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时间04月25日晚,戛纳电影节组委会官方公布了今年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名单,评委团主席由阿莫多瓦担任,成员包括了杰西卡·查斯坦、保罗·索伦蒂诺、朴赞郁、威尔·史密斯、玛伦·阿德、阿涅丝·夏薇依、作曲家盖布瑞·雅德,以及最受中国观众关注的唯一一位中国评委——范冰冰。
作为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团里唯一的中国面孔,范冰冰似乎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可。
消息一出,很多网友纷纷表示惊讶,觉得“戛纳疯了”!
段子手们也不甘示弱,官宣后不久,各类段子就铺天盖地的袭来——
就连像麦特文化董事长陈砺志这样的“挺范派”,也遭到了网友的攻击——
一时间,关于“范冰冰也能当这么重要的电影节的评委”的言论席卷了各大社交平台,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从“戛纳毯星”到主竞赛单元评委
范冰冰入选主竞赛单元评委名单之所以会引起那么多人的不解与不屑,和她这些年在圈内的各种争议不无关系。
靠着在《还珠格格》里出演小丫鬟金锁而被人们所熟知的范冰冰,在迈入电影圈后可谓是星途坦荡,先后出演了《手机》、《苹果》、《观音山》、《二次曝光》等经典影片,接连斩下了百花奖影后、华鼎奖影后、金马奖最佳女配等重量级奖项。
2010年,范冰冰凭借《观音山》收获了她的第一个A类竞赛型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影后,并于次年担任了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的评委。
如此之多的荣誉,本应该让她和巩俐、张曼玉等人一样,成为华人女演员的标杆,被大众所认可与喜爱,可近年来的一些“黑点”,却让她备受争议与质疑。
众多争议里,首当其冲的要数“当毯星,蹭红毯”等经历。
2010年,范冰冰以某品牌代言人的身份出席了第63届戛纳电影节的红毯,靠着一身“龙袍”吸引到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也开启了她的“红毯之旅”。此后几年,范冰冰陆续亮相各大电影的红毯,且总能成为话题。
但就在网友们惊呼“范爷霸气”的同时,也有人发现了一个问题:出席红毯的范冰冰,似乎并没有作品入选这些电影节。
2015年后,王思聪、金星等人率先对范冰冰等“蹭红毯”的明星们发难,称她们是“毯星”。
从那以后,范冰冰的红毯秀就不再是她的一種荣誉,反倒成了她的一大黑点。
除此之外,范冰冰近年来的部分作品也让很多观众表示十分不满。
在接连出演了《白发魔女》、《封神传奇》、《爵迹》等烂片后,范冰冰的演技也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就连在《我不是潘金莲》中的表演,也被网友评价说是“被几位男演员碾压至渣”。
时下的范冰冰,虽然获得了更多的荣誉与关注,但在很多观众心里,这样一位“黑点多多”的女星或许“配不上”她所拥有的这一切。
“戛纳毯星”摇身一变成了评委,也难怪许多人表示“戛纳疯了”。
戛纳疯了么?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戛纳是真的疯了么?
