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引起多尿,有的患者因严重的夜尿增多而干扰睡眠。原因是当患者血糖升高时,尿中的葡萄糖增多使尿渗透压升高,继而影响了水的重吸收,最终导致小便次数和尿量的增加,这在医学上称为“渗透性多尿”。一般情况下,血糖控制后尿频症状往往可以得到明显缓解。但也发现,有不少患者的血糖控制得不错,但尿频的症状却没有减轻,这是什么原因呢?
1.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DCP)
DCP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一种,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占糖尿病患者的25%~85%。这类患者的特征是膀胱容量增大,500毫升甚至1000毫升以上也没有感觉;换言之,无法将尿液排干净,余尿增多,膀胱可利用的容积变小,自然就出现尿频现象。有文献报道,其发病与年龄、性别、病情无关,与糖尿病病程和是否得到系统治疗有关。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史较长者,在出现尿频同时伴随排尿不尽,或每次排尿量过多时,应警惕是否合并了DCP。膀胱残余尿量测定及尿流动力学的检测有助诊断。建议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不论有无尿意都应每隔2~3小时定时排尿一次,养成定时排尿的良好习惯,排尿时间宜稍长,尽可能排尽膀胱内的尿液。
2.糖尿病泌尿系感染
由于存在代谢紊乱及某些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不仅体液免疫功能受损,细胞介导免疫功能亦低下。女性糖尿病患者由于解剖原因,常常合并泌尿系感染。男性患者在合并神经源性膀胱和前列腺肥大后,也可由于尿潴留而并发泌尿系统感染。这类患者在尿频的同时往往合并尿急、尿痛、小腹不适及尿液混浊等表现。部分反复感染的患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单侧腰胀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尿液常规检查有助于发现泌尿系感染。
一旦确诊,应参考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治疗,忌用用停停或滥用,防止造成慢性肾功能损害。
3.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又称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据统计,老年男性60%有前列腺增生,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尿频是前列腺增生的早期信号,尤其夜尿次数增多更有临床意义。随病情进展还会逐渐出现排尿无力、尿线变细和尿淋漓不尽。前列腺增生较重的患者,还可因尿路梗阻而导致尿潴留。提醒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尿频的同时出现排尿无力、尿线变细和尿滴沥症状时,应到医院检查有无前列腺增生。
4.泌尿生殖系结核或结石
糖尿病患者因抵抗力下降易合并结核,发生在泌尿系统的结核可突出表现为无痛性尿频,该症状出现最早,持续的时间也最长。初期表现为夜尿增多,以后逐渐转变为全天性排尿次数增多,呈进行性加重,用普通抗生素治疗无效。还有部分2型糖尿病可合并高尿酸血症,尿中过高的尿酸易形成结石损伤尿路,阻塞输尿管并可引起继发性尿路感染和尿频。
5.更年期尿频
尿频是更年期以后妇女的常见症状,有时候是精神与心理所引起,尿频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尿急”,患者一有尿意就必须赶紧上厕所,否则来不及的话,尿液就会自动流出,成了尿急与尿失禁。这种情况下坚持每天进行膀胱训练和盆底肌训练通常可以得到不错的改善。
6.饮食、季节和精神因素
冬天,有很多老年人夜间尿频尿多,少则三五次,多则十余次。这主要是由于冬季出汗少,加之老年人机体衰老,脏腑功能减弱所致。祖国医学有“肾所虚亏,膀胱气化无力”的说法。精神紧张也可引起神经系统反射紊乱,导致精神性多饮多尿症。如果经常失眠、消化不良,或严重的神经衰弱,常常小便频繁,这种情况多见于中年女性。精神性因素引起的尿频,一般表现为时多时少,有明显精神,心理作用的“迹象”。精神紧张引起的尿频,对身体健康不会造成严重伤害。此外,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多饮水可以稀释血糖,故本身饮水量就较多,这种情况下多尿就不奇怪了。
综上所述,导致尿频的原因很多,不同症状可能来源于相同的疾病,而相同症状又可发生于不同的疾病中。因此,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关注血糖的同时,也要注意排除其他导致尿频的疾病,必要时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相关知识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
“三多”指多尿、多饮、多食;“一少”指体重减少。多尿是指一昼夜尿量超过2500毫升,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严重者每隔1~2小时排尿1次),每次的排尿量多和夜尿增多。患者由于多尿失水而致口渴,故多饮以补充丢失的水分。患者食欲增强或正常,但体重却迅速减轻,多在短期内(几天到十几天)体重减轻了5~10千克。在临床上,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表现并没有这么典型,有的仅有“二多”,有的仅有“一多”或“一少”。但是,决不能仅仅靠“症状”来诊断糖尿病,这些症状也有可能是由别的疾病引起的,所以必要时需要到医院由专科医生进行检查、确诊和治疗。
专家简介
