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智育抓不好,就会出次品;体育抓不好,就会出残品;德育抓不好,就会出危险品”。未成年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而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水平不容乐观,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深入分析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因素,才能真正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影响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1.自身因素
未成年人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在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认知能力较差,人格不健全,其辨别能力、自制能力不强,情绪容易冲动,思想容易偏激,思维容易产生片面性。他们不能客观的、理智的对待各种事物,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过于简单,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估价和评断。另外,由于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世界观尚未成型,对外来的不良侵蚀缺乏抵抗能力。
2.家庭因素
家庭对未成年人的作用从总体上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家庭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第一环境,对孩子人格的塑造有着奠基的作用;另一方面,家庭的作用还表现为对其他外部因素影响的或者强化、或者削弱的作用,所以家长必须树立科学、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注重自身素质修养,杜绝以下不良现象。
一是家长的“唯智力教育”: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好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教育,甚至不惜代价地搞盲目智力投资,却忽视孩子德育品质教育,殊不知有才无德也是贻害无穷。
二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家长溺爱孩子的普遍现象由来已久,从而导致孩子自我意识过度膨胀,使孩子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薄弱,也给德育教育带来很大阻力。
三是家长的言传身教:许多父母不注重身教,个别家长本身不学习、不上进,好吃懒做,甚至酗酒、赌博,面对挫折怨天尤人、仇视社会。如此这些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
3.学校因素
一是重智轻德:应试教育促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抓智育教育,很多学校轻视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趋于形式化。
二是德育教育方法老化:很多学校德育教育只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忽视德育实践参与教育,出现“行”与“知”脱离的现象。
三是教师的素质:个别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高,言行不当,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危害是非常大的。
4.社会因素
未成年人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少年交往、打架斗殴、看黄色网站和图书、小偷小摸、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往往与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问题有密切联系。从总体上看,多数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而初中阶段是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调查结果显示:不良行为开始的最低年龄为6岁,最高为18岁。
可见,在这复杂的世界里,加强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二、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对策
胡锦涛同志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议上曾经指出,要不断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活动。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分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引导他们走正确的人生道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
二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三是坚持“行”与“知”相结合的原则。
四是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任务。
一是从加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是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
三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四是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对策。
一是学校教育要加大思想品德教育的力度: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坚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要不断改进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家长学校建设:要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使之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全面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三是重视提高社区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社区是没有院墙的学校”,社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影响不容忽视。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建立适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活动场所,加大德育宣传的力度。
四是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后,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整个文化系统从落实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入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未成年人文化工作,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只有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才能共同完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
一、影响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1.自身因素
未成年人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在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认知能力较差,人格不健全,其辨别能力、自制能力不强,情绪容易冲动,思想容易偏激,思维容易产生片面性。他们不能客观的、理智的对待各种事物,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过于简单,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估价和评断。另外,由于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世界观尚未成型,对外来的不良侵蚀缺乏抵抗能力。
2.家庭因素
家庭对未成年人的作用从总体上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家庭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第一环境,对孩子人格的塑造有着奠基的作用;另一方面,家庭的作用还表现为对其他外部因素影响的或者强化、或者削弱的作用,所以家长必须树立科学、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注重自身素质修养,杜绝以下不良现象。
一是家长的“唯智力教育”: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好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教育,甚至不惜代价地搞盲目智力投资,却忽视孩子德育品质教育,殊不知有才无德也是贻害无穷。
二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家长溺爱孩子的普遍现象由来已久,从而导致孩子自我意识过度膨胀,使孩子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薄弱,也给德育教育带来很大阻力。
三是家长的言传身教:许多父母不注重身教,个别家长本身不学习、不上进,好吃懒做,甚至酗酒、赌博,面对挫折怨天尤人、仇视社会。如此这些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
3.学校因素
一是重智轻德:应试教育促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抓智育教育,很多学校轻视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趋于形式化。
二是德育教育方法老化:很多学校德育教育只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忽视德育实践参与教育,出现“行”与“知”脱离的现象。
三是教师的素质:个别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高,言行不当,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危害是非常大的。
4.社会因素
未成年人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少年交往、打架斗殴、看黄色网站和图书、小偷小摸、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往往与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问题有密切联系。从总体上看,多数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而初中阶段是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调查结果显示:不良行为开始的最低年龄为6岁,最高为18岁。
可见,在这复杂的世界里,加强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二、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对策
胡锦涛同志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议上曾经指出,要不断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活动。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分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引导他们走正确的人生道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
二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三是坚持“行”与“知”相结合的原则。
四是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任务。
一是从加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是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
三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四是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对策。
一是学校教育要加大思想品德教育的力度: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坚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要不断改进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家长学校建设:要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使之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全面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三是重视提高社区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社区是没有院墙的学校”,社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影响不容忽视。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建立适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活动场所,加大德育宣传的力度。
四是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后,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整个文化系统从落实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入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未成年人文化工作,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只有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才能共同完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