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四读”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
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是:“吟读”、“译读”、“说读”、“背读”。
第一步,“吟读”。即按照诗的个性读,按照学生自己的体会读。有人说,“诗歌是格式化的音乐艺术,是人格化的语言艺术,是浅显化的深刻美”。学生初读诗歌,对诗歌的停顿、重读、思想、情感、志趣等把握不准确或理解不深刻,读不出诗的个性和自己的体会是很正常的。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录音跟读、配乐范读等方法,适时引导学生在解决诗歌的读音、节奏、停顿、语调、重音等的同时让学生的理解尽量接近诗歌所言说的思想情感的“中心点”,为学生走进诗人心灵形成一种跨越时空却又绵延相连的灵魂对话打下坚实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吟读”强调少齐读,多涵咏。
第二步,“译读”。要求“以诗译诗”。学生通过第一步的反复“吟读”,对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已有了一个初步感知。这一步则要通过析意象,品意境,悟诗情,明诗理,让学生对整首诗有个较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这一环节十分重要,需重点突破。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及诗歌主题确定学生研读的重点、次重点及难点,讨论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启发诱导,“放”、“控”结合。“以诗译诗”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像一首诗就行,并要教给学生“译诗”的方法,如注意语句的简洁性,尽量保留原诗句中的韵脚字等等。
第三步,“说读”。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与诗人对话。方式可写可画,内容可以是整首诗,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两句。这是学生与文本、诗人间的深度对话。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善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情感融会诗人的情怀,抒发自己内心的独特体验。当学生把自己的理解、感悟传达出来时,也把诗歌的主题内涵这份厚实的精神体验积淀了下来,从而在课堂学习知识、训练能力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生命的关怀与滋养。
第四步,“背读”。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吟。如果说前三步是对诗歌内容的消化吸收,那么这一步就是对诗歌内容的巩固与提高,属于反刍性阅读。主要任务是统览全诗,对诗歌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总结,对诗歌精华再度品味,使学生悟其所以。因此,教师应及时处理好前面各环节目标达成的信息反馈,不留疑点、盲点。只有这样学生在“背读”时才会背吟出诗的个性,才会让内心涤荡的文化情怀及精神体验如火山般迸发出来。
二、“四读”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
过零丁洋
㈠教学目标
这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首诗。根据这一模式的理论及诗歌的内容、学生的特点,确定以下几点目标:
⑴借助教材注释及相关资料,正确理解诗歌内容。
⑵在多种方式的“读”中,充分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断丰厚、滋养、催生这种文化情怀。
⑶通过在“诗言”“诗意”“诗韵”间走一个螺旋式的来回,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有效策略。
㈡教学过程
⒈朗读——吟读
⑴学生自主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语调与重音。
⑵提出吟读的概念及要求。“吟读”即按照诗的个性读,按照自己的体会读。不仅要读准字音,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语调与重音,还要读出自已对诗歌的理解(主要是感情)。学生借助文天祥的生平、诗歌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思考、讨论、回答,教师随机引导,最后明确。
⑶学生自行吟读后抽查多个学生单独吟读,组织学生评议,注意纠错。
⑷配乐范读或听朗读录音后学生再次吟读。
⒉译读——以诗译诗
⑴提出译读的概念、要求及方法。“译读”就是“以诗译诗”,换句话说即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要像一首诗。像一首诗的方法很简单,一是注意语句简洁,二是尽量使用韵脚字(韵脚字可以是原诗句中的,也可以是自己的)。
⑵学生分组译读。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体悟“四周星、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与惶恐、零丁洋与零丁”,重点品析鉴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同时提醒学生本首诗的韵脚字是“经、星、萍、丁、青”。
⑶检查各组译读情况,并组织学生相互点评。
⒊说读——与诗人对话
⑴提出说读的概念、要求及方法。“说读”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与诗人直接对话。方式可写可画,内容可以是整首诗,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两句。
⑵学生独自说读。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如果学生有困难,也可进行示范。如说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诗人啊,你身陷囹圄,没有苟且偷生,而是为国捐躯视死如归。古往今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你的那一颗爱国丹心永载史册,策人奋进。
⑶检查学生说读情况,并组织学生点评。
⒋背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吟
⑴引导学生讨论。讨论的话题一: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或明白了什么?理由是什么?最后明确诗的感情基调——由悲愤沉郁到雄壮高昂;主题——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即个人的命远只有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相联系,人生才会更有意义;学习古诗词的有效方法——“一诗四读法”。话题二:请列举历史上类似文天祥的人物、事例及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⑵提出背读的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快速背吟。
