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数据的驱动下,未来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也将发生变化
个人健康大数据,是大数据时代里医疗大数据的内容之一,指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因免疫、体检、门诊、住院等健康活动所产生的大数据。按照归整的部门分为医疗卫生领域、金融保险领域、公安领域等。留存于医疗卫生领域的大数据,被理解为医疗大数据。
国家对于医疗大数据也早已做了顶层设计,2014年卫计委发布了“46312”工程,对国家卫生、计生资源整合做了顶层设计规划,其中的“3”就是指三大数据库,分别为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
医改试点城市上海,已经在信息化、大数据支持上推进医改。具体来说,就是用大数据建立分析标准、评价体系、管理机制,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决策和公立医院运行模式。对于曾经的评价方式,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许速称,“现在医院的评价体系是收入、门诊量、住院病人,但这会使医院的规模越做越大、收入越来越高、病人和财政的负担越来越重。公立医院产出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应以卫生信息化为基础,建立以公益性和效率为核心的机制。”
他表示,“公立医院的产出应主要是病种,并通过大数据研究病种和寄主的关系,病种和资源的关系,资源和医务人员的效率、符合的关系,建立标准是上海医改的核心。”
具体来说,就是基于客观数据,按照疾病诊断和技术应用设定病种组合指数,测算公立医院平均病种组合指数,形成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产出评价的度量衡。分析病种与效率、技术、费用、资源的关系,科学评价公立医院服务效率、技术水平、费用控制、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以此来落实政府政策和政府管理。
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疾病的病理和病因还将发现其他机会,如肺癌和胃肠道癌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这些样本和分析对于正在寻找研发目标的制药企业也极具价值。
在大数据的驱动下,未来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也将发生变化,在方正证券研究所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医疗卫生领域三大数据库分为健康档案库、人口库、电子病历库,其中医院内部所产生的医疗数据价值最高,尤以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数据更甚。医疗卫生信息化产品抢占数据入口,应重点关注三类产品: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抓取底层数据)、院内“集成/开放”平台(标准化数据),区域集成平台(共享数据)。
2015年1月28日,国家卫计委下发《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团队在2015年底作为第三方机构,对医院、医患双方的工作效果进行了评估。数据标准化开始在监管层面应用。
根据刘远立团队的研究,临床质量测量中最重要的是结果指标。“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很复杂,加上医院与患者个体差异,如果不进行标准化,即使有大量的电子病历,也可能是苹果和桔子相比较。”
其对北京30多家三级医院5年的700多万电子病历评估显示,“没有标准化和标准化后的医院排行榜相差甚大,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等级评审,现在‘三甲’和‘三乙’没有显著差异。”
刘远立认为,公立医院三大核心指标应为质量、效率和公益性,并以此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数据的重要应用领域是监管和评估,评估关键在于明确评估对象的工作目标,并将目标转化为可测量指标。”
责任编辑 王海珍
个人健康大数据,是大数据时代里医疗大数据的内容之一,指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因免疫、体检、门诊、住院等健康活动所产生的大数据。按照归整的部门分为医疗卫生领域、金融保险领域、公安领域等。留存于医疗卫生领域的大数据,被理解为医疗大数据。
国家对于医疗大数据也早已做了顶层设计,2014年卫计委发布了“46312”工程,对国家卫生、计生资源整合做了顶层设计规划,其中的“3”就是指三大数据库,分别为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
医改试点城市上海,已经在信息化、大数据支持上推进医改。具体来说,就是用大数据建立分析标准、评价体系、管理机制,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决策和公立医院运行模式。对于曾经的评价方式,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许速称,“现在医院的评价体系是收入、门诊量、住院病人,但这会使医院的规模越做越大、收入越来越高、病人和财政的负担越来越重。公立医院产出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应以卫生信息化为基础,建立以公益性和效率为核心的机制。”
他表示,“公立医院的产出应主要是病种,并通过大数据研究病种和寄主的关系,病种和资源的关系,资源和医务人员的效率、符合的关系,建立标准是上海医改的核心。”
具体来说,就是基于客观数据,按照疾病诊断和技术应用设定病种组合指数,测算公立医院平均病种组合指数,形成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产出评价的度量衡。分析病种与效率、技术、费用、资源的关系,科学评价公立医院服务效率、技术水平、费用控制、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以此来落实政府政策和政府管理。
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疾病的病理和病因还将发现其他机会,如肺癌和胃肠道癌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这些样本和分析对于正在寻找研发目标的制药企业也极具价值。
在大数据的驱动下,未来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也将发生变化,在方正证券研究所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医疗卫生领域三大数据库分为健康档案库、人口库、电子病历库,其中医院内部所产生的医疗数据价值最高,尤以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数据更甚。医疗卫生信息化产品抢占数据入口,应重点关注三类产品: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抓取底层数据)、院内“集成/开放”平台(标准化数据),区域集成平台(共享数据)。
2015年1月28日,国家卫计委下发《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团队在2015年底作为第三方机构,对医院、医患双方的工作效果进行了评估。数据标准化开始在监管层面应用。
根据刘远立团队的研究,临床质量测量中最重要的是结果指标。“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很复杂,加上医院与患者个体差异,如果不进行标准化,即使有大量的电子病历,也可能是苹果和桔子相比较。”
其对北京30多家三级医院5年的700多万电子病历评估显示,“没有标准化和标准化后的医院排行榜相差甚大,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等级评审,现在‘三甲’和‘三乙’没有显著差异。”
刘远立认为,公立医院三大核心指标应为质量、效率和公益性,并以此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数据的重要应用领域是监管和评估,评估关键在于明确评估对象的工作目标,并将目标转化为可测量指标。”
责任编辑 王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