服装产品长期位居我国出口商品第一把交椅,到2005年,纺织服装产品贸易顺差额仍然高于整个外贸顺差额。早在90年代中后期,中国就已经成为全世界名列前茅的纺织品服装生产与出口大国,堪称“衣被天下”。
入世五年,中国纺织工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克服7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和困难,切实转变着经济增长方式,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多边贸易体制下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加入WTO五年,中国纺织工业遇到7最佳的发展期,并给世界纺织经济带来了机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对纺织行业的入世答卷颇为欣喜。
大国地位巩固
在入世之前的评估中,纺织服装行业被视为我国的优势产业,预计能够因入世而获得较大发展空间。鉴于关贸总协定第八轮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纺织品与服装协定》(ATC),各成员方由此明确承担了逐步减少对纺织品服装贸易限制的义务,第九条明文规定“本协定及本协定项下的所有限制应于《WTO协定》生效后第121个月的第一天终止。届时纺织品和服装部门应全面纳入《1994年关贸总协定》。本协定不得延长”,国内外同行更是一致认为中国将是全世界纺织品贸易“后配额时代”的最大受益者。八世之后的事实证明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强大竞争力。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深入阐释了入世后中国纺织工业的比较优势,完整的工业体系,成熟的产业链条,配套的市场环境,高素质的产业队伍,丰富的资源优势……正是这些“比较优势”在加入WTO后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提升,中国纺织在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当之无愧地扮演了重要的“承载”角色。
入世五年,行业的整体发展缘于内需市场的旺盛。杜钰洲指出,2001年,我国年人均纤维消费量是7.5公斤,现在年人均纤维消费量已经达到14公斤,超过世界年人均纤维消费量的27%。五年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累计创造的贸易顺差已经达到3352亿美元,是全国贸易顺差的1.6倍,成为国内重要的外汇储备行业。入世后,国内纺织业一般贸易出口比例增长。传统的来料加工、来样加工经济态势在国产面料的快速发展和拉动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到2006年,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71.76%,比加入WTO前提高了15个百分点。2001年,我国纺织品出口为5344亿美元,而仅在2006年1~10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就高达1350.31亿美元。这一切都表明,入世这五年来,国内纺织产业首先在“量”上得到了壮大,而且,产业链整体技术进步水平和行业竞争力也在提高。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2001年纺织行业出口创汇543亿美元,今年预计超过1450亿美元,五年出口增长了1.67倍。令人关注的是,出口市场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与上年同比,我们对亚洲地区出口增长了21%,对欧盟出口增长了15%,对非洲地区出口增长了33.24%,对美国出口增长了11.88%,对北美自由贸易区出口增长了19%。从增长率看,配额地区的增长率是13.71%,而非配额地区的增长率已经达到29.12%。更多的国际市场对质优价廉的中国纺织品纷纷张开了双臂,中国纺织工业的比较优势得到了正常释放。
五年来,中国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世界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为全球纺织产业链上的零售商,供应商也创造了更多的盈利空间。2001年,我国进口棉花总量11万吨,今年已经达到265万吨同期,化纤原料从560万吨增加到1308万吨,引进的先进技术装备达到18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30亿美元。仅2006年1~10月,纺织工业进口的纺织品服装、纺织机械纺织原料,染化料、化纤及单体就达到410亿美元。中国纺织工业已经成为世界纺织产业链发展的“引擎”。
总体来看,入世五年,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增长了约68%,销售产值增长了1.74倍,职工总数增长了35%,利润增长了2.6倍。纺织行业正在逐步摆脱同质化竞争进入了以高附加值产品作为利润增长点的时代。而更为深刻的变化是:入世后,通过区别的出口退税率以及配额限制因素等外部影响,国内纺织产业洗牌速度加快。通过重新洗牌,纺织产业开始实现产业升级和优化,由粗放式的制造加工向品牌和渠道环节转型,同时也由早期的追求数量型扩张向追求质量型成长转变。这是一个“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产业升级加速
五年来,纺织产业的结构逐步实现了调整是个突出的成果。尤其是2005年1月1日,持续了数十年的全球纺织品市场配额宣告取消,这对纺织品生产大国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个福音,中国纺织业理应迎来一个出口的春天。虽然美国和欧盟在配额取消仅三个月就对中国纺织品设置种种限制,但中国纺织品出口仍然获得了大幅增长。而且从另一方面看,正是种种来自市场的压力和贸易摩擦,为国内众多企业改变自身观念、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提供了最强大的动力,也使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大大加快。
2001年,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为销售产值的30%,现在为27%。出口交货值下降,表明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使得内需的销售比重从67%上升到72.8%。而实现这种可喜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行业结构调整已见成效。家用纺织品的增长量超过2倍产业用纺织品的产能和需求量实现了同步增长。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已经从2001年的68:19:13,转变为54:33:13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认为“这是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
