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随着现代教育多方位、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作文教学的说法与做法日渐程序化、步骤化、开放化,有力地促进了作文教学的发展。
怎样才能真正解决教学中的“费时低效”的状况,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呢?经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作者探索出这样的教学思路: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作文的意识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的意识,使学生具有实用的写作意识。
1.自由式诱导,利用日记培养写作意识
作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日记的日日记日日练的作用,使作文训练从无意到有意,达到从量到质的变化最主要的一点是通过日记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打消畏惧心理,让他们认识到写作是一种快乐和需要。
(1)调整记日记的时间。例如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记日
记,而不是让学生在家里写。这样会改变学生随意懒散的做法,让学生在一种无形的拘束中强化作文意识,形成记日记的习惯,同时教师能及时指导,对症下药。
(2)内容随意。学生开始写日记的时候会有畏难情绪,都认为不知道写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主要要让学生打消畏难的情绪。日记的内容可以自由随意,可以让学生想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一句话就写一句,而如果有的同学实在不会写,要加以指导,哪怕让他写一下不会写日记的感受。
(3)从短小时间起步,时间不定。采用不定期不定时的方法训练学生完成日记。不定时表现在完成习作时间有时是3分钟,有时是5分钟,有时又是10分钟,一般不要超过半小时。
(4)评价促训练。搜寻每一个闪光点,多鼓励,孩子就会在无数次试笔中,树自信,成自觉,立笔成文。在日记批改中教师要尽量以鼓励为主。哪怕有的学生整篇文章词不达意,笔者也尽量从中找到闪光点,并加以表扬。
2.读写结合,促使提高写作欲望
阅读是继承人类知识财富的一条主要途径。有意识地指导小学生大量阅读,从中积累、学习借鉴别人的写作经验,达到正确的表情达意是很有必要的。
为了让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落到实处,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自带各种图书,每人至少一本,完善班级图书角。利用早读课、社会实践课,甚至是语文课,让学生走进书中,享受书韵,营造良好读书氛围,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二、减少束缚,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1)作文教学,从内容、要求到表达形式都不能统一得太死,强求一致,更不能造成学生思维僵化。只有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直接参与,在活动中思考,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产生思想,学生才能有各自的真切感受,作文才能有血有肉,富有个性。
(2)在作文教学中,还应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允许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内容,自由组合坐在一起,有时让他们找自己的好朋友商量;有时把选材相同或相近的编为一组,让他们去交流各自不同的想法。这样的组织形式,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个人的心情舒畅。学生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愉快交谈,本来枯燥的教学气氛,就能变得生动活泼。
三、让学生投身生活,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
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已经无须赘言。从生活出发而后回归生活的作文,才可能是富有艺术生命力和文学魅力的作文。由于应试教育的遗毒,有些教师不准或不敢让学生离开课本,离开课堂。他们一味采用封闭的教学模式,或专注于模仿范文,套用“路子”,让学生在一个预定的框子中比划拳脚;或在“创设情境”的幌子下虚构“生活”,模拟“生活”,让学生只靠想象和虚构来制造“吹牛”作文。
要激发作文的内驱力,务实地开展作文实践活动是一条必由之路。这与作文的规律有关,同时也是由于小学生感性认知的特点决定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违背了这一点,同样是违背了作文教学的科学发展观。
四、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命题,学生“奉命作文”,作完“交差”,敷衍了事。而教师把一大堆作文收来,花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学生作文斟词酌句修改成“满篇红”。大多数学生拿回作文只看一下评语和分数,很少去探究老师为什么这样修改自己的作文。结果是,老师费尽心思竟然是做无用功。
当然,教无定法,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性,以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顺势疏导,让学生的写作如同说话一样融入到生活与生命中,成为倾吐与快乐的需要。
怎样才能真正解决教学中的“费时低效”的状况,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呢?经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作者探索出这样的教学思路: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作文的意识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的意识,使学生具有实用的写作意识。
1.自由式诱导,利用日记培养写作意识
作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日记的日日记日日练的作用,使作文训练从无意到有意,达到从量到质的变化最主要的一点是通过日记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打消畏惧心理,让他们认识到写作是一种快乐和需要。
(1)调整记日记的时间。例如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记日
记,而不是让学生在家里写。这样会改变学生随意懒散的做法,让学生在一种无形的拘束中强化作文意识,形成记日记的习惯,同时教师能及时指导,对症下药。
(2)内容随意。学生开始写日记的时候会有畏难情绪,都认为不知道写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主要要让学生打消畏难的情绪。日记的内容可以自由随意,可以让学生想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一句话就写一句,而如果有的同学实在不会写,要加以指导,哪怕让他写一下不会写日记的感受。
(3)从短小时间起步,时间不定。采用不定期不定时的方法训练学生完成日记。不定时表现在完成习作时间有时是3分钟,有时是5分钟,有时又是10分钟,一般不要超过半小时。
(4)评价促训练。搜寻每一个闪光点,多鼓励,孩子就会在无数次试笔中,树自信,成自觉,立笔成文。在日记批改中教师要尽量以鼓励为主。哪怕有的学生整篇文章词不达意,笔者也尽量从中找到闪光点,并加以表扬。
2.读写结合,促使提高写作欲望
阅读是继承人类知识财富的一条主要途径。有意识地指导小学生大量阅读,从中积累、学习借鉴别人的写作经验,达到正确的表情达意是很有必要的。
为了让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落到实处,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自带各种图书,每人至少一本,完善班级图书角。利用早读课、社会实践课,甚至是语文课,让学生走进书中,享受书韵,营造良好读书氛围,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二、减少束缚,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1)作文教学,从内容、要求到表达形式都不能统一得太死,强求一致,更不能造成学生思维僵化。只有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直接参与,在活动中思考,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产生思想,学生才能有各自的真切感受,作文才能有血有肉,富有个性。
(2)在作文教学中,还应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允许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内容,自由组合坐在一起,有时让他们找自己的好朋友商量;有时把选材相同或相近的编为一组,让他们去交流各自不同的想法。这样的组织形式,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个人的心情舒畅。学生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愉快交谈,本来枯燥的教学气氛,就能变得生动活泼。
三、让学生投身生活,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
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已经无须赘言。从生活出发而后回归生活的作文,才可能是富有艺术生命力和文学魅力的作文。由于应试教育的遗毒,有些教师不准或不敢让学生离开课本,离开课堂。他们一味采用封闭的教学模式,或专注于模仿范文,套用“路子”,让学生在一个预定的框子中比划拳脚;或在“创设情境”的幌子下虚构“生活”,模拟“生活”,让学生只靠想象和虚构来制造“吹牛”作文。
要激发作文的内驱力,务实地开展作文实践活动是一条必由之路。这与作文的规律有关,同时也是由于小学生感性认知的特点决定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违背了这一点,同样是违背了作文教学的科学发展观。
四、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命题,学生“奉命作文”,作完“交差”,敷衍了事。而教师把一大堆作文收来,花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学生作文斟词酌句修改成“满篇红”。大多数学生拿回作文只看一下评语和分数,很少去探究老师为什么这样修改自己的作文。结果是,老师费尽心思竟然是做无用功。
当然,教无定法,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性,以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顺势疏导,让学生的写作如同说话一样融入到生活与生命中,成为倾吐与快乐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