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的未来蓝图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化医改,不是目的,而是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蓄力,是让群众有“获得感”的必要途径。归根结底要让群众看病更方便、更有底气
  新一轮医改启动后,从单兵突进到协同推进,政策叠加效应逐渐显现,看病难、看病贵明显缓解,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城乡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持续下降,小病看得上、大病看得起、重病有保障,健康水平持续改善,我国新医改已经取得了十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全民共享“健康红利”。
  但艰巨的挑战仍需面对: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对医疗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的要求进一步增加;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医疗资源差距大;看病贵、看病难,群众就医负担重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在医改这道世界性难题面前,中国这个发展中人口大国面临的挑战远远大于许多发达国家。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颁布。深化医改,不是目的,而是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蓄力,是让群众有“获得感”的必要途径。只有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才能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让群众看病更方便、更有底气。
  让全民共享“健康红利”
  新一轮医改启动至今,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序推进。各地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突破口,逐步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国1600多家三级医院与3800多家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努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良性循环。2016年,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16年年底,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有望达1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0%以上。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梁鸿指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模式,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一招。只有改变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和百姓就医行为,才能让医疗重心回归基层,达到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健康管理效果、提高服务满意度的目标。
  自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建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实现基本医保制度全覆盖。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2008年的人均80元提高到2016年的420元。2015年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职工医保达81%左右,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均达75%左右。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解决群众因大病致贫的重要制度安排。2015年,400多万名大病患者受益,赔付大病保险资金244亿元。大病患者实际报销比例普遍在基本医保基础上增加了10个以上百分点,因病致贫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截至2015年底,已救助身份不明或无支付能力的急重症患者40多万人。普遍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将救助对象从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拓展到低收入救助对象和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
  随着“互联网+健康医疗”风生水起,网上挂号、远程会诊、手机查询、移动支付等日益普及,患者就医体验明显改善。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金小桃表示,让健康数据“多跑路”,让人民群众“少跑腿”,是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方向。我国将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基本实现城乡居民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重点推进互联网健康咨询、网上预约分诊、医保联网异地结算等便民惠民应用,延伸放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认为:“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拓展服务渠道,延伸和丰富服务内容,可以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2020年我国人人拥有电子健康档案和健康卡,这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健康大数据。未来,每个人从出生到临终的数据都将被完整记录下来,有利于构建一个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为13亿中国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我国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饶克勤表示,《纲要》提出了我国卫生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对深化医改和发展具有引领方向、更新理念、明确目标、统筹推进的作用。深化医改就是要围绕健康中国的总体目标,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卫生事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满足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医改取得的成效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护士比例、人均健康费用、健康费用占GDP比例等指标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甚至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深化医改,任重而道远。
  对此,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表示,深化医改,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努力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时要大力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护人员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全面改善医患关系和医护环境。
  由点到面推进医改攻坚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改是一场“重头戏”。当前,我国医改正在逐步从试点探索、单向突破转向系统配套、全面推进。但随着医改步入深水区,一些深层次的普遍共性问题凸显出来。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傅卫指出,目前主要的问题:
  一是领导体制和组织实施机制有待强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协同推进改革的有效联动机制尚未形成;   二是改革政策措施的整体性、综合性不够,“三医”联动改革进展不平衡;
  三是体制机制性改革有待进一步突破,特别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药品流通领域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建立、基层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有待加快推进。
  面对改革深水区的险滩暗礁,国家出台《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以地方实践探索路径,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一些地方的经验与实践如星星之火照亮医改前路:
  如何向“看病贵”的症结动刀?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建立了科学补偿机制,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通过实行药品限价采购、严格控制医师处方权和抗菌药物使用,挤压药品耗材流通使用环节的水分。
  如何解决大医院“一号难求”,小诊所门可罗雀的两难困境?上海市启动试点“1+1+1”签约服务组合,即居民在与1位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1家区级、1家市级医院就诊。签约居民可在签约组合内选择任意一家医疗机构就诊,若需至组合外就诊必须由家庭医生转诊,实现“硬绑定”。
  如何增强一线医务人员的认同感?江苏省公立医院在制定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发放项目时,设立岗位津贴、生活补贴、科研津贴等项目。在具体分配时,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风险度高和贡献突出等医务人员倾斜。
  傅卫指出,各地推广经验、深化医改,关键是要把握卫生改革的方向、理念和政策要求,因地制宜进行适当调整,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改革方案,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大督导问责力度,尽快建立起卫生改革与发展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机制。
  谋划全局构筑健康中国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求在更深层次和更多领域推进系统整合、统筹协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健康理念向群众普及,促使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细化、更深度实施。
  近日,国家卫计委联合九部委发布《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基于大健康理念注重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实施医药卫生、体育健身、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理。
  民之所系,政之所向。一项项新政策新举措,正在进一步密织13亿多人民的健康保障网,丰富“健康中国”的大格局新构想:
  加强农民工尘肺病防治、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启动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结报工作试点……一系列细分领域的新举措为健康中国建设夯实基础。
  新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规正式实施,用最严格的监管制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贯彻落实,让患者以更快速度、更低价格用上救命药、放心药……一系列食品医药新规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入手,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在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卫生与健康事业不断发展的道路上,中国交出亮眼的“健康成绩单”: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持续下降,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30%以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80%的居民15分钟能够到达医疗机构。
  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比2010年提高1.51岁,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用较少的投入取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
  展望未来,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关键节点,一个全体国民获得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正在构建,一个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全面小康社会正在切近,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健康中国”正在稳步前行。
  责任编辑 王海珍
其他文献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是目前公认的抗病毒治疗手段[1,2]。本文通过对1例丙肝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后出现溶贫危象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报道于
期刊
在大数据的驱动下,未来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也将发生变化  个人健康大数据,是大数据时代里医疗大数据的内容之一,指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因免疫、体检、门诊、住院等健康活动所产生的大数据。按照归整的部门分为医疗卫生领域、金融保险领域、公安领域等。留存于医疗卫生领域的大数据,被理解为医疗大数据。  国家对于医疗大数据也早已做了顶层设计,2014年卫计委发布了“46312”工程,对国家卫生
期刊
弱势群体,是在社会生活中一些存在困难,能力缺乏或者被社会边缘化,受到排挤的人的概称.这些人依靠自身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需要依靠政府来保障其基本权益的实现,在此过程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 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
目的 评价儿童Kasabuch-Merritt综合征(Kasabuch-Merritt svndrome,K-M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K-M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7月至2008年7月经手术
当前,努力构建并完善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已经成为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发挥港澳独特优势以及实施国家级城市建设、参与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摘 要】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和档案管理部门,在当今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把医院图书档案进行一体化管理,不仅可以方便综合服务的开展,同时还能够提高信息利用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本文通过对一体化管理在医院图书档案中应用的介绍和探讨,说明一体化管理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一体化管理 图书档案 医院管理  图书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苗建印班组由25名成员组成,平均年龄32岁.开发出全球首创、国际先进的热控产品20多项,其中4项全球首创、6项世界领先的新产品标志着班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