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ve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式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只因为有了信息技术做支撑,小学数学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落实。本文就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形成问题,谈几点实践做法,与同仁共同商榷。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式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只因为有了信息技术做支撑,小学数学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落实。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愈加焕发生机。
  一、 借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亲临其境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内在的学习要求。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玩、求知欲强的特点,教师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 动画演示把抽象问题具体化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上。而多媒体技术就通过直观、生动的课件演示,在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形象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教学重点是学会求相遇问题中的路程,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中的相关术语的意思,弄清两个物体相向运动时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画出教材中静态的线段图或图像,难以将其中隐含运动变化的情形直观、便捷地展示给学生。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动态演示,教师可把相遇问题的图形、图像动态化、直观化。在这种动画式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学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他们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从而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三、 联系生活实际把问题生活化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信息密切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资源。因此,教师应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材料进行教学,以发挥材料的时效性。例如,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虽然在上小学前已经会一些简单的加法计算,但对加法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三个鱼缸,其中两个鱼缸有鱼,另外一个是空的;接着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再通过屏幕显示加法算式,并让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变成红色,同时配上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数形结合、声情并茂。
  四、 拓展斯文空间培养创新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小学生尤为突出,当表现成功时,就会越发激起再表现的欲望。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应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材料,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如录制一些生活中的场景或将平时与数学相关的资料,以多媒体形式存入电脑,教学时,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片段,设置为问题情境在课堂上播放,从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参与问题的发现和问题的分析过程,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总之,核心素养的落实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能够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拓展课本以外的知识,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的需求,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04).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章剑卫,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2012.
  [4]张正华,安国钗.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探究[J].数学通报,2013.
  作者簡介:
  于瑾,辽宁省大连市,辽宁省大连市庄河石城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计算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权重很大的部分。也正是这部分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却是学生深感困惑进而厌烦的部分。单调的算式、烦琐的计算,使学生无法理解问题的本质,体会不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更无法想象学习后的用处。大量重复、机械的计算练习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枯燥和无味,渐渐地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弄清算理;掌握算法;训练思维  一、 计算教学的根本是弄清算理  要使学生会算
摘 要:语文是高中整体教学中的重要基础性学科,而作文教学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课标也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但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瓶颈的状态,因此,本文结合自身语文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积累”  一、 前言  在我国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校、教师要提高对“积累”作用的认
摘 要: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能力是当前初中语文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从语文能力的内容来看,其内涵十分丰富,而阅读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当前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师应给予阅读教学充分的重视。为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实际的从教经验,谈一谈应该如何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做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简单来说,阅读主要是指利用图片或文字等材料获得信息,发展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