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对于餐饮行业而言,社会市场中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这就需要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烹饪人才。在中职烹饪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创新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并满足社会的相关需求。在本文的研究中,分析了当前情况下我国中职院校烹饪专业的现状,并阐述了烹饪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针对烹饪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通过在烹饪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利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职 烹饪教学 创新能力 项目式教学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9-0020-02
引言
在我国餐饮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变得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对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烹饪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只有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烹饪人才,才能够很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在中职的烹饪教学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烹饪人才也成为烹饪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学生在中职院校学习烹饪专业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相关菜肴的制作技能和技巧,而是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本文的研究中阐述了当前烹饪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法,针对烹饪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从而更好地在烹饪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中职烹饪专业的现状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1 中职烹饪专业的现状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发展迅速,对于专业烹饪而言,其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目前我国烹饪专业人才的数量还满足不了餐饮行业发展的需求,并且较多的烹饪人才缺乏相应的创新能力,不能够很好适应当前社会中餐饮行业的发展需求。当前社会情况下,烹饪技术也越来越追求现代化、艺术化,对学习者的要求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烹饪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职業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当前的烹饪教学中,教学的方法还是过于单一,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1]。在教学的过程中,中职学生一般学习能力不强,对于教学质量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直接的影响。烹饪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也固于传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影响。
从当前中职烹饪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学校烹饪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烹饪实训设备不健全、烹饪教学方式比较落后,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有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烹饪技术的交融和创新,是推动烹饪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障。中职院校在培养烹饪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烹饪知识和烹饪技巧,还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促使学生更加快速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
1.2烹饪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只有学生在烹饪教学中掌握了相应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在进行烹饪的过程中创造出比较新颖的菜肴,展现出自身的独特魅力。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一般比较偏低,学习烹饪技术的目的就是为自己找一份适合的工作,具有较差的学习自主性,人生目标也不确定,无法认真投入到烹饪教学的课堂中去,所以在烹饪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抓住工作的良机,并使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水平,所以在中职烹饪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2.中职烹饪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2.1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在烹饪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法,需要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或者仿真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学习。首先将教学任务情境化,在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市场的相关行情,可以通过模拟饭店的经营活动内容进行项目的设计,从而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2]。学生在情境化教学中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实践的经验,从而激发创新的灵感,比如对于一些具有不同要求和类型的宴席制作,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的项目产生的亲切感,也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
将学习变得情境化,在烹饪教学的场所可以设置相应的仿真厨房,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模拟饭店厨房不同的角色,通过现场的模拟操作,可以让学生既熟知菜肴的生产流程,同时也能够锻炼相应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提前感受到未来工作环境的氛围,从而为未来的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此外,为了给学生创造更为优良的学习条件,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还要不断加强烹饪实践基地的建设,注重及时引进和更新实践操作的设备和操作环境。而且,烹饪教学需要及时学习和了解行业内的最新发展态势,有效丰富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和品尝当下社会受人们喜爱和流行的菜式,并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不断强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2 探究烹饪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烹饪实践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进行知识的讲解、操作演示、强调操作中的相关要点,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也只是按照教师提前制作好的步骤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创新的机会。所以在烹饪教学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从学生个人学习到团队进行合作学习,从模仿学习到相应的探究思考,这有助于在项目式烹饪教学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
比如在学习用鸡脯原料进行做菜时,不再局限于菠萝鸡柳、芙蓉鸡片等固定的菜式,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3块鸡脯,要求将鸡脯作为主料制作一道菜肴,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加工制作,学生可以自己去探究相应的制作方式,思考自己想要做出的口味和造型,这就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变通创新的能力。 为此,在实际的烹饪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和演练一遍烹饪过程,然后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和锻炼烹饪技巧,继而真正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训练中锻炼自己的烹饪水平。
2.3 主动承担项目设计,展现创新能力
