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改变国内政治生态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众中并不缺乏现代意识和现代精神,这次的集中迸发惊天地、泣鬼神,不仅有助于增加人际互信并积累社会资本,而且回答了政治精英对公民素质的怀疑和担心
  
  中华民族经历过的磨难太多太多,这次地震何以让一些外国人发出“一瞬间由一盘散沙凝聚成钢板一块”的惊叹?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为我们提供了展示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契机,但数万条生命陨灭的代价是否太过沉重?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如何持续发展下去,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腾飞的不竭动力?
  观察思考抗震救灾中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机理,有两点特别值得一提。第一,党和国家领导人践行“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在外界尚不了解灾情的时候就赶赴重灾区,提出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只要有一分希望就付出百倍努力;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为重大自然灾害遇难者设立国家哀悼日,第一次为黎民百姓降半旗……。这无疑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第二,大规模开放境内外媒体对灾区的采访报道,信息的实时高效传播激发起本能的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同时引起爱心行动的共鸣和连锁放大效应。
  可以断言,汶川地震后发生的一切将会改变国内的政治生态。
  首先,国人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足以证明,民众中并不缺乏现代意识和现代精神——对生命的珍视和敬重、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同情心、互助心……,这次的集中迸发惊天地、泣鬼神,不仅有助于增加人际互信并积累社会资本,而且回答了政治精英对公民素质的怀疑和担心。
  其次,上下一心抗震救灾提升了社会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为凝聚广泛的社会支持,涉入“深水区”推行深层次改革提供了可能。
  第三,国家哀悼日期间神州同悲的感人场面,让各级官员领略到权威的力量:依赖强制的权力让人被动无奈,而靠信赖、认同形成的权威导致发自内心的自觉服从。更为重要的是,信赖和认同来源于对公民需求的体察,更来自于对民意的顺应。
  第四,如果说信息公开、大规模开放境内外媒体采访属于紧急状态下的特殊措施,它所产生的巨大效果无疑增强了各级官员的自信,从而学会以更开明的姿态处理和媒体的关系,保障公民知情权,从大众动员的基础上发展到舆论的广泛监督。
  总之,汶川地震后发生的一切正在改变着国人的认知、意识、观念和态度,改变着政府与社会、政府官员与公民、官员之间、民众之间的关系,政治生态的变化将会对宪政建设、民主化改革、政府管理方式、政治文化等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作者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
其他文献
首先介绍了结构波动区域可控性、可控度概念,并由此提出结构波动控制的含义,扰动区域及非扰动区域就是这些概念的一种推广,文章还给出了相应的判据。
本文对长宽比为2的驱动腔内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非均匀交错网格上的修正隐式Temam格式,以及压力修正投影法,分别计算了Re数为100、400、1000、2000、3000、3500、5000、10000的驱动长方形腔内流场。当Re≤3000时,流场收敛
用显微网格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测量了Fe-Si材料平面应力条件下Ⅰ型单边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变场,并且用弹塑性有限元程序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实测结果和有限元计算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将H.C.Yee所发展的一种二阶迎风TVD格式运用于半球的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粘性绕流的数值计算,说细介绍了流体力学方程组和化学组元守恒方程组全耦合求解的过程,以前这一研究领域中仅仅运用
通过对路段调头交通流特征进行分析,再利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三个不同的路段调头设计方案进行交通流微观仿真,得到路段车流延误数据及各方案适宜的交通量。据此对路段调头
一个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一个单位的发展前景,然而在道路的工程中其工程测量工作就是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它是保证着道路工程安全品质,并且有利于强化道路的整体建设
张永高的几个身份,一直是青海湖畔的高源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从一名小员工到今天京科集团的掌舵人,他在这片广袤的高原乐土上留下了自己人生最珍贵的回忆,也谱写了一段充满传奇的
目前,由'留守'导致的亲子分离造成了家庭结构和功能的缺失,这种缺失在方方面面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其中的作用机制,充分了解家庭对留守儿童
沈从文的诗论以其思维方式的直觉感悟式和主体生命投入的情感体验性,和批评文体的美文化特征,在中国现代文学诗论史上独具一格。这种诗论与其追求“和谐”“人性”“纯正”的文
眼下,志愿服务、志愿行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志愿服务和志愿行动的发达程度,以及志愿精神的普及程度,代表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志愿行动是和谐社会的助推剂,志愿者群体和组织也是对于社会各个群体和社会环境产生积极影响的健康力量。而只有通过法律保障,才能为志愿行动乃至志愿文化的发展提供法律基础,才有可能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产生积极健康的文化影响力。    对志愿行动的法制思考    从2007年12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