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以来,面对低油价和成本上升的严峻形势,我厂更加注重效益勘探开发,聚焦质量效益,转变思想观念,将以往靠新井措施来提升产量的方式,转变为注重老区注采管理,做好注采結构优化工作和措施决策优化工作,实现老区效益开发。同时加大有利目标区的研究工作,注重效益勘探,提高井位的预审通过率和勘探成功率,为高油价到来做好井位储备工作。
[关键词]低油价效益勘探开发措施优化注采结构
中图分类号:T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0-0068-01
1、油田在低油价下暴露出来的深层次矛盾
2017年以来,在低油价形势下,油田开发建立完善低油价下的油田开发及生产运行管理机制,强化开发生产分类管理,优化生产运行,建立“三线四区”经济评价平台,通过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在工作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实际产量平稳运行,开发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利润指标也超过预期。但随着效益开发的深入推进,也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矛盾,给油田开发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新的挑战。
1.1 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
老油田提效难度加大。主要体现在: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认识和挖潜难度加大;液油比加速上升,水驱成本增加;产量递减加大,单位综合成本快速上升。可持续发展开发基础不牢。低油价下大规模压减作业工作量,特别是回收期大于一年的措施(如大修、压裂等)基本停止实施,低效油水井大量关停,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突出。
1.2 中、高渗油藏层间挖潜潜力越来越小,低渗油藏投入产出比低
中、高渗油藏近年来开展重组细分工作,二、三类层大部分已得到了水驱动用,已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层间挖潜的潜力变小。低渗、特低渗油藏投入产出比低。
1.3 生产运行出现两难,产量和效益的矛盾较为突出
目前对于边际效益的油井一旦躺井以后,往往就会出现“扶还是不扶”的两难问题,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若不能达到足够长的检泵周期,从油田产量角度考虑,不扶就影响生产能力,影响油田稳产基础。再比如,在50-60美元油价下,处于边际效益的新井及措施工作量,“上还是不上”也是两难,如何寻求效益与产量之间的平衡是当前开发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低油价下油田开发管理对策建议
面对低油价的严峻挑战,进一步坚定信心,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困难中挖掘优势,在逆境中寻求突破,全力推进低成本战略。具体做法是全面抓好措施管理、注采结构调整、基础研究等工作,制定完善各类考核办法,努力提升油田发展质量和水平。
2.1 狠抓各类上产措施决策管理,从源头杜绝低无效措施投入
从2015年进入低油价以来,老油田从各方面想法设法控制成本,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亏损依然巨大。其中低无效措施的作业成本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在当前低油价下,建议首先建立措施决策优化机制,从约束与激励两个层面去完善机制。
对措施提出者和决策者形成约束机制,杜绝为了应付措施工作量而随意性提措施。建立由地质研究所、采油管理区、工艺研究所、作业科、财务科组成的措施论证机构,形成措施约束机制。前期由地质研究所开发室与采油区论证措施,再由总地质师和地质研究所、工艺研究所专家进行措施论证,论证通过后提交厂财务部门核算效益账,财务通过审核通过以后方可交作业科组织进行实施。措施实施执行“四个不能上”,油水井措施资料不全不能上、不经过专家论证不能上、没有财务核算签字把关不能上、不提高储量动用程度不能上。
完善措施激励约束机制,加大考核加分权重和奖罚力度,宁可错过一口高效措施,也不上一口无效益措施。对措施提出者和决策者奖金与措施效益挂钩考核,按措施净效益值提成奖励,提高技术人员提高效措施的积极性。
2.2 优化注采结构,加强低无效油水井治理,努力提高油田开发效益