烹饪教学应该是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的过程,也应该是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掌握相应的操作能力后,教师应该给学生设置一些具有挑战的创造性项目,并且对于项目的设计可以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在项目式烹饪教学中发挥指导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赋予给学生,引导学生全方位参与到项目式烹饪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比如在烹饪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置制作一桌宴席的项目任务,宴席的成本固定,主题由学生自定,学生可以分为几人为一小组进行完成,由小组学生共同制定项目计划并确定相应的步骤。比如主题的确定、菜单的制定、原材料的分工采购、加工制作等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存在不足之处时,教师可以加以指导,从而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多问多尝试,而且还要注重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制作鱼丸时为何在斩碎鱼蓉之后只需要加入食盐就可以了?以及为什么煮豆时放入少许的碱能够促使其快速变熟?教师给学生布置烹饪任务时,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己的烹饪水平,有效锻炼学生的操作性和技巧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实训期间,教师还要留给学生一些自主发挥的空间,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不同菜系和相同菜系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可以熟练掌握烹饪原理和烹饪技巧,并且可以从烹饪原料、烹饪技巧、菜系味道和菜系形状等不同方面去创新,从而有效发挥和展现学生的創新能力。
2.4 优化教学方法
在烹饪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专业教学中可以使用演示教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或者操作,让学生掌握烹饪的原理和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到盐对蛋白质的凝固作用时,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两个炖鱼汤的操作,一个在汤白之前放入盐,另一个在汤白之后放入盐,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中职烹饪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思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菜品尝试和制作。此外,教师也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划分成相应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一起交流和讨论新菜品的制作方式,从而让学习气氛活跃起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活力。
2.5 在实践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烹饪技术的创新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提升,在烹饪教学中,烹饪实训课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和技巧性,学生需要亲自动手体验才能够更好地领会其中的技巧。对于烹饪的创新关键就在于实践,在烹饪教学实训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烹饪的技能,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菜系的区别,从烹饪原理、原料、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也要加强烹饪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实践操作中的设备和环境进行不断地优化。创作来源于生活实践阅历,烹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多种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有效运用课外活动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体来讲,学校可以和相关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广泛的合作,有效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灵活运用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实际训练和假期训练等多种方式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烹饪技能,帮助学生巩固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促使他们将这些烹饪技巧进行消化,继而激励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创新性发展,也能为其更好地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在中职院校烹饪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适应当前社会餐饮行业发展的需要。根据中职院校烹饪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烹饪人才,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有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温利军. 试论中职烹饪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1.
[2]董芝杰,王珊珊.烹饪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5(45):174-175.
[3]杨旭.烹饪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J].企业导报,2013(05):261.
[4]谢明珠.烹饪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1):130.
【关键词】中职 烹饪教学 创新能力 项目式教学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9-0020-02
引言
在我国餐饮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变得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对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烹饪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只有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烹饪人才,才能够很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在中职的烹饪教学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烹饪人才也成为烹饪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学生在中职院校学习烹饪专业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相关菜肴的制作技能和技巧,而是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本文的研究中阐述了当前烹饪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法,针对烹饪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从而更好地在烹饪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中职烹饪专业的现状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1 中职烹饪专业的现状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发展迅速,对于专业烹饪而言,其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目前我国烹饪专业人才的数量还满足不了餐饮行业发展的需求,并且较多的烹饪人才缺乏相应的创新能力,不能够很好适应当前社会中餐饮行业的发展需求。当前社会情况下,烹饪技术也越来越追求现代化、艺术化,对学习者的要求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烹饪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职業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当前的烹饪教学中,教学的方法还是过于单一,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1]。在教学的过程中,中职学生一般学习能力不强,对于教学质量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直接的影响。烹饪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也固于传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影响。
从当前中职烹饪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学校烹饪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烹饪实训设备不健全、烹饪教学方式比较落后,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有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烹饪技术的交融和创新,是推动烹饪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障。中职院校在培养烹饪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烹饪知识和烹饪技巧,还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促使学生更加快速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
