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其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我近几年在教学中的体会:
1介绍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通常所说的美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形态而存在。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在一些简单的式子中我们可以发现数学美。如12=3×4,56=7×8,12=3+4+5……这些都是数学等式的趣味美。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这一个偏僻的山村中,一位五年级的小女孩惊喜地在本子上写下了一个等式(1+2)×3—4=5。这个等式与小姑娘的美丽可谓相得益彰。你也可以发现,关键在于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古希腊的时代起,对称性就被认为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毕达哥拉斯就曾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这正是基于这两种形体在各个方向上都是对称的。几何中具有对称性的图性很多,都能给人以一种优美之感。杨辉三角更组成美玉的对称图案。线段的黄金分割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是因为由此而构成的长方形给人们以“匀称美”的感觉。然而数学的发展已经证明,黄金分割及其有关应用具有重要的数学意义,成为初等数学中对称、和谐美的典型例子。简单性也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内容。数学理论的迷人之处就在于能用最简捷的方式揭示出现实世界中的量及其关系的规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美在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在介绍数学美时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同学在投影片上看到图形的对称美,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投影胶片,还可以在电脑多媒体软件上利用几何画板,让同学们自己来制作课件,看到图形的翻转、放大、缩小、重合等等,从而欣赏数学的趣味美、对称美、简单美、和谐美,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且可增长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2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从初一代数起,就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而小学数学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如何使学生顺利地渡过这样一个转变。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如代数式、负数、一元一次方程等,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并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需要这些知识。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不但可以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需要他们掌握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数学本身就可以看成是一种思维活动,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到这个活动中去,从而形成和发展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结构。
初一代数首先出现代数式。这时教师就可向学生介绍为什么要用字母代替数。幼儿学数,总是和量连在一起的。比如,2只苹果,3支铅笔。到了小学,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具体的量了,而喜欢学比较抽象的数。这时,2不仅可以表示“2只苹果”,还可以表示“2本书”,“2个小孩”等等,它的意义更广泛了。所以,从量到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到了初中,我们已不满足于具体的数了,需要进一步抽象化。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超越具体的数量,一般地表示某个量。这时,一般的表示比具体的表示具有更重要的、更普遍的意义。例如,乘法交换律可以用公式a×b=b×a来表示,这里a、b表示什么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还可以是O。数是用一个单位去量它的同类量而得到的结果。它的特点是抽象,正因为抽象所以用处就更大。而字母又是数的进一步抽象。它可以更加一般地表示数以及数与数之间的运算规律。如果说一个数可以表示无穷多个有实际内容的量。那么,一个字母就可以表示无穷多个有實际意义的数,它的作用可以说是无穷的。代数,不妨理解为“用字母代替数”,这正体现出代数比算术更高明。通过这样利用兴趣小组的活动,经常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各种知识背景,可以加深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适当地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讲“比的应用”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坤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坤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官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大家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分法,这个故事把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渗透艺术教育,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提高学习兴趣。我在教“角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角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角的样子用语言进行描绘,再自己动手画一画角是怎样的,在总结完角的样子后,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画不同的角多,最后举例说明角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对角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通过口头表达,感怀愉悦,各抒己见,提高效率。数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讨论,发表意见,培养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同时,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除了以上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知识。如教“乘法口诀”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体会“几个是多少,几几得几”,从而延伸到体会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表演,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如教学“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专门请一些同学扮演数字和小数点,然后让扮小数点的学生根据我出示的小数在数字中进行移动。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笑声迭起,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要勇于开拓创新,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介绍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通常所说的美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形态而存在。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在一些简单的式子中我们可以发现数学美。如12=3×4,56=7×8,12=3+4+5……这些都是数学等式的趣味美。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这一个偏僻的山村中,一位五年级的小女孩惊喜地在本子上写下了一个等式(1+2)×3—4=5。这个等式与小姑娘的美丽可谓相得益彰。你也可以发现,关键在于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古希腊的时代起,对称性就被认为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毕达哥拉斯就曾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这正是基于这两种形体在各个方向上都是对称的。几何中具有对称性的图性很多,都能给人以一种优美之感。杨辉三角更组成美玉的对称图案。线段的黄金分割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是因为由此而构成的长方形给人们以“匀称美”的感觉。然而数学的发展已经证明,黄金分割及其有关应用具有重要的数学意义,成为初等数学中对称、和谐美的典型例子。简单性也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内容。数学理论的迷人之处就在于能用最简捷的方式揭示出现实世界中的量及其关系的规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美在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在介绍数学美时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同学在投影片上看到图形的对称美,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投影胶片,还可以在电脑多媒体软件上利用几何画板,让同学们自己来制作课件,看到图形的翻转、放大、缩小、重合等等,从而欣赏数学的趣味美、对称美、简单美、和谐美,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且可增长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2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从初一代数起,就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而小学数学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如何使学生顺利地渡过这样一个转变。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如代数式、负数、一元一次方程等,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并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需要这些知识。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不但可以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需要他们掌握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数学本身就可以看成是一种思维活动,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到这个活动中去,从而形成和发展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结构。
初一代数首先出现代数式。这时教师就可向学生介绍为什么要用字母代替数。幼儿学数,总是和量连在一起的。比如,2只苹果,3支铅笔。到了小学,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具体的量了,而喜欢学比较抽象的数。这时,2不仅可以表示“2只苹果”,还可以表示“2本书”,“2个小孩”等等,它的意义更广泛了。所以,从量到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到了初中,我们已不满足于具体的数了,需要进一步抽象化。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超越具体的数量,一般地表示某个量。这时,一般的表示比具体的表示具有更重要的、更普遍的意义。例如,乘法交换律可以用公式a×b=b×a来表示,这里a、b表示什么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还可以是O。数是用一个单位去量它的同类量而得到的结果。它的特点是抽象,正因为抽象所以用处就更大。而字母又是数的进一步抽象。它可以更加一般地表示数以及数与数之间的运算规律。如果说一个数可以表示无穷多个有实际内容的量。那么,一个字母就可以表示无穷多个有實际意义的数,它的作用可以说是无穷的。代数,不妨理解为“用字母代替数”,这正体现出代数比算术更高明。通过这样利用兴趣小组的活动,经常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各种知识背景,可以加深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适当地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讲“比的应用”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坤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坤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官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大家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分法,这个故事把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渗透艺术教育,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提高学习兴趣。我在教“角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角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角的样子用语言进行描绘,再自己动手画一画角是怎样的,在总结完角的样子后,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画不同的角多,最后举例说明角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对角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通过口头表达,感怀愉悦,各抒己见,提高效率。数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讨论,发表意见,培养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同时,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除了以上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知识。如教“乘法口诀”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体会“几个是多少,几几得几”,从而延伸到体会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表演,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如教学“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专门请一些同学扮演数字和小数点,然后让扮小数点的学生根据我出示的小数在数字中进行移动。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笑声迭起,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要勇于开拓创新,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