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谐的视角,再谈对课堂教学情境的认识与实践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l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日渐被广大教师所认识和实践。在新型的课堂里,不乏情感的陶冶与灵性的流露,不乏理智的挑战与思维的碰撞,不乏心灵的交流与精神的对话,不乏经验的共享与生命的感悟……不少教师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与文化积淀,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演绎课堂,真正把溶于教材之中的思想因素和智力价值挖掘出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情感需求,这就是一种教学情境的和谐。
  一、在有趣中凸显深刻性
  没有突出学习主题的情境创设是失败的;不但没有突出学习主题,而且导致学生思维的羁绊,这样的所谓情境更是雪上加霜。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有趣的,同时还必定凸显学科特征,紧扣所要教学的知识或技能,体现学科的深刻性。
  例如《认识周长》一课。“周长”这一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陌生而抽象。我们在引入“周长”这一概念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第一层次,三只瓢虫在充满童趣的音乐声中来到操场锻炼身体(如图1);第二层次,每只瓢虫按照不同的活动路线做运动(如图2),第一只在树叶上随意爬行,第二只沿树叶的边线爬了一段,第三只沿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第三层次,提出问题:第一只瓢虫和后面的两只瓢虫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带着问题再看一遍;第四层次,再问:第二只瓢虫和第三只瓢虫的运动路线又有什么不同?从而触动学生思维,使学生认识到:围成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整个过程配以动听的旋律,优美的画面,清晰的动态,简洁的表述,到位的提问,在带给学生心灵享受的同时,周长的内涵跃然学生脑中。在这个情境创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对儿童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活动作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用富有童趣的动画情境来组织教学,从而达到具体中见理性,浅显中见深刻,对比中见内涵的效果。
  二、在参与中凸显实效性
  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在运行结果方面,体现出益智、悦心的特征。它不仅能使教师的独特风格得到弘扬,教学智慧得以催生和提升,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带来欢畅感,,达成身心的愉悦与知识的内化。
  例如《认识公顷》一课,有一个教学环节是“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边长大约是10米的正方形”,教师的处理办法通常分三种层次:一是纸上谈兵式,口头一带而过。二是走马观花式,课余时间带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一下。三是水中学泳式,不仅观察,而且步行丈量,拍几张不同角度的照片进行分析思考。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话:“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说明了行动胜于语言,主动胜于被动。显而易见,采用第三种办法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最深,学生对“100平方米大约有多大”这个问题的答案最清晰。当课堂上再现这一情景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亲近感,记忆的阀门迅速打开,再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时,学生是主动的、兴致勃勃的,并且有效突破了“1公顷有多大”这个认知瓶颈,实现了课堂的扎实,平实,充实,丰实和真实。
  三、在解决问题中凸显挑战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做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这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如何使学生面临的数学问题富有“挑战性”,使问题的挑战性在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思维之间达成平衡,从而激起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刻思考,是数学教师面对新课程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例如教学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教师对教材提供的题材进行了适当的加工与整合,抓住替换的依据进行变式。在学生初步学习了倍数关系的替换策略之后,解决问题的关键条件由“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改变为“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4倍”,再改变为“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在其中一个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境下,解决问题的难度不断上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挑战心理,并让学生在比较中内化已有知识的结构,明确了倍比、差比两种不同类型的替换特征,在变与不变中探寻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规律美。
  课堂教学中的“和谐”永远都是相对的。如果在认知过程中,教师只看到教学进程非常顺利,害怕学生“出错”而没有注重激发学生挑战的勇气和智慧,这样的“和谐”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极其有害的;反之,如果能够正视课堂中的“不和谐”现象,在学生思维发生冲突时引领思维逐层深化,使之犹如沿盘梯登塔,螺旋形上升,就能体验思维发展的真正魅力。