1.2烹饪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只有学生在烹饪教学中掌握了相应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在进行烹饪的过程中创造出比较新颖的菜肴,展现出自身的独特魅力。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一般比较偏低,学习烹饪技术的目的就是为自己找一份适合的工作,具有较差的学习自主性,人生目标也不确定,无法认真投入到烹饪教学的课堂中去,所以在烹饪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抓住工作的良机,并使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水平,所以在中职烹饪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2.中职烹饪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2.1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在烹饪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法,需要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或者仿真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学习。首先将教学任务情境化,在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市场的相关行情,可以通过模拟饭店的经营活动内容进行项目的设计,从而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2]。学生在情境化教学中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实践的经验,从而激发创新的灵感,比如对于一些具有不同要求和类型的宴席制作,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的项目产生的亲切感,也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
将学习变得情境化,在烹饪教学的场所可以设置相应的仿真厨房,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模拟饭店厨房不同的角色,通过现场的模拟操作,可以让学生既熟知菜肴的生产流程,同时也能够锻炼相应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提前感受到未来工作环境的氛围,从而为未来的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此外,为了给学生创造更为优良的学习条件,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还要不断加强烹饪实践基地的建设,注重及时引进和更新实践操作的设备和操作环境。而且,烹饪教学需要及时学习和了解行业内的最新发展态势,有效丰富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和品尝当下社会受人们喜爱和流行的菜式,并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不断强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2 探究烹饪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烹饪实践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进行知识的讲解、操作演示、强调操作中的相关要点,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也只是按照教师提前制作好的步骤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创新的机会。所以在烹饪教学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从学生个人学习到团队进行合作学习,从模仿学习到相应的探究思考,这有助于在项目式烹饪教学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
比如在学习用鸡脯原料进行做菜时,不再局限于菠萝鸡柳、芙蓉鸡片等固定的菜式,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3块鸡脯,要求将鸡脯作为主料制作一道菜肴,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加工制作,学生可以自己去探究相应的制作方式,思考自己想要做出的口味和造型,这就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变通创新的能力。 为此,在实际的烹饪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和演练一遍烹饪过程,然后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和锻炼烹饪技巧,继而真正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训练中锻炼自己的烹饪水平。
2.3 主动承担项目设计,展现创新能力
烹饪教学应该是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的过程,也应该是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掌握相应的操作能力后,教师应该给学生设置一些具有挑战的创造性项目,并且对于项目的设计可以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在项目式烹饪教学中发挥指导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赋予给学生,引导学生全方位参与到项目式烹饪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比如在烹饪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置制作一桌宴席的项目任务,宴席的成本固定,主题由学生自定,学生可以分为几人为一小组进行完成,由小组学生共同制定项目计划并确定相应的步骤。比如主题的确定、菜单的制定、原材料的分工采购、加工制作等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存在不足之处时,教师可以加以指导,从而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多问多尝试,而且还要注重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制作鱼丸时为何在斩碎鱼蓉之后只需要加入食盐就可以了?以及为什么煮豆时放入少许的碱能够促使其快速变熟?教师给学生布置烹饪任务时,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己的烹饪水平,有效锻炼学生的操作性和技巧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实训期间,教师还要留给学生一些自主发挥的空间,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不同菜系和相同菜系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可以熟练掌握烹饪原理和烹饪技巧,并且可以从烹饪原料、烹饪技巧、菜系味道和菜系形状等不同方面去创新,从而有效发挥和展现学生的創新能力。
2.4 优化教学方法
在烹饪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专业教学中可以使用演示教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或者操作,让学生掌握烹饪的原理和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到盐对蛋白质的凝固作用时,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两个炖鱼汤的操作,一个在汤白之前放入盐,另一个在汤白之后放入盐,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中职烹饪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思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菜品尝试和制作。此外,教师也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划分成相应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一起交流和讨论新菜品的制作方式,从而让学习气氛活跃起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活力。
2.5 在实践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烹饪技术的创新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提升,在烹饪教学中,烹饪实训课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和技巧性,学生需要亲自动手体验才能够更好地领会其中的技巧。对于烹饪的创新关键就在于实践,在烹饪教学实训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烹饪的技能,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菜系的区别,从烹饪原理、原料、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也要加强烹饪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实践操作中的设备和环境进行不断地优化。创作来源于生活实践阅历,烹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多种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有效运用课外活动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体来讲,学校可以和相关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广泛的合作,有效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灵活运用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实际训练和假期训练等多种方式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烹饪技能,帮助学生巩固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促使他们将这些烹饪技巧进行消化,继而激励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创新性发展,也能为其更好地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在中职院校烹饪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适应当前社会餐饮行业发展的需要。根据中职院校烹饪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烹饪人才,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有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温利军. 试论中职烹饪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1.
[2]董芝杰,王珊珊.烹饪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5(45):174-175.
[3]杨旭.烹饪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J].企业导报,2013(05):261.
[4]谢明珠.烹饪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