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课程中,数学是最主要的科目之一,是学生学习几何、代数等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及独立学习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故学生掌握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可为学习初中应用题奠定良好基础。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自主探究模式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模式;应用题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用题是小学数学题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学习的重难点,但对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有重要作用。自主探究模式指的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与探究思维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在自主探究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应用题的教学呢?
1.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年龄较小,爱玩、好动是其天性,若教学氛围过于沉寂、古板,加上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思维性与抽象特征较显著,学生很容易感到课堂枯燥、乏味,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出现厌学、偏科等不良现象,既影响了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四则运算》章节内容时,涉及加减乘除法的混合应用,具有一定的的复杂性,且大多以应用题为主。为此,在正式进入课堂之前,教师可自主创设相关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可设置如下问题:昨日,老师从办公室拿来一盒白色粉笔,共40支,用去了10支,今早又拿来了5支,粉笔盒中现在应该有多少粉笔?或者,可将问题设置成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星期天,小丽和妈妈去超市购物,共带了300元出门。后来,买了一件外套150元,一条裤子80元,担心不够钱买其它物品,妈妈又去银行取了100元,大家算一下妈妈钱包里还剩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很容易被有趣的课堂氛围吸引进来,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计算与解答。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新课程的逐步推行,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提升,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自主探究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关键,在数学应用题中亦不例外。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章节内容时。由于前面所学均为整数乘法,故学生刚接触分数乘法会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在设计应用题题目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与差异性,并强调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设计一道题目:儿童负重最好不超过体重的。若长期负重超过合理指标,会影响儿童骨骼的正常生长,每位同学都算一下,自己的书包是否超重?最佳的重量应该是多少千克?由于题目和学生自身关联性大,学生会对答案产生好奇,而且经过独自的思考与运算,既得出了答案,也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另外,教师还可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生活,自己设计应用题题目,独立完成,或者同学交换题目运算。采用这样的方式,学生既感受到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获得了学习的喜悦与成就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大提高。
3.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特殊的个体,在教育背景、家庭环境及个人思维能力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对事物或事情的见解也必然不同。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学生差异性这一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或学习基础解答问题,使其充分发散思维,尝试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个问题。
比如,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题目:每个人都想做一个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如果你手中有200元,你可以用来买一些礼物给父母,你应该怎样去使用这些钱?或者说,你会采用怎样的购买方法,才能买到物美价廉的礼物?每个人想买的礼物可能不同,花钱的方式也不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一起对同学们的方案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但开动了脑筋,充分调动了所学知识,而且有利于自身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4.注重课堂内外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且实践性较强。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若能尽可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将题型设计为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不但能引起学生的体验和直观感受,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或动力,学生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和自豪,并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内容时,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日常购物的花销计算。例如,周末和家人去市场购买生活必需品,黄瓜每斤的价格为2.3元,茄子每斤价格为2.1元,番茄每斤价格为2.8元。根据家人每个人的喜好,于是买了3斤番茄、4斤黄瓜、3斤番茄,一共花了多少钱?采用这样的题目设计方式,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效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使其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更加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5.小结
综上所述,在自主探究模式下开展小学应用题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思维与习惯,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清明. 深化课堂教学,引导自主探究[J]. 小学教学参考,2010(20).
[2]郑静. 自主探究与适时引导[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1).
[3]杨伟华. 自主探究更应“导”[J]. 广西教育,2011(10) .
[4]夏圣辉,梁宝春. 小学數学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8).
[5]周树姿.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8).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模式;应用题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用题是小学数学题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学习的重难点,但对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有重要作用。自主探究模式指的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与探究思维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在自主探究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应用题的教学呢?
1.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年龄较小,爱玩、好动是其天性,若教学氛围过于沉寂、古板,加上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思维性与抽象特征较显著,学生很容易感到课堂枯燥、乏味,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出现厌学、偏科等不良现象,既影响了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四则运算》章节内容时,涉及加减乘除法的混合应用,具有一定的的复杂性,且大多以应用题为主。为此,在正式进入课堂之前,教师可自主创设相关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可设置如下问题:昨日,老师从办公室拿来一盒白色粉笔,共40支,用去了10支,今早又拿来了5支,粉笔盒中现在应该有多少粉笔?或者,可将问题设置成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星期天,小丽和妈妈去超市购物,共带了300元出门。后来,买了一件外套150元,一条裤子80元,担心不够钱买其它物品,妈妈又去银行取了100元,大家算一下妈妈钱包里还剩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很容易被有趣的课堂氛围吸引进来,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计算与解答。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新课程的逐步推行,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提升,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自主探究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关键,在数学应用题中亦不例外。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章节内容时。由于前面所学均为整数乘法,故学生刚接触分数乘法会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在设计应用题题目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与差异性,并强调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设计一道题目:儿童负重最好不超过体重的。若长期负重超过合理指标,会影响儿童骨骼的正常生长,每位同学都算一下,自己的书包是否超重?最佳的重量应该是多少千克?由于题目和学生自身关联性大,学生会对答案产生好奇,而且经过独自的思考与运算,既得出了答案,也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另外,教师还可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生活,自己设计应用题题目,独立完成,或者同学交换题目运算。采用这样的方式,学生既感受到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获得了学习的喜悦与成就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大提高。
3.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特殊的个体,在教育背景、家庭环境及个人思维能力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对事物或事情的见解也必然不同。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学生差异性这一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或学习基础解答问题,使其充分发散思维,尝试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个问题。
比如,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题目:每个人都想做一个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如果你手中有200元,你可以用来买一些礼物给父母,你应该怎样去使用这些钱?或者说,你会采用怎样的购买方法,才能买到物美价廉的礼物?每个人想买的礼物可能不同,花钱的方式也不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一起对同学们的方案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但开动了脑筋,充分调动了所学知识,而且有利于自身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4.注重课堂内外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且实践性较强。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若能尽可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将题型设计为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不但能引起学生的体验和直观感受,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或动力,学生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和自豪,并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内容时,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日常购物的花销计算。例如,周末和家人去市场购买生活必需品,黄瓜每斤的价格为2.3元,茄子每斤价格为2.1元,番茄每斤价格为2.8元。根据家人每个人的喜好,于是买了3斤番茄、4斤黄瓜、3斤番茄,一共花了多少钱?采用这样的题目设计方式,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效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使其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更加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5.小结
综上所述,在自主探究模式下开展小学应用题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思维与习惯,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清明. 深化课堂教学,引导自主探究[J]. 小学教学参考,2010(20).
[2]郑静. 自主探究与适时引导[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1).
[3]杨伟华. 自主探究更应“导”[J]. 广西教育,2011(10) .
[4]夏圣辉,梁宝春. 小学數学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8).
[5]周树姿.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