⑶检查背吟情况,并适时进行点评。最后以齐背全诗结束全堂课的教学。
(责任编辑:谢先国)
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是:“吟读”、“译读”、“说读”、“背读”。
第一步,“吟读”。即按照诗的个性读,按照学生自己的体会读。有人说,“诗歌是格式化的音乐艺术,是人格化的语言艺术,是浅显化的深刻美”。学生初读诗歌,对诗歌的停顿、重读、思想、情感、志趣等把握不准确或理解不深刻,读不出诗的个性和自己的体会是很正常的。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录音跟读、配乐范读等方法,适时引导学生在解决诗歌的读音、节奏、停顿、语调、重音等的同时让学生的理解尽量接近诗歌所言说的思想情感的“中心点”,为学生走进诗人心灵形成一种跨越时空却又绵延相连的灵魂对话打下坚实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吟读”强调少齐读,多涵咏。
第二步,“译读”。要求“以诗译诗”。学生通过第一步的反复“吟读”,对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已有了一个初步感知。这一步则要通过析意象,品意境,悟诗情,明诗理,让学生对整首诗有个较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这一环节十分重要,需重点突破。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及诗歌主题确定学生研读的重点、次重点及难点,讨论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启发诱导,“放”、“控”结合。“以诗译诗”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像一首诗就行,并要教给学生“译诗”的方法,如注意语句的简洁性,尽量保留原诗句中的韵脚字等等。
第三步,“说读”。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与诗人对话。方式可写可画,内容可以是整首诗,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两句。这是学生与文本、诗人间的深度对话。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善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情感融会诗人的情怀,抒发自己内心的独特体验。当学生把自己的理解、感悟传达出来时,也把诗歌的主题内涵这份厚实的精神体验积淀了下来,从而在课堂学习知识、训练能力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生命的关怀与滋养。
第四步,“背读”。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吟。如果说前三步是对诗歌内容的消化吸收,那么这一步就是对诗歌内容的巩固与提高,属于反刍性阅读。主要任务是统览全诗,对诗歌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总结,对诗歌精华再度品味,使学生悟其所以。因此,教师应及时处理好前面各环节目标达成的信息反馈,不留疑点、盲点。只有这样学生在“背读”时才会背吟出诗的个性,才会让内心涤荡的文化情怀及精神体验如火山般迸发出来。
二、“四读”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
过零丁洋
㈠教学目标
这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首诗。根据这一模式的理论及诗歌的内容、学生的特点,确定以下几点目标:
⑴借助教材注释及相关资料,正确理解诗歌内容。
⑵在多种方式的“读”中,充分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断丰厚、滋养、催生这种文化情怀。
⑶通过在“诗言”“诗意”“诗韵”间走一个螺旋式的来回,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有效策略。
㈡教学过程
⒈朗读——吟读
⑴学生自主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语调与重音。
⑵提出吟读的概念及要求。“吟读”即按照诗的个性读,按照自己的体会读。不仅要读准字音,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语调与重音,还要读出自已对诗歌的理解(主要是感情)。学生借助文天祥的生平、诗歌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思考、讨论、回答,教师随机引导,最后明确。
⑶学生自行吟读后抽查多个学生单独吟读,组织学生评议,注意纠错。
⑷配乐范读或听朗读录音后学生再次吟读。
⒉译读——以诗译诗
⑴提出译读的概念、要求及方法。“译读”就是“以诗译诗”,换句话说即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要像一首诗。像一首诗的方法很简单,一是注意语句简洁,二是尽量使用韵脚字(韵脚字可以是原诗句中的,也可以是自己的)。
⑵学生分组译读。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体悟“四周星、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与惶恐、零丁洋与零丁”,重点品析鉴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同时提醒学生本首诗的韵脚字是“经、星、萍、丁、青”。
⑶检查各组译读情况,并组织学生相互点评。
⒊说读——与诗人对话
⑴提出说读的概念、要求及方法。“说读”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与诗人直接对话。方式可写可画,内容可以是整首诗,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两句。
⑵学生独自说读。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如果学生有困难,也可进行示范。如说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诗人啊,你身陷囹圄,没有苟且偷生,而是为国捐躯视死如归。古往今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你的那一颗爱国丹心永载史册,策人奋进。
⑶检查学生说读情况,并组织学生点评。
⒋背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吟
⑴引导学生讨论。讨论的话题一: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或明白了什么?理由是什么?最后明确诗的感情基调——由悲愤沉郁到雄壮高昂;主题——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即个人的命远只有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相联系,人生才会更有意义;学习古诗词的有效方法——“一诗四读法”。话题二:请列举历史上类似文天祥的人物、事例及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⑵提出背读的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快速背吟。
⑶检查背吟情况,并适时进行点评。最后以齐背全诗结束全堂课的教学。
(责任编辑:谢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