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要注意问题设计,激发科学兴趣;要注意积极诱导,授之以渔;要注意解放思想,培养科学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科学兴趣;科学品质;科学素质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使他们从小就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最终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在语文这门基础学科中渗透科学教育就意义重大。下面从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一、提出问题,激发科学兴趣
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的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都来自教师的调动,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科学产生热情和向往,并在科学的实践中得到乐趣。如《观潮》这篇课文描述了钱塘潮这一天下的奇观,但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它是如何形成的。学完本课后,我就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总结。为什么钱塘江会形成天下奇观的钱塘潮?学生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和课后查阅资料,就会概括归纳出钱塘潮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知道科学家做的实验是分别蒙住蝙蝠的眼睛和嘴巴,塞住耳朵,得到的结论是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科学家为什么不做有关蝙蝠鼻子的实验呢?是蝙蝠没有鼻子呢?还是科学家的疏忽呢?鼓励学生去观察,让他们在实际的观察中去寻找答案,增加探索的乐趣。科学家根据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制造了雷达,造福于人类。针对这一发明,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能根据自然界的哪些启示进行创造发明,为人类作出贡献。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之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创造价值,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类似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的解答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的知识,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其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去学习。
二、积极诱导,教给科学的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更迅速地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更准确、更透彻地理解科学知识,它一经内化就能使智力得到发展,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成绩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抽象、概括、归纳、比较、对比、分类等思维的方法非常必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的分析,对文章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的归纳概括,逐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分类等方法,独立地梳理所学知识,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太阳》这一课的课后有这么一道练习题:太阳离我们有( )……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差不多要走( );就是坐飞机( )。在这些括号里,填上数字的词,用上这些数学进行说明可使文章具体、通俗、说服力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掌握科学的方法,飞向宇宙,实现人类的梦想。
三、解放思想,培养科学的品质
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科学品质是从事科学活动的灵魂。使学生从小了解科学并从事科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客观求实的态度和为科学的献身精神至关重要。这对他们的一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结合课文中出现的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来进行。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介绍了十七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所做的一次著名实验。伽俐略是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一生精心研究数学、物理、天文。他不仅有顽强的事业心,而且勇于向宗教迷信和错误思想作斗争。他25岁时,用求实的精神批判了当时在科学界统治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在讲授本课时,我在揭题时,较为详细地介绍这位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体会伽俐略面对重重困难,反复实验,最后才把科研结论向世人公布的严谨求实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对勇于质疑,坚持真理,勇于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有了深刻的了解。对他产生敬仰,并受到感染,得到教育,使他们在以后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够不迷信权威,顽强拼搏,不断进取。
四、课外延伸,传授科学的知识
小学语文课文几乎每册都有几篇课文是向学生讲授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科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探索更加积极、更加深刻,可以更直接地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在教学中我不只限于向学生介绍科普文章中的科学知识,还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和学生查阅资料及交流,有的放矢地把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如在讲授《冬眠》这一课时,可在预习时布置学生去查阅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动物为什么要冬眠?(2)你知道哪些动物有冬眠的特性?(3)冬眠的益处何在?在授课时,对于有关知识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有关段落相机渗透,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交流。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坚持这样做,那么仅通过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就可使学生了解到小狮子、蝙蝠、刺猥、猫等动物的生活习性,爬山虎等植物的生长特点,五彩池、钱塘潮、趵突泉等自然现象的神奇,以及新型玻璃等科学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
总之,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要灵活,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还应向课外延伸,通过学生课外查阅资料及交流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科学兴趣;科学品质;科学素质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使他们从小就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最终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在语文这门基础学科中渗透科学教育就意义重大。下面从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一、提出问题,激发科学兴趣
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的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都来自教师的调动,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科学产生热情和向往,并在科学的实践中得到乐趣。如《观潮》这篇课文描述了钱塘潮这一天下的奇观,但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它是如何形成的。学完本课后,我就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总结。为什么钱塘江会形成天下奇观的钱塘潮?学生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和课后查阅资料,就会概括归纳出钱塘潮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知道科学家做的实验是分别蒙住蝙蝠的眼睛和嘴巴,塞住耳朵,得到的结论是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科学家为什么不做有关蝙蝠鼻子的实验呢?是蝙蝠没有鼻子呢?还是科学家的疏忽呢?鼓励学生去观察,让他们在实际的观察中去寻找答案,增加探索的乐趣。科学家根据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制造了雷达,造福于人类。针对这一发明,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能根据自然界的哪些启示进行创造发明,为人类作出贡献。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之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创造价值,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类似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的解答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的知识,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其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去学习。
二、积极诱导,教给科学的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更迅速地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更准确、更透彻地理解科学知识,它一经内化就能使智力得到发展,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成绩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抽象、概括、归纳、比较、对比、分类等思维的方法非常必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的分析,对文章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的归纳概括,逐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分类等方法,独立地梳理所学知识,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太阳》这一课的课后有这么一道练习题:太阳离我们有( )……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差不多要走( );就是坐飞机( )。在这些括号里,填上数字的词,用上这些数学进行说明可使文章具体、通俗、说服力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掌握科学的方法,飞向宇宙,实现人类的梦想。
三、解放思想,培养科学的品质
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科学品质是从事科学活动的灵魂。使学生从小了解科学并从事科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客观求实的态度和为科学的献身精神至关重要。这对他们的一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结合课文中出现的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来进行。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介绍了十七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所做的一次著名实验。伽俐略是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一生精心研究数学、物理、天文。他不仅有顽强的事业心,而且勇于向宗教迷信和错误思想作斗争。他25岁时,用求实的精神批判了当时在科学界统治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在讲授本课时,我在揭题时,较为详细地介绍这位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体会伽俐略面对重重困难,反复实验,最后才把科研结论向世人公布的严谨求实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对勇于质疑,坚持真理,勇于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有了深刻的了解。对他产生敬仰,并受到感染,得到教育,使他们在以后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够不迷信权威,顽强拼搏,不断进取。
四、课外延伸,传授科学的知识
小学语文课文几乎每册都有几篇课文是向学生讲授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科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探索更加积极、更加深刻,可以更直接地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在教学中我不只限于向学生介绍科普文章中的科学知识,还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和学生查阅资料及交流,有的放矢地把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如在讲授《冬眠》这一课时,可在预习时布置学生去查阅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动物为什么要冬眠?(2)你知道哪些动物有冬眠的特性?(3)冬眠的益处何在?在授课时,对于有关知识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有关段落相机渗透,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交流。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坚持这样做,那么仅通过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就可使学生了解到小狮子、蝙蝠、刺猥、猫等动物的生活习性,爬山虎等植物的生长特点,五彩池、钱塘潮、趵突泉等自然现象的神奇,以及新型玻璃等科学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
总之,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要灵活,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还应向课外延伸,通过学生课外查阅资料及交流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