五年来,纺织工业的技术结构和自主创新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五年中,我国共进口先进装备200亿美元,占全行业投资总额的50%,达到上世纪90年代国际水平的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成套棉纺设備,在纺织行业的应用也已达到50%,化纤聚酯主体设备70%是国内自主研发的技术装备,使得纺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明显增强。
另方面,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在全行业用纤维比重中,化学纤维的比重达到65%,其差别化率比五年前提高了9个百分点。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技术的新型纤维已经在航空,航天、军工等特种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汇率升值,石油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全行业依然保持了快速发展,企业的出口质量效益仍然能够不断提高。
正是中国纺织行业在加入WTO后的表现,赢得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由衷的好评:“由于中国能够以有竞争力的价格,生产几乎任何质量、任何水平的纺织品服装,中国将有望成为多数美国大型服装公司和零售商的首先供货商。”
迈上强国之路
从杜钰洲会长的阐述中不难体会,入世五年,中国纺织业一改从前以量扩张的增长方式,转而更加注重技术、品牌和附加值的提升。很显然,这五年中国正逐步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入世的五年,随着全球产业梯度转移速度的加快,以及国内市场经济的急剧升温,正如上文所说,中国纺织业的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五年来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增长约68%,销售产值增长1.74倍。
在经历了二○○五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设置各种贸易壁垒的逆境后,中国纺织业除了以技术进步获得海外市场的准入证,还大举进军非配额市场。2006年1~10月伴随着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仍快速增为1350多亿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1.67倍。这是中国纺织行业抗风险能力的整体提高。
综合来看,入世五年,中国纺织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这有着详实的数字参考,同时,更为可喜的是,效益水平逐年提高,各项效益指标,都有不同水平的提升。再加上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出口连创新高……
一切迹象均表明,中国纺织工业在八世的五年之中,科技、品牌的发展都突飞猛进,行业正逐步由大国向强国转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的中肯评价是,入世五周年,中国纺织行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是权威人士对中国纺织的纵向解读,中国现代纺织业自从诞生之初就带有比较浓厚的外向型特征,纺织服装产品长期位居我国出口商品第一把交椅,到2005年,纺织服装产品贸易顺差额仍然高于整个外贸顺差额。早在90年代中后期,中国就已经成为全世界名列前茅的纺织品服装生产与出口大国,堪称“衣被天下”。
入世五年,中国纺织工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克服7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和困难,切实转变着经济增长方式,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多边贸易体制下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加入WTO五年,中国纺织工业遇到7最佳的发展期,并给世界纺织经济带来了机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对纺织行业的入世答卷颇为欣喜。
大国地位巩固
在入世之前的评估中,纺织服装行业被视为我国的优势产业,预计能够因入世而获得较大发展空间。鉴于关贸总协定第八轮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纺织品与服装协定》(ATC),各成员方由此明确承担了逐步减少对纺织品服装贸易限制的义务,第九条明文规定“本协定及本协定项下的所有限制应于《WTO协定》生效后第121个月的第一天终止。届时纺织品和服装部门应全面纳入《1994年关贸总协定》。本协定不得延长”,国内外同行更是一致认为中国将是全世界纺织品贸易“后配额时代”的最大受益者。八世之后的事实证明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强大竞争力。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深入阐释了入世后中国纺织工业的比较优势,完整的工业体系,成熟的产业链条,配套的市场环境,高素质的产业队伍,丰富的资源优势……正是这些“比较优势”在加入WTO后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提升,中国纺织在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当之无愧地扮演了重要的“承载”角色。
入世五年,行业的整体发展缘于内需市场的旺盛。杜钰洲指出,2001年,我国年人均纤维消费量是7.5公斤,现在年人均纤维消费量已经达到14公斤,超过世界年人均纤维消费量的27%。五年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累计创造的贸易顺差已经达到3352亿美元,是全国贸易顺差的1.6倍,成为国内重要的外汇储备行业。入世后,国内纺织业一般贸易出口比例增长。传统的来料加工、来样加工经济态势在国产面料的快速发展和拉动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到2006年,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71.76%,比加入WTO前提高了15个百分点。2001年,我国纺织品出口为5344亿美元,而仅在2006年1~10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就高达1350.31亿美元。这一切都表明,入世这五年来,国内纺织产业首先在“量”上得到了壮大,而且,产业链整体技术进步水平和行业竞争力也在提高。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2001年纺织行业出口创汇543亿美元,今年预计超过1450亿美元,五年出口增长了1.67倍。令人关注的是,出口市场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与上年同比,我们对亚洲地区出口增长了21%,对欧盟出口增长了15%,对非洲地区出口增长了33.24%,对美国出口增长了11.88%,对北美自由贸易区出口增长了19%。从增长率看,配额地区的增长率是13.71%,而非配额地区的增长率已经达到29.12%。更多的国际市场对质优价廉的中国纺织品纷纷张开了双臂,中国纺织工业的比较优势得到了正常释放。