薛耀明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组委,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并担任《中国糖尿病杂志》、《糖尿病之友》杂志编委。
(编辑/唐袁媛)
1.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DCP)
DCP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一种,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占糖尿病患者的25%~85%。这类患者的特征是膀胱容量增大,500毫升甚至1000毫升以上也没有感觉;换言之,无法将尿液排干净,余尿增多,膀胱可利用的容积变小,自然就出现尿频现象。有文献报道,其发病与年龄、性别、病情无关,与糖尿病病程和是否得到系统治疗有关。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史较长者,在出现尿频同时伴随排尿不尽,或每次排尿量过多时,应警惕是否合并了DCP。膀胱残余尿量测定及尿流动力学的检测有助诊断。建议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不论有无尿意都应每隔2~3小时定时排尿一次,养成定时排尿的良好习惯,排尿时间宜稍长,尽可能排尽膀胱内的尿液。
2.糖尿病泌尿系感染
由于存在代谢紊乱及某些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不仅体液免疫功能受损,细胞介导免疫功能亦低下。女性糖尿病患者由于解剖原因,常常合并泌尿系感染。男性患者在合并神经源性膀胱和前列腺肥大后,也可由于尿潴留而并发泌尿系统感染。这类患者在尿频的同时往往合并尿急、尿痛、小腹不适及尿液混浊等表现。部分反复感染的患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单侧腰胀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尿液常规检查有助于发现泌尿系感染。
一旦确诊,应参考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治疗,忌用用停停或滥用,防止造成慢性肾功能损害。
3.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又称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据统计,老年男性60%有前列腺增生,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尿频是前列腺增生的早期信号,尤其夜尿次数增多更有临床意义。随病情进展还会逐渐出现排尿无力、尿线变细和尿淋漓不尽。前列腺增生较重的患者,还可因尿路梗阻而导致尿潴留。提醒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尿频的同时出现排尿无力、尿线变细和尿滴沥症状时,应到医院检查有无前列腺增生。
4.泌尿生殖系结核或结石
糖尿病患者因抵抗力下降易合并结核,发生在泌尿系统的结核可突出表现为无痛性尿频,该症状出现最早,持续的时间也最长。初期表现为夜尿增多,以后逐渐转变为全天性排尿次数增多,呈进行性加重,用普通抗生素治疗无效。还有部分2型糖尿病可合并高尿酸血症,尿中过高的尿酸易形成结石损伤尿路,阻塞输尿管并可引起继发性尿路感染和尿频。
5.更年期尿频
尿频是更年期以后妇女的常见症状,有时候是精神与心理所引起,尿频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尿急”,患者一有尿意就必须赶紧上厕所,否则来不及的话,尿液就会自动流出,成了尿急与尿失禁。这种情况下坚持每天进行膀胱训练和盆底肌训练通常可以得到不错的改善。
6.饮食、季节和精神因素
冬天,有很多老年人夜间尿频尿多,少则三五次,多则十余次。这主要是由于冬季出汗少,加之老年人机体衰老,脏腑功能减弱所致。祖国医学有“肾所虚亏,膀胱气化无力”的说法。精神紧张也可引起神经系统反射紊乱,导致精神性多饮多尿症。如果经常失眠、消化不良,或严重的神经衰弱,常常小便频繁,这种情况多见于中年女性。精神性因素引起的尿频,一般表现为时多时少,有明显精神,心理作用的“迹象”。精神紧张引起的尿频,对身体健康不会造成严重伤害。此外,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多饮水可以稀释血糖,故本身饮水量就较多,这种情况下多尿就不奇怪了。
综上所述,导致尿频的原因很多,不同症状可能来源于相同的疾病,而相同症状又可发生于不同的疾病中。因此,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关注血糖的同时,也要注意排除其他导致尿频的疾病,必要时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相关知识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
“三多”指多尿、多饮、多食;“一少”指体重减少。多尿是指一昼夜尿量超过2500毫升,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严重者每隔1~2小时排尿1次),每次的排尿量多和夜尿增多。患者由于多尿失水而致口渴,故多饮以补充丢失的水分。患者食欲增强或正常,但体重却迅速减轻,多在短期内(几天到十几天)体重减轻了5~10千克。在临床上,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表现并没有这么典型,有的仅有“二多”,有的仅有“一多”或“一少”。但是,决不能仅仅靠“症状”来诊断糖尿病,这些症状也有可能是由别的疾病引起的,所以必要时需要到医院由专科医生进行检查、确诊和治疗。
专家简介
薛耀明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组委,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并担任《中国糖尿病杂志》、《糖尿病之友》杂志编委。
(编辑/唐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