其实不然。
首先就范冰冰本人来说,她所拥有的荣誉配得上这个名额。
在凭借《我不是潘金莲》中李雪莲一角获得2016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影后后,范冰冰已成为第三位获得双A影后荣誉的华人女演员(另两位是巩俐与张曼玉),放眼当今世界影坛,这也是一份拿得出手的成绩单。
而范冰冰此前出演的王小帅导演的《日照重庆》,也曾入选过戛纳的主竞赛单元,这更给范冰冰在喜欢用“与自己有关系的评委”的戛纳组委会那里,增添了砝码。
4月22日,在第八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盛典上,范冰冰再度凭《我不是潘金莲》获年度女演员奖,也代表了中国电影圈对她表演成绩的认可。
其次,选择范冰冰,也符合戛纳一直以来选择评委的习惯和它的定位。
和大众所认为的评委团构成不同,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委并非都是那些学院派的专家、影评人,导演、演员、甚至作曲家等一线创作者才是评委团的主力。
而选择各个国家、地区最具有代表性或影响力的演员,是戛纳一直以来的惯例。
这就是为何像威尔史密斯这样似乎和戛纳挂不上钩的好莱坞演员们,总能出现在评委团的名单里——戛纳需要好莱坞的影响力,因为它不光是一个电影节,更是一场商业秀。
对,没错,商业秀。
昨晚范冰冰当选后,就有人在网上发了这么一段话——
这段话可以说是直接说到了问题的核心:在大部分国人心中,戛纳还是绝不可被商业气息沾染的文化圣殿,可在戛纳人心中,电影的商业因素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低于电影的艺术性。
事实上,戛纳早这些年以来,一直对华人电影创作者青睐有加。
李安、杜琪峰、杨德昌、陈凯歌、姜文等一流的电影导演都曾是评委团的成员,王家卫还曾担任过主席。而巩俐、章子怡、张曼玉、舒淇等华人女星也都先后进入过评委团的名单,中国对于戛纳的战略意义可见一斑。
作为当今在中国最具有商业价值与国际影响力的女演员,范冰冰入选评委名单,从戛纳的角度来说,可谓是合情合理。
就现在由范冰冰入选所引发的关注度来看,戛纳非但没有“疯”,更可以说是“下了一手好棋”。
我们“攻击”范爷时,真正担忧的是什么?
可无论戛纳组委会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请了范冰冰,在很多中国观众眼里,这都不是一个太好的决定,因而导致网上“声讨”范冰冰的言论不断。
在这些声音里,有一波人打着所谓“专业”的旗号,对范冰冰大肆批评,甚至都攻击到了她的为人,似乎范冰冰当选就是对于他们的侮辱。
有关这件事的微博下,很多评论都在说“尴尬”、“在外国人面前丢人”。
我们完全可以就事论事来讨论范冰冰的当选,也可以从事实出发解析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中的问题,但这样一种“恨人有、笑人无”的心理,真不值得提倡。
类似的事情并不是头一次发生了:中国明星去了好莱坞,大家嘲笑只是去打个酱油;中国明星获了奖,大家首先去质疑含金量;中国明星去当评委,大家又说“不够格”。
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的文化不自信,就怕在外国人面前丢了脸。
可其实我们完全没必要妄自菲薄。
就拿范冰冰来说,当我们嫌她当毯星丢人的时候,外国媒体去纷纷报道她的“龙袍”、“瓷器”礼服所展现的中国美;当我们在拿她当评委、去客串说事时,很多外国观众却对这样一位东方美女抱有极大的好奇。
更何况戛纳组委会都觉得请范冰冰是可以的,都不怕“砸了自己招牌”,我们又何必自己先泄了气呢?
仔细分析大家对于范冰冰的“攻击”,我们发现其实很多人并不见得真的是冲着范冰冰本人去的。
观众们看似是在批评范冰冰,实则是在表达对于中国电影的不满和失望。
要知道,今年戛纳的主竞赛单元里,没有一部华语电影。这就意味着,范冰冰将成为戛纳70周年盛典上,唯一的华语元素。
就像上文中的截图里说的那样,在如此重要的时刻,我们甚至挑不出一部真正能够代表我们的作品、戛纳组委会看重的更多的也是中国的市场价值而不是我们的艺术,这又怎么不会让中国的观众感到无奈和失望呢?
我们嘴上因范冰冰的当选而感慨,内心其实也非常没底:就算不选择范冰冰,又有谁可以真正代表中国电影走到这个舞台上呢?