五年来,中国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世界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为全球纺织产业链上的零售商,供应商也创造了更多的盈利空间。2001年,我国进口棉花总量11万吨,今年已经达到265万吨同期,化纤原料从560万吨增加到1308万吨,引进的先进技术装备达到18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30亿美元。仅2006年1~10月,纺织工业进口的纺织品服装、纺织机械纺织原料,染化料、化纤及单体就达到410亿美元。中国纺织工业已经成为世界纺织产业链发展的“引擎”。
总体来看,入世五年,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增长了约68%,销售产值增长了1.74倍,职工总数增长了35%,利润增长了2.6倍。纺织行业正在逐步摆脱同质化竞争进入了以高附加值产品作为利润增长点的时代。而更为深刻的变化是:入世后,通过区别的出口退税率以及配额限制因素等外部影响,国内纺织产业洗牌速度加快。通过重新洗牌,纺织产业开始实现产业升级和优化,由粗放式的制造加工向品牌和渠道环节转型,同时也由早期的追求数量型扩张向追求质量型成长转变。这是一个“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产业升级加速
五年来,纺织产业的结构逐步实现了调整是个突出的成果。尤其是2005年1月1日,持续了数十年的全球纺织品市场配额宣告取消,这对纺织品生产大国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个福音,中国纺织业理应迎来一个出口的春天。虽然美国和欧盟在配额取消仅三个月就对中国纺织品设置种种限制,但中国纺织品出口仍然获得了大幅增长。而且从另一方面看,正是种种来自市场的压力和贸易摩擦,为国内众多企业改变自身观念、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提供了最强大的动力,也使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大大加快。
2001年,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为销售产值的30%,现在为27%。出口交货值下降,表明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使得内需的销售比重从67%上升到72.8%。而实现这种可喜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行业结构调整已见成效。家用纺织品的增长量超过2倍产业用纺织品的产能和需求量实现了同步增长。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已经从2001年的68:19:13,转变为54:33:13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认为“这是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
五年来,纺织工业的技术结构和自主创新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五年中,我国共进口先进装备200亿美元,占全行业投资总额的50%,达到上世纪90年代国际水平的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成套棉纺设備,在纺织行业的应用也已达到50%,化纤聚酯主体设备70%是国内自主研发的技术装备,使得纺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明显增强。
另方面,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在全行业用纤维比重中,化学纤维的比重达到65%,其差别化率比五年前提高了9个百分点。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技术的新型纤维已经在航空,航天、军工等特种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汇率升值,石油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全行业依然保持了快速发展,企业的出口质量效益仍然能够不断提高。
正是中国纺织行业在加入WTO后的表现,赢得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由衷的好评:“由于中国能够以有竞争力的价格,生产几乎任何质量、任何水平的纺织品服装,中国将有望成为多数美国大型服装公司和零售商的首先供货商。”
迈上强国之路
从杜钰洲会长的阐述中不难体会,入世五年,中国纺织业一改从前以量扩张的增长方式,转而更加注重技术、品牌和附加值的提升。很显然,这五年中国正逐步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入世的五年,随着全球产业梯度转移速度的加快,以及国内市场经济的急剧升温,正如上文所说,中国纺织业的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五年来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增长约68%,销售产值增长1.74倍。
在经历了二○○五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设置各种贸易壁垒的逆境后,中国纺织业除了以技术进步获得海外市场的准入证,还大举进军非配额市场。2006年1~10月伴随着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仍快速增为1350多亿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1.67倍。这是中国纺织行业抗风险能力的整体提高。
综合来看,入世五年,中国纺织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这有着详实的数字参考,同时,更为可喜的是,效益水平逐年提高,各项效益指标,都有不同水平的提升。再加上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出口连创新高……
一切迹象均表明,中国纺织工业在八世的五年之中,科技、品牌的发展都突飞猛进,行业正逐步由大国向强国转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的中肯评价是,入世五周年,中国纺织行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取得了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