老油田需研究不同区块合理的注水量、采液量、注采比,以保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保持最低的注水量、采液量,提升注采效益。根据水驱指数与含水关系曲线,东部水驱为主的老油田现阶段注采比应保持在1.1左右。
注水结构调整以减少低无效注水量为主,重点在复杂断块油藏关停和回采减少长期低无效注水井,结合维护通过填砂、打塞、下顶封及挤堵等措施封堵或限制低无效注水层段注水量。针对整体含水大于95%的特高含水区块,通过不稳定注水,达到扩大波及体积、改善水驱效果的目的。
围绕提升潜力区,控制高液量区,降低低效区进行产液调整。通过封堵、电泵转轴、补孔归位、间开等措施加大高含水井分类治理力度,减少低无效液量。关停低油价下低无效生产井。依据低油价下油井生产的投入产出比、措施挖潜经济有效性、油井经济极限含水率进行选井。
建立低投入调配常态化机制,确保注采平衡老区稳产。按照油藏整体考虑,研究不同油藏注采特征,总结提炼建立起适应不同井筒状况和注采特征,涵盖连续注水和间歇注水两种类型,包括提压注水、逐级降压注水、脉冲注水、层间轮换注水、平面换向注水五种方法的动态调水模式。
抓好动态调参工作,高含水开发后期,应根据每口井的实际情况,如沉没度、井况、出砂等情况,合理调整每口井的生产参数。适当降低平面上水淹级别高的水驱方向上的采液强度,适当提高平面上水淹级别低的水驱方向上的采液强度,力求单井和平面注采处于最佳生产状态,产出效益最大化。
2.3 强化地质基础研究,降低滚动勘探的风险
在低油价下我们利用难得的喘息机会,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强化精细三维地震解释,深化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特别要深化油气运移通道研究。同时,在研究手段和技术方面需要创新,努力提高复杂目标区构造识别、描述及储层预测精度,各油田之间加强业务交流与学习力度,派技术骨干去向专家学习先进技术与勘探理念,力争找到优质储量。只有将基础研究工作做好、做扎实,才能发现更多、更好的目标区域,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成功率。优化探井、资源井部署,围绕“带油勘探”,提高成功率。
3、结论与认识
3.1 油水井措施费用控制在油田降本增效中占比很大,措施决策的好坏直接决定措施有效率及有效益率,因此需完善技术与经济双重指标约束的优化决策体系,建立不同油价下的措施储备库,强化审批环节管理。
3.2 针对低油价的“新常态”,牢固树立油藏经营管理理念,借助“三线四区”经济评价系统,通过低无效井治理、措施优化、调流线、转流场、精细注采管理等技术推广应用,加强存量结构优化,提升油田开发效益。
3.3在低油价形势下,更应坚持基础研究不停顿,抢抓机遇,瞄准勘探有利区块,优化布局,通过油藏描述及增储基础研究降低勘探和开发风险,提高效益。
[关键词]低油价效益勘探开发措施优化注采结构
中图分类号:T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0-0068-01
1、油田在低油价下暴露出来的深层次矛盾
2017年以来,在低油价形势下,油田开发建立完善低油价下的油田开发及生产运行管理机制,强化开发生产分类管理,优化生产运行,建立“三线四区”经济评价平台,通过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在工作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实际产量平稳运行,开发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利润指标也超过预期。但随着效益开发的深入推进,也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矛盾,给油田开发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新的挑战。
1.1 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
老油田提效难度加大。主要体现在: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认识和挖潜难度加大;液油比加速上升,水驱成本增加;产量递减加大,单位综合成本快速上升。可持续发展开发基础不牢。低油价下大规模压减作业工作量,特别是回收期大于一年的措施(如大修、压裂等)基本停止实施,低效油水井大量关停,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突出。
1.2 中、高渗油藏层间挖潜潜力越来越小,低渗油藏投入产出比低
中、高渗油藏近年来开展重组细分工作,二、三类层大部分已得到了水驱动用,已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层间挖潜的潜力变小。低渗、特低渗油藏投入产出比低。
1.3 生产运行出现两难,产量和效益的矛盾较为突出