太少了。
这些年无论是中国电影还是中国的电影人,都被国外拉开了很大的身位。资本的乱入,让用心去拍好电影的人越来越显得“珍贵”。
范冰冰去戛纳,能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文化,但同时中国的电影人(包括范冰冰)都应该好好努力,把曾经的那些荣耀、那些被人认为配不上了的东西,赚回来。
毕竟尊重也好,认可也罢,都是靠实力赢来的。
最后祝范爷,戛纳之行一切顺利。
作为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团里唯一的中国面孔,范冰冰似乎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可。
消息一出,很多网友纷纷表示惊讶,觉得“戛纳疯了”!
段子手们也不甘示弱,官宣后不久,各类段子就铺天盖地的袭来——
就连像麦特文化董事长陈砺志这样的“挺范派”,也遭到了网友的攻击——
一时间,关于“范冰冰也能当这么重要的电影节的评委”的言论席卷了各大社交平台,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从“戛纳毯星”到主竞赛单元评委
范冰冰入选主竞赛单元评委名单之所以会引起那么多人的不解与不屑,和她这些年在圈内的各种争议不无关系。
靠着在《还珠格格》里出演小丫鬟金锁而被人们所熟知的范冰冰,在迈入电影圈后可谓是星途坦荡,先后出演了《手机》、《苹果》、《观音山》、《二次曝光》等经典影片,接连斩下了百花奖影后、华鼎奖影后、金马奖最佳女配等重量级奖项。
2010年,范冰冰凭借《观音山》收获了她的第一个A类竞赛型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影后,并于次年担任了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的评委。
如此之多的荣誉,本应该让她和巩俐、张曼玉等人一样,成为华人女演员的标杆,被大众所认可与喜爱,可近年来的一些“黑点”,却让她备受争议与质疑。
众多争议里,首当其冲的要数“当毯星,蹭红毯”等经历。
2010年,范冰冰以某品牌代言人的身份出席了第63届戛纳电影节的红毯,靠着一身“龙袍”吸引到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也开启了她的“红毯之旅”。此后几年,范冰冰陆续亮相各大电影的红毯,且总能成为话题。
但就在网友们惊呼“范爷霸气”的同时,也有人发现了一个问题:出席红毯的范冰冰,似乎并没有作品入选这些电影节。
2015年后,王思聪、金星等人率先对范冰冰等“蹭红毯”的明星们发难,称她们是“毯星”。
从那以后,范冰冰的红毯秀就不再是她的一種荣誉,反倒成了她的一大黑点。
除此之外,范冰冰近年来的部分作品也让很多观众表示十分不满。
在接连出演了《白发魔女》、《封神传奇》、《爵迹》等烂片后,范冰冰的演技也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就连在《我不是潘金莲》中的表演,也被网友评价说是“被几位男演员碾压至渣”。
时下的范冰冰,虽然获得了更多的荣誉与关注,但在很多观众心里,这样一位“黑点多多”的女星或许“配不上”她所拥有的这一切。
“戛纳毯星”摇身一变成了评委,也难怪许多人表示“戛纳疯了”。
戛纳疯了么?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戛纳是真的疯了么?