  四、在悬念中凸显发展性
  悬念,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情境充满悬念,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教者艺术化的演绎,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要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被数学学习本身所吸引,因为数学学习而变化、发展。
  例如五年级《找规律》一课,很多教师都会设计这样一个练习环节(如上图),相同的设计,同一个课件,不同的处理,教学效果可能迥然不同。曾体验过这样精彩的场面:四道题,每道题的每个图形都是逐个出示,并且一边出示,教师一边适时追问“猜猜下个是什么图形”。同样是上图,第一题,在猜和验证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光看到一个图形的重复还不能确定,必须要看到一组图形重复。第二题是对第一题的深化。第三题和前两题的规律不一样,教师通过和第二题的对比,使学生感悟到审题要仔细,思维要严密。通过解决第四题,学生又有所收获,即碰到一个新规律,看似杂乱,但还是值得探寻的。从头至尾,数学知识本身蕴含的规律在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中悬念迭起,在诸多可能性的牵引下,学生的思维逐层深入,进入欲罢不能、意犹未尽的境界。在这一情境中,教师、学生的情感与文本高度协调,教师神秘、兴奋的情绪成功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并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
  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无不闪现着教师智慧的运筹帷幄。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既需要深刻性、趣味性、实效性、参与性、问题性、挑战性、悬念性和发展性的相对独立,同时更强调相互融合、平衡,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使情境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最佳环境。
  (陈涛,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214200)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教师越来越感受到让学生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比通过被动的阅读寻找答案的策略更为有效。但在不少的课堂上,质疑的“量”有了,质疑的“质”却并不尽如人意——有仅为获得老师一声表扬明知故问的;有因缺乏深入思考泛泛而问的;有因语言组织能力欠佳,兜了一大圈,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的;有还未形成质疑的心理准备,导致问些远离文本,“悬空八只脚”问题的……
门诊、急诊、手术、病房、交班、接班,在一个个医院场景的变换中走过年少青涩;面对着血染的伤口,背负着亲人的期待,在医生岗位上流逝着青春年华;救死扶伤,尊重生命,我在平凡
目的探讨辛芩颗粒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2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146例,口服辛芩颗粒,每次5g,每天3次,10天为一疗程,连服3个疗程;治疗期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及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近年来,按照卫生部“创优质服务百佳医院”、浙江省卫生厅“创示范文明医院”和金华市卫生局“创优
目的探讨带腓动脉蒂小腿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对12例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带腓动脉蒂的小腿外侧皮瓣转移修复。结果12例患者皮瓣成活11例,随访1~3年,皮瓣质
无锡市市北高中传承“原道”校训精神,围绕“科技教育特色”办学目标,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营造科技教育氛围,以课程为平台,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将科技教育与学校资源文化、教师文化、学生学习文化建设等有机融合起来,弘扬个性特征,强化创造意识,使学生成为创新型后备人才。学校科技教育融科技创新教育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科技教育“课程化”  
从某医院中青年现阶段的学历状态、科研现状、科研业绩及成效和社会影响中,分析了现阶段在各医院特别是大医院青年中普遍存在的思想动态和科研状态,从一个侧面指出导致现阶段部
说到学校管理,可能多数人会想到规章想到制度,而我认为最好的管理不是规章制度,而是通过阅读唤醒和丰富。曾经和所有学校一样,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木犁小学也有着一套规范、完备的规章制度,“小学生一日常规”更是非常具体地规定了学生从早到晚的言行举止。但是渐渐地他们发现,人的精神面貌,工作、学习的积极状态并不是制度能规定出来的。适逢区教育局首届教师读书峰会在张集镇举办,“用阅读支撑我们的生命”的活动启发了校长
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我以为论文撰写是"象牙塔里的贵族",满怀敬畏,同时也以为今生与它无缘。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渐渐明白论文是对教学的总结与探索,可以是深刻的哲学思考,也可以
一只只普通的塑料公文袋,静静地安放在马塘小学教育科研展览室的西侧墙壁上,这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塑料袋正是学校青年教师研究组全体成员的“成长记录袋”。与其他展览出来的报刊杂志、奖状证书比起来,这些“成长记录袋”显然更加特别,向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同仁们讲述着学校每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这些精心布置整齐摆放的“成长记录袋”有如清晨柔和的风,吹来一股新鲜之气;又像春天轻盈的步履,一路欢歌一路行,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