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阳光教育打造特色三滘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jie_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是生命之源,教育是成长之基。”基于我校的客观实际,以“造成长沃土,育阳光少年”的办学理念,建设传统和现代相融的学校文化,走“阳光教育”办学之路,既顺应了基础教育的时代需求,又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把“做阳光教师,育阳光学子,打造阳光学校”作为奋斗目标,让学校的每一个生命得到阳光发展,让校园充满幸福。
  一、建设阳光校园学校文化
  1. 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落实特色建设保障。
  不断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从积极的角度挖掘教师的潜质,发现其优点,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结合起来。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做到:一是认真落实教代会制度,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二是不断深化校务公开制度,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培养广大师生的主人翁意识。三是全面推进师生评价制度改革,制定阳光教师和阳光少年的评价标准,从阳光的视角评价和规范师生行为,体现制度的人文性和激励性。完善的制度为学校的特色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建设阳光校园物质文化,夯实特色建设基础。
  我校的物质文化融合了办学思想、自然景观两方面的内容。学校校道旁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校训、阳光课程等阳光教育主文化墙,彰显阳光教育特色;设置了阳光大厅(兼书法展厅)、阳光德育墙、阳光生物园、阳光阅读厅、阳光中队墙等园地,形成具有浓郁尚美特色的人文景观。让校园的每一堵墙壁和每一个角落说阳光教育心语,形成阳光校园文化特色。朴实的校园物质文化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制度文化与执行能力的和谐,为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创设和谐环境。
  3. 建设至善的精神文化,营造特色建设人文环境。
  我校倡导“追寻心灵的阳光”至善的精神文化。校训“崇德尚善,力学图强”是精神文化灵魂,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和文化积淀,充分体现了学校的“造成长沃土,育阳光少年”育人方针和办学思想。
  我们把精神文化融入到每一次升旗仪式、每一节生动的课、每一个社团课程、每一个传统节日、每一次综合实践体验活动中。“阳光”就是在一次次教育活动后师生行为的显性体现,包括阳光的心态、阳光的仪表、阳光的生活方式等。
  建设“追寻心灵阳光”至善的精神文化,赋予了学校发展的灵魂,促进了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的融合,达到和谐共存。
  二、构建阳光教育课程体系
  我校形成了以“育阳光少年”为核心点,以“国家课程为引领,地方课程和特色课程共进”为三维的“一点三维七色”阳光教育课程架构,培养代表七色阳光、具有七种核心素养(品行端正、身心健康、乐于学习、善于合作、意志坚强、拥有爱好、志存高远)的阳光少年,探索适合城乡结合部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促进课程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和谐。
  我校的特色课程分为三部分:
  (1)兴趣特长课程。开设文学、艺术、体育、传统文化等近30个社团。
  (2)活动体验课程。
  ①阳光节庆活动。含阳光学子入学礼、毕业礼、读书节、数学节、英语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
  ②阳光公益活动。到社区敬老院和潘鹤园实践。
  ③阳光争章活动。“七星”争章。
  ④阳光学科活动。含做阳光少年课前演讲,阳光学科竞赛,阳光大课间。
  (3)校本课程。含软笔书法课、《阳光少年》校本特色课程、武术课、排球课。
  我校积极开展构建阳光课堂活动,制定阳光教师和阳光课堂标准,形成教师课堂行为文化。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追求“积极向上,优质高效,和谐愉悦,同步提升,整体推进”的五项目标,培养出“力学巧学,共享共进”的学子。如开展“阳光教师五年发展规划课堂诊断恳谈”,“阳光三滘杯”课堂教学评比,“构建阳光课堂之课堂观察研究”系列活动。
  三、创建阳光德育工程
  1. 开展体验式阳光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学校活动文化。
  (1)开展阳光争章活动。以“自主体验,争做阳光小星星”为主题,从“孝亲星、文明星、学习星、读写星、劳动星、艺术星、创造星”七星评选层面切入,积极拓宽阳光少年实践活动渠道。
  (2)建设阳光家校工程。
  ①家校联动。巧设立体开放的“阳光家校联动平台”,创设“阳光教育热线、阳光教学开放日活动、校长咨询日”等联动方式,让家长参教议教,认可学校的办学特色,化解家校的差异和困惑,形成和谐阳光的友好家校关系。
  ②社区学校联动。与社区少年宫联合开发社团课程,实施素质教育。
  2.开展区级课题《基于城乡结合部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策略研究》,提升德育活动层次和实效。
  责任编辑黄日暖
其他文献
什么是历史意识?有学者提出,历史意识是将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之企望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心灵活动。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
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力争做到经典诵读从娃娃抓起,让经典伴随学生成长。  一、诵读经典,让经典根植内心  教育的目的首先是通过教育使人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具备身体健康、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富有同情心、积极向上、热情奔放等多种素质。其次,通过教育应该使人达到合格公民的要求,具备责任感、遵守公德、热爱劳动、懂得生活等良好品质。第三,通过教育应该使人达到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标准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都有这样的感触:三年级的语文这科难教,难在教写作文;学生们也有这样的感触:从三年级开始,我就害怕写作文了!面对这样的教学怪端,我认为必须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开始转变,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开始,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所走过的“路”。  一、范写引路,诱发写作欲望  在低年级学生的心里,有才学又活泼的教师是他们的“偶像”,教师们的一举一动,学生们都会在不自觉中去模仿。所以,教师们在
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优化数学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注重细节,以小见大,坚持不懈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一、小发现大学问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时,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育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用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想到
开着新买的轿车回到老家,由于老家房子坐落在山坡上,车子无法直接开上去,我只好把车停在不远处的小学操场上。父亲听说我买车了,一路小跑着出来相迎,围着车足足转了三圈,叫道:“乖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