其实不然。
首先就范冰冰本人来说,她所拥有的荣誉配得上这个名额。
在凭借《我不是潘金莲》中李雪莲一角获得2016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影后后,范冰冰已成为第三位获得双A影后荣誉的华人女演员(另两位是巩俐与张曼玉),放眼当今世界影坛,这也是一份拿得出手的成绩单。
而范冰冰此前出演的王小帅导演的《日照重庆》,也曾入选过戛纳的主竞赛单元,这更给范冰冰在喜欢用“与自己有关系的评委”的戛纳组委会那里,增添了砝码。
4月22日,在第八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盛典上,范冰冰再度凭《我不是潘金莲》获年度女演员奖,也代表了中国电影圈对她表演成绩的认可。
其次,选择范冰冰,也符合戛纳一直以来选择评委的习惯和它的定位。
和大众所认为的评委团构成不同,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委并非都是那些学院派的专家、影评人,导演、演员、甚至作曲家等一线创作者才是评委团的主力。
而选择各个国家、地区最具有代表性或影响力的演员,是戛纳一直以来的惯例。
这就是为何像威尔史密斯这样似乎和戛纳挂不上钩的好莱坞演员们,总能出现在评委团的名单里——戛纳需要好莱坞的影响力,因为它不光是一个电影节,更是一场商业秀。
对,没错,商业秀。
昨晚范冰冰当选后,就有人在网上发了这么一段话——
这段话可以说是直接说到了问题的核心:在大部分国人心中,戛纳还是绝不可被商业气息沾染的文化圣殿,可在戛纳人心中,电影的商业因素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低于电影的艺术性。
事实上,戛纳早这些年以来,一直对华人电影创作者青睐有加。
李安、杜琪峰、杨德昌、陈凯歌、姜文等一流的电影导演都曾是评委团的成员,王家卫还曾担任过主席。而巩俐、章子怡、张曼玉、舒淇等华人女星也都先后进入过评委团的名单,中国对于戛纳的战略意义可见一斑。
作为当今在中国最具有商业价值与国际影响力的女演员,范冰冰入选评委名单,从戛纳的角度来说,可谓是合情合理。
就现在由范冰冰入选所引发的关注度来看,戛纳非但没有“疯”,更可以说是“下了一手好棋”。
我们“攻击”范爷时,真正担忧的是什么?
可无论戛纳组委会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请了范冰冰,在很多中国观众眼里,这都不是一个太好的决定,因而导致网上“声讨”范冰冰的言论不断。
在这些声音里,有一波人打着所谓“专业”的旗号,对范冰冰大肆批评,甚至都攻击到了她的为人,似乎范冰冰当选就是对于他们的侮辱。
有关这件事的微博下,很多评论都在说“尴尬”、“在外国人面前丢人”。
我们完全可以就事论事来讨论范冰冰的当选,也可以从事实出发解析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中的问题,但这样一种“恨人有、笑人无”的心理,真不值得提倡。
类似的事情并不是头一次发生了:中国明星去了好莱坞,大家嘲笑只是去打个酱油;中国明星获了奖,大家首先去质疑含金量;中国明星去当评委,大家又说“不够格”。
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的文化不自信,就怕在外国人面前丢了脸。
可其实我们完全没必要妄自菲薄。
就拿范冰冰来说,当我们嫌她当毯星丢人的时候,外国媒体去纷纷报道她的“龙袍”、“瓷器”礼服所展现的中国美;当我们在拿她当评委、去客串说事时,很多外国观众却对这样一位东方美女抱有极大的好奇。
更何况戛纳组委会都觉得请范冰冰是可以的,都不怕“砸了自己招牌”,我们又何必自己先泄了气呢?
仔细分析大家对于范冰冰的“攻击”,我们发现其实很多人并不见得真的是冲着范冰冰本人去的。
观众们看似是在批评范冰冰,实则是在表达对于中国电影的不满和失望。
要知道,今年戛纳的主竞赛单元里,没有一部华语电影。这就意味着,范冰冰将成为戛纳70周年盛典上,唯一的华语元素。
就像上文中的截图里说的那样,在如此重要的时刻,我们甚至挑不出一部真正能够代表我们的作品、戛纳组委会看重的更多的也是中国的市场价值而不是我们的艺术,这又怎么不会让中国的观众感到无奈和失望呢?
我们嘴上因范冰冰的当选而感慨,内心其实也非常没底:就算不选择范冰冰,又有谁可以真正代表中国电影走到这个舞台上呢?
太少了。
这些年无论是中国电影还是中国的电影人,都被国外拉开了很大的身位。资本的乱入,让用心去拍好电影的人越来越显得“珍贵”。
范冰冰去戛纳,能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文化,但同时中国的电影人(包括范冰冰)都应该好好努力,把曾经的那些荣耀、那些被人认为配不上了的东西,赚回来。
毕竟尊重也好,认可也罢,都是靠实力赢来的。
最后祝范爷,戛纳之行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