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方法
数学最重要的就是数学精神、思考和方法,而数学知识是第二位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数学教育中培養各种人才所需的共性的东西,既不是数学知识,也不是解题能力,而是数学观念——:“数学地”思考、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不论一个人今后从事什么工作,哪怕他对现在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或者不再会解中学的题,只要他形成了一定的数学观念他就会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的,或多或少的运用数学思想和观点思考问题。数学观念永远支配着人的思维,发挥着无形的作用。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数学看作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看作某种思维活动的数学。这样我们才能教学生学会思考,我们的教育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要有完美的教学设计。
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在课前认真设计好这堂课。平时多向优秀教师学习、与同事合作,同时也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精心设计。设计内容最好能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二、创设有兴趣的情境。
一节好课,都有一个好的开始,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主动承担学习任务,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参与学习意识能力和自控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过程。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面对农村教育现状,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
三、联系生活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要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好的课程应该关注孩子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恰当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保护学生表达出来自己的见解。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会对学生自己和别人带来一些启示,这些启示有的来自正面,有的可能来自反面。
五、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可引发思维的问题。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陶冶,个性得以张扬。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必须要与学生原有的认识有较高水平,引起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想,这些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内容有何联系?这样能够促使学生紧张、内在的智力活动,去思考、去联想,也就是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有效的生成。但是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六、课堂上应多讨论、合作、交流。
讨论、合作是学习小组成员商讨、分工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交流则促进学生智慧(成果)共享。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
七、课堂上要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教育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讲数学史,可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宏扬爱国主义精神;讲数学思想、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新课程的每一处知识、每一个背景材料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资料。学习数学所体现的意志品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欲望,培养数学的审美观等诸多面,一起构成一个立体的德育渗透体系。
八、教学中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幻灯、多媒体制作使数学知识得以直观。 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而互联网则为数学教 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舞台,也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洁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信 息技术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方法
数学最重要的就是数学精神、思考和方法,而数学知识是第二位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数学教育中培養各种人才所需的共性的东西,既不是数学知识,也不是解题能力,而是数学观念——:“数学地”思考、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不论一个人今后从事什么工作,哪怕他对现在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或者不再会解中学的题,只要他形成了一定的数学观念他就会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的,或多或少的运用数学思想和观点思考问题。数学观念永远支配着人的思维,发挥着无形的作用。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数学看作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看作某种思维活动的数学。这样我们才能教学生学会思考,我们的教育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要有完美的教学设计。
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在课前认真设计好这堂课。平时多向优秀教师学习、与同事合作,同时也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精心设计。设计内容最好能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二、创设有兴趣的情境。
一节好课,都有一个好的开始,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主动承担学习任务,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参与学习意识能力和自控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过程。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面对农村教育现状,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
三、联系生活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要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好的课程应该关注孩子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恰当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保护学生表达出来自己的见解。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会对学生自己和别人带来一些启示,这些启示有的来自正面,有的可能来自反面。
五、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可引发思维的问题。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陶冶,个性得以张扬。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必须要与学生原有的认识有较高水平,引起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想,这些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内容有何联系?这样能够促使学生紧张、内在的智力活动,去思考、去联想,也就是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有效的生成。但是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六、课堂上应多讨论、合作、交流。
讨论、合作是学习小组成员商讨、分工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交流则促进学生智慧(成果)共享。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
七、课堂上要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教育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讲数学史,可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宏扬爱国主义精神;讲数学思想、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新课程的每一处知识、每一个背景材料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资料。学习数学所体现的意志品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欲望,培养数学的审美观等诸多面,一起构成一个立体的德育渗透体系。
八、教学中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幻灯、多媒体制作使数学知识得以直观。 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而互联网则为数学教 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舞台,也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洁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信 息技术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