目前对于边际效益的油井一旦躺井以后,往往就会出现“扶还是不扶”的两难问题,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若不能达到足够长的检泵周期,从油田产量角度考虑,不扶就影响生产能力,影响油田稳产基础。再比如,在50-60美元油价下,处于边际效益的新井及措施工作量,“上还是不上”也是两难,如何寻求效益与产量之间的平衡是当前开发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低油价下油田开发管理对策建议
面对低油价的严峻挑战,进一步坚定信心,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困难中挖掘优势,在逆境中寻求突破,全力推进低成本战略。具体做法是全面抓好措施管理、注采结构调整、基础研究等工作,制定完善各类考核办法,努力提升油田发展质量和水平。
2.1 狠抓各类上产措施决策管理,从源头杜绝低无效措施投入
从2015年进入低油价以来,老油田从各方面想法设法控制成本,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亏损依然巨大。其中低无效措施的作业成本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在当前低油价下,建议首先建立措施决策优化机制,从约束与激励两个层面去完善机制。
对措施提出者和决策者形成约束机制,杜绝为了应付措施工作量而随意性提措施。建立由地质研究所、采油管理区、工艺研究所、作业科、财务科组成的措施论证机构,形成措施约束机制。前期由地质研究所开发室与采油区论证措施,再由总地质师和地质研究所、工艺研究所专家进行措施论证,论证通过后提交厂财务部门核算效益账,财务通过审核通过以后方可交作业科组织进行实施。措施实施执行“四个不能上”,油水井措施资料不全不能上、不经过专家论证不能上、没有财务核算签字把关不能上、不提高储量动用程度不能上。
完善措施激励约束机制,加大考核加分权重和奖罚力度,宁可错过一口高效措施,也不上一口无效益措施。对措施提出者和决策者奖金与措施效益挂钩考核,按措施净效益值提成奖励,提高技术人员提高效措施的积极性。
2.2 优化注采结构,加强低无效油水井治理,努力提高油田开发效益
老油田需研究不同区块合理的注水量、采液量、注采比,以保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保持最低的注水量、采液量,提升注采效益。根据水驱指数与含水关系曲线,东部水驱为主的老油田现阶段注采比应保持在1.1左右。
注水结构调整以减少低无效注水量为主,重点在复杂断块油藏关停和回采减少长期低无效注水井,结合维护通过填砂、打塞、下顶封及挤堵等措施封堵或限制低无效注水层段注水量。针对整体含水大于95%的特高含水区块,通过不稳定注水,达到扩大波及体积、改善水驱效果的目的。
围绕提升潜力区,控制高液量区,降低低效区进行产液调整。通过封堵、电泵转轴、补孔归位、间开等措施加大高含水井分类治理力度,减少低无效液量。关停低油价下低无效生产井。依据低油价下油井生产的投入产出比、措施挖潜经济有效性、油井经济极限含水率进行选井。
建立低投入调配常态化机制,确保注采平衡老区稳产。按照油藏整体考虑,研究不同油藏注采特征,总结提炼建立起适应不同井筒状况和注采特征,涵盖连续注水和间歇注水两种类型,包括提压注水、逐级降压注水、脉冲注水、层间轮换注水、平面换向注水五种方法的动态调水模式。
抓好动态调参工作,高含水开发后期,应根据每口井的实际情况,如沉没度、井况、出砂等情况,合理调整每口井的生产参数。适当降低平面上水淹级别高的水驱方向上的采液强度,适当提高平面上水淹级别低的水驱方向上的采液强度,力求单井和平面注采处于最佳生产状态,产出效益最大化。
2.3 强化地质基础研究,降低滚动勘探的风险
在低油价下我们利用难得的喘息机会,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强化精细三维地震解释,深化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特别要深化油气运移通道研究。同时,在研究手段和技术方面需要创新,努力提高复杂目标区构造识别、描述及储层预测精度,各油田之间加强业务交流与学习力度,派技术骨干去向专家学习先进技术与勘探理念,力争找到优质储量。只有将基础研究工作做好、做扎实,才能发现更多、更好的目标区域,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成功率。优化探井、资源井部署,围绕“带油勘探”,提高成功率。
3、结论与认识
3.1 油水井措施费用控制在油田降本增效中占比很大,措施决策的好坏直接决定措施有效率及有效益率,因此需完善技术与经济双重指标约束的优化决策体系,建立不同油价下的措施储备库,强化审批环节管理。
3.2 针对低油价的“新常态”,牢固树立油藏经营管理理念,借助“三线四区”经济评价系统,通过低无效井治理、措施优化、调流线、转流场、精细注采管理等技术推广应用,加强存量结构优化,提升油田开发效益。
3.3在低油价形势下,更应坚持基础研究不停顿,抢抓机遇,瞄准勘探有利区块,优化布局,通过油藏描述及增储基础研究降低勘探和开发风险,提高效益。