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2—0063—01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分四个维度: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它既体现了物理学科本身属性所特有的物理观念、科学精神的追求,又呈现了物理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品质的具体要求。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目前我们物理教师所要探究的问题。
一、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传统的物理课堂无非是:复习——导入——授课——练习——作业等公式化的固定模式,在这种约定俗成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授课是乏味的,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习缺乏兴趣。物理学本身是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的,它吸引着很多学生对之产生兴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要能够不断地制造悬念,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急于探求的心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一些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便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对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无疑是十分有效的。
二、注重知识建构的过程和展现思维活动的过程
基于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界定,今后课堂教学必须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高中物理教学注重让学生领悟物理学科的思想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物理学的美妙。只有在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物理规律的探索过程中,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物理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有意识地把教学过程展现为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充分调动并展现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地听讲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学习,逐步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素养。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学是探讨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它注重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探索。物理与生产、生活和科技是密切联系的,学科教学的任务既要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与学科能力,也要使学生具有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加以确定,并切实贯彻施行。教师应努力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联系。应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应局限在传统的课程概念上,而是要采用多种手段,如选修课、专题讲座及课外实践活动等,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营造物理学习的情境
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具有关键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创设一些与课堂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问题为契机,释疑解惑,通过问题的层层设问和讨论,不断激发思维的火花。如在讲动量关系时,老师首先问学生:为什么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碎,而掉在泥地上不容易碎呢?……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学生们对这些现象并不陌生,但要求他们解释这些现象却有一定的困难。“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我们在提问学生问题时,设问问题要注意有助于啟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老师做有心人,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引人入胜,不仅能够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高考物理一贯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加强实验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加强课堂演示实验,通过多样化的演示创设生动的情境,从而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更多的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三是通过设计性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安排合理的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得出实验结论,分析实验误差,并改进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学科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具体目标,它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尊重教育教学规律,让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真正在课堂上、在每一门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
编辑:张 昀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2—0063—01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分四个维度: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它既体现了物理学科本身属性所特有的物理观念、科学精神的追求,又呈现了物理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品质的具体要求。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目前我们物理教师所要探究的问题。
一、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传统的物理课堂无非是:复习——导入——授课——练习——作业等公式化的固定模式,在这种约定俗成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授课是乏味的,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习缺乏兴趣。物理学本身是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的,它吸引着很多学生对之产生兴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要能够不断地制造悬念,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急于探求的心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一些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便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对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无疑是十分有效的。
二、注重知识建构的过程和展现思维活动的过程
基于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界定,今后课堂教学必须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高中物理教学注重让学生领悟物理学科的思想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物理学的美妙。只有在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物理规律的探索过程中,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物理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有意识地把教学过程展现为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充分调动并展现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地听讲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学习,逐步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素养。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学是探讨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它注重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探索。物理与生产、生活和科技是密切联系的,学科教学的任务既要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与学科能力,也要使学生具有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加以确定,并切实贯彻施行。教师应努力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联系。应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应局限在传统的课程概念上,而是要采用多种手段,如选修课、专题讲座及课外实践活动等,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营造物理学习的情境
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具有关键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创设一些与课堂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问题为契机,释疑解惑,通过问题的层层设问和讨论,不断激发思维的火花。如在讲动量关系时,老师首先问学生:为什么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碎,而掉在泥地上不容易碎呢?……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学生们对这些现象并不陌生,但要求他们解释这些现象却有一定的困难。“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我们在提问学生问题时,设问问题要注意有助于啟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老师做有心人,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引人入胜,不仅能够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高考物理一贯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加强实验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加强课堂演示实验,通过多样化的演示创设生动的情境,从而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更多的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三是通过设计性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安排合理的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得出实验结论,分析实验误差,并改进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学科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具体目标,它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尊重教育教学规律,让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真正在课堂上、在每一门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